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排卵障碍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与患者体内高雄激素、高胰岛素或胰岛素抵抗有关。其中部分患者经氯米芬治疗后能获得妊娠。但仍有相当数量的PCOS患者对氯米芬治疗无效。对此类患者使用氯米芬联合促性腺激素(CC—hMG/hCG)是目前治疗中常用的诱发排卵方法之一,但对PCOS患者使用促性腺激素治疗容易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严重者可威胁患者生命。我们采用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联合氯米芬-促性腺激素治疗PCOS,取得肯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多囊卵巢综合征小剂量促卵泡激素诱导排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引起的无排卵性不育在处理上相当棘手。氯底酚胺(CC)治疗妊娠率低,传统的促性腺激素(Gn)治疗引起多卵泡发育,卵巢  相似文献   

3.
二甲双胍治疗耐克罗米酚多囊卵巢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3例耐克罗米酚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二甲双胍治疗前后各项内分泌代谢指标的变化及其对恢复月经、促排结局及妊娠的影响.结果二甲双胍治疗前后比较,血清睾酮、空腹胰岛素水平下降,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上升(P<0.01).6例(26.09%)的患者恢复月经,4例(17.39%)恢复自然排卵,2例妊娠. 二甲双胍加促排治疗共26个周期,排卵周期率为61.54%(16/26),妊娠周期率为23.08%(6/26). 结论二甲双胍可以降低雄激素水平及胰岛素水平,改善PCOS妇女对克罗米酚促排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二甲双胍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胰岛素抵抗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重要病理生理改变,应用二甲双胍治疗PCOS患者可以改善月经状况,恢复排卵,并且增加不孕PCOS患者的妊娠率,对提高IVF的成功率和减少反复流产的发生也非常有益。本文对二甲双胍作用机制,二甲双胍对PCOS及不孕的PCOS患者的治疗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探讨单独使用脉冲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及与克罗米芬(CC)或促性腺激素(GnH)联用的逐步治疗方案对抗-CC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妇女诱发排卵的效果。资料来自(伦敦)Mid-dlesex医院及新加坡的Kandang Kerbau医院。对80  相似文献   

6.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育妇女采用氯菧酚(CC)治疗后妊娠率约50%。对服CC不能妊娠的患者可给以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等治疗。但妊娠率一般低于10%,而且有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的危险。本文研究一种长效GnRH增效剂Leuprolide乙酸盐(LA)对基础状态及用HMG诱导排卵时血清促性腺激素(Gn)及性激素浓度的影响。受试者为13例PCOS合并不育(≥2年)妇女。月经稀发或闭经。孕激素试验阳性,血泌乳素正常。对CC治疗9例无效,另4例有排卵但不妊娠。试验前一月内间隔取3次血,求均值作为对照。4例因既往对HMG治疗产生卵巢过度刺激反应而只用LA+HMG治疗(联合用药组)。其余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抵抗(IR)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和妊娠期糖尿病(GDM)。二甲双胍应用于PCOS的治疗,可减轻IR,促进排卵,提高妊娠率。二甲双胍能否应用于PCOS妇女妊娠期以降低GDM的发生风险,以及其孕期应用的安全性,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8.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由于胰岛素抵抗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被用于PCOS的治疗.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对其作用机理和临床效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二甲双胍可以恢复规律月经,改善多毛,降低体质量,促进排卵,改善妊娠结局,改善子宫内膜的胰岛素抵抗,避免远期并发症,特别是对青春期PCOS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不同剂量的二甲双胍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对二甲双胍在治疗PCOS中的新进展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 :随机将 69例胰岛素抵抗PCOS患者分为A、B两组。A组 34例用Diane 35治疗 3个周期后用CC +HMG促排卵 ;B组 35例用二甲双胍治疗 3个月后用CC +HMG促排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MI、T、FINS、TNF α及排卵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BMI及T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FINS、TNF α及排卵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胰岛素抵抗PCOS患者治疗的关键是应用胰岛素增敏剂降低FINS ,二甲双胍对于PCOS合并不孕的治疗效果优于Diane 35。  相似文献   

10.
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岛素抵抗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用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可治疗与PCOS有关的月经失调、雄激素过多症状、不排卵及不育。而且 ,二甲双胍可用于治疗各年龄段多囊卵巢综合征 ,能有效降低PCOS中的早期自然流产 ,并有保护心血管、降低II型糖尿病危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根据信封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性激素水平、胰岛素水平、月经规律恢复及排卵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于对照组,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月经规律恢复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排卵恢复正常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 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能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胰岛素水平,促进患者月经规律和排卵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二甲双胍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 评估二甲双胍在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以40例PCOS患者 (PCOS组 )为研究对象 ,其中 2 0例口服二甲双胍治疗 12周 ,治疗后 17例未孕者加用高纯度促卵泡激素 (FSH HP)治疗 1个周期 (A组 ) ,另 2 0例单用FSH HP治疗 1个周期 (B组 ) ;同时 ,以体重和月经周期均正常的 2 0例门诊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及A组患者口服二甲双胍前后血清FSH、黄体生成激素 (LH)、睾酮、瘦素、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 ;比较A、B两组促排卵治疗结果。结果 空腹胰岛素和瘦素水平 ,PCO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COS肥胖者高于PCOS非肥胖者(P <0 .0 5) ,但PCOS非肥胖者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二甲双胍治疗后 ,LH、空腹胰岛素、睾酮及瘦素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0 .0 1)。PCOS组患者中有 3例服二甲双胍治疗期间妊娠 ,另外 3 7例行FSH HP促排卵治疗后有 7例妊娠 (A组 4例 ,B组 3例 ) ,总妊娠率为 19% ( 7 3 7) ;A组的排卵率 ( 88% ,15 17)和妊娠率 ( 2 4% ,4 17)虽高于B组 ( 70 % ,14 2 0 ;15% ,3 2 0 )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二甲双胍能降低胰岛素和瘦素水平 ,逆转PCOS患者性激素异常 ,使部分患者恢复排卵和妊娠 ,可增强PCOS患者对促性腺素的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0例PCO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与对照组(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每组45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激素水平、排卵率及妊娠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  相似文献   

14.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以长期无排卵及高雄激素为特征的内分泌综合征,以不孕、多毛、无排卵、月经不调等为主要临床表现。PCOS超声下卵巢呈明显多囊性改变,并伴促性腺激素分泌异常。雄激素过多合成在PCOS发病中起关键性作用,膜细胞对颗粒细胞反应性增高、垂体分泌促黄体激素增多以及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卵巢雄激素合成过多的机制。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的出现则可能使PCOS临床症状加剧。雄激素、胰岛素、促性腺激素和肥胖间的相互作用促成PCOS患者的生殖表型。  相似文献   

15.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以长期无排卵及高雄激素为特征的内分泌综合征,以不孕、多毛、无排卵、月经不调等为主要临床表现。PCOS超声下卵巢呈明显多囊性改变,并伴促性腺激素分泌异常。雄激素过多合成在PCOS发病中起关键性作用,膜细胞对颗粒细胞反应性增高、垂体分泌促黄体激素增多以及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卵巢雄激素合成过多的机制。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的出现则可能使PCOS临床症状加剧。雄激素、胰岛素、促性腺激素和肥胖间的相互作用促成PCOS患者的生殖表型。  相似文献   

16.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常因排卵障碍导致不孕。对有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当对一线药物克罗米芬(CC)呈现抵抗转而使用尿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治疗时,由于多个卵泡同时募集,存在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风险。我们通过对48例CC不敏感的PCOS患者采用阴道超声下卵泡穿刺术,连续进行3个周期的治疗后,激素水平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排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5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克罗米芬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T)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排卵率以及妊娠率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FSH、LH、T水平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患者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能够显著改善其FSH、LH等各项指标的水平,提高其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在行促排卵时常出现卵巢刺激的高反应性,表现为多卵泡发育、血雌二醇(E2)升高和卵泡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增加等,而影响临床妊娠结局。如何在PCOS患者卵巢刺激前或卵巢刺激中使用药物改善妊娠结局,尽量降低OHSS发生率,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结合目前现有研究数据,尚不能推荐何种预处理方式应该作为PCOS患者的常规,鉴于PCOS患者卵巢刺激的异质性、复杂性,某些患者可能得益于其中一种或几种治疗:如胰岛素抵抗PCOS患者推荐体外受精(IVF)前使用二甲双胍;卵巢刺激前使用口服避孕药(OC),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更完全;卵巢刺激中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降低OHSS风险;PCOS患者因OHSS高风险取消移植时使用来曲唑明显降低血E2水平。另外,还没有足够证据支持糖皮质激素在卵巢刺激前的预处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二次腹腔镜下卵巢电凝打孔术对无排卵PCOS患者的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约20%-30%克罗米芬(CC)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对首次腹腔镜下卵巢电凝打孔术(LOD)无反应,有反应者中约50%在数月后再次恢复无排卵状态,对于这些病例的处理,除可重复给予CC外,可尝试的治疗方法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或二次LOD。本研究探讨后者对此类患者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9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每组46例,对常规组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进行门诊促排卵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进行门诊促排卵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诱导排卵率、妊娠率与激素水平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诱导排卵率与妊娠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与常规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激素水平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排卵率与妊娠率,调节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