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脾破裂全脾切除术两种脾蒂处理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脾破裂行全脾切除术时分束结扎脾蒂,缝合脾床后腹膜创面,并进一步包埋脾蒂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方法:因外伤性脾破裂行全脾切除术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57例,采用集束结扎脾蒂,止血后旷置脾蒂及脾床后腹膜创面;观察组43例,采用分束结扎脾蒂,缝合脾床后腹膜创面并进一步包埋脾蒂,比较2组术后并发生症发生情况及脾窝引流量与引流时间.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对照组发生术后并发症7例,分别为胃瘘1例,再手术治愈,脾床后腹膜创面出血3例,胰瘘1例,膈下脓肿1例,粘连性小肠梗阻1例,上述6例经保守治疗治愈;剔除发生并发症7例,其余50例脾窝平均引流量144mL,引流时间3.9 d;观察组43例未发生并发症(P<0.05),脾窝平均引流量45 mL,引流时间2.8 d(P<0.01).结论:在脾破裂行全脾切除术时,分束结扎脾蒂,缝合脾床后腹膜创面并进一步包埋脾蒂有助于避免术后相关并发症,减少脾窝引流量及缩短引流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重度脾破裂保留脾脏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Ⅱ~Ⅲ级破裂行脾动脉结扎加脾修补,对IV级破裂行自体脾组织移植,结果Ⅱ~Ⅲ级破裂两例,均保留脾脏,Ⅳ级做3例行自体脾移植。结论脾动脉结扎加修补对Ⅲ级以下脾破裂可保留脾脏及其功能,IV级破裂行自体脾移植可保留脾功能。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选择合理保留脾脏的治疗方法,提高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我院1976年1月至1997年12月收治外伤性脾破裂315例(非手术治疗21例、脾修补术18例、脾部分切除术39例、脾切除237例),随访各组疗效及血免疫学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脾切除组术后各类并发症及暴发性感染(OPSI)发生率较保脾组高;脾切除组IgA、IgG较保脾组明显升高(P<0.05及P<0.01)。结论:脾脏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运用Call分级及术式分类选择法,遵循个体化,而非模式化的原则,是外伤性脾破裂的合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17例脾动脉阻断脾修补术治疗脾外伤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存在爆发性感染的危险,故保留脾脏的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作者对17例脾外伤行脾动脉阻断脾修补术(以下简称本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保脾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子林 《临床医学》2008,28(2):72-73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的效果.方法 对20例外伤性脾破裂采用保脾手术治疗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术中顺利,术后恢复健康,无术后再出血,未出现急性凶险感染.均痊愈出院,随访6~18个月未见肠粘连等并发症.结论 只要遵循保脾手术的基本原则,依据伤情选择合理术式,外伤性脾破裂的保脾手术安全有效,且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严重外伤性脾破裂原位保脾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吉新  侯松玉 《急诊医学》1998,7(5):343-34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后脾功能亢进复发行脾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脾动脉部分栓塞后脾功能亢进复发者实施脾切除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中见脾脏与周围组织、器官有不同程度粘连;手术时间(167.83±50.27)min;术中出血量(847.81±210.77)mL;切除脾脏重量(376.65±107.76)g;术后患者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均较术前提高(P〈0.01)。结论脾切除术用于治疗脾动脉栓塞后脾功能亢进复发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脾脏功能认识的不断加深 ,对外伤脾应尽可能施行保脾手术已达成共识。近年来 ,对一些重度外伤脾破裂患者 ,我们采用结扎脾蒂的不规则脾大部切除术 ,达到原位保脾的目的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2 0例中 ,男性 17例 ,女性 3例 ,年龄 10~ 49岁 ,均为钝性外力所致的闭合性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 2~ 8小时。合并其它脏器损伤 12例 ,伴不同程度休克者 15例 ,腹腔内积血 15 0 0~ 5 0 0 0ml。平均输血 175 0ml。按Gall和Scheele[1] 分级均为Ⅲ~Ⅳ级脾破裂。具体指征 :①脾蒂血管主干损伤或脾门血肿…  相似文献   

10.
11.
脾是人体最重要的免疫性器官之一。基于这种认识,为了既要达到有效止血,又要保住脾脏的目的,许多作者进行多种术式改进以达到保脾的目的。近年来,我们在实施脾动脉结扎或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过程中,发现按Call和Seheele分级,Ⅰ级和Ⅱ级患者该方法有效,而对多数Ⅲ级者无效,采用脾动静脉联合结扎保脾术,对Ⅰ、Ⅱ、Ⅲ级均有效,扩大了保脾的手术适应症,又达到了良好的止血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228例脾外伤患者采取不同保脾手术的护理特点,根据保脾方式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开腹脾切除术与腹腔镜脾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8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分为腹腔镜脾切除术组(观察组)与开腹脾切除术组(对照组)各40例。统计分析两组脾破裂分级、血液分析参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脾破裂分级Ⅰ级、Ⅱ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Ⅲ级、Ⅳ级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水平、HCT水平相比于对照组的数据更高(P<0.05),但PLT水平两组数据接近,没有差距(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0%(3/40)低于对照组27.50%(11/40)(χ2=5.541,P<0.05)。结论 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腹腔镜脾切除术的疗效较开腹脾切除术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朱绍成 《临床医学》1997,17(11):15-16
应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21例,栓塞材料选用鱼肝油酸钠+明胶海棉+造影剂,栓塞范围在50 ̄70%之间,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一般患者在术后2 ̄3周后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逐渐升至正常,临床症状得以改善。结果表明:该疗法既保存了脾脏的免疫功能,又治疗了脾功能亢进,疗效好,无严重并发症,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脾脓肿临床上少见,且多来自血行感染,由脾外伤直接继发感染引起的脾脓肿更为罕见。血源性脾脓肿多为全身感染的并发症,其常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本组3例外伤性脾脓肿脓液细菌培养均有大肠杆菌生长,可能与肠道细菌移位,有菌的门静脉血反流有关。临床上由于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典型的寒战、高热,坐上腹痛症状在脾脓肿中已少见,多为长时间持续性低热及左上腹隐痛。保守治疗一般不能奏效,因脾脏位置深,周围重要的器官多,穿刺较困难。故一般主张行脾切除术,切除困难时可作脾脓肿切开引流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脾损伤后行保脾治疗的经验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3例脾损伤患者中26例行保守治疗,其中2例因迟发性脾破裂大出血而手术切除全脾,余24例保守治疗成功。67例行不同形式的手术治疗,均获成功。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有选择的保守治疗Ⅰ~Ⅱ级脾破裂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Ⅰ、Ⅱ、Ⅲ级脾损伤采用不同的术式保留脾脏是安全可靠的,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薛斌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8):1432-1432
我院1999~2005-04对采用脾动脉环缩术保脾31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99年1月~2005年10月5年间,我们对19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采用了脾部分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的适应证及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中保守治疗17例(50.0%),成功15例,失败2例;脾动脉主干结扎 大网膜填塞 缝合修补7例(20.6%);纤维蛋白胶粘合或缝合8例(23.5%),1例死亡;脾动脉栓塞术2例(5.9%)。结论正确掌握钝性腹部创伤中外伤性脾破裂保守治疗及各种保脾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和技术方法,是保脾治疗获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脾结核一例误诊为脾梗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脾结核为一种少见的结核病,至2008年2月国内文献报道不足百例.其感染途径主要为血源性,亦可为淋巴道以及邻近器官直接播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