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与自身免疫相关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良性胰腺疾病~([1-2]),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等因素有关~([3])。由于AIP临床表现与慢性胰腺炎或胰腺癌等胰腺占位性疾病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鉴别诊断较为困难。我院近年收治1例外院误诊为胰腺癌而误行手术治疗的AIP患者,诊断经过较为波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急性胰腺炎为一种消化系统急腹症,主要临床症状有胰腺水肿、胰腺出血、胰腺坏死及其他功能器官功能不全~([1-2])。研究~([3])统计,目前临床上约有20%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而SAP治疗不及时则会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时造成患者死亡~([4])。研究~([5-7])认为体内细胞因子变化水平与急性胰腺炎的诊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胰腺炎(CP)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胰腺实质损伤,胰腺组织纤维化和内、外分泌功能出现不可逆改变的慢性炎性疾病。CP的并发症使其临床症状加重,胰腺实质明显纤维化或炎性增生改变,并可出现假性囊肿、胆道梗阻、十二指肠梗阻、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等并发症~([1])。随我国饮酒人群的增加及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CP的发病率逐年增加~([2])。目前CP仍是  相似文献   

4.
谢欣  姜薇 《全科护理》2016,(21):2265-2266
正妊娠合并肺炎的发生率较低,为0.0 7 8%~0.270%~([1])。妊娠合并感染性休克是一种妊娠少见的并发症,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各脏器衰竭甚至死亡~([2])。急性胰腺炎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胰酶在胰腺内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性反应~([3])。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是严重的妊娠合并症,起病急骤、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对孕妇及胎儿的危害极大~([4])。多发生在妊娠期或产后,临床较少见,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正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lP)是一种由自身免疫介导的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发病率约占慢性胰腺炎的5%~6%。1961年,Sarles等~[1]首先报道了1例伴有高γ球蛋白血症的非酒精性慢性胰腺炎,推测其病因与自身免疫有关。1995年,Yoshida等将这类慢性胰腺炎命名为AIP。2010国际共识的诊断标准(ICDC)将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分为两  相似文献   

6.
正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种慢性调节系统紊乱的疾病,包括了高血压、腹部肥胖、糖耐量受损、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等心血管疾病因素,而这些危险因素长时间未得到解除,则会引发心血管疾病~([1-2])。美国普通人群的MS的患病率为23.7%,而中国成年男性MS患病率为23.3%、女性为10%~([1])。2009年Zorzi等~([3])报道加拿大6~18岁儿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胰腺炎(AP)是消化内科的多发病、常见病,其预后较差,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1])。AP的发展发生过程中,炎症细胞因子占很重要的地位~([2])。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AP的药物是生长抑素,具有抑制炎症级联反应,保护胰腺黏膜细胞,抑制胰液分泌等作用~([3])。乌司他丁是一种广谱胰酶抑制剂。本研究观察AP患者采用生长抑素  相似文献   

8.
正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腺腺泡细胞的消化酶过早激活引起胰腺自身消化的急性炎症反应,其过程包括胰腺本身的损伤以及导致的全身多器官、系统的并发症~([1])。临床上,其最常见的发病因素包括酗酒和胆石疾病~([2,3])。2012年,胰腺炎国际工作组根据其形态学及临床严重程度对1992版本亚特兰大分类标准重新做了修正~([4])。临床上在对包裹性坏死行外引流术时,常常借助于B超或CT引导下穿刺置管,但较其他并发症而言,包裹性坏死中常常伴有出血及感染,导致引流效果不佳。本研究尝试采用CT引导下穿刺引  相似文献   

9.
正银屑病是一种由多基因遗传决定的、多环境因素刺激诱导的免疫异常性、慢性炎症、增生性皮肤病~([1])。银屑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白细胞介素-23和CD4阳性辅助性T淋巴细胞17在银屑病病理机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认为银屑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皮肤病~([2])。脓疱型银屑病是银屑病中较少见的一种类型,约占银屑病的0.69%~([3])。临床上  相似文献   

10.
正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ofibroblastoma,AMF)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外阴及下生殖道,少数病例可发生在男性阴囊、腹股沟等处~([1-3])。Flether等~([1])于1992年首先报道并描述。1999—2003年期间,大约有57篇关于AMF的英文文献报道~([4])。本文报道2例AMF,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正>胰腺假性囊肿(PPC)多继发于急、慢性胰腺炎和胰腺创伤,由于囊壁的炎症反应可引起周围组织的粘连,并且因肉芽组织形成,囊壁不断增厚,囊肿可向各个方向不断扩大,导致相关并发症~([1]),如出血、囊内感染、压迫、破裂、胰性腹水及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于2012年6月29日收治1例胆囊切除术后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经积极治疗康复出院,现将治疗和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副肿瘤性天疱疮(Paraneoplastic pemphigus,PNP)又称副肿瘤性自身免疫性多器官综合征(Paraneoplastic autoimmune multiorgan syndrome,PAMS)~([1]),是一种伴发肿瘤的自身免疫大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严重的黏膜糜烂(特别是口腔黏膜的糜烂)和多行性皮肤损害,发病率不详,为天疱疮的罕见类型,文献报道截至2010年共450例~([2]),死亡率高达75%~90%~([3])。近3/4的副肿  相似文献   

13.
正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又称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是伴有心、肺、肾等器官功能或胰腺坏死、严重感染等局部并发症的胰腺炎,其具有病情凶险,起病急,发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1])。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能够连续消除溶质,支持脏器正常功能的血液净化技术~([2])。本科采用CRRT结  相似文献   

14.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1])。狼疮性肾炎(LN)是SLE合并双肾不同病理类型的免疫性损害,同时伴有明显肾脏损害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2])。通过肾穿刺活检,SLE患者的肾脏病理损害率几乎为100%~([3])。临床上将Ⅲ型、Ⅳ型、Ⅴ型以及Ⅲ+Ⅴ型及Ⅳ+Ⅴ型狼疮性肾炎定义为重症狼疮性肾炎(SLN)~([4-5])。相关文献报道,5%~20%的SLN患者在10年  相似文献   

15.
正白癜风是一种慢性、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家族遗传性疾病,表皮最易被累及,黑色素细胞遭受破坏而导致。自身反应性T细胞是导致人类皮肤病主要的及有意义的因素,而白癜风主要是自身免疫对黑素细胞的介导~([1])。白癜风病因并不明确,现将一例因纹身引起的白癜风病例报道如下,这种因纹  相似文献   

16.
<正>Stevens—Johnson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简称SJS)是一种与免疫系统相关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属于Ⅳ型变态反应,90%的SJS患者临床上存在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广泛坏死症状~([1])。SJS是全球罕见疾病之一,发病率很小,该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2])。胰腺炎是SJS患者的严重合并症之一,此类患者病死率高达35%~([3])。SJS合并胰腺炎患者治疗好转后常存在阴道黏膜粘连等皮肤系统后遗症~([4])。我科于2016年4月收治了1例SJS合并胰腺炎患者,经治疗与护理,患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7.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一种由自身免疫介导的胰腺慢性疾病,影像学有其特征性表现。现将一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病例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18.
<正>桥本甲状腺炎(HT)作为自体免疫性疾病之一,具有器官特异性。HT患者的临床表现随着病程进展变化而变化~([1])。目前我国HT发病率不断上升,而病因却未能完全明确,与自身免疫异常、遗传及环境因素等可能相关~([2])。据报道,自身免疫监视系统会由于Th1型细胞表达过高而发生异常,出现自身甲状腺抗体,导致甲状腺激素(TH)分泌异常,  相似文献   

19.
正前庭阵发症(VP)是中枢性疾病的一种,最早由Jannetta~([1])医生发现,并命名为致残性位置性眩晕(DPV)。直到1994年,Brandt等~([2,3])通过对第VIII对颅神经的NVCC现象进行研究,DPV才被正式命名为VP,并提出首个VP的诊断标准。随着大量VP病例逐渐被报道出来,2008年,Hüfner等~([4])在  相似文献   

20.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1])。本病以30~50岁为发病高峰,男女患病比例约1∶3,我国大陆地区发病率为(22~60)/10万,患病率为0.2%~0.4%~([2])。目前西医治疗以非甾体类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及生物制剂为主,疗效确切但患者长期服用难以耐受其不良反应。本病属于中医"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