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踝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并经皮治疗内踝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单纯内踝骨折患者20例,均采用关节镜下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8d。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年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和AOFAS优良率情况。结果 19例患者获得随访,1例失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术后19例内踝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2周。末次随访时患者AOFAS评分为(90.8±4.3)分,AOFAS优13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9.5%。均无骨折延迟愈合、踝关节慢性疼痛及功能性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踝关节镜下辅助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关节镜微创跟骨成形术治疗Haglund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7月沧州市人民医院骨一科采用关节镜微创跟骨成形术治疗Haglund综合征的15例患者,于术前、术后3和12个月分别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后踝关节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效果,运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个月。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AOFAS后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而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结论 关节镜微创跟骨成形术治疗Haglund综合征术创伤小、恢复快,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uttress螺钉固定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内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6例踝关节骨折中旋后-外旋型Ⅳ度伴内踝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Buttress螺钉技术固定内踝骨折。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时间(12.48±5.62)个月。所有伤口Ⅰ期愈合,无螺钉松动、断裂,无骨折移位及畸形愈合。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评分(89.60±3.60)分,VAS评分(2.01±1.20)分。结论 Buttress螺钉技术固定内踝骨折块稳定,软组织损伤较小,骨折愈合时间短,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植骨融合术对晚期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3月-2013年10月,采用关节镜辅助下行踝关节植骨融合术治疗晚期踝关节炎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43~65岁,平均49.5岁;创伤性关节炎8例,骨性关节炎3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关节镜下清除踝关节内增生滑膜组织和胫骨远端及距骨上关节面、外踝的关节软骨,于胫距关节、内外踝间隙植入自体髂骨或者同种异体骨,行二枚松质骨螺钉加压固定踝关节于屈曲0°,外翻外旋5°位。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踝关节疼痛进行评定,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踝关节均无伤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10~18周;术后1年VAS评分为(1.1±0.5)分,与术前的(7.5±1.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OFAS评分(82.4±4.8)分,与术前的(45.3±6.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行踝关节植骨融合术治疗晚期踝关节炎创伤小,并发症少,关节融合率高,术后足踝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踝关节镜辅助下治疗陈旧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4月采用在踝关节镜辅助下探查和清理关节腔、复位和固定下胫腓关节、修复和重建损伤韧带的7例陈旧性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5例,女2例,平均37.5岁。术后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14.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没有出现切口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术后6个月根据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优6例,良1例。结论通过关节镜辅助下治疗陈旧性下胫腓联合损伤可以得到有效的复位以及可靠的固定,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关节镜治疗方法及评价疗效.方法 2005~2008年共收治主诉为裸关节扭伤,诊断为踝关节前外侧或前方撞击综合征的患者15例,关节镜下行撞击软组织清理或骨赘清除,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后足-踝评分法对患者行评分.结果 关节镜下证实其中软组织撞击11例,骨性撞击4例,15例患者踝关节疼痛消失,从术前平均评分34(4~57)分,提高至随访结束时平均得分为89(60~100)分,术前术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性撞击及软组织撞击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病人均恢复日常工作及运动.结论 关节镜下清理术是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对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及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行关节镜手术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36例,其中软组织撞击17例,骨性撞击19例,所有患者经踝关节镜探查确诊。镜下切除存在的撞击组织(踝关节前外缘骨赘、断裂的距腓前韧带、瘢痕、滑膜增生、下胫腓前韧带远侧束、半月板样组织等),并送病理检查。手术结束均给予玻璃酸钠注射一次,术后拍片评估骨性撞击组织的处理效果,全部患者术后定期随访,采用AOFAS评分进行疗效评估,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30)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平均随访13个月(8~20个月),29例患者踝关节疼痛完全缓解,6例患者残留活动后轻度疼痛,1例患者术后仍疼痛明显,二次手术后疼痛消失。所有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不同程度改善(15±6°),AOFAS评分从术前平均52±6.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5.3±5.2分,术前术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QOL-30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是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有效确诊方法,同时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创伤小,恢复快,是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踝撞击征的关节镜下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后踝撞击征的患者行关节镜下微创治疗,术前及术后1、2、3月采用AOFAS踝关节评分和踝关节疼痛评分(VAS评分)。结果术后3月时AOFAS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1);术后1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即有改善(P0.05),术后3月明显改善(P0.01)。所有患者无明确的术后并发症。结论后踝关节镜微创治疗后踝撞击征是一种微创、疗效好、康复快、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带线锚钉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手术治疗伴有三角韧带断裂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均对三角韧带行带线锚钉手术修复,术后随访评价指标采用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AOFAS)评分系统。结果全部病例获得6~12月的随访,无骨折不愈合病例,未出现切口并发症等。2例患者出院后未遵医嘱制动,2周内下地出现内踝肿痛,复查,MRI示:三角韧带再次损伤,翻修后效果尚可。AOFAS足踝评分,其中优35例,良23例,差2例,优良率96.7%。结论带线锚钉手术治疗三角韧带损伤效果好,踝关节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移植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2018—2020年收治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20例患者(20踝)为研究对象.20例患者均行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解剖重建手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的切口愈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和Karlsson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20例患者的踝关节外侧不稳症状均消失.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发生血管或神经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体育活动.19例患者(95.0%)恢复到伤前同一水平,1例患者(5.0%)恢复到较低水平.本组20例患者,术后AOFAS评分为(90.5±5.6)分,明显高于术前的(43.2±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Karlsson评分为(90.3±6.7)分,明显高于术前的(37.2±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临床疗效较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后早期康复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踝关节骨折及脱位手术后分为早期应用连续被动运动器(Continues Passive Motion,CPM)组和支具固定组分别观察分析。结果 84例手术有效随访78例,时间3-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钢板松动和断裂。治疗结果评定标准参考Leeds分级:优良69例,可8例,差1例,优良率94%。AOFAS评分评价术后功能:3个月二组比较踝关节活动度及AOF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6个月二组比较踝关节活动度及AOF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2个月二组比较踝关节活动度及AOF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后早期应用CPM可取得满意的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对踝骨关节炎患者手术情况、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功能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2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各70例,观察组采用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踝关节融合术,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评分标准(Kofoed)评分,并观察2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0. 38±5. 94) m L少于对照组(87. 62±9. 05) m L,手术时间(127. 32±13. 67) min、术后关节融合时间(10. 25±1. 64)周、住院时间(6. 12±0. 68)d分别短于对照组(141. 85±15. 26) min、(14. 37±1. 58)周、(8. 05±0. 8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与术后3个月时,2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6个月时,观察组的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5. 71%低于对照组40. 00%(P 0. 05)。结论对踝骨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可降低手术风险,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症状促进功能恢复,缩短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内固定关节融合术对晚期踝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系统(AOFAS)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晚期踝关节炎患者84例,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性踝关节融合术,实验组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内固定关节融合术。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同时随访12~36个月,采用AOFAS评分系统评估疗效,采用VAS评估患者踝关节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对比,实验组术后住院时间及关节融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结果显示:实验组VAS及AOF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9.52%)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P0.05)。结论关节镜下内固定关节融合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愈合率高,远期随访疗效确切,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兴教学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经X线确诊为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41例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n=19)与对照组(n=22),对照组患者采用肌腱线缝合修复三角韧带结合下胫腓螺钉固定;研究组患者采用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踝-后足评分(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内踝间隙;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1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AOFAS评分[研究组(52. 39±7. 10)分、对照组(53. 01±5. 88)分]及VAS评分[研究组(7. 89±2. 01)分、对照组(7. 51±3. 05)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5);研究组患者的AOFAS评分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为(85. 21±3. 11)分、(90. 12±2. 10)分,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2. 11±4. 27)分、(88. 58±7. 12)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术后3个月(4. 62±0. 99)分及术后6个月(2. 01±0. 32)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 01±1. 21)分、(2. 57±0. 87)分],但两组间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 05)。研究组患者的内踝间隙术后3个月为(2. 21±1. 11) mm,术后6个月为(2. 33±0. 59) mm,均优于术前(6. 12±1. 11) mm;对照组患者的内踝间隙术后3个月为(2. 59±1. 51) mm,术后6个月为(2. 98±1. 09) mm,均优于术前(5. 98±1. 89) mm;对照组患者的内踝间隙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相比有增大趋势;两组患者术前的内踝间隙[研究组(6. 12±1. 11),对照组(5. 98±1. 89)]无显著差异(P0. 05);两组术后3个月的内踝间隙[研究组(2. 21±1. 01) mm,对照组(2. 59±1. 51)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术后6个月[研究组(2. 33±0. 59) mm,对照组(2. 98±1. 09) m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皮瓣坏死。随访发现,骨折均顺利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断裂、骨折延期愈合等不良事件。对照组1例患者术后下胫腓及内踝复位不良。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时,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与肌腱线缝合修复三角韧带并下胫腓螺钉固定均是治疗三角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操作简便,术后恢复良好,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杰侍肢具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僵硬的疗效,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踝关节活动度,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收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科室收治的72例踝关节骨折术后僵硬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康复器(CPM),实验组采用杰侍肢具治疗踝关节康复器训练,采用AOFAS后足评分标准,Baird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AOFAS,Baird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杰侍肢具能更好的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的关节僵硬,促进其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骨折手术与自体骨软骨移植手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该院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关节镜微骨折手术组(n=43例)和自体骨移植手术组(n=43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关节功能恢复状况及疼痛程度。结果术后两组患者AOFAS评分、Harris评分和踝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手术前显著改善,且自体骨移植手术组改善程度优于关节镜微骨折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obb角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应用自体骨软骨移植手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在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方面优于关节镜结合微骨折手术,值得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陈旧性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确定恰当的治疗方案.[方法]对46例陈旧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施行手术治疗,37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9例行踝关节融合术,应用AOFA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随访32~156个月,平均9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痛,可负重,远期疗效良好.延迟1~3个月手术者AOFAS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延迟3个月以上者术后较术前无明显提高.[结论]延迟1~3个月手术的踝关节骨折如果能使踝穴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宜行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否则宜行关节融合术;延迟3个月以上手术的骨折,由于软骨和软组织发生退变,难以获得解剖复位,宜行关节融合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内踝螺钉联合支撑接骨板固定治疗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86例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螺钉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内踝螺钉联合支撑接骨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踝关节恢复优良率、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以及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踝关节优良率(73.81%)对比,观察组(93.18%)更高(P<0.05);与对照组术后完全负重、骨折愈合时间对比,观察组均更短(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踝螺钉联合支撑接骨板固定治疗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可改善踝关节功能、踝与后足功能,缩短患者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合并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踝关节骨折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钢板内固定合并韧带修复治疗后进行随访,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对62例患者进行8~12(10.33±3.23)个月的随访,其中60例完成整个随访过程,2例失访,失访率为3.23%。完成随访的60例骨折愈合情况良好,骨折愈合时间10~15(12.05±3.12)周。术后2个月,经X射线检测,60例患者踝部均得有效复位,踝部解剖复位率为100%。术后6个月,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估结果显示,疼痛、稳定、行走三项评分分别为(12.53±3.34)分、(12.78±3.55)分、(13.89±3.23)分,踝部功能恢复情况较为良好。结论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合并韧带修复方案进行治疗后,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骨折愈合率高,踝部均得到了有效的复位,功能恢复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Brostrom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踝关节扭伤致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踝关节扭伤治疗后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患者共23例,采用改良的Brostrom法联合踝关节镜进行治疗,AOFAS评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时的治疗效果。结果踝关节镜检查发现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滑膜增生,其中发生软骨损伤18例,Ⅱ~Ⅲ度损伤为主。术后1年患者AOFAS分项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术前。结论采用改良Brostrom术式结合踝关节镜治疗踝关节扭伤致慢性踝关节不稳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后短期随访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