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诱导变应性鼻炎患者结核菌素皮试(PPD)阳转情况及其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机制。方法:将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BCGPSN治疗组和口服息斯敏组,各3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UniCAP系统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血清总IgE(tIgE)水平,同时观察PPD。结果:BCGPSN治疗组治疗后,ECP、tIgE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PD阳转率为37.5%,与息斯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CGPSN可调节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免疫失衡,促进Th1细胞功能,减轻变应性鼻炎的发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选择性筛前神经切断和下鼻甲挤压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符合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诊断的患者,行选择性筛前神经切断和下鼻甲挤压术。统计其术前和术后症状和体征评分,观察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1年随访,总有效率90.0%。结论:选择性筛前神经切断和下鼻甲挤压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手术操作简便,且无明显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筛前神经及下鼻甲射频消融术,联合鼻内成形术和单纯行筛前神经及下鼻甲射频消融术的术后疗效.方法 选取2006年8月~2008年3月期间,将接受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142例伴鼻腔结构不良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分成A、B两组,A组为单纯行筛前神经及下鼻甲射频消融术,B组为筛前神经及下鼻甲射频消融术联合鼻内成形术.参照我国兰州标准(2004年),对术前及术后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的总有效率100%,12个月时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89.6%、B组:92.0%,两组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24个月时两组之间的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53.8%、B组90.7%,两组之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疗效明显高于A组.结论 伴有鼻腔结构不良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行筛前神经及下鼻甲射频消融术联合鼻内成形术远期疗效优于单独行筛前神经及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鼻腔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在鼻腔手术中联合应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下鼻甲肥大及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91例伴下鼻甲肥大及变应性鼻炎的鼻中隔偏曲或鼻息肉患者,行鼻中隔成形术或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加筛窦开放术后,其中62例行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消融组),29例未行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照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价鼻塞的主观感觉。根据1997年海口会议疗效评定标准判断变应性鼻炎的疗效。结果:消融组术前鼻塞VAS评分左、右侧分别为(89.5±8.7)%和(90.3±10.5)%,术后3个月分别为(26.2±8.7)%和(32.1±10.3)%,左、右侧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显效31例(96.9%),有效1例(3.1%)。对照组术前鼻塞VAS评分左、右侧分别为(90.5±8.0)%和(89.9±11.5)%,术后3个月分别为(39.2±8.9)和(48.1±8.1)%,左、右侧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显效4例(25.0%),有效10例(62.5%),无效2例(12.5%)。两组术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鼻腔手术中联合应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下鼻甲肥大及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免疫疗法合并鼻炎冲剂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90例分单纯中药组(鼻炎冲剂)、单纯免疫疗法组和中西医结合组(鼻炎冲剂结合免疫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月时测定血清IgE、IgG、血浆cAMP、cGMP及鼻分泌物嗜酸细胞。结果表明:单纯中药组、单纯免疫疗法组和中西医结合疗法组有效率分别为71%、75%和97%。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其它两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IgG升高,而IgE趋于正常。血浆cAMP有不同程度的上升,cGMP下降,中西医结合组尤为明显。本文资料表明:中西医结合免疫疗法是疗效好且巩固的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屋尘螨过敏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试验同IgE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屋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变应原皮肤试验反应强度同血清特异性和总IgE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69例对屋尘螨过敏的散发变应性鼻炎患者为实验组,8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6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变应原皮肤试验和屋尘螨的特异性IgE水平的检测,所有个体均检测血清中总IgE水平。结果 实验组变应原皮肤试验反应强度同血清特异性IgE之间有相关性(r=0.379,P=0.001),血清总IgE水平同特异性IgE水平、变应原皮肤试验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实验组血清总IgE的几何均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24IU/ml和50IU/ml,P〈0.001)。结论变应原皮肤试验反应结果同血清屋尘螨的特异性IgE水平有相关性,在变应性鼻炎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在疾病诊断中有参考价值,但通过血清总IgE水平对变应原皮肤试验结果和特异性IgE水平进行预测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鼻炎的无痛微创治疗方法。方法287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均在鼻内镜直视下取双侧下鼻甲及中鼻甲前、后端共8点黏膜下消融术。结果经术后6~12月随访,所有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仅3例患者因未定期复查出现鼻中隔与鼻甲黏连。结论鼻内镜直视下低温等离子鼻甲减融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且并发症少,无痛微创。同时还可同期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息肉摘除及筛窦开放术。  相似文献   

8.
等离子低温消融术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等离子低温消融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3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行下鼻甲及鼻丘等离子低温消融术,其中18例加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后随访半年,观察疗效,并用视觉模拟评分表法(VAS)比较手术前后鼻塞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 本组病例显效率73.3%(22/30),有效率23.3%(7/30),无效率3.3%(1/30);手术前后鼻塞症状的VA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等离子低温消融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Alutard(R))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变应性鼻炎伴哮喘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对屋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伴轻-中度哮喘患者37例,进行SIT3年.SIT采用以浓度、剂量逐渐递增的皮下注射方法,从100SQ-U 0.2 ml/次/周的初始量至100 000 SQ-U1.0ml/次/6周的维持剂量.应用UniCAP system免疫荧光法和瑞氏染色法分别测定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lgE)、总IgE(total IgE,tlgE)、IgG、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和外周血嗜酸细胞(Eosinophil,Eos)计数;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4(j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和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分别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年后上述各种参数、肺功能指标、症状评分和皮肤反应指数(skin index,SI)的变化.结果 经过3年SIT后,患者血清ECP水平和血Eos计数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SIT后IL-4和IL-5降至正常水平,而IgG和IFN-γ分泌增加;血清tlgE水平降至正常,slgE有所下降,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临床完全控制率64.86%,良好控制率35.14%;所有患者肺功能指标和症状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62.12%的患者不用任何药物,78.4%的患者SI明显降低.3年SIT后无新的过敏症状的发生.结论 坚持长期SIT能明显缓解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抑制Eos的聚集,降低血清ECP水平,增强对变应原的耐受性,从而达到调节免疫细胞Th1和Th2分泌的平衡,以维持长期、稳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提高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鼻内镜直视下采用等离子体数字热能系统(DNR)切断翼管神经、筛前神经鼻内支及烧灼下鼻甲黏膜,治疗变应性鼻炎62例。结果 随访6~20个月,显效48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I.9%(57/6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鼻内镜直视下采用DNR系统切断翼管神经、筛前神经及烧灼下鼻甲黏膜治疗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疗效,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治疗部位准确、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安全可靠等优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鼻甲外移联合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对以鼻塞为主要症状的成人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主观症状、鼻腔黏膜纤毛清除功能及鼻阻力的疗效。方法将门诊诊断为慢性肥厚性鼻炎的76例患者分为手术组和药物组,分别行下鼻甲外移联合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和等渗盐水鼻腔冲洗加鼻内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后1年检测患者主观症状、黏膜纤毛清除时间及鼻阻力变化,并与治疗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患者平均糖精清除时间为17.42min;治疗后手术组患者平均糖精清除时间为17.47min,药物组患者平均糖精清除时间为16.82min,手术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阻力检测示,手术组鼻阻力明显减小,且其减小程度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示手术组患者鼻塞症状明显改善(P<0.05),且改善程度优于药物组。结论下鼻甲外移联合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鼻腔黏膜清除功能影响不明显,但可显著减小鼻阻力,且对患者主观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中户尘螨的地位及其与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的关系。方法102例具有常年性AR临床表现的疑似患者行吸入性变应原过筛试验(Phadiatop)、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IgE,sIgE)及血清ECP检测,分为阳性组(Phadiatop与血清户尘螨sIgE均阳性),阳性对照组(Phadiatop阳性,血清户尘螨sIgE阴性),阴性组(Phadiatop与血清户尘螨sIgE均阴性)。结果阳性组45例(44.12%),阳性对照组7例(6.86%),阴性组48例(47.06%),其中2例Phadiatop阴性而血清户尘螨sIgE阳性者未入组。102例对象中,Phadiatop阳性者52例(50.98%),血清ECP阳性者66例(64.7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χ2=5.16,P〈0.05);阳性组与阴性组血清EC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阳性组血清户尘螨sIgE与ECP之间存在相关性(r=0.448,P〈0.01)。结论在常年性AR患者中,户尘螨过敏者占大多数;对于具有常年性AR临床表现的疑似患者,血清ECP检测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花粉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18、IL-4、干扰素(IFN)-γ、IgE及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花粉症患者89例,分为缓解期组和发作期组,并取健康对照者3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UniCAP系统检测各组血浆IL-18、IL-4 、IFN-γ水平和sIgE、tIgE、 ECP水平.结果①发作期组血浆tIgE 和EC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均P<0.01);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之间血浆s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②发作期组血浆IL-18、IL-4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均P<0.01),缓解期组IL-18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③发作期组血浆IL-18与IL-4、tIgE、ECP分别呈显著正相关,而IL-4、tIgE分别与IFN-γ呈显著负相关.IL-18与IFN-γ、sIgE水平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花粉症患者血浆IL-18与 tIgE、IL-4、ECP水平增高且存在显著相关性,提示IL-18可能参与气道的过敏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进行集群免疫治疗过程中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将60例螨过敏变应性鼻炎(AR)患者分为集群免疫治疗组(n=30)和药物治疗组(n=30)。检测基线和治疗1年后受试者血清中总IgE、螨特异性IgE、特异性IgG4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h1、Th2、天然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 T细胞)和I型调节性T细胞(Tr1细胞,CD4^+IL-10^+IL-4^-T细胞)在CD4^+T细胞中百分比。结果经过1年治疗后,总IgE和螨特异性IgE水平未见明显改变,但免疫治疗组患者血清中螨特异性IgG4水平明显升高(P〈0.0001)。Th1、Th2型细胞和天然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ns),而Tr1细胞在免疫治疗1年后明显增高(P〈0.001)。结论特异性IgG4和Tr1细胞增高可作为产生免疫耐受的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使用钬激光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变应性鼻炎50例,自愿接受钬激光手术,通过破坏鼻丘、鼻中隔前上方黏膜的筛前神经分支和下鼻甲前方黏膜,从而降低筛前神经分支的敏感性,抑制腺体分泌,使变应性鼻炎症状改善。结果 50例随访1-2年,全部病例鼻通气正常,变应性鼻炎症状消失,显效3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结论钬激光治疗变应性鼻炎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蛋白中闭合蛋白(Occludin)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按照2009年武夷山标准选取变应性鼻炎患者32例作为实验组,同时以22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收集静脉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中IL-4、IFN-γ,术中取AR组和对照组下鼻甲黏膜,行免疫组化检测Occludin的表达,比较两组间Occludin表达强度,并对两组患者血清中IL-4、IFN-γ与鼻黏膜Occludin的表达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4平均含量(53.65±20.63)ng/L显著高于对照组(15.65±9.50)ng/L,而变应性鼻炎组血清IFN-γ平均含量(19.38±11.28)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80.26±65.10)n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Occludin表达评分(2.78±1.96)较正常组(5.59±2.86)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Occludin蛋白的表达强度与IL-4含量呈负相关(r=0.783,P〈0.05),与IFN-γ含量呈正相关(r=0.748,P〈0.05)。结论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表达强度明显下降,提示其表达下降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及单纯药物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索其免疫机制。方法收集能坚持治疗并定期随访的螨过敏变应性鼻炎儿童90例,按数字随机法分成3组,SLIT组(30例)、SCIT组(30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30例)。通过症状评分、药物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各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总IgE、螨特异性IgE、特异性IgG4的含量。结果经过2年的治疗,SLIT组和SCIT组患儿的症状评分、药物评分及VAS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药物治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免疫治疗组总IgE和螨特异性IgE水平未见明显改变,但血清中螨特异性IgG4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相对于单纯药物治疗儿童AR,采用SLIT和SCIT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减少药物使用,变应原特异性IgG4的增高可作为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运性鼻炎的治疗方法及发病机理。 方法 选择血管运动性鼻炎 患者176例,随机分成调节植物神经组(62例)、单侧下鼻甲激光治疗组(50例)、常规药物组(64例)。结果 激光治疗组的疗效优于调节植物神经组,但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单侧下鼻甲激光组与调节植物神经组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P=0.004<0.01,P=0.041<0.05)。结论 下鼻甲激光与调节植物神经都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有效手段, 血管运动性鼻炎的发病机理可能由鼻黏膜局部植物性神经障碍引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