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曾纪斌  龚丽 《中国科学美容》2011,(20):97-97,114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目前临床研究中分别有"从脾论治""从肾论治""从痰瘀论治"等各家临床经验汇总,消渴病作为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其发病率的不断攀升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痰是脏腑功能失常,津液不归正化或运行受阻而变生的一种质地稠浊黏滑的病理产物。痰邪致病具有波及部位广、涉及病种多和临床症状怪之特点。基于此,导师刘玉宁教授发现痰邪在肾脏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和转归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刘师把从痰论治引入肾脏病的治疗上,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文报道刘师从痰论治肾脏病的验案,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绝经后妇女常发生的一种全身性代谢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低下、骨微结构退行性改变、骨脆性增加且极易发生脆性骨折,严重威胁着绝经后妇女的健康。现代研究表明绝经后骨代谢紊乱与脂代谢失衡常常并见,中医学则认为PMOP的发病多从肾论治。课题组长期从事PMOP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认为骨-脂代谢失衡是PMOP的重要发病机制,“肾痰”亦是PMOP发病的关键所在,临床论治除了补肾,还应化痰,并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证实了从“肾痰”论治PMOP的可能性。因此,本文拟基于“肾痰”探讨骨-脂代谢失衡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丰富中医药论治PMOP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作为2型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中医从脾虚论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关于其治疗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发现脾虚是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关键因素,贯穿疾病的始终,这为从脾虚论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与骨骼强度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骨矿密度和骨质量,骨矿化是骨代谢的重要过程,而钙的异常沉积是骨矿化异常的表现,是骨质疏松症发病及加重的因素之一。多种骨基质蛋白参与血管钙化等异位钙化的过程,研究发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也能同时改善血管钙化,因此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可以从调节钙的沉积入手,通过对骨钙相关蛋白的调节,促进正常的骨矿化而抑制异位钙化,从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向楠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前期的研究中,基于对脂代谢紊乱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的认识及痰浊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作用的认识,提出了"脂代谢异常可能与骨质疏松症痰浊有关"的假说,并制定了补肾化痰的新治则,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表明了从"痰"论治骨质疏松症的可行性。现在,根据正常的钙代谢在人体内环境的调节作用及钙的异常沉积引起的病理表现,认为钙的异常沉积亦属于中医"痰邪"的范畴,因此从"痰"论治骨质疏松症还可从调节钙沉积的角度入手,运用补肾化痰法调节钙的沉积,从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这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证实。  相似文献   

6.
痤疮多见于青年女性、好发于颜面部,影响美观,多数患者存在冲任失调,瘀血内停。本文根据韩世荣教授从瘀论治、调和冲任的理论体系,将痤疮分为冲任失调、热郁血瘀、气虚血瘀、阳虚致瘀血停及痰瘀互结五型,提出寻常性痤疮的治疗应以消散瘀血为主,辅以清热、理气及补气等法,进而达到调理冲任、化瘀行血的目的,冲任调畅、瘀血得化则痤疮得到治疗。  相似文献   

7.
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风湿证候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我从事肾脏病临床诊治50年,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风湿在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下简称慢性肾脏病)是最常见、最重要的病因和证候,而且亦是疾病在慢性进展过程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适时有效的治疗其风湿证候,对阻抑、截断、甚至逆转其病情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且较之我们已经认识的从虚论治、从瘀论治、从湿热论治、从肝、从脾论治等等,在阐述病机、指导临床、提高疗效方面更具有针对性和迫切性。现对肾脏风湿证候的辨证线索和证据、病因病机、临床实践等内容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闵仲生教授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经验。通过对皮损、部位、病程的辨证,将现代医学分型对应中医辨证3型论治:肺胃蕴热证(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热毒蕴肤证(丘疹脓疱型),痰瘀互结证(肥大增生型),眼型可作为兼证,临床治疗确立清肺胃积热为根本大法,用药随"症"加减,同时强调日常调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慢性咳嗽逐渐成为临床常见病之一,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变异性哮喘、食管反流性咳嗽等病因,在应用中医治疗后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减轻患者病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综述了最近几年在现代医学中对慢性咳嗽以五脏论治学说为中心对其病机的论治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古代医家内治法治疗痤疮用药规律,运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古籍记载的内治法从热论治痤疮的方剂,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分析其遣方用药、配伍规律以及临床效果。从热论治痤疮,古代医家认为痤疮的病因病机包括感邪阳郁、肺经血热、脾胃湿热、年少阳盛和体虚生火,治疗上采用清肺枇杷饮、枇杷叶丸和黄芩清肺饮以清宣肺热,防风通圣散、冬葵散以清利湿热,六味地黄丸、五参丸以补虚泻火,毡根煎、加味甘桔汤以清热散结。文章分析了痤疮中医内治法从热论治的疗效,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西医治疗大多采用激素替代疗法(HRT),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副作用明显,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具有疗效确凿及副作用小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但如何探索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案的经典指导理论,是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古籍文献中"乙癸同源"理论的认识,探讨该理论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并与现代研究相结合,从该病的病因病机出发,基于"乙癸同源"的经典理论,针对肝肾亏虚的基本病因病机,发挥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理论指导作用,指导临床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中医药使用,从根本上对患者进行中医药干预,能够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中成药和汤剂治疗肝肾阴虚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VIP、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9月23日的文献,按照纳排标准,收集调补肝肾法治疗PMOP的临床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version 5.35)进行质量评估,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篇文献,9个研究。与常规治疗的中成药和西药相比,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MD=-3.74,95%CI(-4.86,-2.62),P<0.01;MD=-2.05,95%CI(-2.26,-1.84),P<0.01]、提高血清雌激素[分别为SMD=0.69,95%CI(0.21,1.17),P<0.01;SMD=0.37,95%CI(0.01,0.74),P=0.04]方面,单用调补肝肾法可能优于常规治疗;在临床症状疗效有效率[分别为RR=1.03,95%CI(0.90,1.17),P=0.68;RR=1.24,95%CI(0.94,1.63),P=0.13]、提高腰椎骨密度[分别为MD=0.01,95%CI(-0.03,0.05),P=0.65;MD=0.03,95%CI(-0.01,0.07),P=0.12]指标方面,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无纳入文献提示单用或联合应用以调补肝肾为治法选用的中成药和汤剂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成药和汤剂在改善肝肾阴虚PMOP患者腰脊疼痛、腰膝酸软无力等的症状及提高血清雌激素方面,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肖清明  吴昔钧  尹恒  邱峰  李超  张贤 《中国骨伤》2020,33(10):928-932
目的:探讨基于肌筋膜链理论推拿手法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7例退变性腰椎失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其中基于肌筋膜链理论手法治疗组(肌筋膜链组)29例,男14例,女15例;年龄40~69(51.76±5.07)岁;病程(3.4±1.6)年。基于中医经络理论手法治疗组(中医经络组)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42~70(52.48±4.31)岁;病程(3.3±1.7)年。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后1和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腰痛程度,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下腰痛评分及改良的Oswe 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腰椎功能改善情况,腰部肌肉肌张力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JOA评分、改良ODI评分及腰部肌肉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肌筋膜链组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的VAS评分、JOA评分、改良ODI评分及腰部肌肉肌张力与中医经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肌筋膜链组治疗结束后1和3个月VAS评分、JOA评分、改良ODI评分及腰部肌肉肌张力较中医经络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基于肌筋膜链理论手法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可有效缓解腰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随访管理用于门诊初治HIV感染者的效果。方法 将73例门诊就诊的初治HIV感染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随访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随访管理。结果 干预1年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随访管理有利于提高初治HIV感染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服药依从性,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糖皮质激素诱导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GIOP)现已在临床上被逐步重视。从中医角度看,根据《黄帝内经》中"壮火食气"的理论,该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过用具有温热、刚烈性质的糖皮质激素,使人体的脏腑、气血、阴阳受损,不能濡养筋骨,骨失濡养则发为骨质疏松症。笔者对GIOP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从"少火生气"理论出发,讨论了GIOP的治则与分期辨证论治,为临床认识和治疗GIOP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由骨量降低而引起的代谢性骨病。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重,其防治已成为现代医学的热点之一。有关此病,中医学多从肝、脾、肾三脏亏虚立论而进行治疗。但由于中医学只有单纯的理论指导,缺乏现代科学依据的支撑,而倍受争议。接下来,文章将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出发,基于中医“肝与大肠相通”理论,阐述肝-肠道微生态-骨质疏松症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用微生态学的观点阐释从肝论治骨质疏松症的科学性,以期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及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拓展-构建理论的医疗游戏干预改善血液肿瘤患儿情绪行为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12月血液肿瘤住院患儿36例为对照组,2021年1~6月36例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游戏项目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拓展构建理论的医疗游戏干预.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父母版)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干预后患儿情绪症状、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品行问题、同伴交往行为、困难总分、亲社会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基于扩展构建理论的医疗游戏干预能有效改善血液肿瘤患儿情绪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分析黄宏兴教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的中医处方用药规律,探讨与继承黄宏兴教授治疗POP的辨治思想与用药经验。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1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黄宏兴教授门诊的POP病历,建立处方用药数据库,分别进行纳入中药频次统计、药性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方剂50首,涉及药物54味,分析得到高频用药包括甘草、半枫荷、黄芪、救必应、丹参、续断、杜仲等16味,纳入的中药多属温性药,多具甘、苦或辛味,归于肝经、肾经、脾经居多。另获取常用药物组合20组,挖掘新方8首。结论黄宏兴教授运用中医中药治疗POP,依据理论为,肾主骨理论、脾肾相关论、肝肾同源论与血瘀论,把握骨痿的病因病机,结合岭南中医药的特色,以补肾、健脾、活血为治则处方选药。  相似文献   

19.
痤疮五脏论治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与全身脏腑生理功能失调有关。痤疮的局部病变,也是五脏内部失调的表现。“有诸内,必形诸外”其发生必定与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失常有着必然的联系。从五脏入手,辨证论治,提高了痤疮在临床上的治愈率,也充分体现中医治病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进行手术治疗。根据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8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40例,良14例,一般3例,差1例,优良率93.1%。结论遵循生物力学内固定理论的指导原则,采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