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抗高血压病(EH)的疗效及其对左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动态观察34例Ⅱ或Ⅲ期EH伴LVH的患者服用苯那普利6个月前后血压和LVH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1),总有效率达94.1%;左室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缩小,左室重量(LVM)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降低(P< 0.05或P<0.01).结论苯那普利不仅有较好的降压效果, 并可同时逆转LVH.  相似文献   

2.
观察56例高血压病患者眼用苯那普利3个月后血压明显下降,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变薄(P<0.01);左室重量指数降低(P<0.01);但对舒张功能影响不大。提示笨那普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血压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应用对原发性高恤压(EH)左塞肥厚(LVH)的影响。方法:将122例EH伴INH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LVH指标的变化。结果:6个月后三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明盟下降(P〈0.01);三组左室重量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C组比A、B组更明显(P〈0.01)。结论:两药联用对LVH的逆转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氨氯地平为对照,观察氨氯地平与培哚普利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将80例EH伴LVH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用氨氯地平)40例,B组(氨氯地平与培哚普利联用)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血压及LVH指标的变化。结果6个月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组间降压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B组较A组更明显(P〈0.05)。结论两药联用对LVH有协同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瑛  许静 《宁夏医学杂志》2003,25(3):135-136
目的 观察用氨氯地平和苯那普利长期治疗高血压病对靶器官的影响。方法 将86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氨氯地平和苯那普利,观察1年。除连续监测血压外,于治疗前后分别利用超声心动检查有关左室肥厚的各项指标及肾功能。结果 经1年治疗,两组患者血压持续稳定在较低水平,左室质量指数,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均显著减小(P<0.01),苯那普利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也显著减小(P<0.05),两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显著下降(P<0.01),上述各项指标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长期服用氨氯地平或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对保护靶器官有益。  相似文献   

6.
益气活血祛痰法对老年性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祛痰方药对老年性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将95例老年性左心室肥厚(LVH)患者随机分为益气活血祛痰方药组(以下简称治疗组)65例和美多心安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30例。在治疗前后对心脏B超、心功能、血液流变学、动脉硬化指标以及甲皱微循环等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肌重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益气活血祛痰方药对老年性LVH的病因具有缓解和消除作用,如改善 心功能和微循环,降低全血粘度载脂蛋白A1(apoA1)和心肌耗氧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等(P<0.01),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益气活血祛痰方药对老年性LVH具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盐酸贝那普利(洛汀新)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及血清脑钠肽(BNP)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仅存在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52例,按有无左室肥厚(LVH)分为LVH组及非LVH组,均给予盐酸贝那普利口服20周,用药前后分别检测血清BNP浓度,并采用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技术测定心脏结构、左室舒张功能参数。结果:两组用药后左室舒张功能各参数较用药前均有显著改善,其中E峰减速时间(DT)显著降低(P〈0.05),E/A值显著增高(P〈0.05),E峰减速度(DC)显著增高(非LVH组P〈0.01,LVH组P〈0.05),血清BNP浓度显著降低(非LVH组P〈0.05,LVH组P〈0.01),左室质量指数(LVMI)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其BNP降低与E/A增高具有负相关关系(非LVH组r=-0.409,P〈0.05;LVH组r=-0.483,P〈0.01)。结论:盐酸贝那普利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降低血清BNP浓度,且左室舒张功能障碍越重,血清BNP浓度降低越明显;血清BNP浓度可作为评价盐酸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168例高血压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颈动脉病变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结果 LVH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为71.28%。随EH危险分层增加,颈动脉IMT有增厚趋势,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也明显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影响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P〈0.01)。所有颈动脉参数在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患者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无斑块形成组(P〈0.01)。结论 EH患者颈动脉IMT增加与LVH密切相关,颈动脉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LVH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氯沙坦和苯那普利联用与苯那普利单用,对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性和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61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与苯那普利联用组(31例)和苯那普利单用组(30例),经过6个月治疗。结果:联用组与单用组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血清空腹胰岛素浓度降低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升高,左室重量指数下降等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而空腹血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治疗方案间对血钾,肌酐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与苯那普利联用治疗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可产生更有益的疗效,且安全和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缬沙坦与苯那普利合用对原发性高血压 (EH)左室肥厚及功能的干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将EH患者随机分为A组缬沙坦与双氢克尿噻合用 ,B组缬沙坦与苯那普利合用。于服用前及后 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其舒张期室间隔厚度 (IVST)、左室后壁厚度 (LVPWT)、舒张末期左室内径 (LVDd)、左室重量指数 (LVMI)、Ep、Ap、Ep Ap、IRT、观察血压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 6个月血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1) ,IVST、LVPWT、LVDd、LVMI较前显著下降 (P <0 .0 5或P <0 .0 1) ,Ep Ap明显高于服药前 (P <0 .0 1) ,IRT较前明显缩短 (P <0 .0 5或P <0 .0 1) ,B组与A组比较Ep Ap、IRT改善更为明显 (P <0 .0 5 )。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合用具有良好的降压和逆转LVH的作用 ,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有协同作用 ,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患者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Q波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6 0例 ,于发病后 72 h行彩色超声心动检测左室重构发生率及舒缩功能。随机分为苯那普利组及对照组 ,30 d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苯那普利组明显改善 ,但对收缩功能改善不明显。苯那普利组收缩压及舒张压较对照组低 (P<0 .0 5 ) ,但对心率影响不明显 (P<0 .0 5 )。结论 :苯那普利是预防及逆转左心室重构、改善心室功能的理想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不同病因致左室肥厚的QT离散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比观察各种病因引起的左室肥厚的QT离散度。方法 二维超声心动图同高血压左室最组(EH)30例,肥厚型心肌病组(HCM)15例,主动脉瓣狭窄组(AS)15例,正常组30例。比较4组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c)和校正的QT度苴度(QTcd)。结果 病理性左室肥厚三组的QTd和QTcd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HCM组和AS组且明显增大(P〈0.95,P〈0.01和P〈0.05,P〈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片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有左心室肥厚病人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口服盐酸苯那普利片10 mg/d,治疗组予以口服厄贝沙坦片150 mg/d.连续服用治疗6个月,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血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腔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脏功能以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血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及左心室舒张末期腔内径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提高(P<0.05).2组病人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及苯那普利均能有效降低病人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及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但厄贝沙坦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测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TGF-β1水平的影响及其与左室肥厚(LVH)和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26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EH伴LVH患者,给予苯那普利治疗24周。治疗前、治疗后12周和24周分别测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测定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血清型前胶原(PC)、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并与对照组(28例)比较。结果:苯那普利治疗12周,LVMI从147.5±18.6降至131.7±20.4(P<0.05),治疗24周,LVMI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前、后TGF-β1明显降低(P<0.01)。PC、HA、LN在EH伴LVH组均高于对照组。治疗24周,PC、LN下降明显(P<0.01)。TGF-β1与血清PC、LN与LVMI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苯那普利长期治疗能减轻EH患者LVH,同时减少心肌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天麻钩藤饮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肝阳上亢证)降压效果及颈动脉中膜-内膜厚度、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为天麻钩藤饮组(治疗组)和盐酸贝那普利组(对照组), 口服治疗各6个月后, 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水平, 计算其血压平滑指数(SI), 并检测颈动脉中膜-内膜厚度(IMT), 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经过6个月的治疗, 治疗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动态收缩压(S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白天平均SBP及平均舒张压(DBP)均显着降低(P<0.01), 夜间平均SBP及平均DBP均明显降低(P<0.05), 白天降幅大于夜间。血压平滑指数: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均具有较高的平滑指数,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LV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提示天麻钩藤比盐酸贝那普利具有更好的降压作用, 具有同样的降压平滑指数, 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心脏重构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受体拮抗剂Losartan(商品名科素亚———Cozaar)的降压效果及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和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6 5例高血压病患者服用Losartan 5 0mg/d治疗 8wk ,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 ,6 0例作空腹胰岛素和空腹血糖测定 ,其中 38例用UCG观察左室肥厚逆转情况。结果 :Losartan能有效降压 ,并能逆转心室肥厚 ,改善胰岛素抵抗。结论 :Losartan降压效果肯定 ,并能逆转高血压病患者LVH ,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拉(洛汀新)对高血压所致左心室重构及舒张顺应性变化的影响。方法:50例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的患者,Ⅰ组(治疗组)30例,给予洛汀新10 m g/d,Ⅱ组(对照组)20例,给予硝苯吡啶30 m g/d,治疗6个月后,测定左心室室壁厚度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压由2394±479/1425±133 k Pa 降至1835±218/1221±134 k Pa( P< 001),左室后壁厚度由125±25 m m 降至112±23 m m ,室间隔厚度由126±28 m m 降至110±22 m m ( P均< 001),二尖瓣前叶 E F 斜率( E F V)由120±23 m m /s 升至150±40 m m /s, 左室舒张末压( L V E D P)由157±041 k Pa 降至135±020 k Pa( P 均< 001)。而对照组,除血压有显著下降外( P< 001),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 P 均> 005)。结论:洛汀新不但有良好的降压效果,而且可逆转左室肥厚,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左室舒张顺应性。  相似文献   

18.
用苯那普利(30例)和硝苯地平(32例)治疗62例高血压病人,于治疗前后4周,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肌重量(LVMW)和左室舒张功能各参数,并与33例健康成年人作对照。结果显示,两组LVMW及左室舒张功能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苯那普利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硝苯地平组治疗后左室肥厚有回缩,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舒张功能参数二尖瓣前叶E峰至室间隔左室面的距离(EPSS)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二尖瓣前叶EF斜率(MVV)、快速充盈分值(RFF)、心房充盈分值(AFF)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苯那普利和硝苯地平对高血压心脏病有良好疗效,且苯那普利优于硝苯地平。  相似文献   

19.
姚明  危艳顺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4):479-480,483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对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14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7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贝那普利口服,观察组患者接受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口服治疗。治疗6月后比较两组降压效果及超声心动图的改变。结果:治疗后6月观察组患者降压疗效评定治疗总有效率为92.9%,显著优于对照组81.4%(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及舒张期末室间隔(IVS)厚度显著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降压效果理想,可逆转左室重构,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0.
MC9204对大鼠心肌肥厚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其炳  赵德化 《医学争鸣》1998,19(2):164-166
目的:观察新的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MC9204对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腹主动脉狭窄左室肥厚(LVH)模型,并给予新的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MC9204治疗3mo,观察在鼠LVH时心肌重量指数,心室厚度,氧自由基(OFR)、心肌酶释放等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