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采血是标本采集常用的方法之一。传统的采血方法是在穿刺部系紧止血带,用碘和酒精常现消毒穿刺部位,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左手拇指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并固定静脉,右手持注射器从静脉上方或倒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再顺静脉进针少许,右手继续固定注射器与针头,左手拉活塞柄,抽取所需血量。但随着医学的发展,一次性用具已基本普及。上述穿刺方法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时的缺点是:①不易看见回血;②容易穿破血管不易发觉;③痛觉明显。而采取针头进入皮下,一边沿静脉方向游行进入一边用无名指和大鱼…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技术操作之一,要想静脉穿刺一次成功,护士应根据不同病人,灵活选用适当的穿刺方法:①对血管暴露明显易固定的病人,穿刺时,以左手拇指压住静脉,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针尖斜面向上,针头与皮肤成一较小角度,约20°,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先刺入皮下再穿刺血管。②皮下脂肪薄而血管粗的病人血管易滑动,可用左手拇指绷紧皮肤,以固定血管,针头以30°角从血管的右侧快速刺入皮下,而后进入血管。③肥胖的病人静脉暴露不明显,扎止血带后,根据血管的走行,用手触摸血管,针头白血管上方以35°…  相似文献   

3.
静脉穿刺术及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霞 《黑龙江医学》2002,26(7):550-550
静脉穿刺术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必须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为病人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保证。1 选择血管及静穿术的方法1 1 正常清晰 ,粗大弹性好的血管穿刺时 ,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 ,针头斜面向上 ,针头与皮肤成 2 0°角 ,在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 ,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 ,见回血后再顺静脉进针少许。1 2 较细小的静脉穿刺时 ,止血带通常扎在穿刺点近心端 5~ 7cm ,左手固定静脉时不要用力太大 ,针头进皮角度要小 ,采用直刺或旁刺进皮 ,针在…  相似文献   

4.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护理操作 ,穿刺和拔针都可引起疼痛 ,为减轻疼痛 ,我们对穿刺与拔针方法进行了改进 ,介绍如下。1 方法1.1 传统法穿刺时嘱患者握拳 ,以 2 0°角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 ,沿静脉潜行刺入见回血 ,再顺静脉进针少许 ;改进法穿刺时让患者手自然放松 ,护士左手拇指固定血管并绷紧皮肤 ,以 30°角从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血管 ,以 15°角平行向前送针。1.2 传统拔针法以干棉签按压穿刺点 ,迅速拔出针头 ;改进法拔针时让患者放松 ,关闭输液器 ,左手食指在针眼上约 3cm处绷紧皮肤 ,以 2 0°角迅速拔出针头 ,左手拇指纵向…  相似文献   

5.
1 方 法1.1 传统方法 :进行静脉穿刺时 ,先排除输液皮管内空气 ,套上针帽 ,放置好针头。然后扎止血带 ,嘱病人握拳 ,选择静脉 ,消毒 ,待稀碘溶液充分挥发 ,见静脉充盈 ,右手持头皮针从血管一侧先刺入皮肤 ,再挑起皮肤向前刺入血管。1.2 改进方法 :静脉穿刺时 ,嘱病人的手自然放置 ,先扎止血带 ,选择静脉消毒 ,然后进行排气 ,一次性排尽皮管及头皮针管内空气 ,穿刺者左手将病人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五指并拢状 ,右手持头皮针与皮肤呈现 2 0度至 30度角 ,快速刺入 ,有突空感 ,针尾再向下压使角度小于 15度向前送针 ,见回血后沿血管方…  相似文献   

6.
静脉套管针适用于各种大手术及垂危病人急救时输血和输液。我们所用静脉套管针为日本Maydaygit社制Haebigias Z针。穿刺部位选用了大隐静脉、桡静脉、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操作方法:首先选好穿刺部位,以下肢静脉为例,在大隐静脉近心端6cm处系紧止血带,选好穿刺针大小合宜的型号,用2%碘酊和75%酒精消毒皮肤,消毒面积5×5cm,用左手拇指压住静脉,使其固定,右手持静脉套管针,使针尖斜面向上,使针头与皮肤呈30~40°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沿着静脉方向潜行刺入。如见回血  相似文献   

7.
1 传统方法 基本操作:中专教科书《基础护理学》上介绍,进行手 部静脉穿刺时,先扎好止血带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促进 静脉暴露明显,右手持头皮针,针头和皮成呈20°角,自静 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见回血 后,证明针头刺入静脉,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 带,嘱病人松拳,固定针头。但是此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常 有15%在穿刺中静脉给药当中穿刺失败。  相似文献   

8.
静脉穿刺采血法是临床检验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术之一,我们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了一种快速简捷静脉穿刺来血法,现介绍如下:按常规准备好采血器械,选择好采血部位,扎上止血带,并进行消毒后,操作者左手置于抽血部位的下方,用力将皮肤向两侧绷紧.使血管充分固定。右手持准备好的消毒注射器,使针尖斜面向上,对准静脉,顺着静脉方向先以一定角度迅速刺入皮肤,右手中指随即后抽针栓,使外周内形成一定负压,同时沿静脉游行一小段后,使针街头保持一定斜度迅速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将针头顺势再深入少许,’1防系血时针头…  相似文献   

9.
徐英  安庆洲 《右江医学》2002,30(2):169-169
静脉穿刺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根据多年临床护理经验将静脉穿刺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现分述如下 :一、常用静脉穿刺手法1.下压穿刺法 (压刺法 ) 选择弹性好无瘢痕、走向直的远端静脉扎紧止血带、经无菌消毒以后 ,左手拇指下压绷紧皮肤 ,右手持针使针尖与静脉处于同一直线上 ,如用眼睛瞄视针头尖在静脉上方。以 2 0°~ 2 5°角度迅速进针 ,见有回血再略进针 1~ 1.5cm ,然后固定。使用此方法可使针尖直接刺入血管 ,较少刺激皮层中痛觉纤维 ,患者仅感短暂疼痛。另外此法进针时针尖走行方向下肌纤维、静脉血管走向…  相似文献   

10.
两种静脉穿刺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莉  罗小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23):2135-2135,2138
静脉穿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针头斜面向上,针头与皮肤成一小角度(45°)由静脉上方迅速刺入皮下进入静脉,见回血后顺静脉再进少许,简称"新法";另一种是针尖斜面向上,针头与皮肤成(20°)角[1],从静脉上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一小段距离进入静脉,见回血后顺静脉再进少许,简称"传统法".其区别:"新法"针头从皮下直接进入静脉,没有在皮下组织潜行;而"传统法"针头刺入皮下后,在皮下组织潜行0.2~1.0 cm才进入静脉.为减少患者静脉穿刺疼痛,降低拔针后局部肿胀,提高穿刺成功率,我们对临床上的两种穿刺方法进行了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宁  周晓娥 《吉林医学》2011,(35):7613-7614
目的:探讨记号笔定位法采集肘静脉血的效果。方法:将400名被采血对象肥胖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常规组按照常规法采集血标本;观察组操作者以手指摆明静脉走向,用记号笔沿静脉走向划一记号,常规消毒后,以左手握被采血者手臂,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针头和皮肤成20°夹角,自记号笔标记处由浅至深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见血后抽动活塞,抽血至所需量。结果:观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记号笔定位法采集肘静脉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少,得到患者的一致认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技巧小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常规方法: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待干,操作者左手拇指、食指分开固定两端并绷紧此处皮肤,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缓慢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换左手固定针柄,右手粘贴胶布固定。在实际应用中,笔者发现,在换手粘贴胶布过程中,由于患儿不配合,头部晃动较大,而小儿头部血管细,进针浅,针梗部在皮肤外较多,小儿晃动头部时易使针头滑出或穿出血管外。这样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又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介绍负压进针法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介绍负压进针法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如下:1 用物同传统静脉输液法。2 方法2 .1 按传统静脉输液前准备。2 .2 选择穿刺血管和进针部位,排尽输液管及头皮针内气体后,关好调节器。2 .3 左手术将输液管前端2 0~3 0cm处管壁反折,挤去前端液体约0 .2ml,左手紧捏反折处,并迅速交于右手(捏管处不可放松)。2 .4 左手绷紧进针处皮肤,右手紧捏反折处输液管,并使头皮针与皮肤呈3 0~40度角快速刺入皮下,然后松开反折处。2 .5 按传统的静脉穿刺法进入血管,当刺入血管内,可见快速回血,表明穿刺成功。2 .6 按传统法固定。3 讨论静脉输液时,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改进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160例患儿随机分成传统组件80例,改进组80例.传统组采用见回血后助手绷紧皮肤,操作者左手与右手配合一退一进将外地管送入血管的方法.改进组采用见回血后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不动,右手食指固定针芯,拇指将外地管送入血管的方法.结果 改进的方法提高了静脉留罟针的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静脉留置针临床已获得广泛应用,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它的主要优点在于:减轻了病人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了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而且还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1操作程序与方法备齐用物,包括静脉留置针、输液消毒盘,并备好将输入的药物。连接一次性输液器,并排尽空气备用。选择好静脉,手指探明静脉走向及深浅,确定穿刺部位,结扎止血带,做皮肤常规消毒,左手固定穿刺点远端皮肤使静脉固定,右手拇指、食指持针翼和针柄,针头斜面朝上,以15o~30o角进针,进针速度宜慢,且应直接刺入血管,见有血液回流时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本院急诊科抢救轻、中、重度休克的成人病人241例。改良法病例选自1997年12月~1999年12月急诊休克病人126例,其中轻、中、重度休克各为63例、38例、25例。传统法病例选自1995年1月~1997年11月,休克病人115例,其中轻、中、重度休克各为61例、31例、23例。 1.2 材料采用美国进口BD公司生产静脉留置针,型号为18G、20G。 1.3 方法传统法: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穿刺者立于病人对侧或头顶侧〔1〕。常规消毒后,助手用手指按压颈静脉三角处,使颈外静脉充盈。穿刺点选在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联线上1/3处。穿刺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留置针柄与皮肤呈45°角斜刺入皮肤后25°角沿颈外静脉方向穿刺,见回血后置管并固定。改良法:病人卧位及穿刺者站立位置及穿刺点与传统法相同,常规消毒后,穿刺者,左手放在下颌骨处轻轻绷紧颈部皮肤,右手持接上5 ml空针筒的留置针,针杆与皮肤30°~45°刺入皮肤后停止进针,待呼气时颈外静脉显形,看清静脉走向,调整进针深度及角度,待第二次呼气静脉显形时针头伺机刺入血管,进针同时略加负压,见回血后置管。  相似文献   

17.
对暴露较好的静脉,进针尽量采用快速穿刺法。由助手固定好患儿头部,常规消毒皮肤后,左手拇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拇食指持穿刺针,在距离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稍移,将针头近似于平行刺人头皮,然后沿静脉向心方向穿刺,当针头刺入静脉时阻力减小,有落空感同时有回血证明穿刺成功;或感觉有突破感但无回血时,停止进针,轻轻挤压输液管前端,有回血即证明穿刺成功。  相似文献   

18.
笔者根据几年来的临床实践,对以往静脉穿刺与拔针的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对3752人次的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操作方法 1.1 按常规做静脉穿刺准备,消毒面积达5cm×5cm,系止血带,以左手固定静脉并绷紧皮肤,穿刺针头斜面向上在静脉上方以23—38°的角度斜行快速刺入静脉管腔内至回血。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在临床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常用的临床操作和重要的给药方法之一。特别是在紧急抢救病人中的地位更为突出,如大出血、消耗性疾病患者的抢救,由于静脉失去了原有的充盈和弹性,在静脉穿刺时不易成功。为了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给抢救赢得时间,减少病人的痛苦,笔者在多年的临床操作中,总结了几种较为成功的静脉穿刺方法,现简述如下。1粗而明显固定的静脉,应按常规绷紧皮肤,以30度角从血管正中或旁侧进针为好。2弯曲、滑动度大的静脉,可选用锐利的针头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别固定血管两端,使血管伸直、固定,右手持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拔针后淤血原因与按压方法及时间,方法在静脉穿刺过程中,针头进入皮肤后,在皮下游离一段后再进入血管内,这就出现进皮肤与进血管内同时有两个穿刺点,拔针前护士必须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及皮下组织,与静脉平行按压针眼3—5min.结果可防止皮下溢血,避免青紫.结论拔针虽为静脉穿刺最后一道程序,但也不应草率从事,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