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骶后孔穿刺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用硬膜外穿刺针,经第1骶后孔进针,穿刺人硬膜外侧隐窝。在X线透视下循前间隙置入带钢丝的硬膜外导管至椎间盘突出压迫处,经注药试验和造影确认穿刺到位后以微量泵泵入胶原酶1200U。观察穿刺成功的例数与治疗后15d评价患者疼痛缓解情况。结果应用此法在硬膜外前间隙置管45例全部成功。注射胶原酶15d后患者疼痛消除率60%(27/45例),缓解率40%(18/45例),总有效率100%(45/45例)。结论经第1骶后孔穿刺硬膜外置管可准确地到达硬膜外前间隙,能有效消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2.
经骶裂孔置管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骶裂孔置管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临床诊断明确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行骶裂孔置管胶原酶注射,参照日本腰椎疾病疗效评定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94.4%,优良率88.88%,无1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骶裂孔置管胶原酶溶盘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传统法单纯经骶裂孔穿刺注药和改良法经骶裂孔穿刺置管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腰椎间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46例和改良组49例。传统组骶裂孔穿刺成功后直接注药,改良组骶裂孔穿刺后置入硬膜外导管约10 cm再注药,两组药液配方均为2%利多卡因5 ml 曲安奈德40 mg VitB1 100 mg VitB12 2500μg 生理盐水共25 ml;每周1次,每3次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治愈率分别为39.13%(18例)与59.18%(29例),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良病例的注药次数分别为3.19±0.43与2.54±0.36,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骶裂孔穿刺置管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优于单纯骶裂孔注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骶管裂孔穿刺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时间在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予以保守治疗的25例患者为参照组,予以经骶管裂孔穿刺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的25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对治疗效果的差异性进行总结。结果对比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优良率,研究组(97.2%)显著高于参照组(77.2%),2组间相比较,P0.05。对比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4%)显著低于参照组(28%),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骶管裂孔穿刺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可获取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5.
崔凤德 《四川医学》2002,23(5):463-464
目的:探讨与总结经骶裂孔穿刺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应用特制穿刺针在局麻和X线透射下经骶裂孔穿刺并置入带钢丝的麻醉导管到硬膜囊前间隙椎间盘突出的水平面或附近,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本组治疗82例中有62例得到了6个月以上的随访,未见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结论:经骶管硬膜囊前间隙置管盘外溶解术安全可靠,可避免其他盘外溶解法将药物误入蛛网膜下腔,而发生脊髓损伤性截瘫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马永 《海南医学》2012,23(18):28-30
目的 观察硬膜外间隙注射局麻试验剂量前后皮肤浅表感觉、双下肢肌力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方法 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经骶裂孔穿刺前间隙置管,B组为经骶裂孔穿刺后间隙置管,推注局麻试验剂量并观察比较两组麻醉平面、双下肢肌力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麻醉平面的扩散范围及双下肢肌力减退程度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痛觉阻滞较B组滞后,对生命体征的影响较B组明显.结论 硬膜外前、后间隙注射局麻试验剂量具有不同的用药表现和临床价值,局麻药注入硬膜外前间隙有可能是导致异常广泛阻滞、肌力痛觉减退分离现象等意外情况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许承志 《微创医学》2011,6(4):361-362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用的一种介入疗法。我院在X线机监视引导下,经骶裂孔穿刺硬膜外前间隙置管于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给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文搜集2008年8月至2010年5月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收集时间为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范围为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共入组患者88例,按治疗方式不同,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注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优良率相比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VA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躯体功能、社会能力、认知水平、角色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注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骶裂孔穿刺硬膜囊前间隙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骶裂孔穿刺硬膜囊前间隙注射胶原酶。经半年后随访,有效率96%,优良率88%。结论:该治疗方法安全可靠,损伤小;操作简单,而住院时间及费用明显减少。只要严格选择适应证,掌握正确方法,不失为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腰椎棘突间隙一针三点注射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硬膜外注射治疗为对照组(n=52),行常规硬膜外穿刺置管、注药;腰椎棘突间隙一针三点注射为研究组(n=58),行腰椎棘突间隙穿刺,然后朝左侧小关节间隙方向进针,继退针至皮下,再向右侧小关节间隙方向进针,分别注入镇痛混合液各3-5ml。结果 采用两种不同穿刺方法与注药途径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照组治愈与显效率为94.2%(49/52例),研究组达100%(58/58例)(P〉0.05)。1年复发率对照组为15.4%(8/52例),研究组为3.4%(2/58例)。结论 腰椎棘突间隙一针三点注射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硬膜外注射法相比较疗效相当,但前者安全简单、疗程缩短、复发率低、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骶管和硬膜外给药对曲安奈德复合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将其依照注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骶管阻滞注射曲安奈德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注射曲安奈德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病情及体征变化,并将其进行对比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4.0%、84.0%,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0%),一次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穿刺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保证疗效同时极大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减轻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痛苦,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椎间盘盘内注射三氧与联合盘内外注射胶原酶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临床及CT或MRI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随机分为2组,A组45例接受盘内及盘外(硬膜外前间隙)注射胶原酶;B组45例首先接受椎间盘内注射三氧的治疗,再接受与A组相同的治疗方法。结果(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及突出部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术后3个月随访,A组显效率40.0%(治愈18例),好转率55.6%(25例),有效率95.6%(43例);B组显效率73.3%(治愈33例)、好转率24.4%(11例),有效率97.8%(44例)。虽然A与B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但B组较A组显效率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氧盘内联合胶原酶盘内外注射与胶原酶盘内外注射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方法比较.前者显效率明显提高。因此,三氧盘内联合胶原酶盘内外注射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微创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三氧腰椎旁注射联合硬膜外阻滞及单纯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行硬膜外阻滞组(对照组)和硬膜外阻滞联合三氧组(治疗组),各组3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时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体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结束时及3个月时VAS评分较低(P〈o.05);6个月时,对照组优效、良效、好转、无效率依次为66.7%(20/30例)、6.7%(2/30例)、6.7%(2/30例)、20.0%(6/30例);治疗组优效、良效、好转、无效率依次为73.3%(22/30例)、13.3%(4/30例)、6.7%(2/30例)、6.7%(2/3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氧腰椎旁注射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采用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14.
骶管阻滞和联合神经干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和评价骶管阻滞和骶管阻滞与坐骨神经干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腰椎间蕊突出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A、B二组,每组40例,分别行骶管阻滞和骶管阻滞联合坐骨神经干阻滞治疗,两组均以曲安奈得、利多卡因、维生素B12、维生素B1与生理盐水混合液行神经阻滞治疗,每周1次,4次为1疗程.结果 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A、B组的优良率分别为40.0%(16/40例)和82.5%(23/40例),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0%(26/40例)和92.5%(37/40例),B组疗效明显高于A组(P〈0.01).A、B二组出现下肢乏力的发生率分别为12.5%(5/40例)和2.5%(1/40例)(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骶管阻滞和骶管阻滞联合坐骨神经干阻滞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但后者比前者疗效更优,下肢乏力现象更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硬膜外注射镇痛复合液1个疗程(3次)后,观察1年内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痊愈15例(50.0%),显效10例(33.3%),好转3例(10.0%),无效2例(6.6%),总有效率93.3%(28/30例)。结论硬膜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经济、简便易行、优良率高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C型臂引导下靶点射频热凝联合硬膜外前间隙注射镇痛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腰椎间盘突出症(L5~S1)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射频组,前者在腰椎间盘突出的靶点射频热凝结束后,在硬膜外前间隙注入镇痛复合液 后者则单纯行椎间盘射频热凝治疗.治疗效果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改良MacNab法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病例的1周、1个月和6个月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较单纯射频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 C型臂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前间隙注射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射频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微创技术治疗时用弯针穿刺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弯针穿刺技术联合臭氧和胶原酶治疗。在CT引导下用弧形针穿刺,观察臭氧在椎间盘内的分布并观察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经1、2、4、6个月的随访66例中痊愈60例(90%)、显效3例(5%)、差效1例(2%)、无效2例(3%)。结论用弯针经脊椎旁人路穿刺椎间盘易于成功,臭氧消融术与胶原酶联合使用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密集型银质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8例,随机分为银针组542例和硬膜外组226例.银针组采用银质针治疗,硬膜外组采用硬膜外注射加推拿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观察改善情况.结果 4个疗程后,银针组临床痊愈率88.9%(482/542例),总有效率99.6%(540/542例),均高于硬膜外组(P<0.05).3年后随访,银针组随访率60.4%(326/540例),痊愈率86.2%(281/326例),总有效率96.9%(316/326例),均高于硬膜外组(P<0.05).结论 银质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皮直接穿刺椎间盘及椎旁间隙注射臭氧。结果:穿刺成功率为100%,对8例估计穿刺困难的腰5/骶1椎间盘突出穿刺路径进行术前模拟,获得较好效果。52例患者术后随访3~24个月,优27例(52%),良16例(31%),优良率达83%。结论:臭氧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