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与此同时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例也屡有报道,通常认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约为青霉素类的10%。某些头孢菌素如头孢噻吩,其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可高  相似文献   

2.
过敏反应第1~3代头孢菌素都可能致皮疹。第三代头孢菌素可引起 IgE 介导的过敏反应,但发生率极低。头孢噻肟可安全地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大多数脑膜炎病人。现尚无令人信服的研究证明,头孢噻肟等可常规地用于对青霉素有Ⅰ型过敏反应的病人。头孢噻肟皮疹、发热或迟发性荨麻疹的发生率为2%~3%。胃肠道紊乱所有头孢菌素都可引起伪膜性肠炎。头孢菌素腹泻发生率与胆汁中的排泄量有关,胆汁中排泄多则肠中浓度高,因而易改变肠道菌丛。头孢噻肟和头孢唑肟的胆汁排泄仅占5%,因而腹泻发生率很低(1.2%);  相似文献   

3.
119例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的一般规律及各自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19例抗菌药物过敏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9例过敏反应中,青霉素占27.73%,头孢菌素类占39.50%,大环内脂类占8.40%,林可霉素占5.04%,喹诺酮类占19.33%。119例中死亡6例;青霉素类占16.67%(1/6),头孢菌素类占83.33%(5/6)。结论抗菌类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张建民 《中国药事》2012,26(7):770-772,786
目的 为进一步防止药物过敏反应,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回顾性调查8860份住院病历中药物过敏史情况,探讨头孢菌素类进行皮肤敏感性试验的必要性.结果与结论 在药物过敏史中,青霉素类过敏反应率最高(37.8%),精制破伤风抗毒素、磺胺类、头孢菌素类的过敏反应率分别是15.8%,11.5%,11.3%.开展头孢菌素皮肤敏感性试验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近年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例也屡有报道。头孢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主要有皮疹、荨麻疹、血清病样反应、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及过敏性休克等,过敏性休克的症状类似青霉素的休克反应,但致命的过敏反应较罕见。头孢菌素类过敏者绝大多数(接近全部)对青霉素类过敏;而青霉素过敏者中约有10%对头孢菌素类也可引起过敏反应,儿童低于5%,因此需要警惕。在临床广泛使用情况下,认真做好过敏反应试验,是很有必要的。 鉴于头孢类抗生素与青霉素之间存在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在应用头孢  相似文献   

6.
氨苄青霉素(氨苄)和头孢菌素(头孢)类抗生素都属β-内酰胺抗生素。该类药物的过敏反应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其中以青霉素G过敏反应最为严重,文献报道,使用青霉素G的病人中有0.7~10%的人发生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约占用药人数的0.04~0.15%。青霉素过敏反应可发生在不同性别的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及女性为多。间隔用药较连续用药出现过敏反应的机遇为多。不同批号,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率往往不尽一致。随着本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的日益广泛,近年来出现过敏反应的报告已非偶  相似文献   

7.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皮试液不宜通用青霉素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皮试液不宜通用青霉素G唐刘红(四川省乐山市红十字会医院614000)过敏反应(anaphylaxis)是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最主要不良作用。严重者可致死。目前,有越来越多的非青霉素G的其它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被...  相似文献   

8.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斑丘疹、麻疹样皮疹、药物热、抗球蛋白阳性或库姆斯试验阳性 ,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寻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样疾病、过敏反应。急性间质性肾炎和药物诱导型血细胞减少症很少见。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发生率很低 (0 .0 0 1%~ 0 .1%) ,但已有死亡病例的报道。 15 987名病人接受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 ,有青霉素过敏史的头孢菌素过敏反应发生率 (8.1%)是无青霉素过敏史的 (1.9%) 4倍 ,最高可达 8倍 ,但若皮试阴性的患者 ,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不会增加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  相似文献   

9.
<正> 氨苄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都属于β-内酰胺抗生素,对人和高等动物细胞的毒性很小。但该类药物的过敏反应则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其中以青霉素G过敏反应最为严重,占整个药物过敏病人的74%,使用青霉素G的病人中有0.7~10%的人发生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传统皮内注射法与快速过敏皮试仪在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的差异。方法 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皮内注射的方法 ,观察组采用快速过敏皮试仪的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皮试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皮试阴性,注射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过敏反应的概率为3%,对照组患者皮试阴性,注射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过敏反应的概率为1%。结论快速皮试仪与传统皮内注射法在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比较能够提高患者的顺应性,但皮试的准确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
据报道青霉素过敏的发生率为 1%~ 10 %。然而其过敏反应 (致命性 )的实际发生率仅为 0 .0 0 4 %~0 .0 15 %。医疗纪录中被认定为青霉素过敏者并未对其反应性质进行深入研究。在对患者进行药物反应的询问时 ,许多声称对青霉素过敏者并不符合真正的药物过敏的诊断标准。事实上 ,他们既往曾应用过头孢菌素或青霉素并未发生不良反应。本研究调查芝加哥西北纪念医院 2个月间抗生素过敏发生率以及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后更换抗生素的情况。1890名被调查者中 ,4 70名 (2 4 .8% )出现 6 0 1例次抗生素过敏反应 ,其中青霉素过敏 2 95例次(15 .6 % )…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前做皮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增潮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1):1449-1449
在临床用药中,头孢菌素类药物是用量最大的一类抗生素,但临床使用过程中常发生过敏反应,据报道,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临床发生过敏反应达5%~10%,两类药物存在交叉过敏反应,笔者对本院使用的头孢曲松钠、头孢派酮钠、头孢唑啉钠、头孢噻肟钠、头孢噻吩钠、头孢呋辛钠、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氨苄等的使用说明和中国药典(2000年版),只注明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禁用,国家卫生部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皮试问题未作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瑞典医药品有害委员会报道了氯头孢菌素与其它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同的过敏反应。其中皮肤反应占64%,包括荨麻疹、发疹、多形性红斑,另许还发现16例关节痛、关节肿胀,5例血清疾患型反应患者。在报道的109例不良反应中,50%是0~4岁的小孩,绝大多数是只用过氯头孢菌素一种药物。该委员会对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应用氯头孢菌素或羟氨苄青霉素的2000名小孩(其中75%为0~3岁)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调查。氯头孢菌素和羟氨苄青霉素的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是5.3和3.7%,没有显著差异,但血清疾患样反应、多形性红斑和荨麻疹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同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现就其抗菌机制、特点及临床应用、发展情况综合如下。1 头孢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特点及发展 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的母核不同,但同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是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加速细胞壁破坏而起杀菌作用。头孢类的特点是广谱、高效,对各种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比青霉素稳定,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使用安全,故在临床上很受欢迎。头孢菌素按其发展顺序,并结合某些特点如抗菌谱、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等不同,分为一、二、三、四代。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有头孢氨苄(…  相似文献   

15.
头孢菌素类过敏反应问题刍议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宋文广  许雅英 《中国药事》2001,15(3):208-209
头孢菌素类 (cephalosporins)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疗效高、耐酸、耐碱、耐β内酰胺酶、低致敏、副作用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然而头孢菌素类逐年增多的过敏反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用药安全 ,头孢菌素类过敏试验的不规范亦困扰着医疗部门的方方面面。本文围绕头孢菌素过敏反应问题进行阐述 ,供大家商讨。1 头孢菌素类引发过敏反应的机制探讨头孢菌素类是一组母核为 7氨基头霉烷酸( 7ACA)即头孢烯 (cephem)的 β内酰胺抗生素。头孢菌素与青霉素在结构上都有β内酰胺 ,故两者有不完全交叉过敏反应是人所…  相似文献   

16.
黄卫 《中国医药指南》2013,(26):335-336
青霉素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敏感的革兰阳性球菌,阴性球菌和螺旋体感染,具有疗效好、毒性低的特点,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其过敏反应发生率在各类抗生素中最高,为3%~6%。为此选用头孢类药物进行皮试,本文对青霉素类过敏者头孢类药物皮试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曹培真  高祥玉 《医药导报》1994,13(5):229-230
头孢唑啉(Cefazlin,CEZ,先锋霉素V)为第1代头孢菌素中临床应用较广的一种广谱抗生素,特别是对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敏感,已愈来愈多地用于临床。本品毒性较低,耐受性良好,副作用较少。但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也有一些严重不良反应。1 过敏反应 CEZ引起过敏性休克,出现心悸气短、恶心、烦躁不安、神志恍惚、口唇指甲重度发绀、大汗淋漓等症状。宫伏山等报道1例,无青霉素过敏史,应用CEZ静滴3min后引起过敏性体克,经抢救治疗脱险。有人报告,皮试也可引起过敏性休克。CEZ的一般过敏反应为药疹,发生率约1.1%,较轻,停药后自行消退。并可引起剥脱性皮炎伴无尿。一般连续用药5~6d,局部或全身瘙痒、皮肤灼热,继而出现麻疹样红斑、皮肤渗出或糜烂、有薄片状脱屑等。需立即停药,积极治疗,1~3月后基本痊愈。通常认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约为青霉素的10%。CEZ皮肤过敏试验阳性率0.55%(3/550),头  相似文献   

18.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酰胺类抗生素制剂品种发展非常迅速,提供给临床使用的非常多。因其抗菌谱广、抗菌力强、对人体细胞基本无害,所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过敏反应是众所周知的,青霉素类用前须做皮肤过敏试验(皮试),头孢菌素和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则无相关规定,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  相似文献   

19.
头孢菌素与青霉素母核的相似性造成了头孢菌素与青霉素以及头孢菌素间的交叉过敏,但α环和侧链的差异使交叉过敏的发生率缺乏足够的指导意义。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对青霉素过敏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的影响,可以更有效的避免患者对头孢菌素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反应的出现。本文综述了药物过敏的分类、头孢菌素侧链和交叉过敏间的关系,青霉素过敏患者使用头孢菌素指导原则、以及各地区间头孢菌素皮试方法对青霉素过敏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青霉素类是最常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至今,仍是多种细菌感染包括梅毒、淋病的选用药物。该药抑制菌体细胞壁合成而呈现杀菌作用,对人畜少有毒性。不足之处是过敏反应列于群药之首,发生率高达5~20%。过敏性休克发生率约0.004~0.015%。1973年国内统计分析773例青霉素G过敏性休克,病死率为15.2%。华山医院分析了181例,病死率2.8%。本文集国内外报道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