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α干扰素(IFN-α)加用小剂量阿糖胞苷(LD Ara-C)目前被认为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最有前途的方案之一。作者研究了1991年4月至1994年6月间84例慢性期Ph阳性CML。诱导治疗:羟基脲(HU)50mg/kg·d,口服。如白细胞(WBC)计数低于50×10~9/L,HU减量为5mg/kg·d,WBC计数低于20×10~9/L则停用HU。维持治疗:IFN-α-2c350万单位(3.5MU)/d,皮下注射。LD Ara-C10mg/m~2·d,皮下注射,每月用10天,如WBC计数一直高于10×10~9/L,则下月10天  相似文献   

2.
用传统的放射性磷或烷基化药物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伴发急性白血病和胃肠道及皮肤癌的机会较多。羟基脲(HU)是核糖核甙还原酶的抑制剂,是一种非烷基化骨髓抑制药,迄今未确示其能致白血病。过去用过骨髓抑制治疗后者最少等4月才用HU。为了仅用小量补充放血能达到和维持红细胞比积<50和血小板<100万,开始1周用HU30mg/kg/日,以后用15mg/kg/日,如白细胞减少则减量,如红细胞比积控制不理想则增量5mg/kg/日,补充的放血术(300-500ml)每年少于6次。将病人分为初期反应和长期控制评定。开始有红细胞比积增高未接受早期  相似文献   

3.
继Motoyoshi等用纯化人尿集落刺激因子(CSF_(HU))治疗1例成人白细胞减少症后,作者对9例儿童慢性中性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进行CSF_(HU)治疗和临床观察。 9例病人均有持续的中性白细胞减少史,治疗前无中性白细胞计数上升或周期性变化。病人年龄1-18岁。CSF_(HU)每次6×10~6U/m~2/天滴注2小时,连续7天。随访患者外周血中性白细胞计数6-12月,用药后的第1天和第15天分别行骨髓穿刺以作骨髓形态学和粒一巨噬祖细胞克隆形成细胞(GM-CFUs)分析。结果:CSF_(HU)治疗后9例病人中性白细胞计数变化可归纳为以下4种类型:(1)中性白细胞计数经几次周期性波动后恢复正常(3人);(2)中性白细胞计数开始上升,而最后又回到治疗前的水平(2人);(3)中性白细胞计数没有上升(1人);(4)中性白细胞计  相似文献   

4.
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的RT-PC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3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进行了检测,并结合临床、血液学、细胞化学和细胞遗传学等指标对4例Ph~-CML进行了分析,其中的1例t(7;22)(q22,q24)易位为国内外首次报道。结果表明,Ph~-/bcr~ CML和具有变异型Ph染色体的CML与Ph~ CML之间有较多相近之处,如白细胞与血小板数较多,N-ALP较低,脾肿大明显,发病年龄较轻,易发生急变;Ph~-/bcr~-CML与Ph~ CML之间差异显著,如发病年龄较高,脾中度肿大,白细胞数多者较少,急变较少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血清3-氨茴酰丙氨酸(KYN)与尿酸(UA)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CML组)和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CML组和对照组血清中KYN和色氨酸(TRP),计算KYN/TRP比值(KT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酶法检测血清尿酸;Pearson相关性分析UA与KTI和白细胞数相关性。结果治疗前CML组血清KTI(49.76±19.06)显著高于对照组(27.87±5.06,t=4.470,P=0.001)。ROC分析KTI cutoff值为40。CML组KTI与白细胞数相关(r=0.743,P=0.001),与年龄无关(r=0.205,P=0.276);10例KTI≥40的CML组患者治疗前KTI(64.7±17.8)和白细胞数[96.7±64.1)×10~9/L]显著高于治疗后KTI(27.0±10.9,t=7.102,P=0.001)和白细胞数[(10.1±5.2)×10~9/L,t=4.285,P=0.002];治疗前CML组KTI40CML组患者(n=15)UA(354.98±103.9μmol/L)显著低于KTI≥40 CML组患者(n=15)UA(484.98±132.1μmol/L,t=1.432,P=0.045)。CML组UA与KTI(r=0.573,P=0.001)及白细胞数(r=0.537,P=0.002)相关。结论 CML患者KTI增加提示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活性提高,IDO活性可能与CML发病和疗效相关,监测KTI可用于诊断CML和评价CML疗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骨髓移植成为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疗效较好,但死亡率高,长期无病生存者仅占50-60%。作者用自身血细胞输注的方法治疗一些病人,其中一例获得“遗传学缓解”。患者女性,31岁,脾肿大肋下7cm,血像及骨髓像均符合CML慢性期。查20个分裂期骨髓细胞均Ph阳性。外周血细胞DNA检查示bcr基因重组。治疗前4周开始收集病人外周血有核细胞并以标准力法冰冻保存。然后给患者马利兰4mg/kg/天×4天;再给马法兰60mg/m~2 iv一次。隔1天后将已收集的自身有核细胞按10×10~8/kg输给患者。  相似文献   

7.
2 0 0 2年 9月我们遇到了 1例血糖检测值严重降低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女 ,14岁。因确诊CML 5年 ,腹胀、乏力 3个月 ,发热 1周入院。入院后查血白细胞 5 40× 10 9/L ,幼稚细胞 0 0 7,血红蛋白 10 7g/L ,血小板 15 3× 10 9/L。骨髓象提示CML  相似文献   

8.
刘南 《临床医学》2005,25(7):13-15
目的观察应用干扰素α-2b(IFNα-2b)联合低剂量HA方案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血液学缓解率和细胞遗传学反应率,寻找治疗CML的新方法。方法采用IFNα-2b(300万U/d)联合HHT(2mg/d,每月用10天)和Ara-C〔(10mg/(m2·d),每月用10天)〕治疗CML慢性期患者27例,治疗后血液学缓解率和细胞遗传学反应率与对照组(IFNα-2b加用羟基脲治疗CML慢性期)作比较。结果IFNα-2b联合低剂量HA方案治疗组治疗6个月的CHR率、总CHR率和细胞遗传学反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P<0.05、P<0.05),CML急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且发生急变的时间晚。结论CML慢性期患者采用IFNα-2b联合低剂量HA方案治疗可显著提高CML患者的CHR率,提高CM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反应率,延长CML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2例用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3g/m~2)、马法兰(140mg/m~2)治疗后的Ph~+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原始细胞期的患者。10/12例为原粒细胞危象,2例系原淋巴细胞危象。患者均符合下述条件:①骨髓原幼细胞>  相似文献   

10.
28例可评价患者,中数年龄60岁。13例初治,3例Ⅱ期,10例Ⅲ期(Durie和Salmon分期系统)。余15例为复治患者。26例为IgG或IgA型MM;肿瘤细胞总量(TCM)运用Salmon或Wampler方法计算。1例非分泌型MM伴皮下肿块,另1例本周氏MM,分别根据瘤块大小和本周氏蛋白尿量消长加以判断。治疗方法,长春新碱1mg/m~2,阿霉素15mg/m~2和马法兰7mg/m~2静注,第1、15、29、43天,卡氮芥40mg/m~2静注,第1天,地塞米松25mg/m~2静注,第1-4、15-18、29-32、43-46天。有效者57天后重复直到TCM减少至最大程度。发生严重骨髓抑制(白细胞<2000/mm~3,血小板<10万/mm~3)的患者阿霉素、马法兰、卡  相似文献   

11.
用2-氯脱氧腺苷(2-chlorodeoxyadenosine,2-CdA)治疗40例(男30例,女10例,中数年龄54岁)毛细胞白血病(HCL)患者,其中13例系初治,27例曾用α-干扰素治疗。治疗前,28例骨髓毛细胞>50%,12例<50%;6例施行过脾切除,12例脾脏未触及,22例有不同程度脾肿大。40例均接受2-CdA 0.1mg/kg·d连续输注(ci),共7天。治疗期间每天进行全血细胞计数,治  相似文献   

12.
22例用VCP方案(长春新硷、环磷酰胺和强的松龙)治疗无效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改用ABP(阿霉素,博来霉素和强的松龙)疗法。男女各11例,年龄29—70岁。阿霉素40—60mg/M~2,每3周静注1次,总量450mg/M~2,外周血白细胞数低于3000/mm~3时,用量减少25%,低于2000/mm~2则用药间隔时间延长。博来霉素15mg/次,每周静注1次,如氧分压较用药前降低10mmHg时,应停药直到氧分压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强的松龙40mg/M~2,每3周口服7天。可供评价的20例中,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6例,无效4例。CR组5年生存率为43%,非CR组10例均于1年内死亡。治疗中,有19例白细胞减少,12例白细胞低于1000/mm~3,其中8例感染性发热,需大量抗菌素。6例血小板低于10万/mm~3,不必输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细胞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racellular 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icIL-1ra)在成人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骨髓细胞不同群体细胞内的表达及意义,本研究利用15种不同荧光标记为单克隆抗体,将骨髓细胞分成不同的群体,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未治的,经STI571(signal transduction in-hibitor571)或其它药物治疗的CML慢性期(chronic phase,CP)和加速/急变期(accelerated or blastic phase,AP/BP)病人及正常人骨髓不同群细胞中icIL-lra的表达。结果显示:①IL-lra表达于CML病人及正常人所有的有核细胞内,但各群细胞的表达不同,以粒细胞表达量最高,淋巴细胞表达量最低;②17例未治CML病人骨髓总有核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icIL-lra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8例正常人组;③13例骨髓幼稚细胞数大于或等于10%的CML-AP/BP病人骨髓总有核细胞、粒细胞及淋巴细胞icIL-lra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43例幼稚细胞数小于5%或9例幼稚细胞数为5%-10%的CML-CP病人。结论:CML病人骨髓总有核细胞与正常人相比icIL-lra表达降低。IcIL-lra在CML病人骨髓总有核细胞表达量降低可能是CML疾病进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作者用米托蒽醌(mitoxantrone)和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治疗27例急变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米托蒽醌5mg/m~2/日,静滴1小时,共5天;Ara-C 3g/m~2/12小时,静滴2小时,每12小时1次,共6次。27例患者中位年龄42岁,1例始诊时就为CML原始细胞危象,26例经中数28个月(3-149个月)的慢性期后发生急变。急粒变12例,急淋变2例,不能定型者13例。Ph(+)者26例,Ph(-)1例。治疗结果:7/27例(26%)获完全缓解(CR),1例(4%)获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30%。8例在诱导化疗期间死亡(3例早期死亡、5例继发再障后死亡),11例耐药(3例原发性耐药、8例继发性耐药)。总的中位  相似文献   

15.
马法兰(melphalan)常用来治疗各种肿瘤,包括多发性骨髓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乳癌,在治疗这些肿瘤过程中常常并发骨髓抑制。作者于1968~1976年间使用马法兰治疗33例新近诊断的慢粒白血病患者,获得较满意的疗效。马法兰的治疗剂量和方法如下:诱导治疗应用4~12毫克/日(根据白细胞数而定),5~7天后逐渐减至维持量。多数患者的治疗量为2~4毫克/日,有一例每周只用3次,每次2毫克。白细胞降至5,000以下时停药,直至白细胞回升至正常以上为止。在诱导治疗或病情复发治疗期间加用别嘌呤醇,至维持治疗期停止。本文33例.男19例,女14例。所有病例的白细胞数均大于30,000,最高为1,135,0003例外周血原始细胞大于10%,13例为2~10%。贫血患者(血红蛋白男少于14克,女少于12克)22例。2例血小板数少于150.000,7例大于600,000。26例有自觉症状。24例脾肿大,其中17例大于肋下3厘米。治疗后5例的自  相似文献   

16.
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们自1996年起单用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HHT)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 CP)患者进行诱导缓解和长期维持治疗,结果表明单用小剂量HHT治疗的CML CP患者的慢性期持续时间明显长于使用羟基脲(HU)者。病例和方法1 临床资料 临床表现、外周血常规、骨髓象和染色体检查符合我国诊断标准确诊的CML CP患者共114例,初诊时患者按2∶1随机分为HHT治疗组和HU治疗组。HHT治疗组患者共76例,男4 4例,女32例,确诊时年龄14~6 5岁,中位年龄38岁;HU治疗组患者38例,男2 1例,女17例,确诊时年龄15~6 6岁,中位年龄39岁,两组间Sokal相对危险指…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20例难治性和复发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使用米托蒽醌和标准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前治疗包括柔红霉素14例,柔红霉素加米托蒽醌6例。对一线治疗耐药者6例,完全缓解(CR)后12个月内复发9例。CR12个月后复发5例。作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为米托蒽醌12mg/m~2·日20分钟内静脉输入,第1—3天和阿糖胞苷200mg/m~2·日持续输注第1—7天,于第一疗程结束后7—10天再重复第二疗程,然后作疗效判定。结果10例(50%)获得CR,其中包括难治性3例,复发性7例。2例复发性ALL 取得部分缓解。CR者中数CR 期5个月(范围2—9个月)。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0.5×10~9/L)中数期14天(范围12—23天),血小板减少(<20×10~9/L)中数期为12天(范围10—20天),骨髓抑制期颅内出血死亡1例,感染4例。非血液学毒性轻微,其中恶心呕吐10例,轻度脱发14例,腹泻7例,轻度粘膜炎7例,可逆性肝毒性2例,无心脏毒性。该疗法的CR  相似文献   

18.
虽则自体骨髓移植(Auto-BMT)的应用日趋增多,然最佳预处理方案尚未确定。作者探索大剂量马利兰(16mg/kg口服d天)联用VP-16(单剂静滴4小时)作预处理治疗复发或难治性NHL(10例)和HD(9例)。NHL骨髓用4氢环磷酰胺(4-HC)净化,HD骨髓不净化。VP-16初试剂量60mg/kg,因3/7例出现致命毒性故继而减至50mg/kg。移植后NHL、HD中性粒细胞绝对数达500/μl的中数天数各为18.23天,血小板数恢复5万/μl的中数天数HHL(31天)较HD(100天)明显增快(P<0.05),可能与NHL患者接受4-HC净化骨髓有关。该方案移植联合完全缓解率35%(95%置信限8%~  相似文献   

19.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20年Tuohy首先描述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neutrophilic leukemia,CNL),但无骨髓象及尸检资料,其后,陆续有报导。本病虽少见,有肝脾肿大、白细胞增多、成熟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极易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类白血病反应相混淆。文献报导多系个例,其在白血病中的确切发病率不详。Scott分析177例CML,其中3例为CNL,故较少见。  相似文献   

20.
已有报道用免疫抑制剂如大剂量6-甲基强的松龙(HDMP)、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成功治疗部分重型再障(SAA)。本文报告2例用ATG和小剂量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SAA患者用ATG和HDMP联合治疗获成功。例1,15岁男孩,确诊为SAA。先用ATG 15mg/kg/日和MP 40mg/日,分别静脉滴注10天,另外口服MP4-12mg、每6小时1次(主要目的是防止血清病),治疗35天后血象和骨髓象无改善。治疗第45天进行第二疗程ATG 15mg/kg/日×10天,同时每日分次给予HDMP 500mg/日,治疗过程中患者粒细胞开始上升,骨髓活检出现了造血岛,血象也上升,至诊断后11个月血象完全恢复正常。例2,19岁,黑人男性,确诊为SAA。开始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