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应用致敏冻干血球的间接血凝试验(IHA)对西庙、陆墓、正仪三个不同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病人及非血吸虫病流行区的自然人群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滴度的起点定在l:10时,假阳性率为4.1%IHA与粪检的阳性符合率为93.3~100%。三个流行区的IHA几何平均滴度,西庙为1:74.89,陆墓为1:55.64,正仪为1:29.85,经t检验,西庙和陆墓显著地高于正仪(P<0.01)。本文对这些地区的受检者可能产生抗体水平差异的原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间接血凝抗体滴度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血吸虫成虫多糖抗原的间接血凝试验,分别在重度、中低度流行和基本控制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地区,进行血清流行病学研究。重点分析三类地区人群的抗体滴度,发现人群的抗体水平因流行的轻重而显著不同,各类地区间凝滴度的频率分布曲线各具特征。年龄相关的抗体高滴度出现率与总GMRT曲线相一致,两者在统计学上呈正相关。作者认为可以考虑以高滴度出现率作为衡量人群抗体水平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1993年至2002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河北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方法对77个县6个年龄组9236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IgG抗体总阳性率为92.25%,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为868.19;IgG抗体≥1∶3200者占6.24%~57.52%;不同年份抗体阳性率和GMRT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同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和GMRT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同县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GMRT有一定的波动性。结论据监测结果预测河北省近几年不会发生较大的麻疹流行,但薄弱地区和薄弱人群仍然存在,存在麻疹在局部爆发的隐患,有必要在此人群中接种麻疹疫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疆五家渠地区汉族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及分布特征。方法选取该地区汉族2012年3~12月在新疆兵团医院的健康体检者288例,以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男性150例,女性138例;低年龄组(〈30岁)26例,中年龄组(30~55岁)137例,高年龄组(〉55岁)125例,应用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试剂盒快速检测体检人群中Hp的感染情况。结果男性和女性体检者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4.7%(52/150)和34.1%(47/138),男性和女性体检者的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年龄组的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5.4%(4/26)、31.4%(43/137)和43.2%(54/125),且低年龄组与高年龄组的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汉族体检人群Hp的感染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但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万源路社区不同年龄组妇女HPV感染及型别分布状况。方法应用导流杂交及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对978例受检者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受检者中高危亚型感染阳性率为10.0%,低危亚型感染阳性率为1.7%。高危亚型感染的受检者中以16、52、58、33HPV亚型阳性者最多,占高危亚型阳性者总数的百分比依次为33.0%、13.4%、13.4%、12.4%,40岁以上年龄组HPV阳性率显著高于40岁以下年龄组,子宫颈病变组与正常组HPV感染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16、52、58、33亚型阳性是该人群中常见亚型,40岁以上人群是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为评估研判疫情发展趋势提供信息支持。方法采用常规血凝抑制实验微量半加敏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分别在儿童医院、哈医大一院、血站三家医疗机构采集的402份血清,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HI抗体检测,HI滴度≥1:40的判为阳性,共有81人HI抗体滴度≥1:40,抗体阳性率为20.15%。其中,儿童医院的抗体阳性率最高,为23.57%(33/140);哈医大一院最低16.58%(31/187)。甲型H1N1流感病毒HI抗体阳性率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24.88%和14.59%;0~5岁、6~17岁、18~55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但与56岁以上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有显著差异,18~55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最高28.57%(16/56),56岁以上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最低4.71%(4/85)。结论甲型H1N1流感已经在黑龙江省流行,但人群抗体阳性率仅为20.15%,低于30%的保护水平,仍易发生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已12年的某村自然人群425名,应用询问病史、粪检、皮内试验、COPT、IHA 和体检等方法进行调查,并根据《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地区查病方案(草案)》,对可能出现的几种查病方案的组合形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以对有史人群作COPT、无史人群先作皮试,皮试(+)者再行COPT,并以COPT 环沉率≥3%为疑似病人的方案,较以COPT 合用IHA 的方案和先用IHA 过筛再作COPT 的方案为好,认为该方案可以试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焦作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阻断经血液传播梅毒。方法对焦作地区2010年1月~2012年12月103 569例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的筛查结果作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2010年1月~2012年12月焦作地区3年内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总阳性率0.26%,梅毒感染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无偿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不同文化程度间梅毒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感染率最高为0.33%;不同年龄组间梅毒阳性率差异显著,46~55岁年龄组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46岁以下人群。结论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及献血前的咨询,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使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试剂,可有效降低梅毒阳性率,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南京地区麻疹免疫水平,科学地制订控制和消灭麻疹的有效措施,我们对本市部分县、区不同年龄组人群麻疹免疫水平进行了调查。材料与方法1.调查对象与选点:在建邺区、鼓楼区、白下区、下关区、栖霞区、江宁与江浦县。按麻疹疫苗接种率在90%以上的街道,符合规范要求为调查点。对象:1~7岁均有麻苗接种史记录,大年龄组人群均能回忆起接种麻苗史。采血方法:取手指末梢血的0.3毫升,分离血清,置-20℃低温保存备检。2.方法:用常规微量血凝抑制试验的方法。麻疹血凝素由江苏省防疫站供给,血凝素效价为1:128。致敏猴血球由上海宝山县防疫站提供。  相似文献   

10.
在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地区,连续三年采用酶标对流和环卵沉淀反应进行流行病学监察,结果表明:两种血清免疫学反应的转阴率均逐年增高,阳性率均逐年下降。因两种血清免疫学反应均有考核疗效的价值,故受检人群的转阴率上升和阳性率下降,表明了所观察人群血清抗体水平不断在下降,亦即显示了两种血清免疫学反应均具有监察血吸虫病防治效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周口市部分人群乙型肝炎的感染状况和抗体水平,为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调整防控策略和评价乙型肝炎控制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周口市10个县(市、区)1~18岁人群2449人进行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结果周口市1~18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2.29%,较1999年下降79.95%;抗-HBs阳性率为81.18%,较1999年提高37.40%;其中1~4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下降到0.96%,抗-HBs阳性率达到90.22%。结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能明显提高抗-HBs阳性率,降低HBsAg携带率,提高人群对HBV的免疫保护能力,是加速控制乙型肝炎的切实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人类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支原体是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um,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s,Mh)。这两种支原体感染在国外列为性传播疾病(STD)。为了解济南地区健康人群中Uu和Mh感染情况及分布特点,我们于1995年5月对本地区部分健康人血清,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方法,进行Uu和Mh抗体水平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现阶段健康人群麻疹血清抗体水平,分析不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与发病之间的联系,探讨麻疹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血清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分析现阶段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结果 2011年聊城市共成功调查检测健康人群387例,血清麻疹IgG抗体阳性人数为379例,阳性率为97.93%,IgG抗体GMT为1651.98,SD为3.09。不同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岁和15~39岁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偏低;不同县市区组间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茌平县高于其他县市区;不同性别组间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聊城市现阶段健康人群麻疹抗体处于较高水平;<2岁和15~39岁年龄组为麻疹防控的重点人群;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性麻疹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用微量间接血凝技术,检测一所乡间学校三种疾病的结果。HBsAg的携带率为1.91%,GMT为76.1,较郊区农村低。伤寒0抗体阳性率为35.41%,显著较城市人群为高。流脑A群抗体阳性率仅为28.22%,GMT为5.18,显著较流脑流行时的偶发地区为低,人群免疫力低下,应是接种菌苗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掌握和研究南京地区婚检人群弓形体感染的情况,以便及时指导与治疗,我们采用IHA试验对南京地区抽样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的调查,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选择为了使调查具有代表性,我们选择鼓楼、白下、下关、栖霞、雨花、江宁6个妇保所为协作单位,统一调查表格,并指定专人填写,以1992年5月至11月对婚前检查的男女青年2641人进行了弓形体抗体血清学调查。二、血清学检测用微量间接血凝试验(IHA)测定血清弓形体抗体的水平。为了使标准统一,避免误差,各妇保所固定检验人员,在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进行了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培训,使方法规范化。并统一在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购置IHA诊断试剂。每次试验均设阳性、阴性、标准血清对照。结果判断标准:≤1:32为阴性;≥1:64为阳性,示既往感染及慢性感染;≥1:256示近期感染,≥1:1024示活动性感染。调查结果一、婚检人群IHA抗体的阳性率:6个协作组共调查2641人,共中≥1:64,6例阳性率为0.23%。阳性中女性为4人,示既往感染或慢性感染,均服用螺旋霉素及SMZCO治疗,并加服叶酸。18个月后随访,其中1例未妊娠外,余3例均已足月妊娠正常分娩,新生地未发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不同年龄组人群甲型H1N1流感血清抗体水平,对人群中甲型H1N1与2008-2009年季节性流感疫苗株A/Brisbane/59/2007(H1N1)的血清抗体水平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应用常规微量血凝抑制试验(micro-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test,HI)对上海地区不同年龄组(0~5月龄、6月龄~4岁、5~24岁、25~59岁和≥60岁)人群进行甲型H1N1流感抗体检测.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 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 上海地区人群甲型H1N1流感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9.2%(37/404).不同年龄组中以老年人组(≥60岁)的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为25.0%(21/84);其次是成年人组(25~59岁),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0.0%(8/80);其他年龄组血清抗体阳性率较低.Pearson X2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2008-2009年季节性流感疫苗株A/Brisbane/59/2007(H1N1)抗体阳性的329份血清中有31份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季节性疫苗株抗体阴性的75份血清中有6份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经Pearson X2检验分析,这两层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上海地区人群血清中甲犁H1N1流感抗体水平普遍偏低,其中老年人组抗体水平最高,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高度易感;季节性疫苗株A/Brisbane/59/2007(H1N1)HI抗体阳性人群血清不能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产生交叉保护抑制.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于1985年5月对疟疾发病率高、中、低不同的14个县(乡),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调查了不同疟区人群抗体水平。同时于1976~1985年在东海县与赣榆县分别连续10年与9年对人群抗体水平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不同疟区IFAT调查结果将14个县(乡)按发病率高、中、低分为<1/万的5个乡(Ⅰ组),<10/万的4个乡(Ⅱ组)和≥10/万~200/万(Ⅲ组)。经荧光抗体检测,Ⅰ组抗体阳性率为3.12%(46/1474),Ⅱ组为8.02%(78/972),Ⅲ组为23.79%(305/1282),阳性几何平均滴度的倒数(GMRT)分别为27.03、23.86及53.02.各组间抗体阳性率相比,P均<0.001.结果显示Ⅰ组地区疟疾已控制到较低水平;Ⅱ组地区尚未完全控制;Ⅲ组地区疟疾仍在流行,且是我国和我省目前主要疟区。从阳性GMRT来看,Ⅰ、Ⅱ组滴度较低,表明传播强度减弱,重复感染机会较少;而Ⅲ组抗体滴度较高,表明传播强度还较高,现症治疗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调查检测宜春中心城区普通人群甲型H1N1流感的血清抗体水平,分析了解该市中心城区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为制订甲型流感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市区4家医院门诊就诊人群和2家CDC体检中心体检人群共400人,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血清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结果 400份血清样本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133例,阳性率为33.25%(133/400),抗体平均滴度(GMT)为14.64.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和抗体平均滴度(MGT)分别为≤5岁的6.56%(6.13),6- 17岁52.11%(24.39),18 - 55岁21.05%(12.68),>55岁4%(5.99).结论 宜春市中心城区普通人群甲型H1N1流感血清抗体阳性率只有33.25%,人群免疫屏障尚未建立.  相似文献   

19.
莫礼峰  王兰  任燕  汪东篱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916-1917
目的 了解深圳市春秋两季健康人群手足口病隐性感染情况.方法 分别在春季3月和秋季9月采集学龄儿童及其密切接触者粪便样本,开展人群感染状况调查.调查时间分春秋两季,春季调查对象设4个年龄组,0~7岁100人;>7~16、>16~25、>25~70岁组各20人;秋季调查对象设4个年龄组,0~7岁60人,>7~16、>16~25、>25~70岁组各30人.两个季度共调查310人.每人采集粪便样本约10 g进行肠道病毒(EV)核酸检测[包括EV通用型,EV 71型,科萨奇病毒A16型(CVA16)].结果 春季160份健康人群样本中,EV通用型阳性7份,阳性率为4.38%,7份阳性标本全部为7岁以下幼儿园儿童,CA16阳性2份,阳性率1.25%,无EV71阳性.秋季150份健康人群样本中,EV通用型阳性13份,阳性率为8.67%,CA16阳性2份,阳性率1.33%; EV71阳性1份,阳性率0.67%.结论 深圳地区健康人群中春秋两季节均存在EV隐形感染;7岁以内儿童为主要感染人群;310份样本中,EV71亚型1份,CA16亚型4份,说明健康人群 中引起手足口病常见的EV71和CA16亚型隐形感染率低;春季160份健康人群样本中阳性率为4.38%,秋季150份健康人群样本中阳性率为8.67%,两季节组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0~60周岁之间不同年龄组乙型肝炎感染情况。方法 1912例患者分成三个年龄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定性检测乙型肝炎HBsAg,HBsAb,HBeAg,HBeBb,HBcAb。结果 1912例患者,18岁以上计划免疫前出生的人群,HBsAb阳性率明显低于18岁以下计划免疫出生后的人群;18岁以上计划免疫前出生的人群小三阳比例明显高于大三阳比例,传染性弱,但是肝癌高发人群。结论儿童计划免疫已见成效;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还待提高;乙型肝炎感染状况还是不容乐观;防治兼顾,早日摘掉乙型肝炎大国的高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