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介绍康氏肝病学术流派从湿热疫毒辨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经验。认为本病的病因为疫毒(乙型肝炎病毒),病机关键为湿热胶着、气机郁结;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重视祛除诱因,清热利湿的同时兼顾调畅气机。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2.
湿热瘀毒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但临床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在治疗上各有侧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上以清内生湿热为主兼清外湿,调肝健脾,清热化湿,而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则以清化瘀毒为大法。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证治规律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以下简称乙肝肝纤维化)是临床常见疑难症,治疗较为棘手。中医对其发病机理的认识尚不明了,难以指导临床治疗。笔者认为,乙肝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也即是一个由实而虚,由表及里,由气入血,由轻到重的变化过程。病程中存在湿热疫毒残留难尽,肝郁脾虚,气血瘀滞,正气渐虚的病机特点。在临床上应充分考虑其病机特点,指导治疗。 1 湿热疫毒之邪留恋 乙型肝炎是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而HBV作为病因与中医的湿热相一致[1]。湿热疫毒影响肝之气血正常运行而致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瘀久而甚则…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病机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以下简称乙肝 )是临床常见病 ,临床治疗颇为棘手。中医药治疗乙肝具有独特的优势。兹不揣浅陋 ,就乙肝的病因病理及治法方药探讨如下。1 病因复杂 ,不可拘泥于一端乙肝病因较复杂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学说 :1.1 毒邪学说湿热毒邪内侵是发生慢性肝炎的根本原因。湿热毒邪为患 ,壅滞于肝 ,则肝失疏泄 ,留阻于脾则脾失健运。湿热较盛 ,则病毒复制活跃 ,ALT明显升高 ,甚至血清胆红素升高。1.2 肝郁学说肝主疏泄 ,喜条达 ,肝郁则为病 ,肝气郁结是乙肝的基本病机。肝郁而气有余 ,横溢脾土则为肝郁脾湿 ;肝气犯胃则肝胃…  相似文献   

5.
文章系统的总结了补肾健脾法治疗慢乙肝的理论依据。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伤的一种传染病。该文从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藏象理论及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出发,阐明慢乙肝发生的病因病机、病位及其临床表现与治疗,认识到慢乙肝主要为感受湿热疫毒之邪而致,病机为正虚邪恋,病位在肝脾肾三脏。以此来探索补肾健脾法治疗慢乙肝的理论渊源及科学证据,为临床治疗及用药提供依据,从而发挥中医药治疗慢乙肝的独到优势。  相似文献   

6.
姚沁主任医师系豫西地区名老中医。姚师业医30余年,精于诊治内科疑难杂病,尤其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治上有独特经验,现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1.1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并无乙型病毒性肝炎这一病名。有关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程中出现的胁肋隐痛、身目黄染、肝脾肿大、吐衄便血以及胸水、腹水、水肿等症候,在“黄疸”、“胁痛”、“积聚”、“鼓胀”、“水肿”等篇中均有述及,但未能就各个症候统一认识。姚师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病机为湿热疫毒内侵,隐伏血分,留着于肝,加之人体正气虚损,正虚邪犯,正邪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由于本病的病因既存在湿热疫毒互结邪实的一面,又有肝木犯脾及肾本虚的另一面,故笔者自1993年1月至1998年5月以自拟的桑蚕汤治疗慢性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128例,并设对照组96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金实运用龙柴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金实教授运用龙柴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属中医学“湿热疫毒”范畴,聚湿、热、郁、瘀、毒5种因素为患,其中以毒为本,邪毒深伏营血,诸邪交织,或湿热蕴邪,或瘀血阻络,或肝郁气滞,病情反复发展,迁延难愈;以龙柴方加减治疗,旨在化解瘀毒。  相似文献   

9.
黄彬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4):283-284
慢性病毒性肝炎 ,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慢性肝脏炎性疾病 ,为临床常见多发传染病 ,以其病机错综复杂、病程长、易反复、缠绵难愈而为历代众多医家所重视。笔者临床运用清肝柔肝法治疗本病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1 明确病因以备清肝中医认为 ,病毒性肝炎的发生是由于饮食不节不洁、劳倦过度、情志不遂、郁闷过度、饮酒过量为内因依据 ,外受湿热疫毒 ,内外合邪而致 ,并作用于病毒性肝炎从急性到慢性的全过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曰 :“湿热相搏……身必发黄”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 :“黄家所得 ,从湿得之”。而湿性…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是临床常见病,危害性较大,治疗较困难,易复发。中医药治疗CHB教西医有一定的优势。笔者认为湿热疫毒之邪伏于膜原是CHB治疗不易的主要原因,故本文以中医膜原理论为指导,试探讨CHB的病因病机、邪伏膜原证的临床表现以及宣发膜原法治疗本病的机理,以期为CHB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一种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金洪元教授在其近40年临床、教学、科研实践中,始终重视脾胃学说,临证之中注重调理脾胃已成为老师整个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多年跟师学习的一些体会整理如下. 1慢性肝病从脾胃论治 金师擅治肝病,尤以治疗各类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更著蜚声.他认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因为湿热疫毒,其病机演变可分为三期:初期湿热疫毒,蕴结肝脏,气机郁滞;中期木郁土壅,湿热未尽,脉络瘀阻;后期湿热留恋,瘀热互结,肝肾阴亏.治疗时,有清热解毒、行气化湿、活血通络.滋补肝肾之不同;但无论病至何期,金师都非常重视疏肝运脾法,认为肝与脾在病机上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常谓“知肝之病,必要传脾,治肝之病,当先实脾.”  相似文献   

12.
陈宏宽 《河北中医》2006,28(5):356-356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湿热疫毒内蕴,脏腑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13.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是由于正气虚损,湿热疫毒乘虚侵入,郁结阻遏中焦,肝郁气滞、血瘀不通所致,笔者以自拟方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在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清除乙型肝炎病毒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毒虚致病论”是壮医病因病机学的核心,“三道两路理论”是壮医学的生理病理观。文章从壮医“毒”“壅”“虚”角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演变规律进行分析,根据毒邪与正气双方力量的对比,划分为病伏期、活跃期、慢性期、晚期四个阶段,并根据不同阶段病理因素及证的变化,凝练总结出病伏期扶正御毒、活跃期解湿热疫毒、慢性期补虚损正气、晚期扶助正气并解内外之毒浊的治法治则,以期为壮医药防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杨华升  杨薇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9):1224-1225
中医学名词术语中缺乏与病毒性肝炎相对应的病名,现有的"黄疸"、"臌胀"等病名只能反映本病某一阶段的临床表现,无法概括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病机。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将中医学的"肝瘟"作为病毒性肝炎的中医病名,并提出了湿热疫毒是肝瘟的主要病因。考证了古代文献中肝瘟的出处及相关论述,认为古代文献记载的肝瘟实际上属于"痉病"的范畴,与病毒性肝炎无关,因此不能以此为依据将病毒性肝炎命名为肝瘟。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不能将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病毒性肝炎引申为温病,并将肝炎病毒等同于热毒。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特点类似中医学的虚劳病,与中医学的瘟疫或温病在理论和临床上均不吻合,不可以将其归入肝瘟。  相似文献   

16.
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从临床表现、临床过程及肝、脾、肾三脏病理生理功能进行分析,认为脏阳虚衰、病邪深入三阴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的根本原因,浊毒内侵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重要发病因素,并立温阳扶正,透毒于三阳,化浊解毒,驱邪于体外之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赵国荣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勇华 《中医杂志》2008,49(10):879-880
赵国荣教授从医30余年,在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领域学验俱丰.现将其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与治则 赵师认为,湿热疫毒是导致本病的基本病因.正虚不能抗邪,湿热疫毒隐伏血分而成肝著.其表现有湿热浸淫偏于上焦,或偏于中、下焦,或弥漫三焦,以及湿重、热重或湿热并重等证候.由于湿热疫毒隐伏血分,深侵胶固,所以往往迁延不愈.湿热困脾日久则生化无源,后天不济先天,则肾精不足;肝胆湿热,肝阴劫灼、肾水枯竭,甚至气阴两虚,故临床多见有脾肾两虚、肝肾两虚或气阴两虚而湿热毒邪未清等证型.其病位在肝,涉及脾、肾、胃、胆、三焦.  相似文献   

18.
乙型病毒性肝炎为西医学病名,具有传染性、嗜肝性、潜伏性等特征。其原因是由于乙肝病毒所致的传染病,属于中医学胁痛、黄疸、肝胃气痛、虚劳等范畴,病因为“疫毒”所致,病位在肝,与脾肾相关,虚、毒、瘀为其主要病机,法当养肝肾,疏肝健脾,化瘀解毒,标本兼治,随证加减用药。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与探索,拟定“归甲养肝化瘀解毒汤”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将具体治法与思路报告如下。1 治法与方药根据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病机,用养肝肾,疏肝健脾,化瘀解毒法。自拟归甲养肝化瘀解毒汤进行治疗。方药:当归…  相似文献   

19.
正气不足、邪气内伏是伏气温病的主要病机。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乙肝病毒的ccc DNA潜伏肝细胞核内和机体免疫应答不全,这与伏气温病相类似。再者邪伏之所-膜原与"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密切相关,因膜原具有分布的广泛性、系统的复杂性,与脏腑之间的联系具有紧密性及中介性,这使得慢性肝病的治疗变得颇为棘手。中医学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由湿热疫毒之邪内侵,当人体正气不足无力抗邪时发病,常因外感、情志、饮食、劳倦而诱发。正气不足、邪气内伏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机制。  相似文献   

20.
乔文福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树全 《河北中医》2000,22(6):424-42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病机错综复杂、病情易反复、难治愈的疾病。在传统中医治疗中,依其临床症状主次分别归属于黄疸、胁痛、虚劳、症积等范畴,临床依此辨证分型用药,效果不尽如人意。乔文福主任医师从病因着手,以湿热疫毒引起肝脏损害涉及诸脏立论,治疗以清热解毒祛湿为第一要义,兼以活血化瘀、行气、补益正气多获良效。兹整理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有其自身特点,发病机理亦有别寻常。现代医学认为,乙肝病毒在肝脏中复制繁殖,从肝细胞中逸出,在肝细胞膜表面形成特异性病毒抗原,进入血液中病毒刺激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