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英杰 《吉林医学》2010,31(15):2200-220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左心衰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疗效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左心衰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Ⅰ级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0%,Ⅱ级为95.8%,Ⅲ级为76.5%,Ⅲ级患者疗效较差。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左心衰患者应早期诊断,及时发现并发症,积极抗感染治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袁保荣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3):127-128
目的:探索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衰、肾衰治疗中的应用于效果。方法:选择10例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衰、肾衰的患者在常规治疗效果不显著时行CBP治疗,治疗过程中行血气分析,监测电解质、血肌酐水平,治疗后血PH、HCO3、PaO2明显好转或接近正常,肌酐显著下降(P<0.01)。结论:CBP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衰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5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影响因素包括:肺部感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低灌注,长期右心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年龄因素等。结论多器官功能衰竭随着受累器官增加而死亡率明显提高,因而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高危因素病人应及早抢救,阻止MOF发展。  相似文献   

4.
分析3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表明,COPD合并肺癌多数为老年、男性、吸烟者,并多数为Ⅲ~Ⅳ期,以对症、支持、化学治疗为主,预后差,应注重COPD合并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王金福  张黎美  陈山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9):146-147,149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年4月~2009年7月收治的39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35例同期非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组急性起病12例,缓慢起病27例,首诊误诊18例,误诊率46.15%,死亡4例,死亡率10.26%。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漏诊,病死率高,且单纯抽气治疗效果不佳,应尽早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易误诊、漏诊,早期行胸腔闭式引流效果佳。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病情重易误诊、漏诊,需早期进行胸片诊断,及时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及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利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74例行肺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按照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分为合并组(37例)和非合并组(37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全胸腔镜组和开胸组,全胸腔镜组37例患者,采用全胸腔镜肺癌肺叶切除术治疗,开胸组患者37例,采用开胸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不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结果:合并组和非合并组在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方面对比没有明显差异,全胸腔镜组在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方面均低于开胸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费用方面对比,合并组与非合并组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全胸腔镜组明显高于开胸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切除术可以加快术后康复的速度,但是治疗费用明显增加.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对术后康复以及治疗费用均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真菌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81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真菌药伊曲康唑或者氟康唑治疗.对照组不实施抗真菌治疗.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真菌治疗能显著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降低患者病死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王小荣  孙彦琴 《中外医疗》2008,27(14):61-62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Ⅰ~Ⅱ级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80例,口服美托洛尔12.5~50mg/d,疗程3月.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及血气分析情况.结果 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治疗有效率为81.2%(65/80).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美托洛尔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时规范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分析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8年6月间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住院患者,对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使用正性肌力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拮抗剂(ARB)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结果 心功能Ⅳ级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的预后明显要比心功能Ⅲ级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肾功能不全与心力衰竭的预后密切相关,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治疗时要合理地选择适当的药物,在药物的应用过程当中能够预见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努力维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衰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实际效果,评价其优越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11月于我院就诊的2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衰患者,给予无创通气治疗,将其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选取同时期于我院接受常规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衰患者2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预后。结果:①与治疗前对比,两组PaCO2(二氧化碳分压:观察组为50.8±8.0mmHg,对照组为67.9±8.9mmHg)、PaO2(动脉血氧分压:观察组为77.2±17.8mmHg,对照组为57.9±17.0mmHg)、pH(氢离子浓度指数:观察组为7.30±0.12,对照组为7.27±0.07)均有所改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并发症:观察组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12%,对照组为3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衰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降低VAP发生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张玮  宋俊玲 《中外医疗》2013,32(26):63-63,65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该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情况,依据是否使用BiPAP呼吸机将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50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BiPAP呼吸机治疗组)50例。结果观察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动脉收缩压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气分析结果 PaO2、PaCO2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iPAP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应用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观察参松养心胶囊与倍他乐克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合并频发室上性早搏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得出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以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合并频发房性早搏的发生次数,改善症状,其疗效与β-受体阻滞剂相等,且安全性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真菌病的经验性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真菌病的种类、易患因素、临床特征及治疗,对54例临床拟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真菌病的患者,给予口服氟康唑,第1天400 mg,以后每日200 mg,服用2-4周,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除综合治疗、合理用药,采用口服氟康唑经验性治疗方法是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真菌病的有效方法。结论口服氟康唑是经验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真菌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5.
许圣威  刘飞洲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159-159,162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诊治,提高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认识,以减少漏诊、误诊发生,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我院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24例,其中首诊误、漏诊11例;死亡3例,病死率12.5%。结论:老年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因临床症状、体征常不典型,易误诊、漏诊,且病情进展快,预后差,应引起临床重视;对于此类患者,要详细询问病史及认真查体,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并积极采取有效治疗,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急救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8月~2011年11月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4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积极治疗,37例患者治疗有效好转出院,其余3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92.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期合理治疗,在救治过程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有效地降低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近4年收治的急性左心衰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31例急救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1例急性左心衰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和肺部湿罗音为主。经吸氧、利尿、扩血管为主的综合治疗全部脱险。结论急性左心衰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多发生于老年人,以冠心病多见;利尿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永煤集团总医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研究组20例,于脑出血急性发作期比较两组年龄、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生情况、血糖指标、出血量、意识状况等。结果:50例脑出血患者中20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感染率为40.0%。研究组20例感染患者死亡8例,死亡率为40.0%,对照组30例患者死亡2例,死亡率为6.7%,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上、出血量超过30 ml、意识障碍、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出血量少、无糖尿病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P<0.05)。结论: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可能与患者年龄、血压、血糖指标、出血量、意识状况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发生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9.
孙茹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302-230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性脑病的经验与体会。方法:对56例肺性脑病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监测血气、临床转归等情况。结果:无创正压通气成功救治46例患者,病情改善,神志转清,血气分析PaCO2明显下降。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提供了方便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性脑病的经验与体会。方法:对56例肺性脑病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监测血气、临床转归等情况。结果:无创正压通气成功救治46例患者,病情改善,神志转清,血气分析PaCO2明显下降。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提供了方便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