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考察南方红豆杉枝叶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方法:对南方红豆杉的醇提液、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进行酶抑制活性研究,并通过其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Fe3±还原能力(FRAP)测定南方红豆杉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南方红豆杉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以乙酸乙酯部位效果最佳(IC50 27.854 1 mg·L-1),其次醇提物(IC5029.215 5 mg·L-1)和正丁醇部位(IC50 38.913 0 mg·L-1),水部位(IC50 74.505 9 mg·L-1)石油醚部位(IC50 128.729 5 mg·L-1)最弱.抗氧化活性依次为醇提液(DPPH IC506.370 7 mg·L-1,FRAP 4.266 mmol·g-1)>乙酸乙酯部位(DPPH IC50 9.535 8 mg·L-1,FRAP 3.275 mmol·g-1)>正丁醇部位(DPPH IC50 20.461 3 mg·L-1,FRAP 1.498 mmol·g-1)>水部位(DPPH IC5026.685 5 mg·L-1,FRAP 0.678 mmol·g-1)>石油醚部位.结论:初步确定南方红豆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有效成分主要在乙酸乙酯与正丁醇部位,抗氧化及其相关成分主要在乙酸乙酯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侧柏叶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方法:对侧柏叶的醇提液、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采用体外抑制胰脂肪酶活性研究,并通过其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Fe3+还原能力(FRAP)测定侧柏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侧柏叶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抑制胰脂肪酶活性,以乙酸乙酯部位效果最佳(IC50为26.09 mg·L-1),其次正丁醇部位(IC50为39.02 mg·L-1)和醇提物(IC50为98.20 mg·L-1),石油醚部位(IC50为188.27 mg·L-1)和水部位(IC50为325.28 mg·L-1)最弱。抗氧化活性依次为醇提液(DPPH IC50为7.59 mg·L-1,FRAP 4.40 mmol·g-1)乙酸乙酯部位(DPPH IC50为8.28 mg·L-1,FRAP 3.82 mmol·g-1)正丁醇部位(DPPH IC50为24.21mg·L-1,FRAP 1.77 mmol·g-1)水部位(DPPH IC50为27.53 mg·L-1,FRAP 1.38 mmol·g-1)石油醚部位。结论:初步确定侧柏叶抑制胰脂肪酶活性有效成分主要在乙酸乙酯与正丁醇部位,抗氧化及其相关成分主要在乙酸乙酯部位。  相似文献   

3.
杠板归抗氧化作用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察杠板归抗氧化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作用。方法:通过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FRAP法对杠板归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应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筛选模型进行杠板归酶抑制活力的测定。结果:杠板归乙酸乙酯和甲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甲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好,在ABTS、DPPH和FRAP方法中的Trolox当量分别为701.60±25.35,338.66±11.26,392.52±12.89μmolTE·g-1。杠板归3种提取物均具有很好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作用,其中甲醇提取物活性最好,IC50值为16.14 mg·L-1。结论:杠板归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均最好,推测其可以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金铁锁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金铁锁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清除采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 DPPH)自由基、清除[2,2'-连氨-(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自由基及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测定法,对金铁锁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阳性对照没食子酸丙酯(PG)、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比较.结果:金铁锁3个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均弱于阳性对照PG,BHA,BHA.在3个提取物中,金铁锁乙酸乙酯提取物清除ABTS自由基(IC50=40.54mg·L-1)及还原Fe3+的能力[TEAC=(696.9±2.42) μmol·g-1]较强;正丁醇清除ABTS自由基(IC50=83.38 mg· L-1)及还原Fe3+的能力[TEAC =(166.1±1.06) μmol· g-1]次之,石油醚提取物最弱.结论:金铁锁乙酸乙酯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考察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用大孔树脂和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制备板蓝根3个有效部位:总木脂素、总有机酸、总生物碱部位.结合酶标仪,通过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Fe3+还原能力(FRAP)测定板蓝根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板蓝根颗粒组及各个提取物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氧化效果.其中以总木脂素抗氧化效果最佳(DPPH IC50 160.6 mg·L-1;FRAP 0.75 mmol·g-1);其次为板蓝根颗粒组(DPPH IC50 595.97 mg·L-1;FRAP 0.12 mmol·g-1);总有机酸,总生物碱部位效果较弱.结论:测定了板蓝根中不同有效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初步确定其抗氧化相关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木脂素部位.  相似文献   

6.
翼齿六棱菊多糖的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测定翼齿六棱菊多糖的含量并探讨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运用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翼齿六棱菊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通过FRAP法、水杨酸法、ABTS法和邻苯三酚法检测翼齿六棱菊多糖的抗氧化能力.结果:翼齿六棱菊多糖提取量200 mg·g-1;与对照品抗坏血酸和茶多酚相比,翼齿六棱菊多糖的Fe3+还原抗氧化能力(829.75μmol·g-1)弱于抗坏血酸(1 536.5 μmol·g-1),强于茶多酚(739.75 μmol·g-1);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IC50 0.197 g·L-1)及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IC50 0.289 g·L-1)比抗坏血酸弱(IC50分别为0.032,0.259 g·L-1),但比茶多酚强(IC50分别为0.233,0.335 g·L-1);清除OH·自由基能力(IC50 0.245 g·L-1)弱于抗坏血酸(IC50 0.199 g·L-1)和茶多酚(IC50 0.233 g·L-1).结论: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翼齿六棱菊多糖的含量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好等优点,翼齿六棱菊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疏花假地豆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清除[2,2’-联氨-(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自由基及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测定法,评价疏花假地豆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阳性对照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比较。结果:疏花假地豆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好。其中乙酸乙酯提取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IC50=35.66 mg.L-1)、ABTS自由基(IC50=8.49 mg.L-1)及还原Fe3+的能力(TEAC=756.20μmol.g-1)较好,但仍低于阳性对照BHT(IC50=3.69 mg.L-1,IC50=6.64 mg.L-1和TEAC=4 997.76μmol.g-1)。结论:疏花假地豆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相对于其他部位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六月青5种化学成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DPPH法、邻二氮菲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以维生素C(Vc)为阳性对照,分别测定六月青5种化学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化合物1,2,3,5对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0.36,43.95,15.30,35.59μmol·L-1,OH自由基(·OH)的IC50分别为17.61,36.16,29.38,31.23μmol·L-1,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IC50分别为19.68,24.39,19.71,31.20μmol·L-1,均表现出明显的清除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化合物4对3种自由基均未表现出清除作用。结论六月青化合物1,2,3,5具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 Dunal不同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测定法,对刺萼龙葵不同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与阳性对照药维生素C(VC)进行比较。结果:3种方法测得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趋势一致,刺萼龙葵总浸膏及各萃取物都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抗氧化活性最强,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38.428,29.175 mg·L-1,对Fe3+还原性相当于3.774 mmol·g-1的FeSO4当量,弱于VC(IC50值分别为10.551,8.570 mg·L-1,FeSO4当量为22.795 mmol·g-1);其次是正丁醇萃取物,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53.142,57.895 mg·L-1,对Fe3+还原性相当于1.936 mmol·g-1的FeSO4当量。刺萼龙葵不同萃取物和VC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强弱顺序为:VC>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总浸膏>石油醚萃取物>剩余水部位,随着各萃取物浓度的增加,抗氧化能力增强。结论:刺萼龙葵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及总浸膏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为恶性杂草刺萼龙葵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窄叶芍药的化学成分,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并采用1,1-二苯基-2-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法(DPPH)和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磺酸-6)二铵盐自由基清除法(ABTS)对化合物的体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从窄叶芍药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并鉴定为没食子酸乙酯(1),没食子酸甲酯(2),齐墩果酸(3),丁香酸(4),β-谷甾醇(5);对化合物1~4进行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阳性药(维生素C,VC)及化合物1和2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IC50)分别达到(35.13±0.28),(44.64±0.37)μmol·L-1,均低于阳性对照抗坏血酸IC50(60.17±0.98)μmol·L-1;阳性药及化合物1和2对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达到(25.13±0.68),(35.76±1.48)μmol·L-1,均低于阳性对照抗坏血酸IC50(38.55±0.78)μmol·L-1。结论:化合物3,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且化合物1和化合物2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余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