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重视冠心病患者吸烟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HO估计到2025年将有1000万人死于吸烟引起的相关疾病.在15~59岁人群中,61%的疾病负担归因为吸烟.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男性的吸烟率虽然有所下降,如2000-2001年成人男性吸烟率为60.2%[1],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2008年15岁以上人口男性吸烟率为48.0%,但吸烟仍然是我国公共卫生重大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2013与2011年中老年人吸烟和戒烟流行状况。方法采用"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中的吸烟行为问卷对45岁及以上调查对象的吸烟和戒烟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 2013年松江区中老年人吸烟率为32.48%,低于2011年的35.81%;重型吸烟率为16.05%,高于2011年的(9.71%,P<0.05)。2011和2013年松江区中老年人现在吸烟率分别为26.86%和24.32%;现在每日吸烟率分别为24.32%和23.06%;戒烟率分别为22.16%和25.13%,均无显著差异。2011和2013年中老年人男性和总的现在吸烟率、现在每日吸烟率、重型吸烟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2011和2013年中老年人戒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2013年45~59岁组现在吸烟率为26.56%,低于2011年的31.54%;现在每日吸烟率为25.09%,低于2011年的(29.75%,P<0.05)。结论上海市松江区中老年人吸烟率有所下降,但重型吸烟率有所升高,尤其是中年人群的状况不容乐观,说明松江区的控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应针对重点人群采取更强有力的控烟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了解丽水地区中老年居民的吸烟行为和相应的人群特点,为开展控烟工作提供理论证据。 方法选定丽水地区3个街道(乡镇)中年龄50~80岁的常住户籍人口,按照10%的比例进行整群抽样调查。调查问卷包含基线资料、吸烟(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情况、吸烟健康知识等内容。汇总吸烟人群的调查资料,分析吸烟人群的分布特征。多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共发放问卷5 627份,回收完整有效问卷3 090份。现在吸烟者共631名,现在非吸烟者共2 459名,标化后的吸烟率为21.6%,男性吸烟率为43.4%,女性吸烟率为0.12%。男性调查者中的现在吸烟人群主要表现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的分布差异(χ2=37.984、25.445、7.249、25.593,P<0.05)。被动吸烟者789名(其中男性208例,女性551例),主要表现为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的人群分布差异(χ2=54.922、151.962、15.039、19.365、16.316,P<0.05)。健康知识得分总体表现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的人群分布差异(F=8.352、24.905、4.598、82.934,P<0.05)。 结论本地区吸烟人群具有明显的分布特征,男性吸烟率和女性被动吸烟率高,应针对吸烟的人群分布特点精准实施控烟宣传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东顺德区容桂社区老年人群吸烟情况及吸烟与下肢动脉疾病的关系.方法:对该社区随机抽取2个村.对村中所有60岁以上的常住人口进行调查,共计1 23 5例.调查的项目有:一般临床资料,血脂、血糖、吸烟情况、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四肢血压.结果:①1 235例中吸烟者273例,总吸烟率22.1%,其中男性221例,吸烟率44.1%,女性52例,吸烟率7.1%,男性显著多于女性(P<0.01).②与非吸烟者比较,吸烟者踝臂指数更低、下肢动脉疾病患病率更高.③吸烟单因素可增加下肢动脉疾病风险(OR:1.65,95%CI:1.12~2.43),如伴其他危险因素如年龄、腰围、收缩压、糖尿病史吸烟致下肢动脉疾病风险更大(OR:2.76,95%CI:1.64~4.65).结论:①该社区老年人群吸烟率较高,尤其是男性;②吸烟明显增加下肢动脉疾病的风险,尤其在合并其他心血管病风险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地区青年人群吸烟与被动吸烟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按人口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对大屯地区常住居民18~44岁,1 17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中吸烟率为12.9%,男性(26.5%)高于女性(2.4%),59.5%的吸烟者第一支烟是18~24岁。男性、35~44岁组、离异或丧偶、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吸烟率较高(P0.05)。吸烟者中高血压患病率、饮酒、嗜盐习惯咸、超重均高于不吸烟者(P0.05)。本地区被动吸烟率为24.3%,35~44岁年龄段被动吸烟率最高(28.1%,P0.05),与性别、文化程度无关。被动吸烟的地点主要为工作场所和餐厅。目前,本地区青年人群的戒烟率较低,仅为9.0%。结论:大屯地区青年人群吸烟率相对较低,但男性、35~44岁组和文化程度低的人群吸烟率较高,应针对这类人群加强戒烟宣教和干预,并从青少年开始进行健康宣教,从而减少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发生。另外,被动吸烟地点主要是公共场所,因此,在公共场所实施严格的控烟制度,必然会减少其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安阳市常住居民吸烟行为、危害认知及烟草相关知识的流行水平,判断烟草流行的变化趋势,以便制订合理、可行的控烟对策。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安阳市5个行政区的中等规模社区(人口数1 000~2 000)中各选2个社区,从被选定的10个社区中抽取≥15岁常住(6个月)居民4 298名。调查问卷参考全国行为危险因素调查中使用的与吸烟相关的危险行为调查表设计。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吸烟行为、对烟草危害的认识等。结果共发放问卷4 298份,收回问卷4 252份。被调查者中男2 069名(48.67%),吸烟数1 238名(59.83%);女2 183名(51.33%),吸烟数56名(2.62%)。男性总吸烟率高于女性(P0.05);男性45~54岁者吸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者(P0.05);女性≥65岁者吸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者(P0.05)。男性吸烟人群在不同职业间吸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体力劳动者和其他人群较高,学生最低;在不同文化程度间吸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小学及以下最高,大专及以上最低;在不同婚姻状况间吸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离婚最高,未婚最低。91.70%和91.79%的被调查者均了解烟草中含有尼古丁和烟焦油有害物质,不同年龄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有2.02%的被调查者接受烟草相关教育,而且均分布在15~54岁。被调查者中有医生525名,学生479名,体力劳动者398名,医生对吸烟与疾病是否相关认知正确率最高,体力劳动者最低(P0.05)。结论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控烟形势对中小城市触动不明显,人们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知还很缺乏,实现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控烟,需要长期专业力量的支撑和全社会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青少年控烟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青少年吸烟问题严峻中国是世界上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 ,有 3 2亿烟民 ,其中未成年吸烟者高达 5 0 0万。据 1996年全国吸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与 80年代相比 ,我国青少年的吸烟率居高不下并呈上升趋势 ,15~ 2 5岁人群男性吸烟率较 15年前上升了 2 %~ 6 %。 15~ 19岁人群吸烟率为 9 7% ,据此估计全国 15~ 19岁青少年吸烟人数达 90 0万 ;初中生的吸烟率男生在8 4 %~ 32 7%之间 ,女生在 0~ 6 0 %之间 ;高中生的男女生吸烟率分别为 8 4 %~ 5 9 9%和 0~ 2 2 2 %之间。 3 4的吸烟者是在 15~ 2 4岁开始吸烟并成瘾 ,开始吸烟年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降低社区人群吸烟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丽水市莲都区万象街道办事处所辖5个社区的常驻社区居民分别于2003年、2006年抽样调查及吸烟史询问,通过3年的综合社区护理干预措施,比较社区人群吸烟发生率下降的情况。结果 2003年社区居民吸烟率(标化率):33.57%,2006年社区居民吸烟率23.04%,较干预前明显下降,χ2=15.26,P值0.01,2003年与2006年吸烟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降低社区人群吸烟发生率具有明显的效果,吸烟燃烧人的生命与健康,应大力推动社区护理发展,促使社区居民控烟或戒烟、达到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1984~1991年吸烟状况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1984~1991年北京市吸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吸烟者人均日吸烟量大幅度增长,不同性别、不同职业吸烟人群的日吸烟量91年比84年显著增加(P<0.005);并且男女开始吸烟年龄均在提前,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青少年吸烟率亦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1987年9—10月对北京市安贞小区271名35—64岁居民进行的吸烟情况基线调查结果。分析显示,男女两性吸烟率分别为48.4%和11.9%;工人吸烟率显著高于知识分子和干部;且文化水平越低,吸烟率越高。男性平均吸烟水平为13.0支/日,女性为8.5支/日(男女间差异有显著性)。本研究发现吸烟者血清 SCN~-水平显著高于非吸烟者,并认为选择40μmol/L 作为点值来鉴别吸烟者与非吸烟者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吸烟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06年8月~2010年8月在我院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378例,术后随访两年,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吸烟将其分为戒烟组(237例)和吸烟组(141例),比较吸烟对两组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随访两年后,与戒烟组比较,吸烟组患者心绞痛(13.1%比22.0%)、非致死性心梗(1.3%比4.9%)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而两组患者在全因死亡率(2.9%比2.8%)、因心脏病再住院率(11.0%比8.5%)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吸烟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有一定的影响,再发心绞痛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昆山市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期巩固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查2个乡镇各1个社区、1所中学和1所小学的居民、中学生和小学生,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昆山市中小学校和社区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开展情况,统计分析学生、居民血防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调查了4所学校452名中小学生,学生血吸虫病知识知晓率为98.21%(基本知识知晓率98.42%,预防知识知晓率98.01%)。其中调查小学生220人,小学生血吸虫病知识知晓率为97.21%(基本知识知晓率97.60%,预防知识知晓率96.82%);调查中学生232人,中学生血吸虫病知识知晓率为99.17%(基本知识知晓率99.20%,预防知识知晓率99.14%)。经检验,中、小学生血吸虫病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基本知识知晓率= 13.045,[χ2]预防知识知晓率= 21.796,[χ2]总体知识知晓率= 34.661,P均< 0.001)。4所学校均有血防健康教育教材或教案。调查了2个社区402名居民,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为98.87%。结论 昆山市血防健康教育形式多样、效果良好,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达到了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中大于95%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制提高重疫区成年男性居民血吸虫病化疗依从性、有效控制疾病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并观察其远期干预效果。方法应用实验研究方法 ,对1993-2009年应用"血吸虫病化疗依从性干预+防护技能培训"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实验组目标人群的效果进行纵向观察。结果干预前(1992年)实验组和对照组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化疗态度正确率、疫水接触率和血吸虫感染率均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发现3例晚期血吸虫病人。干预1年后(1993年)实验组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7.35%提高到91.92%(χ2=18.553,P0.01),化疗态度正确率由干预前的56.44%提高到97.98%(χ2=48.722,P0.01);化疗行为依从率由干预前的46.46%提高到92.08%(χ2=49.074,P0.01);干预4年后,多数成年男性居民肝、脾肿大及肝纤维化趋向好转和稳定,未见新发晚期血吸虫病人;干预17年后,目标人群血吸虫病化疗依从率均达90%以上;干预前后目标人群接触疫水主要方式均为捕鱼,接触疫水率和血吸虫感染率均未见下降。结论应用"血吸虫病化疗依从性干预+防护技能培训"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可显著提高重疫区成年男性居民血吸虫病化疗依从性,有效控制患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北京市基层医院医生高血压诊疗能力的影响因素,探索阻碍医生诊疗水平提高的原因;为卫生行政部门的医学继续教育工作提出政策建议。方法:北京市海淀区和朝阳区42家基层医院(包括二级医院9家,一级医院17家,乡卫生院16家)共计632名内科系列的医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和临床能力调查。结果:1.41%的基层医生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35%为大专学历,24%是中专学历,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生学历构成有明显差异(P<0.01)。2.在基层医生中,高级职称占14%,中级职称占31%,有55%是初级职称,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生职称构成也存在明显差异(P<0.01)。3.在总分为37分的高血压诊疗能力测试中,632名医生中最高28分,最低0分,平均(13.94±5.16)分。4.大学及以上学历、应用或阅读过高血压指南、女性、在内科或全科工作的医生测试成绩较好(P<0.05)。5.32.3%和31%的医生认为"缺乏学习时间"和"缺乏专家实际指导"是影响自身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结论:1.北京市基层医生高血压诊疗水平存在不足。2.学历、工作科室、性别、对高血压指南的应用情况均为医生高血压诊疗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3.影响医生水平提高的原因为"缺乏学习时间"和"缺乏专家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山东地区城乡中老年人群维生素D缺乏情况,并探讨其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共有1792例年龄40~50岁的中老年人纳入本研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血压测定,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25(OH)D]。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中老年人群25(OH)D水平的城乡差异,应用偏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血清25( OH) D水平与血压的关系。结果本组中老年人血清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48.83 nmol/L,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为60.05%,城市中老年人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农村(P<0.05)。校正年龄、性别、地区及饮酒状况后,本组受检者血清25(OH)D水平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无相关性(P均>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 水平与高血压无关(OR=-0.003,95%CI:0.991~1.004,P=0.425)。结论中老年人群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城市中老年人群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农村。中老年人群血压与25( OH) D水平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房山区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的华法林抗凝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适宜剂量的华法林对北京市房山区65岁以上老年持久性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的疗效。方法:对纳入研究的870例持久性NVAF患者抗凝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被分为阿司匹林组(471例)和调整剂量华法林(维持INR在2.0~3.0)组(36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伴随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比较两组主要、次要终点事件。结果:入选病例共937例,有效病例870例,失访67例(7.1%)。随访时间(19.2±2.1)个月。华法林组主要终点事件(死亡和缺血性脑卒中)较阿司匹林组降低62%(1.06%:6.52%,P=0.04)。华法林组的缺血性脑卒中较阿司匹林组下降68%(0.42%:4.76%,P=0.04);华法林组总死亡率低于阿司匹林组(0.42%:3.00%,P=0.02)。包括主要和次要终点的联合终点事件华法林组低于阿司匹林组(2.97%:13.03%,P=0.04)。华法林组出血率较阿司匹林组显著减少(1.69%:12.02%,P=0.04)。结论:对于老年持久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给予华法林维持INR在2.0~3.0的剂量,可以较阿司匹林更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而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迄今未有注射用雷贝拉唑钠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的临床研究。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和用法注射用雷贝拉唑钠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试验设计。纳入105例经胃镜检查确诊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B、C组分别给予静脉滴注注射用雷贝拉唑钠20 mg qd、40 mg qd和20 mg bid,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奥美拉唑钠40 mg bid,疗程均为5 d。以止血成功率作为主要疗效指标,以止血时间、输血量作为次要疗效指标。结果:A、B、C组和对照组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6.2%(25/26)、92.6%(25/27)、100.0%(26/26)和100.0%(26/26),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和对照组中位止血时间分别为24(24,72)h、24(24,72)h、24(24,48)h和24(24,48)h,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中四组患者均未输血。仅C组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表现为疗程结束后白细胞数量轻度减少。结论:三种剂量和用法的注射用雷贝拉唑钠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轻中度出血均安全、有效,以20 mg bid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吸烟状况。方法:采用上海公共卫生研究所设计的戒烟调查表,对109例一年前因冠心病行介入治疗,且介入治疗前为吸烟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09例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中有81例尝试戒烟,其中成功戒烟者39人,占戒烟者48.2%(39/81),占总例数的35.78%(39/109);复吸者42例,占戒烟者51.8%(42/81);仍在吸烟者70例(包括戒烟复吸者),占总例数的64.22%(70/109)。42例复吸者复吸原因:认为戒烟很痛苦36例(85.7%),疾病已好5例(11.9%),医师没强调,自己没认识吸烟危害1例(2.4%);复吸时间:介入术后3个月内40例(69.23%),6个月内20例(28.57%),9个月内10例(14.29%)。结论: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仍吸烟者仍占很大比例,若戒烟有困难,建议药物辅助戒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淮安市淮安区居民和中、小学生疟防知识知晓情况,为推进疟疾消除进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淮安区3个镇,每镇选择1个村、1所小学和1所初中,对其中18岁以上居民、 4~6年级小学生及初中生进行疟防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居民305人,中、小学生618人。学生疟防知识知晓率为89.97%,其中中、小学生知晓率分别为85.94%和9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居民疟防知识知晓率为80.98%,低于中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小学生对“预防疟疾方法”知晓率最高(96.74%),“疟疾治疗药物”知晓率最低(68.93%);居民知晓率最高的是“疟疾传播途径”( 95.08%),最低的是“4·26疟疾宣传日”( 64.26%)。除“疟疾传播途径”和“预防疟疾方法”外(P均>0.05),学生和居民其余单项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虽然淮安市淮安区人群疟防知识知晓率达到了相关要求,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疟疾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小学生、女性居民及劳务输出人员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下滑石粉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我科收治的48例中-大量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行内科胸腔镜下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对照组23例经常规胸腔闭式引流后于胸腔内灌注滑石粉。经胸膜固定后,对于PS 0-2分的患者均予全身化疗2周期。随访复查胸CT及B超,观察12周的胸水控制情况,并对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2.0%(23/25)、完全缓解率84.0%(21/25),对照组有效率60.9%(14/23)、完全缓解率43.5%(10/23),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中,胸痛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热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内科胸腔镜下滑石粉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且具有安全、微创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