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治疗妇科腹腔内出血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1999年12月~2006年12月应用电视腹腔镜治疗妇科腹腔内出血611例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6例在腹腔镜下完成.不同的疾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如输卵管的切除术、保守性手术等,有生育要求的异位妊娠患者保留输卵管.结论急诊腹腔镜手术对妇科内出血具有诊断及治疗双重价值,对治疗休克型病例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腹腔内给药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腔内注入布比卡因和吗啡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术毕,治疗组于腹腔内注入0.5%布比卡因15ml加吗啡2mg,对照组于腹腔内注入0.9%生理盐水15ml,术后3天观察非切口痛的发生率和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3天治疗组非切口痛的发生率和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应用止痛剂对照组也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腹腔内注入0.5%布比卡因15ml加吗啡2mg对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痛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并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大出血(出血量800~3000m1)118例的可行性,并与同期相同方法治疗的异位妊娠(出血量〈800m1)236例进行指标的比较。结果:118例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手术全部在腹腔镜下进行,无中转开腹,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术后恢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异位妊娠的最好方法,异位妊娠大出血不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大出血是安全,可行的,腹腔内大量出血给手术增加了难度,只要术中处理得当,均能成功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 ,施行各类附件手术各 310例 ,临床效果满意 ,选择腹腔镜下附件手术与同时开腹手术各 10 0例进行相关比较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10例患者年龄 13~ 5 0岁 ,平均2 9.86岁。异位妊娠 2 14例 ,卵巢肿物 6 6例 ,不孕症治疗 30例。麻醉选择硬膜外麻醉加静脉复合 ,根据手术需要 ,患者采取平卧位或截石位 ,腹腔镜手术采用常规三孔操作法 ,采用德国 WASIP公司电视腹腔镜手术器械 ,脐窝下壁皮肤纵切口约 1.0 cm,用 10 mmTrocar“闭合式”或“开放式”进入腹腔 ,经套管置入腹腔镜 ,充 CO…  相似文献   

5.
李亚  周琴  王世宣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5):4137-4139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女性妇科出血问题的临床特点,为合理诊治这种特殊类型妇科出血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7年12月~2010年7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科病房收治5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期间出现严重妇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其临床发病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5例患者中2例因黄体破裂致腹腔内大出血,1例因异位妊娠破裂致腹腔内大出血,2例因合并子宫肌瘤(腺肌瘤)致严重月经过多,均因大量失血导致中到重度贫血而急诊入院.5例患者都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4例生命体征稳定患者术前先停用抗凝剂作预处理以降低围手术期出血风险,监测凝血功能恢复接近正常再施行手术,术后适时恢复抗凝治疗.5例患者治疗期间心功能状态稳定,治疗效果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女性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妇科出血问题,常需要手术治疗.针对这种特殊类型的妇科出血患者,妇科医生应适时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加强凝血功能监测,可以减少围手术期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妊娠发生在子宫体腔外称为异位妊娠。宫内宫外同时发生称为合并妊娠,临床上非常少见[1]。腹腔镜下手术对孕妇及胎儿的安全性,国外文献已有报道[2]。我院自2007-2008年对5例合并妊娠患者实施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现将手术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7-2008年我院收治合并妊娠5例,年龄23~38岁,均为不孕症经促排卵药物治疗或IVF-ET后受孕。除1例在停经43d因腹痛就诊,其余4例在停经40d常规B超时检查发现,5例均无阴道出血。2手术方法患者实施持续硬膜外麻醉,取平卧位。腹腔镜手术采用常规3孔操作法。腹腔内压力控制在10~12mmHg,在腹腔镜引导下于下腹部两侧麦氏点对侧及麦氏点分别作10mm、5mm第2及第3穿刺孔,置入手术器械。常规检查盆腹腔,行异位妊娠病灶切除。3护理3·1心理护理5例孕妇均为不孕症,怀孕的喜悦被合并妊娠的忧虑所代替。由于长期的不孕,使很多患者、家属心理负担过重。对合并妊娠缺乏认识,既担心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对生命构成的危险,又担心手术、麻醉影响胚胎的存活和质量,同时又害怕自然流产及再次造成不孕等等。向患者解释合并妊娠对胎儿和孕妇的危险性,取得患者的合作,彼此之间建立良...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2年12月至2009年12月共行妇科腹腔镜手术2000例,共发生52例并发症,现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52例患者年龄14~71岁,平均48.6岁.手术分别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2.方法: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取膀胱截石位或仰卧位,于脐孔及左下腹右下腹分别切开约0.5 mm切口,充人CO2气体,探查腹腔内病变,根据不同病种实施手术.术中切割多采用单极电刀、剪刀,止血采用单、双极电凝或缝合.术后均给予心电监测,常规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及血压变化.观察患者在术后早期及术后2个月内出现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头低臀高体位(Trendelenburg position下称T位)对患者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别于麻醉后15 m in、T位后15 m in、平卧位气腹后15 m in、T位气腹后15m in、行过度通气后15 m in、30 m in监测ECG、HR、MAP、心搏指数SI、心排指数C I和外周血管阻力SVR并测定动脉血气。结果平卧位气腹后15 m in及T位气腹后15 m in:C I、SI、HR、MAP、SVR、PaCO2均比麻醉后15 m in明显升高,PH则明显降低。在T位气腹手术过程中,过度通气后15 m in、30 m in:C I、SI、HR、MAP、PaCO2均明显下降,PH明显上升,与麻醉后15 m in比较无明显差异,但与平卧位气腹后15 m in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CO2气腹、T位和气腹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均对患者的全身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应加强监测和防治。对于ASA I~Ⅱ级的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妇科腹腔手术的不断完善,尤其是它具有对病人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被人们普遍接受,本文主要是对妇科手术的麻醉进行研究。目的总结腹腔镜妇科手术麻醉临床经验。方法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地西泮10mg,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输入生理盐水溶液500ml。椎管内麻醉为硬膜外两点穿刺,穿刺点为T12L1向上和L2-3,向下置管,应用1%利多卡因+0.25%丁卡因混合液。阻滞平面控制在T6水平以下,术中给予氟一哌合剂或氟一芬合剂强化麻醉。结论静吸复合气管内插管全麻满足了手术的要求,保证了患者安全,是腹腔镜下行妇科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术中气腹、体位改变及高碳酸血症对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气管插管全麻及术中机械通气,分别在麻醉后15 min、T位后15 min、平卧气腹后15min、过度通气后15 min、过度通气后30 min检测患者的MAP、HR、pH、PETCO2、PaCO2、Pa-ETCO2。结果MAP、HR与PaCO2在平卧气腹后15 min时较麻醉后15 min提高,过度通气后15 min与30 min较平卧气腹后15 min降低(P<0.05);pH在T位后15 min与平卧气腹后15 min较麻醉后15 min降低,在过度通气后15 min、30 min较平卧气腹后15 min提高(P<0.05);PETCO2、Pa-ETCO2在平卧气腹后15 min较麻醉后15 min提高,过度通气后15 min、30 min较平卧气腹后15 min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术中构建气腹、体位改变及高碳酸血症均会对循环功能产生一定影响,需加强术中监测并科学调整呼吸机参数,以改善患者循环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用于妇科腹腔内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分析东阳市人民医院妇产科2006~2009年行手术治疗的133例妇科腹腔内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年龄19~43岁,平均30岁。其中异位妊娠98例,卵巢破裂27例,出血性输卵管炎5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3例。出血量150~3 000 ml。其中79例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54例行开腹手术。结果:手术时间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平均住院日、术后病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愈率为100.0%。结论:妇科腹腔内出血应早诊断,早治疗,正确评估患者情况下的腹腔镜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妇科腹腔内出血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影  王殊  李威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6):762-763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妇科腹腔内出血的疗效。方法:分析100例腹腔内出血的病例,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各5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腹腔内出血量,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发热率,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抗生素应用时间短,术后发热率低,住院天数短。结论:治疗妇科腹腔内出血,腹腔镜手术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腹腔途径在腹腔镜下治疗妇科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的手术方法.方法 收集8例妇科盆腔手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的患者,经腹腔途径在腹腔镜下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结果 7例手术效果满意,术后2周拔除导尿管后顺利出院;1例因术后继续盆腔放疗手术失败,经二次手术获得成功,8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均未出现尿瘘.结论 经腹腔途径治疗膀胱阴道瘘手术视野清晰,易操作,损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张青  施永鹏 《健康必读》2006,5(6):26-2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LH)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4月我院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47例.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62.24分钟(40~105分钟).术中出血平均为81.15ml(20~200ml).无术中并发症如手术意外、大出血或副损伤,无1例中转开腹,术后恢复良好,4~7h下床活动及进食;术后3天体温37.0~38.6℃,<37.5℃为35例,≥38℃为12例.术后病率9例占17.02%.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3~36h(平均28.6小时),24h内排气者为24例.术后住院天数3~7天(平均4.5天).结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是妇科腔镜手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子宫切除的一个新的手术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经腹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离断复位吻合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行输尿管离断复位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采用经腹腹腔镜治疗(腹腔镜组),6例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开放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12例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腹腔镜组:中位手术时间100(80~120)min,中位术中出血量90(60~ 120) ml,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2~3d肠管排气,无漏尿5d后拔除腹腔引流管,7d拔除留置尿管,中位住院时间7(4~8)d,双J管放置2~3个月;术后4、8个月均行静脉尿路造影(IVU)复查,显示肾积水明显消退2例,恢复无肾积水情况3例,证明无吻合口狭窄情况1例;术后无发热、腹腔炎性反应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开放组:中位手术时间165(120~ 21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145(90~ 200) ml,术后第2天下床轻微活动,3~4d肠管排气,无漏尿5d后拔除腹膜后引流管,7d拔除留置尿管,中位住院时间13(12~15)d,双J管放置2~3个月,术后4、8个月均行IVU复查,显示肾积水明显消退2例,恢复无肾积水情况2例,证明无吻合口狭窄情况2例;术后发热2例、切口感染2例,换药愈合,肠梗阻1例,对症处理后治愈,无腹腔炎性反应并发症.结论 经腹腹腔镜手术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有效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妇科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在腰硬联合阻滞下行妇科腹腔手术报道不少,我院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已有7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宫腔电切镜、妇科腹腔镜在分离宫腔黏连及治疗妇科病的能力。方法:抽取进行宫腔电切镜、妇科腹腔镜的300例患者,在操作方法、手术适应症和术后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在腹腔镜和宫腔镜下进行了669项手术、446项操作,能迅速对子宫穿孔患者进行缝合,排除开腹手术的可能。结论:腹腔镜和宫腔镜手术联合应用于宫腔、腹腔疾病的诊治。手术麻醉仅1次且不需开腹,还能及时处理子宫穿孔提高安全性,术后恢复快创伤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内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2006~2009年收治的126例妇科腹腔内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年龄19~43岁,平均30岁。其中异位妊娠98例,卵巢破裂22例,出血性输卵管炎4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2例。出血量150~3000ml,患者病程1~10d。其中120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6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结果:患者术中总出血量为150~3000ml。手术患者术后切口均是甲级愈合,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患者均治愈,治愈率为100%。结论:妇科腹腔内出血应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是异位妊娠和卵巢破裂,对出血性输卵管炎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治疗方式,实验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治疗方式.分别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子宫松弛度情况等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在使用麻醉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等血流等动力学情况与在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结束时比较结果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子宫松弛度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使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的全身麻醉效果,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高建新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11):1537-1538
目的 探讨腹腔注入左布比卡因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每组150例,两组均采用麻醉诱导、术中麻醉维持用药及术中输液管理,给药方法采用单盲法,术毕时A组腹腔内注入0.1%左布比卡因50 ml,B组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50 ml作对照.采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于术后24、48 h访视患者术后疼痛情况,NRS>3分为发生术后疼痛.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MAP、HRS及P0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24h内术后疼痛发生率低于B组(7.33%vs 34%),A组患者术后24h镇痛效果优于B组(92.67% vs 66.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48 h时术后疼痛发生率低于B组(5.33% vs 8%),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7% vs 92.0%,P>0.05).结论 腹腔注入左布比卡因可减轻术后24h内的疼痛,且48h术后疼痛发生率低(5.33%),无需特殊处理,适用于妇科腹腔术后24h内的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