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T细胞亚群单抗对SLE和PSS患者免疫功能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系统性硬皮病(PSS)是二种病因不明的结缔组织病。现普遍认为其发病机理皆与免疫调节功能失调有关。本文应用T淋巴细胞亚群单克隆抗体(美国ORTHO药剂公司提供)检测19例SLE和19例PSS病人及20例正常对照的T_(11)细胞、Ts细胞、总T细胞及T_(11)/Ts(OKT_4/OKT_8)比值,以观察结缔组织病患者的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改良微量细胞毒试验检测外周血T、B细胞总数及T细胞亚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一种改良微量细胞毒试验。应用抗B细胞单克隆抗体和OKT单克隆抗体系统对86例健康成人外周血中T、B细胞总数及T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本法具有简便,不需特殊仪器,在白细胞计数池内计数死活细胞,结果准确等特点,结果显示B细胞、OKT_3(总T细胞),OKT_4(辅助T细胞)和OKT_8(抑制/杀伤T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0.59±0.6%;66.42±0.8%;41.65±0.8%,27.19±0.7%。并且,观察到随年龄增加,OKT_3和OKT_4细胞降低。OKT_8细胞增加,T_4/T_8比值降低。文章还讨论了老年组OKT_4细胞显著降低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者用自身玫瑰花形成T细胞(Tar)和花生凝集素(PNA)将T细胞亚群(T_4~+与T_8~+)进一步分成不同的组份,分析了这些不同组份产生白细胞间介素-2(IL-2)和对其反应的情况,同时提及了对IL-1的反应。用梯度离心及E玫瑰花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获取T细胞,以OKT_4和OKT_8单克隆抗体加补体的阴性选择法纯化分离T_4~+和  相似文献   

4.
IL—2通过增强NK细胞和LAK细胞的活性,在肿瘤免疫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机体免疫应答是十分复杂的。其中T_H细胞(OKT_4~ )和Ts细胞(OKT_(?)~ )及其比值(T_4/T_8)的动态平衡是决定机体免疫状态的重要环节。目前,对同一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IL-2活性水平和T细胞亚群平行测定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故本实验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应用单克隆抗体及绵羊红细胞E玫瑰花环形成实验对2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人的外周血T细胞总数及亚群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MDS病人总T细胞减低,辅助T细胞亦减低,OKT_4/OKT_8比例失调,提示MDS发病病因中存在由T细胞数量之间平衡失调而导致的造血异常。同时,我们测定了病人的免疫球蛋白定量,结果表明MDS病人组IgG和IgA均较正常人组低,可能与T细胞亚群变化有关。本文将对22例MDS病人用表面受体和单克隆抗体来确定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所测得的免疫球蛋白的结果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1968年人们认识了淋巴细胞的两个主要亚类—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以后的研究进一步证明,可以根据表面标志的不同,将T细胞分成两个功能不同的亚群,即带Lyt-1和L3T4表面抗原的TH细胞和带Lyt-2表面抗原的Ts/TC细胞。然而T_H和Ts细胞仍然是不均一的细胞群,Ts细胞可以再分为Ts1、Ts2和Ts3亚群,而T_H细胞由于辅助B细胞的方式不同,以及对尼龙毛柱的粘附性不同等,也可以再分为T_(H1)和T_(H2)两个亚类。这方面的进展情况我们以前曾作过介绍。近些年来,由于T细胞克隆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淋巴因子(如IL-2,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人外用血T淋巴细胞在体外用腺苷(adenosino)处理后,可分离成两个不同的亚群,一是失去形成E玫瑰花能力的E_s细胞(对腺苷敏感细胞),另一是形成E玫瑰花的E_R细胞(对腺苷抵抗细胞)。 25名正常人外周血的E_S和E_R细胞分别为12.10±1.12%和69.28±1.28%。实验结果表明E_S细胞群体中有80.67±3.67%的细胞带有IgG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免疫生物学,特别是T细胞亚群的研究中,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露及这些标志物在细胞亚群功能性状鉴定中发挥的作用已成为极为热门的研究领域。一般认为T细胞具有绵羊红细胞受体(E受体)。这一表面标志物可用于总T细胞群的鉴定。体外T细胞功能测定中已经证明具有T细胞功能的细胞主要是形成E玫瑰花的细胞群,因此这一标志物是很有实用价值的。但是不能认为T细胞就是具有E受体的细胞。虽然我们知道所有具有T细胞功能的细胞都位于E玫瑰花细胞群中,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E玫瑰花细胞必定是T细胞。目前已知某些T细胞结合E的亲合力大大低于  相似文献   

9.
硬皮病是一种多系统疾病,特点是B细胞反应过高,表现为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和自身抗体形成。但关于B细胞反应过高的机制尚不清楚。现在普遍认为是抑制性T细胞功能缺陷所致。最近证明,硬皮病患者存在免疫调节不平衡。对T细胞表面决定簇有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McAb)能与免疫调节性T细胞亚群分别发生反应。如用OKT_3McAb可检出全部T细胞群,用OK T_4Mc  相似文献   

10.
用单克隆抗体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方法报道较多,各有特点。为了选择一种适于常规应用的简便、特异性及重复性较好的检测方法,本文以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OKT_3(抗人全T)、OKT_4(抗人T辅助亚群)和OKT_8(抗人T抑制杀伤亚群)采用抗生物素-生物素-辣根过氧化酶(ABC)法、间接SPA菌(SACI-Ig) 花环法、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红细胞花环试验(RT)同时检测人T细胞总数和亚群,并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流式细胞仪及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T细胞表面受体表达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结果表明:70%再障患者存在CD4/CD8比例倒置及CD8~+%异常增高;50%再障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亚群及其在T淋巴细胞总体中所占比例均显著增高;而αβT细胞亚群及TirA~+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半数以上再障患者外周血中存在异常增多的γδT细胞及Ts细胞亚群。并可通过其直接或间接作用抑制造血,从而导致再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20例口服一年以上茶碱的哮喘患者为A组,B组为10例用其它药物治疗的哮喘患者,C组为不用药的健康对照组。A组与B、C两组进行比较研究。发现A组哮喘患者T抑制细胞(Ts)数目增多,A组患者Ts占T细胞总数的37±7%,B组Ts占T细胞总数的19±4%(P<0.01),C组Ts占T细胞总数的26±6%(P<0.01),而T细胞总数无差异。另发现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减弱,A组20例患者中17例GVHR阴性,阴性率达85%,而B、C两组,除一例为阴  相似文献   

13.
以往实验表明,利用E玫瑰花试验可将T淋巴细胞分成两个亚群:即与羊红细胞亲和力高的活性玫瑰花形成细胞和亲和力低的迟发性玫瑰花形成细胞.本文作者利用重复玫瑰花试验研究两类T细胞表达OKT决定簇的能力.分离活性和迟发性E玫瑰花形成细胞用14名年龄在23~51岁的正常人周围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4.
胃癌患者的T细胞亚群和刀豆素A诱导抑制细胞功能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84例胃癌患者和45例对照受试者测定了刀豆素A诱导抑制细胞(ConA-SC)功能和单克隆抗体鉴定的T细胞亚群。测定结果表明进展期胃癌ConA-SC功能和 OKT_8~+ 细胞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的升高,OKT_4~+/OKT_8~+细胞比值则有非常显著的下降。相关性检验示 ConA-SC功能同OKT_8~+ 细胞未达到统计学上显著程度,而同 OKT_4~+/OKT_8~+ 细胞比值有显著负相关。21例胃癌患者手术后较手术前的ConA-SC功能有非常显著的下降;26例胃癌患者化疗前后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同样,用K_(562) 细胞代替自身淋巴细胞作靶细胞测定ConA-SC功能发现癌症组较非癌对照组也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果提示 ConA-SC功能与癌肿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用CD系列单克隆抗体检测了患者外周T细胞亚群分型,观察ConA诱导的白细胞介素-2分泌功能,以及非特异性T细胞抑制功能(Ts)对B细胞抗体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慢性乙肝患者体内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的异常,其外周血CD_4~+细胞比例低下,CD~+细胞比例增高,导致CD_4/CD_3比值下降,这种变化与HBV复制活跃的指标HBsAg~+密切相关。因此血清HBeAg~+是反映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较敏感的指标。此外慢性乙肝患者T细胞产生IL-2的功能明显障碍,同时伴有ConA诱导的Ts功能低下,这种功能的异常与外周血CD_4~+与CD_8~+细胞亚群的变化无明显的统计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自从发现cAMP为细胞代谢的调节物以来,人们就开始研究淋巴细胞内cAMP水平对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并发现了茶硷对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随后,Shore等发现茶硷对人体外周血T细胞亚群E玫瑰花形成的影响是不同的,抑制性T细胞对茶硷是敏感的,而辅助性T细胞对茶硷是不敏感的,因此提出可以用茶硷来分离人体外周血中T细胞的功能亚群。shohat等证实了这种方法的正确性,并根据茶硷对抑制  相似文献   

17.
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微量全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利用MRC W/OX系列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Epics C型)首次建立了微量全血检测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方法,并报告了正常成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布(n=60):OX-19+细胞占65.45±5.98%(SD),W3/25~+细胞占47.17±6.45%,OX-8~+细胞占24.26±6.18%。W3/25~+亚群和OX-8~+亚群比值为2.12±0.11(SEM)。部分标本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和荧光显微镜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在抗体染色条件方面,发现当温育温度过高(30℃)时,染色阳性细胞率有明显下降(P<0.001)。实验证实,用微量全血染色不仅简便、可靠、重复性好,且用血量少。同时避免了常规Ficoll分离法时种种弊病。因此用本法可动态观察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在药理、病理和免疫学实验中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8.
赵桂臣  张彦玲 《现代免疫学》1990,10(5):290-291,294
<正> 肺炎是小儿的主要常见病,尤其多见于婴幼儿,也是婴幼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本文利用单克隆抗体OKT_3(抗全T细胞)、OKT_1(抗T辅助/诱导细胞亚群),OKT_8(抗T会伤/抑制细胞亚群)检测了20例1~3个月婴儿肺炎的外周血T细胞及其业群,现总结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受检者:本组病例为1987年8月~1988年8月收住我院儿科的1~3个月婴儿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国产自制武系列抗人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与进口OKT系列对比检测103例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正常值。经免疫荧光法检查,Wu71(抗人金T)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反应,Wu167(抗人辅助性T亚群)和Wu448(抗人抑制性T亚群)分别与43.8±9.0%(30%~61%)和31.3±7.0%(20%~48%)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反应。Wu167/Wu448之值为1.48±0.5(0.88~2.48)。本文结果还证实上述结果与相应抗人全T单抗(OKT_3),OKT_4,OKT_8的测定值相此无显著性差别。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的细胞及亚群测定值统计表明:T细胞总数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以男性中老年组与青年组之间差异较显著。T_4受年龄影响较小而性别之间差异较大,女性的T_4及T4/T8明显高于男性。T_8除男性老年组明显低于男性青年组外,其余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正>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涉及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本文为了进一步研究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在病原治疗后周围血中T淋巴细胞功能的变化,采用~3H-TdR淋转试验及小鼠抗人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OKT_3、OKT_4、OKT_8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以期了解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在病原治疗后周围血中T淋巴细胞功能的变化,并望对临床治疗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