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3 毫秒
1.
目的研究孕康颗粒联合注射用绒促性素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襄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肌肉注射注射用绒促性素,4 000 U/次,1次/3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孕康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妊娠成功率、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9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妊娠成功率分别为81.82%、92.73%,两组妊娠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二醇(E_2)和孕酮(P)水平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血清HCG、E_2和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康颗粒联合注射用绒促性素治疗习惯性流产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提高孕激素水平和妊娠成功率,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密集动态监测血HCG(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并积极治疗在早孕保胎病人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确诊为黄体功能不全的先兆流产之孕妇分为实验组①和对照组①,实验组②和对照组②。实验组①监测血孕酮.HCG值密度为48h,调整黄体酮用量至维持正常值的最小用量20mg每日肌注;对照组①监测血孕酮.HCG值密度≥1周,应用黄体酮和/或注射用绒促性素保胎;实验组②单纯孕酮值低,HCG值在正常范围,给予补充黄体酮;对照组②孕酮、HCG值均低于正常值,同时补充黄体酮及注射用绒促性素2000单位每日肌注。观察腹痛和出血量。结果实验组①和对照组①保胎成功率分别是85.71%和62.50%,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②和对照组②保胎成功率分别是80.16%和63.16%,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先兆流产孕妇动态48h检测孕酮、HCG并及时调整药物用量能有效提高保胎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联合黄体酮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8年5月在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ACA阳性复发性流产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方法治疗,从确诊为早孕开始治疗,肌注黄体酮注射液,20 mg,1次/d。隔日1次肌注注射用绒促性素,2 000 U,直至孕12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免疫球蛋白治疗,妊娠前卵泡期给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2 mL,妊娠后立即再用1次,隔日1次肌注注射用绒促性素2 000 U,以后每隔4周1次,直至孕12周停药。比较两组患者的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T)、抗缪勒管激素(AMH)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2(CTRP12)水平、妊娠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血清LH与T水平都显著低于治疗前,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性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MH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CTRP12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MH和CTRP12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妊娠成功率为8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球蛋白治疗ACA阳性复发性流产能改善机体的性激素分泌平衡,提高患者生育功能与妊娠成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先兆流产患者中运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剂量黄体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先兆流产患者,运用单双号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剂量的黄体酮治疗,观察组接受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剂量黄体酮治疗.对比两组阴道止血时间、腰酸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保胎成功及新生儿畸形情况;新生儿体重及分娩时妊娠天数.结果观察组阴道止血时间(2.21±0.43)d、腹痛缓解时间(2.54±0.43)d以及腰酸缓解时间(2.76±0.54)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11±0.54)、(3.32±0.65)、(3.43±0.5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保胎成功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新生儿畸形情况.观察组新生儿体重(3.54±0.32)k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1±0.11)kg,分娩时妊娠天数(275.54±24.32)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225.82±23.1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先兆流产患者联合运用低分子肝素钠、黄体酮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及保胎效果,有利于加快患者症状的缓解,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使用强的松+低分子肝素治疗复发性流产(RSA)疗效以及对患者激素水平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RS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则使用强的松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的成功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CG、E2与P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但观察组提高幅度明显要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IFN-γ均较治疗前降低,IL-4较治疗前提高,但观察组指标改善幅度明显要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针对RSA患者,采取强的松联合低分子肝素可取得满意的疗效,改善患者激素水平及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李秋娟 《北方药学》2018,(5):127-128
目的:观察黄体酮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联合对先兆流产患者血清孕激素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黄体酮治疗,观察组使用黄体酮联合HCG治疗,对比两组治疗2周后血清孕激素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血清孕激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早期流产率低于对照组,足月分娩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畸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兆流产使用黄体酮联合HCG治疗疗效较单用黄体酮好,治疗后血清孕激素水平明显提高,早期流产率降低,新生儿畸形情况减少,足月分娩率高,妊娠结局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暖宫孕子胶囊联合注射用尿促性素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80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肌肉注射注射用尿促性素,起始75~150 IU/次,1次/d,一周后根据雌激素水平和卵泡发育情况调整剂量,增加至每日150~225 IU,卵泡成熟后肌内注射绒促性素(HCG)10 000 IU,诱导排卵;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暖宫孕子胶囊,1.28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卵泡直径,孕酮(P)、雌二醇(E2)、促卵泡成熟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SAS和SDS评分及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9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卵泡直径均明显增加(P<0.05),且以治疗组比对照组增加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SH、P、E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LH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性激素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以治疗组降低最明显(P<0.05)。经治疗,对照组排卵率、妊娠率分别为67.5%、27.5%,分别显著低于治疗组的82.5%和4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暖宫孕子胶囊联合注射用尿促性素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可有效增加子宫内膜厚度,缓解负面情绪,改善机体性激素水平,促进排卵功能,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三烯酮联合尿促性素、绒促性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1年8月我院妇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80例,根据用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尿促性素、绒促性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及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症状完全缓解30例(75.0%)、部分缓解10例(25.0%)、复发3例(7.5%);对照组分别为16例(40.6%)、14例(35.0%)、10例(25.0%)。观察组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其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年,观察组的术后妊娠率为7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2%(P<0.05)。两组间的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三烯酮联合尿促性素、绒促性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术后妊娠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主动免疫联合HCG及黄体酮安胎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收治的82例习惯性流产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HCG及黄体酮安胎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主动免疫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后妊娠成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习惯性流产,采用主动免疫联合HCG及黄体酮安胎治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且能提高妊娠成功率,并发症几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在不明原因的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6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不明原因的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照组患者常规给予黄体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叶酸及维生素E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其妊娠结局和活产率为评价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活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在不明原因的复发性自然流产中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提高活产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冻融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RIF(≥3次)再次进行冻融胚胎移植的1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子宫内膜准备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8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他莫昔芬联合HCG宫腔灌注,对照组患者采用来曲唑联合HCG宫腔灌注。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与内膜下血流情况[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血流分型、HCG日与移植日激素[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孕酮]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移植日,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较促排卵前增加,且观察组患者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I、RI均较促排卵前降低,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血流A型患者占比为80.95%(85/1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96%(3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CG日与移植日的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CG日L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莫昔芬联合HCG治疗可有效改善RIF患者冻融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黄体酮与间苯三酚分别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先兆流产治疗中的疗效对比.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100例先兆流产患者,因用药方式不同分为间苯三酚组和黄体酮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加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针剂.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妊娠结局.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孕酮(P)、雌二醇(E2)、HCG较治疗前均得到改善(P<0.05),且间苯三酚组的P、E2、HCG均比黄体酮组高(P<0.05);间苯三酚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血肿吸收时间均比黄体酮组短(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苯三酚组流产率少于黄体酮组,足月分娩率高于黄体酮组(P<0.05).结论 先兆流产患者中应用间苯三酚联合HCG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妊娠结局,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免疫球蛋白联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6~2013年收治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早期妊娠患者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6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黄体酮注射液及HCG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丙种免疫球蛋白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继续妊娠至12周成功率为85.0%。对照组继续妊娠至12周成功率为50.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次自然流产率为13.1%。对照组再次自然流产率为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异位妊娠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传统安胎药黄体酮注射液、HCG,联合丙种免疫球蛋白、低分子肝素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可提高安胎成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官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入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2例,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入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甲氨蝶呤单次肌肉注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指标变化及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3.75%,对照组治愈率为74.19%,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HCG恢复正常的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附件区包块消失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官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入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好、毒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6年1月来本院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患者1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8例.对照组采用来曲唑治疗,观察组使用补肾调经汤联合来曲唑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内分泌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二醇(E2)及孕酮激素(P)水平变化、计算并比较两组排卵率、妊振率、早期流产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疗效68.2%高于对照组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HCG、E2及P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HCG、E2及P激素水平与治疗前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CG、E2及P激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排卵率和受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早期流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可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激素水平,提高患者排卵率和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先兆流产患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与游离β亚单位(fβ-HCG)及黄体酮含量(Progesterone, P)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先兆流产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正常早孕妇女50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对两组研究对象血样进行β-HCG、fβ-HCG、P含量的检测,每隔48 h对研究对象进行同样条件下的β-HCG、fβ-HCG、P含量的检测。48 h倍增率=(48 h测定值-初测值)&#247;初测值。结果β-HCG、P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fβ-HCG含量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HCG、fβ-HCG 48 h倍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并综合分析β-HCG、fβ-HCG及黄体酮在先兆流产中的表达,对判断妊娠结局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固肾安胎丸联合黄体酮对先兆流产患者的保胎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98例先兆流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黄体酮肌肉注射;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固肾安胎丸口服。对比2组的保胎效果,治疗前后监测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激素(P)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8+水平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0(IL-10)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追踪患者的分娩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77.6%)明显低于治疗组(93.9%)(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β-HCG、P、CD4+、CD4+/CD8+、VEGF和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和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的分娩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肾安胎丸联合黄体酮肌肉注射能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VEGF、IL-10和NO水平产生保胎效果,提高激素水平,保胎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孕囊穿刺注射甲氨蝶呤联合中药疗法对子宫疤痕妊娠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9年5月之间某院接受治疗的38例子宫疤痕妊娠患者,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于孕囊内注射甲氨蝶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阴道出血干净时间、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小于1000U/L所需时间、子宫下段异常回声消失时间、月经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恢复至正常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孕囊穿刺注射甲氨蝶呤联合中药疗法用于治疗子宫疤痕妊娠,可获得较好临床疗效,可促进患者恢复,帮助其缩短治疗时间,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氯米芬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不孕症患者内分泌指标及子宫内膜容受性(E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妇产科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接收的96例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氯米芬联合HCG治疗的患者归为观察组(49例),将单独采用氯米芬治疗的患者归为对照组(47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内分泌指标、ER及卵巢体积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及孕酮(P)水平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FSH、LH、E_2及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Em)指标较治疗前上升,卵巢体积较治疗前缩小,且观察组Em指标较大,卵巢体积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症患者采用氯米芬联合HCG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内分泌指标,提升ER指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