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过多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导致胃黏膜发生炎症,因为十二指肠内容物是以胆汁为主,又呈碱性,故又称胆汁反流性胃炎或碱性反流性胃炎。发生于胃幽门手术后称为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于非手术胃的,称胃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相似文献   

2.
正残胃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是指幽门功能不全以致胆汁反流而引起的胃炎~([1])。残胃胆汁反流性胃炎约占慢性胃炎的13.8%~([2])。残胃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可伴有口苦、嗳气、上腹部胀痛、反酸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诱发贫血、舌炎、消瘦等情况发生。胆汁反流与胃黏膜恶变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研究对其安  相似文献   

3.
正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导致胆汁反流入胃,削弱或破坏胃黏膜屏障功能,消化液作用于胃黏膜,产生炎症、糜烂、出血和上皮化生的病变[1]。非手术的胆汁反流性胃炎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而胃幽门手术后过多胆汁反流引起的胃炎为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2]。BRG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约占胃炎总数的12.3%[3]。现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降逆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65例,均采用降逆和胃汤治疗,日1剂,水煎服,30d为1个疗程.结果:65例患者痊愈30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3%.结论:降逆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临床证候分布情况.方法 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收集20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因子分析.结果 ①本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女性居多,年龄在40~49岁和50~59岁者居多,病程分布以1~5年比例最高.②发病与患者的饮食习惯、情志因素及既往患有肝胆疾病有一定的关系.③有寒热错杂并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肝胃郁热、肝胃气滞、胆热犯胃、肝胃郁热并胆热犯胃、肝胃郁热并气郁痰阻共7个证候因子.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位在胃胆,与肝脾关系密切.病性为虚实夹杂,虚证为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实证为肝失疏泄、胆胃不和、胃气上逆,或邪热湿浊、蕴阻中焦、胃腑滞满、胃挟胆逆.  相似文献   

6.
胆汁反流性胃炎亦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指由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行降低幽门功能的手术等原因造成含有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在胃酸作用下,破坏胃粘膜屏障,引起H+ 弥散增加,而导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临床分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和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两大类,主要症状是胃胀,胃痛,嗳气、反酸、烧心、排便不畅、食欲减退和消瘦等.  相似文献   

7.
司艳艳  田梅 《山西中医》2011,27(10):54-56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hlux gastritis,BRG)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任何减低及破坏幽门功能的手术,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胰液等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炎症。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冯晶远 《光明中医》2009,24(5):912-913
胆汁反流性胃炎也称碱性返流性胃炎,是由于胆汁反流入胃所引起的上腹痛、呕吐胆汁、腹胀、体重减轻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常见于胃切除胃肠吻合术后,总发病率约5%左右,大量吸烟及嗜食辛辣者,胃炎的发生率因胆汁反流而增高.参考下属文献 [1-40],发现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很好,尤其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既体现了中医的治本,又显示出西医治疗迅速的特点,效果更尤,就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9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84例对照,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湿热型胃脘痛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湿热型胃脘痛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相关性。方法采取随机对照方法,选取湿热型胃脘痛(观察组)患者及非湿热型胃脘痛(对照组)患者各250例,通过临床表现,并结合胃镜所见的胃黏膜病变、胃内胆汁量和胆汁颜色,胃黏膜活检的病理检查情况,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检测以及B超或CT对肝胆系统的检查等对比观察,探讨其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者194例,对照组19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中伴有口苦症状者均患有胆汁反流性胃炎,非胆汁反流性胃炎者则无口苦症状;伴有胆道系统疾病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且均发生在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例中。病理活检示观察组病变程度比对照组严重。结论湿热型胃脘痛尤其伴有口苦症状者与胆汁反流性胃炎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加味金铃子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超杰 《中医研究》2005,18(9):44-44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门松弛,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胃引起胃粘膜炎症.由于十二指肠内容物有大量的胆汁,故又称胆汁反流性胃炎.自2002年以来,笔者采用"加味金铃子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马铮  张融碧 《河北中医》2004,26(4):260-261
胆汁反流性胃炎又称为碱性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异常地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据报道,随着胃镜的普遍使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占慢性胃炎的24.20%^[1]。近来,国内外资料显示胆汁反流入胃与胃黏膜恶变有显著相关性^[2]。防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的途径在多方面探索之中,由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复杂,选择有效的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001-02~2003-11,我们采用浙江省名老中医张融碧老师的经验方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疏肝和胃汤联合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肝和胃汤.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疏肝和胃汤联合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田雪娇  王彦刚 《新中医》2016,48(5):230-232
正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病人数与日俱增,人们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胆汁反流性胃炎亦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指由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行降低幽门功能的手术等原因造成含有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胃,使胃黏膜产生炎症、糜烂和出血等,减弱胃黏膜屏障功  相似文献   

14.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切除后胆汁反流人胃,胆酸破坏了胃粘膜屏障,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的一种浅表性胃炎。笔者自1988年以来,应用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加味并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免煎健脾和胃散(自拟)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52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免煎健脾和胃散,对照组服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硫糖铝;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免煎健脾和胃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反流性胃炎是由过多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引起胃黏膜的炎症。久之发展成糜烂、溃疡病变。十二指肠内容物以胆汁为主,故又称胆汁反流性胃炎或碱性反流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呃逆"、"痞症"等病范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利胆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疏肝利胆和胃汤和吗丁啉、雷尼替丁4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服疏肝利胆和胃汤组总有效率为98.4%,服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疏肝利胆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胆胃宁颗粒剂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在古方大柴胡汤的基础上研制成胆胃宁颗粒剂.目的:观察胆胃宁颗粒剂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8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2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服用胆胃宁颗粒剂,对照组服用吗丁啉,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及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胃动素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P<0.01.胆囊收缩素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1.胃排空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胆胃宁颗粒剂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有显著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增加胃动力、改善小肠运动及胆囊收缩功能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胆反流性胃炎28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由于胆汁反流入胃,引起胃黏膜水肿、充血、糜烂等改变.近4年来我们采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28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探讨清胆和胃、通腑泄浊、从痈论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理论依据。本文从中医角度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机制,提出清胆和胃、通腑泄浊,从痈论治的理论依据,进而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治提出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