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生命体征、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ale,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受伤到入院的时间、骨盆骨折的分型、合并损伤的伤情、行血管栓塞治疗及骨折固定的手术治疗情况,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骨盆骨折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56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死亡47例,死亡率1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休克指数2(OR=23.246,CI:11.732~76.758)、最低氧合指数200(OR=37.926,CI:18.347~87.237)、在24h内输血(OR=3.236,CI:1.232~10.356)、ISS≥25分(OR=85.116,CI:35.011~115.326)、GCS9分(OR=15.231,CI:5.785~26.234)、合并头部损伤(OR=12.322,CI:6.143~29.579)、合并腹部损伤(OR=6.213,CI:2.260~15.237)、合并会阴部损伤(OR=1.314,CI:1.072~4.213)、合并脊柱损伤(OR=4.526,CI:1.127~16.349)、合并四肢损伤(OR=8.012,CI:2.104~32.768)、骨盆开放性骨折(OR=12.359,CI:3.273~41.786)、Tile分型的构成比(OR=2.783,CI:1.126~5.382)和Tile C型(OR=6.917,CI:1.245~13.627)是骨盆骨折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创伤重、24h内输血和出现休克、昏迷,合并头部、腹部、会阴、脊柱及四肢损伤是骨盆骨折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损伤机理为基础,利用一种骨盆骨折分类法,进一步论述和确定主动脉破裂与骨盆骨折之间是否有某种可能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骨盆骨折Tile分类与患者早期输血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骨盆骨折Tile分类与患者输血量之间的关系,便于对骨折患者的输血量进行预测,指导临床早期对血流动力学不稳患者的救治,减少死亡率。方法:回顾性研究5年间我院收治的97例骨盆骨折患者(平均年龄40.7岁)输血量、ISS评分、伴发损伤、住院时间、死亡率等与骨折不同分类之间的关系。结果:3型骨折患者骨折的严重程度与输血量、ISS、死亡率等,各组之间具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患者平均输血量为912ml,其中C组平均输血2200ml。ISS评分平均为18.4,其中C组为28.7。死亡率平均为5.2%,C组平均为19.0%。并且骨折的3组分类的伴发损伤之间也有统计学上差别。结论:Tile骨折分类方法能对骨盆骨折患者输血量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骨折类型越严重,患者早期复苏时的输血量就越多,伴发胸腹部损伤的机会和ISS评分也增加。  相似文献   

4.
应用骨盆骨折Tile分类预测患者早期输血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骨盆骨折Tile分类与患者早期输血量之间的相关性,便于预测骨折患者的输血量,指导急救早期对血流动力学不稳患者的治疗,减少死亡率。方法:回顾性研究5年间收治的97例骨盆骨折患者(包括复合伤患者),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统计检验患者在受伤后早期的输血量与Tile骨盆骨折不同分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三型骨折患者骨折的严重程度与输血量统计学上有显著的相关性。97例患者平均输血量为912ml,其中A组平均输血252ml,B组为892ml,C组为2200ml;ISS评分平均为18.4,其中C组为28.7。死亡率平均为5.2%,C组平均为19.0%。结论:Tile骨折分类方法和骨盆骨折患者输血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因而有临床预测价值。骨折类型越严重,患者早期复苏时的输血量就越多,其中严重类型(C型)骨折患者平均输血达2200ml以上。  相似文献   

5.
骨盆骨折引起腹膜外大出血仍然是死亡的首要原因。尽管有各种止血方法,如充气抗休克裤(PASG)、骨盆外固定和血管造影加选择性动脉栓塞等,严重骨盆骨折患者的死亡率仍为25~39%,且大多死于缺血性休克。本文研究如何选择诊断及治疗方法。作者回顾连续245例骨盆骨折。凡疑有腹内损伤者均在脐上作诊断性腹腔灌洗(DPL)。腹腔内抽出10ml以上血液者为DPL肉眼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闭合性骨盆骨折类型与患者伤后早期输血量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7-12诊治的497例闭合性骨盆骨折,AO-A型骨折395例,AO-B型骨折63例,AO-C型骨折39例,分析骨盆骨折类型与伤后6 h内输血量的关联性。结果 497例闭合性骨盆骨折患者中104例需要输血,伤后6 h内输血量为100~10 000 mL,平均1 213.9 mL。104例中53例输血量为100~600 mL,9例输血量600~900 mL,14例输血量900~1 500 mL,28例输血量1 500 mL。最终9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亡,A型骨盆骨折患者1例,B型骨盆骨折患者4例,C型骨盆骨折患者4例。A型骨盆骨折患者中49例需要输血,输血量平均437.8 mL;B型骨盆骨折患者中32例需要输血,输血量平均1 603.1 mL;C型骨盆骨折患者中23例需要输血,输血量平均2 191.3 mL。C型骨盆骨折患者输血比例高于A型与B型骨盆骨折患者,同时输血量也大于A型与B型骨盆骨折患者;B型骨盆骨折患者输血比例高于A型骨盆骨折患者,同时输血量也大于A型骨盆骨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骨盆骨折程度的加重,需要输血的患者比例升高,同时输血量也相应增多,临床医师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输血救治措施,预防休克发生。  相似文献   

7.
髂内动脉结扎并纱垫填塞治疗骨盆骨折后盆腔活动性渗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骨盆骨折、盆腔内器官损伤、并发盆腔内大出血保守治疗往往无效,需手术探查。术中常见盆腔腹膜外广泛渗血不止,处理困难。本组采用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加纱垫填塞术,成功治愈9例盆腔活动性渗血。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9例,男8例,女1例;年龄17~68岁,平均46岁。术中出血量800~2000ml,输血400~1400ml。其中骨盆骨折并尿道断裂、耻骨后血肿4例,骨盆骨折并膀胱破裂2例,骨盆骨折并腹膜后巨大血肿2例,骨盆骨折并尿道阴道贯通伤1例。1.2手术方法:本组采用脐耻间正中切口,经腹直肌间达盆腔,用纱垫充填盆腔控制出血,术中…  相似文献   

8.
骨盆前环后环骨折与骨盆动脉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X线表现与骨盆动脉损伤的关系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自1999年1月~2003年10月,收治55例骨盆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入院时均处于休克状态,收缩压小于90mmHg,脉率大于120次/min。输血量400~10800ml,平均2886ml。入院后常规摄骨盆后前位、出口位及入口位X线片,经输血和抗休克治疗后,血压不升或升后又下降,排除其他部位出血后即行髂动脉造影,并行动脉栓塞。患者ISS评分平均39±16。根据X线表现分为后环骨折21例,前环骨折12例,髋臼骨折6例,混合骨折16例。结果55例髂内动脉造影患者,50例为髂内动脉及其分支损伤出血,行血管栓塞,4例髂外动脉损伤,3例血栓形成,1例破裂;1例髂总动脉血栓形成。3例死亡,成功率94.55%。损伤最多的血管是臀上动脉(32.56%),其次是骶外侧动脉及髂腰动脉。后环骨盆骨折损伤血管64支,主要臀上动脉、骶外侧动脉及髂腰动脉,前环骨折损伤血管17支,主要为闭孔动脉。混合骨折平均输血3876ml±1068ml。结论根据骨盆骨折X线表现可预测血管损伤类型,后环骨折容易引起臀上动脉、骶外侧动脉及髂腰动脉损伤,前环骨折易损伤闭孔动脉,其中最易损伤的是臀上动脉。髂内动脉造影及动脉栓塞是较好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长期尿失禁或尿路梗阻的神经性膀胱和其他原因的病人,需留置尿道导尿管数周至数年之久。在此过程中,可出现持续的细菌尿。由导尿引起的一些并发症有菌尿症,急慢性肾盂肾炎,菌血症,肾周围、膀胱和尿道的脓肿,膀胱及肾结石,肾衰,甚至引起死亡等。后遗症死亡:脊髓损伤的病人在过去30年的研究中有13~67%的死亡原因为肾脏疾病所致。最近认为是20~40%。肾衰是致死的主要原因。肾衰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 肾盂肾炎:长期留置导尿管病人的尿液,细菌计数一般多于10~5/ml。脊髓损伤病人的尸解表明,有肾盂肾炎迹象的占65~95%。是促使病人死亡的主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骨盆骨折新的分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骨盆骨折的外科技术和内固定物的发展,迫切要求有一个好的分类方法以判断伤情、指导治疗。多年来,许多学者提出了各自的分类方法,近年来的一些分类方法大都以Tile1980年提出的按骨折的病理形态结合损伤机制进行分类。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是Tile1988年提出的骨盆骨折分类法。1996年,瑞士医生Isler和Ganz在结合Tile分类法和1990提出的AO分类法的基础上,进行精练和发展,提出了骨盆骨折新的分类法。不同于Tile分类法,新的分类法以影像学为首要分类依据,以病理力学为次要依据。并且开创性的将骨盆后环与前环彻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骨盆骨折Tile分类与患者早期输血量之间的相关性 ,便于预测骨折患者的输血量 ,指导急救早期对血流动力学不稳患者的治疗 ,减少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研究 5年间收治的 97例骨盆骨折患者 (包括复合伤患者 ) ,用Kruskal -Wallis非参数统计检验患者在受伤后早期的输血量与Tile骨盆骨折不同分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三型骨折患者骨折的严重程度与输血量统计学上有显著的相关性。 97例患者平均输血量为 912ml,其中A组平均输血 2 5 2ml,B组为 892ml,C组为2 2 0 0ml;ISS评分平均为 18 4 ,其中C组为 2 8 7。死亡率平均为 5 2 % ,C组平均为 19 0 %。结论 Tile骨折分类方法和骨盆骨折患者输血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因而有临床预测价值。骨折类型越严重 ,患者早期复苏时的输血量就越多 ,其中严重类型(C型 )骨折患者平均输血达 2 2 0 0ml以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早期救治和二期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6年7月~ 2009年12月救治的21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37岁(19~58岁);男13例,女8例;平均创伤严重性评分(ISS)为34分(16 ~59分);按照Tile分型:B型16例(B1型7例,B2型6例,B3型3例),C型5例;17例患者合并其他部位损伤.一期行稳定骨盆、抗休克、处理合并伤等,待生命体征稳定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通过Majeed量表评估患者功能愈后.[结果]本组病例平均随访27个月(16~ 42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195 min (60~510 min);平均输血量为700 ml (400 ~1 800 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3周(11 ~ 17周);平均Majeed评分为84.3分(62 ~ 100分),其中优10例,良9例,中2例,优良率为90.4%.有1例存在明显步态异常,1例存在马蹄足畸形,均为神经损伤患者.[结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合理术前急救处理非常重要,对于此类损伤,应及时稳定骨盆骨折并处理合并伤,在合适的手术时机二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多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后尿道损伤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多继发于骨盆骨折,其次是骑跨伤。骨盆骨折后尿道损伤的发生率为4~25%。兹将我院1989~1995年首诊处理的尿道损伤病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骨盆骨折往往由严重创伤造成.休克的发生率高达30%或更多.且伤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更可能死亡。Stair曾报道.重度骨盆骨折伴休克患者的死亡率高达57%。大约10%~20%的病人可有大的动脉和静脉损伤.可通过栓塞治疗.本院自2003年3月起.对急诊处理抗休克治疗无效的合并大出血的骨盆骨折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有限内固定结合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骨盆骨折是一种较严重的损伤,约占全部外伤患者人数的3%~8.2%,其中约半数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由于该类骨折常常合并其他组织脏器的损伤,患者就诊时一般情况常常较差,因此选择一种创伤小且能达到治疗骨盆骨折目的的手术方式一直是对每个骨科医生的挑战。我们自2001年1月至今对21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进行有限内固定结合骨盆外固定治疗,能够有效达到恢复骨盆稳定性的治疗目的,而且创伤小、方便骨盆周围并发症的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骨盆骨折的特点是损伤重,合并症多,死亡率高达10~20%。大部分病人需要经非手术观察治疗,因而治疗成功与否与护理关系密切。我院自1985年7月至1993年6月,收治骨盆骨折4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合并症,在此我们将40例病人的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1、休克的急救与护理:40例病人在入院时25例存在休克,平均血压为8/4.1KPa。休克的主要原因是损伤出血。据统计,骨盆骨折是骨折中最易发生出血的骨折,失血量在500~5000ml。因此,当病人入院后,护士应立即测量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面部表情与意识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中肝门大血管意外损伤腹腔镜下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9年12月144例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发生肝门大血管意外3例,其中门静脉主干损伤1例,门静脉右支损伤1例,肝左静脉损伤1例,均行腹腔镜手术修复损伤。结果 3例血管损伤都在腹腔镜下修复,手术时间240~330min,平均290min,术中出血量800~1200ml,平均1000ml,输血400~800ml,平均666.6ml,无死亡及再次手术病例,随访13~15个月,平均13.3个月,未见门静脉血栓形成。结论腹腔镜手术中肝门大血管意外损伤的腔镜下修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骨盆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创伤,病死率高,若合并内脏器官的损伤,其病死率可高达31%。为探讨骨盆骨折合并内脏损伤存活者的远期疗效,现就我院1985年1月~1998年12用救治出院的并得到随访的32例作一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男23例,女9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13岁。受伤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伴有直肠、肛管损伤的开放性骨盆骨折的早期急救处理策略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10年4月两家医院救治的25例伴有直肠、肛管损伤的开放性骨盆骨折患者,男23例,女2例;年龄16~56岁,平均(30.1±10.9)岁.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可能的死亡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例存活,6例死亡,死亡率为24%.经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显示:骨盆骨折Tile分型、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及改良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是此类损伤的死亡危险因素.当Tile分型为C型、ISS≥25分、GCS≤8分或RTS≤8分时,患者的死亡概率较大.对此4个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RTS≤8分是此类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积极稳定血流动力学,创口彻底清创引流,早期结肠造瘘以及骨盆固定是此类损伤早期急救处理的关键.RTS是否≤8分可作为判断患者死亡概率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0.
骨盆骨折常并发腹膜外大出血。虽静脉出血可经扩展性血肿的填塞得以止血,但动脉和静脉损伤需在短期内大量输血才能保持生命体征的稳定。不少病人仍因顽固性出血而死亡。手术探查和结絷两侧髂内动脉法已用于治疗此种出血,但其疗效未使人信服。理论上,结紥出血的血管应尽量靠近外周,以免影响侧枝血运,但在骨盆骨折部附近寻找和结絷髂内动脉的破裂分枝却甚为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