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发挥全科医师团队无缝链式服务模式的优势,对高血压病管理的研究和疗效观察,改进治疗和管理方法,探讨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因素,提高管理率,降低患病率.方法 对729例社区高血压患者由社区全科团队医生通过无缝链式服务模式进行分级和危险因素分层,建立个人高血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干预,动态管理.结果 729名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患者管理率79.97%,高于分隔式的管理模式的69.05%(χ2=101.3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脑血管并发症3.16%(111/3516)低于分隔式的管理模式的4.74%(123/25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193 P<0.01).729例患者中588入血压控制达标,达标率82%,平均收缩压下降11.24mmhg,平均舒张压下降6.38mmhg,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大量饮酒,少体力活动,高盐,高脂饮食的比例明显下降.结论 通过全科团队无缝链式服务模式,社区全科团队医生在社区管理控制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具有简单方便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健康教育是提高其生活质量,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符合了我国"预防为主"的国策,达到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充实社区防治高血压病的内涵的目的 ,为社区全科医生今后在高血压病的进一步防治研究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
吴国龙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149-150
目的探讨家庭病床服务模式下高血压患者的防治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某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高血压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家庭病床服务模式管理,均随访半年。结果研究组对照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及自我保健能力方面平均提高98.5%,高血压自测率提高95.6%,体重指数(BMI)平均(27.6±2.5)kg/m^2,血压(129±13)/(80±11)mmHg;对照组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及自我保健能力方面平均提高64.6%,高血压自测率提高85.4%,BMI平均(32.0±0.7)kg/m^2,血压(167±19)/(114±17)mmHg;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病床服务模式能够防治高血压病,能提高疗效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社区卫生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高血压人群社区干预的效果。方法:对本辖区两个社区35岁以上人群进行健康普查。检出的627例高血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在其中一个社区有组织、有计划地按照《深圳市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项目工作手册》进行健康教育和干预。结果:经过社区卫生服务平台综合干预后,患者危险因素知晓率明显升高(P〈0.01),生活方式、行为及防治的依从性显著升高(P〈0.01),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降低(P〈0.05),患者用于高血压病药物治疗的年平均费用降低(P〈0.01)。结论: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平台综合干预能显著提高高血压病的防治效果,在社区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对社区人群预防和有效治疗高血压的作用,为更好的控制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控制率提供有效途径。方法:在双桥区范围内随机选取两个社区,对三十岁以上人群通过问卷调查,健康教育,体检,建档,回访,再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控制率,总结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的防治中的作用。结果: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24.0%,干预后为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控制率明显提高,相关危险因素也得到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社区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是控制高血压发病率,提高知晓率和有效控制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分级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中的效果,探索规范、有效的社区高血压防治模式。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西高社区随机抽取高血压患者150例,按高血压危险分层进行分级管理2年,设立个人健康电子档案,对血压、生活方式、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对15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分级管理2年后,该群体高血压治疗率由62.67%提升至88.03%,控制率由31.33%提升至61.27%,分别增加25.36%、29.9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2、3级管理组收缩压(SBP)较基线水平分别下降5.2 mmHg、14.3 mmHg、18.4mmHg;舒张压(DBP)较基线水平分别下降1.9 mmHg、9.1 mmHg、10.3 mmHg,且管理级别愈高,血压下降数值愈大;高盐饮食、肥胖、饮酒及缺乏运动比例分别下降66.44%、30.84%、30.03%、36.25%,高血压主要患病危险因素得到了良好控制;同时一些主要可逆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血糖及血脂异常比例分别下降31.06%、14.73%、16.20%,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本研究发现:(1)通过定期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高血压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意识,同时由社区专职医师提供定期专业治疗指导和建议及患者家属负责院外监督治疗,形成有效的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监管机制,从而提高患者对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同时保证治疗方案的规范性,能够明显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2)根据患者个体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进行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进行个体化治疗和管理,在有效管理血压水平的同时,患者并存的可逆心血管危险因素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降低了心血管总体危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山西大同同家梁社区内高血压患者260例作为干预对象,进行规范化管理,半年后总结干预效果。结果:经过干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下降显著(P〈0.01),整体血压水平SBP下降了11.6mmHg,DBP下降幅度为2.4mmHg,基线血压异常者SBP下降了17.0mmHg,DBP下降幅度为4.0mmHg。血压控制率从41.15%上升到63.85%。高血压判断标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21.5%上升到68.1%,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其生活方式(遵医行为、体育锻炼、食盐量、戒烟戒酒)较好。结论:社区规范化管理可以显著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社区治疗及管理情况,探讨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有效的社区治疗管理办法及有效的社区健康干预措施。方法:对选自辖区建立健康档案的155例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社区治疗及慢性病管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定期随访,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指导,提高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结果:经社区治疗管理干预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有所改善,干预后的血压控制率明显提升,同时患者对高血压防治知晓率和治疗依从率有所提高。结论:采取社区治疗管理措施如广泛的开展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于控制高血压,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284例社区高血压病患者主动干预管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主动干预管理前后相关指标分析,评价高血压病社区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方法以《银川市社区高血压病例管理方案》为指导,对辖区284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干预管理,1年后总结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主动干预后,高血压病患者整体血压水平SBP下降了6.20mmHg,DBP下降了4.04mmHg,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01);血压控制率由49.65%上升至79.23%,有显著性差异(P〈0.05);诊断标准知晓率由48.59%上升至72.89%,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主动干预管理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能提高患者血压控制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性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实施和干预对于社区高血压病的防治的效果。方法通过筛查390名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病例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两组,健教组198例,对照组192例。健教组通过建档方式为患者制订个体化健康教育计划并提供服务,进行定期血压监测;对照组予定期血压监测。跟踪观察两组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对比其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达标率情况。结果2年后对比390名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中,健教组患者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血压控制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性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实施和干预对于社区高血压病的防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并促进了高血压病的防治,达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以社区为基础对高血压患者实行多因素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2009至2010社区高血压患者采用建档管理、饮食指导、行为干预、随访及健康教育的措施对55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干预,并比较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率、治疗率、控制率,高血压病知识的知晓率、不良生活行为改变率进行干预前后的比较及效果评价。结果经社区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改善,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由干预前的46.8%、73.6%、47.2%上升为95.4%、86.8%、74.8%;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1);干预后居民除饮酒外,其他不良生活行为明显改变,尤其在限盐饮食方面更为突出。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实行分级管理,综合个体化干预可作为社区高血压人群的防治措施及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北京市某社区医院就诊的4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给予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150例)给予健康教育联合常规降压治疗,观察两组的生活方式,白天和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及SF-36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在坚持服药(65.3%)、心理健康(57.3%)、合理膳食(55.3%)、规律运动(36.0%)方面较对照组(分别为34.0%、33.3%、28.0%、15.3%)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白天收缩压[(124.55±13.73)mm Hg]、脉压差[(39.45±7.71)mm Hg]以及夜间的收缩压[(119.22±17.42)mmHg]、舒张压[(77.62±10.39)mm Hg]均低于对照组[(133.36± 16.09)、(43.63±10.42)、(126.48±17.17)、(83.81±12.67)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SF-36量表身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精神健康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依从性,对控制血压波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模式,为进一步做好高血压社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药物降压治疗,干预组在进行药物降压治疗的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收缩压从干预前的(164±10)mm Hg(1 mm Hg=0.133 kPa)下降为(132±7)mm Hg,舒张压从干预前的(98±12)mm Hg下降为(81±10)mm Hg,干预后血压下降效果明显(P〈0.01);干预后血压正常人数与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人数调查结果显示,干预组分别为29例和28例,而对照组分别为11例和8例,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后不良生活习惯或行为改变情况调查显示,干预组患者高盐高脂饮食和吸烟人数均为4例,而对照组分别为11例和21例,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规律运动例数、限酒与体重控制例数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药物治疗配合社区健康教育是高血压防治的有效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健康促进结合心理辅导的综合方式对社区高血压干预效果.方法 在佛山市顺德区伦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6个社区中,随机抽取2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年(2011~2012年)的观察,比较健康促进结合心理辅导干预前、后血压的变化及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生活方式的变化.结果 干预2年后,患者血压平均值明显下降,收缩压由干预前(153.50±18.00)mrn Hg下降至干预后(130.95±13.56)mmHg,舒张压由干预前(83.46±11.05)mmHg下降至干预后(69.21±9.30)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相关行为的改变均优于干预前(P<0.05);高血压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总评分由干预前(12.37±1.22)分降至干预后(5.46±0.91)分,其中,心血管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植物神经系统症状、感觉系统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健康促进的基础上并利用心理学团体辅导的方法进行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血压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王伟  蔡尚郎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6):1980-1983
目的 了解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变异性(BPV)特征。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在青岛市市北区延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30例。患者每个月至门诊随访1次,均随访超过3次。以收缩压变异系数(CV)表示BPV,计算患者随访期间的CV,并对不同平均收缩压、合并症、服药情况及是否有并发症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是否有并发症及不同合并症患者的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平均收缩压、服药情况患者的C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平均收缩压为<160 mm Hg患者的CV低于平均收缩压≥160 mm Hg的患者,规律服药患者的CV低于未规律服药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均收缩压和服药情况对长时BPV有影响,提示社区卫生工作者不仅应关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平均值,也应关注其BPV情况。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儿童期高血压流行率逐年增加,儿童期高血压会给人体带来长期的健康风险。儿童期高血压通常没有症状,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目前针对学龄前儿童的高血压监测管理模式尚不明确。目的 探索一种简单可行的学龄前儿童社区血压管理模式。方法 采用2010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照标准的研究制定》中血压测量方法及诊断标准,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8年1-7月对辖区内幼儿园共382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血压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对不同血压水平儿童进行分类管理。结果 基于筛查结果共判定高血压儿童42名(11.0%)、正常高值血压儿童38名(9.9%)、正常血压儿童302名(79.1%)。分类管理:对42名高血压儿童进行两次复测,4名失访。将3名三次测量后均为高血压者输送至上游医院心内科门诊进行临床诊断及治疗;将筛查及复测后回落至正常高值血压的儿童(47名,12.3%)依照生活行为问卷进行生活行为干预;将328名(85.9%)血压正常儿童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规管理。该社区学龄前儿童的高血压知晓率和管理率为90.5%(38/42)。该社区男童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98±9) mm Hg和(55±8)mm Hg,女童分别为(95±9)mm Hg和(55±7)mm Hg,男童收缩压高于女童(P=0.001),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血压管理模式可针对不同血压水平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分类管理,尤其能提前发现高血压儿童并输送至临床,对高血压儿童的早发现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农村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及相关危险行为,为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测量血压和问卷方式对云浮市云城区600例农村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和行为调查,根据血压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组:高血压1级组中(n=252),患者收缩压为140-159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为90-99mmHg:高血压2级组中(17,=197),患者收缩压为160-179mmHg,舒张压为100-109mmHg;高血压3级组中(n=151),患者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观察各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相关危险行为和服药行为。结果高血压1级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和服药行为明显优于高血压2级组及高血压3级组(P〈0.05),危险行为明显少于其余两组(P〈0.05);高血压2级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和服药行为明显优于高血压3级组(P〈0.05),危险行为明显少于高血压3级组(P〈0.05)。结论高血压相关知识和行为对于高血压的控制极为必要。应该加强基层的高血压防治教育。  相似文献   

17.
韩羽  尚瑞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105-106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慢性病患者管理的效果。方法在大庆市为民社区筛查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892例,建立慢性病档案,对患者给予定期随访,针对性指导用药外加强健康教育,18个月后统计分析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血压、血糖变化、生活方式及遵医行为变化。结果患者干预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明显提高;血压、血糖水平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遵医行为,促使疾病达到满意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卢敏  田刚 《中国医药导报》2013,(2):81-82,85
目的研究别嘌醇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60例初发的原发性1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别嘌醇组(别嘌醇100 mg,3次/d)和对照组(安慰剂1片,3次/d),各30例。4周后观察诊室血压、24 h动态血压(ABPM)、血尿酸、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记录症状和体征。结果4周末,别嘌醇组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较用药前下降(12.4±5.5)mm Hg(1 mm Hg=0.133 kPa)和(8.4±3.8)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降(6.0±2.6)mm Hg和(4.8±1.8)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别嘌醇组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8.6±3.8)mm Hg和(5.2±1.7)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降(3.4±1.6)mm Hg和(2.8±0.5)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值以及血压负荷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降低尿酸方面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别嘌醇在有效降低血尿酸的同时,能够降低血压,可以成为高血压治疗的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背景 家庭血压测量是血压管理的重要手段,规范家庭血压测量是调整降压药物的基础,不同年龄及对高血压健康宣教知识了解程度的差异对家庭血压测量有明显影响。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测量及其健康宣教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3—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高血压患者385例进行横断面调查,内容包括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生命体征、既往疾病史、检验结果等)及家庭血压测量频率、测量时间、参加高血压相关健康教育情况。按照年龄分为中年组(年龄<65岁)、老年组(65~79岁)、高龄组(≥80岁),比较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测量及其健康宣教情况。结果 中年组、老年组、高龄组患者家庭血压测量率分别为62.9%(78/124)、66.5%(119/179)、68.3%(56/82),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0.689,P=0.406)。中年组、老年组、高龄组有家庭血压测量患者,测量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测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9)。中年组、老年组、高龄组患者最近1年参加过高血压相关知识宣教者占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遵循医生建议记录血压数据并带回复诊者占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但降压目标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2)。结论 广州市社区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测量频率、时间不规范,接受高血压健康教育比例低,医护人员在日后工作中除制定降压治疗方案外应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根据其年龄制定不同防治方案及健康教育内容,促进其形成正确的血压测量行为。  相似文献   

20.
林细明  邹容 《中国医药导报》2014,(17):128-130,138
目的对荔城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防治干预,对综合防御措施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收集荔城社区364例高血压患者。结合血压水平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临床采用综合防治策略进行干预,包括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定期随访等。对干预前后患者血压、胆固醇指标、高血压知识水平和行为改变,以及危险分层人数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经18个月干预,患者血压水平显著性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27.93±13.76)、(70.24±9.67)mmHg,显著低于干预前的(157.54±18.34)、(85.54±12.0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1.49±0.29)、(4.83±0.69)mmol/L,显著低于干预前的(2.43±0.29)、(6.33±0.6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高血压知识水平、相关行为改变都明显好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极高危险层和高危险层患者比例显著降低,低危险层和中危险层患者比例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社区综合防治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压、胆固醇水平以及提升患者高血压知识和改善患者行为,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