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对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患者行激光光凝时,使用耦合液对眼表的作用。设计: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46例(92只眼)NIDDM患者有临床上显著的黄斑水肿、代谢控制不佳的糖尿病及周围神经病变,对照组为50例(100只眼)正常人。患者行氩绿激光局部/光栅样光凝时,使用扁平角膜接触镜及以下耦合液中的一种:2%甲基纤维素、泪然眼液、1.4%玻璃酸钠、0.9%生理盐水。对照组进行相同时间的三面镜眼底检查。所有参与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d、8d检查角膜敏感度、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8d时仍有角膜异常的患者延长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大光明全能护眼液在近视角膜接触镜佩戴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用 87例由于洗消、保养护理不善引起各种不适反应的近视角膜接触镜佩戴者 ,先用护眼液对镜片进行彻底洗消、维护处理 ,然后观察护理液对于镜片、戴镜时外眼组织的影响和治疗近视的效果。结果 :①对于储存镜片或戴镜镜片均未发现有变色、霉点、划痕、破裂及透明度降低等现象 ;② 4 3例戴镜者外眼及眼底均未产生并发症和不适反应 ;③近视戴镜矫正治疗组 4 3人 ,总有效率为 5 8.14 % ;脱镜滴药治疗组 4 4人 ,总有效率为 79.5 5 % ;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大光明全能护眼液对于角膜接触镜片的洗消、储存、外眼组织的护理保养及近视治疗等方面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央角膜厚度是否受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影响.方法 应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检测100例(198眼)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100例(199眼)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的中央角膜厚度.结果 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平均中央角膜厚度(543.66±32.95)mm,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平均中央角膜厚度(553.38±29.05)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央角膜厚度受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影响,明显薄于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  相似文献   

4.
材料和方法:健康北京青紫蓝兔8只,新西兰白兔8只,体重2~2.5kg,总共32只眼,检查无眼部疾患。复方托品酰胺滴眼,2min1次共3次,暗适应30min。复方麻保静0.1ml/kg体重,肌肉注射,全身麻醉,结膜囊内滴1%的丁卡因眼液进行表面麻醉。结膜囊和角膜接触镜电极内滴入0.5%甲基纤维素溶液后,安放角膜接触镜电极,参考电极用不锈钢针刺入耳根和眼睑之间皮下,接地电极用不锈钢针刺入额部正中皮下。采用全视野弥散光,标准强度白光单次闪光刺激,每只眼记录3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粘弹性物质维持前房对环形撕囊的作用。方法 回顾总结 12 4例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 ,分别用林格氏液灌注维持前房及使用粘弹性物质透明质酸钠或甲基纤维素维持前房 ,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结果 使用林格氏液病例 ,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最低 ,仅 2 5.7% ,使用甲基纤维素病例成功率较高 ,4 0 .7% ;使用透明质酸钠病例成功率最高 ,达 77.4 % ,统计学处理P <0 .0 0 5,三者有显著性差异 ;使用Healon的成功率高于使用国产透明质酸钠病例 ,但统计学处理 ,P >0 .0 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透明质酸钠效果最好 ,它具有高分子量 ,因而粘滞性强 ,维持前房能力强。国产品质量接近进口产品  相似文献   

6.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12):1125-1127
目的评价医用生物蛋白胶联合自体结膜移植加治疗性接触镜配戴治疗单纯性翼状胬肉临床疗效。方法36例(46只眼)患单纯性翼状胬肉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16例22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医用生物蛋白胶应用及自体结膜移植加治疗性接触镜配戴,对照组20例24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缝线固定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后1、7 d和1个月时异物感,3 d时上皮愈合情况及1 a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8.23±2.29)min和(27.04±5.16)min,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t=10.67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异物感患者在术后1 d分别有8眼(36.4%)和21眼(87.5%),术后7 d分别有2眼(9.1%)和11眼(45.8%),观察组患者术后1、7 d明显异物感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12.883、7.64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3 d角膜上皮未愈合者分别有2眼(9.1%)和11眼(45.8%),观察组患者角膜上皮未愈合率低于对照组(χ2=7.64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 a复发患者分别为0眼和3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医用生物蛋白胶及自体结膜移植加治疗性接触镜配戴治疗单纯性翼状胬肉与单纯联合自体结膜移植相比,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早期的舒适度,加快角膜创面恢复和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7.
《右江医学》2017,(4):437-439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后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6例(103眼)翼状胬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48例。甲组在术后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术后5 d取下软性角膜接触镜,乙组不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观察术后2 h、1 d、2 d、3 d、5 d两组患者疼痛情况以及角膜上皮愈合程度。结果术后2 h、1 d、2 d、3 d、5 d不同时间段甲乙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甲组分别为(4.13±0.14)分、(3.71±0.28)分、(3.42±0.18)分、(2.23±0.02)分、(1.29±0.01)分,乙组分别为(4.68±0.21)分、(4.53±0.26)分、(4.07±0.28)分、(3.38±0.25)分、(2.95±0.15)分,甲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用角膜上皮荧光素对甲乙两组进行检测,甲组的角膜创口恢复情况优于乙组。结论应用软性角膜接触镜能有效缓解翼状胬肉术后患者的疼痛,促进角膜上皮愈合,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医用透明质酸钠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在手术关腹前取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4~6ml涂抹于手术区域各相应创面,并与同期未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的对照组进行对比,随访12个月,评价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情况.结果 实际随访到治疗组285例,对照组256例,治疗组术后12个月内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1.8%)明显低于对照组(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医用透明质酸钠对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局部交替应用配制的青霉素钠溶液和氯霉素眼药水有效治疗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方法配制1:3000u/ml青霉素钠溶液及1:10000u/ml青霉素钠滴眼液,加用0.25%氯霉素眼药水,对46例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进行治疗。以1:3000u/ml青霉素钠溶液冲洗结膜囊,每天1次,患眼局部交替滴用1:10000u/ml青霉素钠滴眼液和0.25%氯霉素眼液。结果局部联合用药5天后,患眼临床症状消失40例,联合用药7天后,临床症状消失45例,治疗10天后临床症状消失46例。结论针对病因及临床表现,我院采用局部青霉素钠溶液冲洗结膜囊,滴用青霉素钠眼液和0.25%氯霉素眼液的治疗,伴有角膜中央溃疡及角膜周边部浸润的病例,辅以维生素B2、维生素C、涂抗生素眼膏等治疗,角膜均可修复。局部联合用药的临床治疗,既根治其病因又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温通散外敷配合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 0 8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复方温通散外敷配合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和单用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的方法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的Lysholm’s膝关节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Lysholm’s分值为 ( 86.1 4± 8.2 0 )分 ,总有效率为 98.1 0 %;对照组治疗后分值为 ( 70 .1 2± 1 4 .0 5 )分 ,总有效率为 83 .3 3 %。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复方温通散外敷配合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膝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permeability contact lenses,RGP)矫正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的疗效。方法选择笔者医院收治的11例(21眼)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患者配戴RGP,观察1年后角膜前后表明曲率,RGP和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的角膜地形图改变。结果配戴RGP1年后角膜前表面最平平均曲率值和后表面曲率值没有明显变化。RGP矫正1年后角膜前表面的最陡平均曲率明显下降,角膜地形图SRI,SAI,散光减少,PVA提高。对照组佩戴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1年后角膜地形图无明显改善。结论经1年的随访观察,RGP对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圆锥角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角膜前表面最陡平均曲率,角膜后表面和角膜前表面最平平均曲率保持稳定。是目前矫正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Corneal Grafts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供体器官捐献 (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 来源角膜植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异情况.方法 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对心脏死亡供体来源角膜植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191例眼术后角膜植片分别于术后14周;512周;46月;712月行角膜内皮镜检查.结果 (1) 191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角膜内皮镜检出, 143例患者角膜内皮镜无法检出, 检出率占25%; (2) 48例患者术后14周、23月、46月及712月的内皮细胞细胞密度 (2271.15±321.47) 个/mm2、 (1971.33±358.18) 个/mm2、 (1826.59±303.92) 个/mm2、及 (1753.14±306.31) 个/mm2.平均细胞面积由术前的 (388.45±95.26) μm增加到术后712月的 (638.63±124.73) , 细胞大小变异系数 (cv值) 由30.15%增加到65.04%, 六角形细胞比例由 (52.59±7.26) %下降到 (40.01±11.35) %.结论 (1) 角膜内皮镜检查对于早期角膜移植术后患者内皮细胞识别率较低, 敏感度差, 角膜移植术后早期内皮镜无法测出结果时可选择共焦显微镜评价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2)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供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逐渐减少, 六角形细胞比例渐变小平均细胞面积和cv值均渐增大. (3) DCD角膜移植术后1 a, 尤其是术后3月应加强术后随访, 当发现有早期排斥反应的征象时, 及时进行抗排斥治疗对于减少早期排斥反应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