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痰瘀互结致病的临床特点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痰饮、瘀血致病各有特点 ,临床多见痰瘀互结致病者。夫痰饮之成也 ,源于津液 ;瘀血之生也 ,源于血液。血和津液既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也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 ,二者具有“津血同源”、“津血互化”的关系。《灵枢·邪客》指出 :“营气者 ,泌其津液 ,注之于脉 ,化以为血。”《灵枢·营卫生会》又说 :“夺血者无汗 ,夺汗者无血。”说明血和津液旺则俱旺 ,伤则均伤。在生理条件下 ,津液与血在“气化”作用下可相互资生转化。故在病理条件下 ,气化失常 ,痰饮和瘀血亦能相互影响 ,终致痰瘀互结。如气不化津 ,则津液停聚 ,凝结而形成痰…  相似文献   

2.
刘升  王国昌 《陕西中医》1989,10(5):195-195
<正> 王与贤主任医师,从医50余年,学验俱丰。对水肿病的治疗,更有其独到的见解,注重采用滋肺化源法则,屡收卓效,兹介绍如下。一、病因探讨因肺为华盖之脏,统摄一身之气,为水之上源。如果肺津亏耗,不仅可使宣降之功失常,更致肺虚气化失权。津液气化失常,则水道失调,不能下输膀胱,而漫溢肌肤,而发为水肿。肺为上源,肾为下渎,王老以滋肺化源之法,以相反之性达相成之因,从而使津液得充,肺气宣降,诸脏布散气化有权,达到不治水而水自消。减然体现了内经:“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之治则。  相似文献   

3.
活血利水法最早见于张机(字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津血同源,津液与血液都化生于水谷精微,在生理情况下,血行脉中、津行脉外,两者相互渗透转化,维持动态平衡,在病理情况下,气血运行不利,津液输布异常而形成水瘀互结之证,但《伤寒杂病论》文中并未提出水瘀互结证型,现代中医学教科书亦未曾提到此证型.现实临床诊疗中水瘀互结证却非常...  相似文献   

4.
肾病从脾论治探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铭  李宁 《西部中医药》2009,22(12):39-40
<景岳全书·肿胀>云:"凡水肿等症,乃脾、肺、肾3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则逆而上泛,故传于脾而肌肉浮肿,传入于肺则气息喘急."由此可知.脾在津液代谢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虽然肺肾在调整津液代谢中的地位脾脏难以代之,但脾脏的地位肺肾更难以相抵.现就脾在肾病中的重要意义做一探骊,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中医学“消渴目病”范畴,是消渴病变证,消渴病以阴虚内热为主要病机,与上、中、下三焦脏腑均有关联,尤以肾为关键。初起由于肾阴虚累及三焦脏腑,病久阴损及阳,则见阴阳俱虚。肾与三焦相通,目居高位,眼部气、血、津液的正常代谢需要肾与三焦脏腑的相互协调。肾化元气助三焦气化,肾主水液,协同三焦决渎。肾阳蒸腾使气、血、津液经三焦流注周身,肾与三焦功能正常,气、血、津液生之有源,布之有向,行之有道,运行流畅,目有所养。反之,肾之阴阳失调必会影响三焦功能,使眼部气、血、津液代谢障碍,出现气虚、血瘀、水停,导致消渴目病的发生。因此确立以“滋阴补肾、疏利三焦”为消渴目病的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6.
水气,即水肿。古人云:“水得阳可化气,气得阴则化水。”水气是言病机,水肿是从证候上论述,此乃由于气化失常而致水,液潴留引起。三淫之邪侵袭,气失宣畅,三焦决渎之官失职,水道不通,此乃水肿之外因。内因是脏腑功能失调,水液运行发生障碍,溢于肌,形成水肿。脏腑功能失调,主要关系到脾肺肾。如张景岳指出:“凡水肿等证,肺脾肾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  相似文献   

7.
<正> 一、气血津液辨证的适用范围和临床意义是什么? 气血津液辨证,主要适用于内伤杂病,它与脏腑辨证密切相关,相互补充。因为人体的气、血、津、液在生理上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气的生成、来源和输布均不能脱离脏腑。如气来源于脾肾,出入升降治节于肺,升发疏泄于肝,帅血贯脉而周行于心;血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发于肺,施泄于肾,灌溉一身无处不及;津液来源于水谷,转输于脾,宣降通调于肺,气化于肾,借三焦之道通达周身。所以脏腑一旦受病,就会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出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而气血津液的病变,也必然要影响到某些脏腑。因此气血津液的病变,是不能  相似文献   

8.
<正> 气化学说贯穿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基础理论学说之中,是解释机体生理病理的核心理论,对于指导临床具有很大价值,现略述如下: 1 气化的概念与表现“气化”是指气的生成变化,也就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是指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气的物质性和功能性的表现是靠气化来实现的,归纳起来不外三个方面:其一、机体元气、营气、精、津液等靠气化功能以相互转化,《景岳全书》云:“……阳旺则气化,而水即为精;阳衰则气不化,而精即为水。”代谢物质的产生和的排泄也离不开气化,如津化为汗、津液化溺、化涕、化唾,化泪等。其二、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靠气化得到滋养和生长。试以三焦论,三焦主持诸气,总司人体之气化。  相似文献   

9.
肺主一身之气,主管整体的呼吸机能;肺为华盖,亦为娇脏,易感受外邪或受他脏传变而致气机不畅,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作咳,久而气郁化火,耗伤津液,出现肺阴虚证候。因此,临床最为常见的便是肺阴虚咳嗽。治疗肺阴虚咳嗽,应用甘寒药物配伍滋补肺阴、润肺止咳的同时,还应该适当佐以辛散之品以行气,以气生津、行津、摄津,另外还要注意滋补胃阴,使津液化生有源,即培土生金。  相似文献   

10.
肾炎的发生主要是由感受外邪 ,或劳倦内伤 ,或饮食失调引起的气化不利 ,津液输布失常导致水液潴留的一种病症 ,临床主要可参照祖国医学的水肿病症进行辨证施治。《景岳全书》云 :“凡水肿等证 ,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 ,故其本在肾 ;水化于气 ,故其标在肺 ;水惟畏土 ,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 ,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 ,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因此 ,肺脾肾三脏与水肿的发病密切相关。1 肾炎初期 ,从肺论治 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多由外感所致 ,一般先犯肺系 ,肺肾本为母子之脏 ,肺肾相关 ,即可从肺治肾 ,以…  相似文献   

11.
杜顺棠  林靖  季兵 《陕西中医》2022,(5):616-61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归属于中医“痹症”“痿证”“麻木”等范畴。结合临床表现看,DPN的发病是从“痹症”逐渐向“痿证”进展的过程。以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治未病理论为指导理念,结合“治痿独取阳明”和“肾藏精”理论,从气血津液精的角度探讨“阳明”“肾精”与DPN的关系。DPN病机虚实夹杂,以脾胃虚弱、肾精不足为本,痰湿血瘀夹杂为标。因此治疗上须补虚泻实,从“取阳明”“补肾精”论治DPN,治疗上强调以调补脾肾为主,恢复脾肾功能,调补气血津液精,兼以化痰活血祛瘀,使气血津液运行有常。“取阳明”“补肾精”的治疗原则应贯穿于DPN的全程治疗中,为临床防治本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三焦气化为脑神的基础。"心藏神"是一身的最高主宰,是生命活动的内在机制;"脑神"即"识神",是"神"的外在表现,是以"心藏神"为前提的,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脑神表现是以三焦气化化生的气血津液精为物质基础,脑神的血、脑髓居所赖三焦气化化生,五神五志赖三焦气化紧密联为一体;精气能化神,神能统精气,"精气神"互化涵括了气血津液精神间的互化,是三焦气化的集中体现,精气神及脑神赖三焦气化的气机而各就其所;脑神的整体神志观通过三焦气化体现,脑神的作用通过三焦气化来实现;三焦气化失司致脑髓不充则是脑神病变的基础,脑神的病变通过调理三焦气化治疗。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经络角度探析足太阳膀胱经与脑的关系,通过经络基础、心经与脑的关系、膀胱经与脑的关系、膀胱经的脑属性、心经与膀胱经的经络联系,层层剖析,提出"足太阳膀胱经为脑经"的概念.借此为基础,进一步从经络角度阐明心脑间的关系特征,为"心脑同治""从心治脑""从脑治心"提供理论依托,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亚健康的中医常见证候"之一的"肝肾阴虚证",临床表现为"腰膝酸软,疲乏无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烘热汗出,潮热盗汗,月经不调,遗精早泄,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等状;咎其因不是经气运行不畅,局部缺乏濡养,就是肝肾两脏阴液亏虚,虚热内扰。《枢经推拿》[1]一书中认为:肝属阴阖,足厥阴肝经为三阴之里,阖经是疾病传变的最内、最严重层,对于亚健康调治而言,应当立即干预;肾属少阴,足少阴肾经为三阴经之枢,是调节人体气血运行、脏腑功能的关键,通过枢经推拿,能有效调理肝肾阴虚证等多种亚健康证候。  相似文献   

15.
贾英杰教授认为肺癌主要病机为正气内虚,毒瘀并存;肺脏功能失调,津液失布,水饮积结,又兼正虚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生化输布,致湿留于肺,遂发为胸水。治当解毒祛瘀,宽胸化痰,健脾利水。方用小陷胸汤合苇茎汤加减化裁。  相似文献   

16.
脾瘅的发生与五脏不能正常发挥生理功能有关,三焦气化功能统领五脏六腑,脾瘅发生之本为三焦气化功能失常。三焦气化功能包含心、肺、脾、胃、肝、肾等的生理功能,单个脏腑或两个及以上脏腑生理功能失调均可致脾瘅的发生。"三焦通,则左右内外上下皆通也。"脾瘅的论治应以改善三焦气化功能为主。若病因为心火亢盛,耗伤阴津,治疗应清心泻火,养阴生津;若病因为心阳气虚,血脉瘀阻,治疗应益气温阳,活血化瘀;若病因为脾失健运,则应根据不同阶段采取健脾运气、清热利湿、润燥养阴等治法。若病因为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治疗应疏肝解郁,益气养阴。通过调节三焦气化功能,使五脏和,气血顺,津液布,通过调节各脏腑之异常使三焦气化功能正常,则脾瘅可愈。  相似文献   

17.
陈明德 《天津中医药》2010,27(4):346-347
脾胃居于人体中焦,为后天之本,仓廪之官,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均赖脾胃所化生水谷精微的滋养;脾胃亦为人体气机升降斡旋的枢纽,居于中土之位,左为心肝,右为肺肾,脾升胃降,协调着其他各脏气机的升降,在脾胃的气机升降协调下,肝得疏泄,肺得宣降,心火肾水得以既济相交。如此,脾胃安则五脏健,五脏健则机体无恙。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卫气的卫外功能包含了人体免疫系统抵御病原体侵犯的作用。根据基础研究,卫气在经络中的运行可解析为组织液在低流阻间质通道中的流动,其路径与淋巴管重合,可将抗原信息从间质输运至淋巴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疏通经络、促进组织液流动可提高免疫力,彰显"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中医思想。  相似文献   

19.
在气化或三焦气化是脏腑经络阴阳气血功能及人生气化以三焦为纲等基础上,从生命气化阶段性失常是老年期痴呆的基础,脏腑经络阴阳气血津液病机是建立在人生阶段气化规律病机之上的,以及脏腑虚损、气血津液失常和痰饮水浊邪实归属于三焦气化失司等方面,阐发了生命气化阶段性失常是老年期痴呆的基本病机,提出生命气化阶段性失常是"衰老"病机之长,统帅着目前流行的先天说、后天说、脏腑虚损说、精气神虚损说、阴阳失调说、气虚血瘀说、津液不足说、邪实说、气运失常说等诸多衰老之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cinale Kimura et Migo)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通过测量经络电压探索铁皮石斛的归经作用。方法测定铁皮石斛汤剂的氧化还原电位值、pH值、总抗氧化能力。召集20名健康志愿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服用铁皮石斛汤剂,8 g铁皮石斛粉冲泡于80 mL水中),对照组(饮用等量水),每组10名。服用药物前后进行人体经络电压的测量,选取12条经络上(肺经、肝经、脾经、肾经、胃经、心经、大肠经、胆经、心包经、三焦经、小肠经、膀胱经)的合穴和原穴作为经络电压的测量点,均以合穴为正极,原穴为负极,记录经络电压的变化。结果通过pH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铁皮石斛呈现弱酸性。与蒸馏水比较,铁皮石斛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抗氧化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升高(P<0.01)。在经络电压测定中,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大肠经、胆经、心包经、三焦经、小肠经和膀胱经的电压升高,肺经、肝经、脾经、肾经、胃经和心经的电压则无显著变化。结论铁皮石斛对可以显著增加大肠经、胆经、心包经、三焦经、小肠经和膀胱经所属的六腑经络的电压,对肺经、肝经、脾经、肾经、胃经和心经所属的五脏经络的电压则无显著作用。经络电压的变化规律与铁皮石斛的抗氧化性具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