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目的 考察15种药物在3种不同材质输液容器(PVC输液袋、M312C非PVC输液袋、玻璃输液瓶)中的吸着性.方法 将15种药品溶于上述3种不同材质容器的输液中,分别于混匀后的0,1,3,24,48 h取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结果 当药物于输液中混合48 h后,其中药物的含量与0 h相比:①在PVC输液袋中,胺碘酮、氯丙嗪和表柔比星的含量下降至76.76%~89.84%之间;②在M312C非PVC输液袋及玻璃输液瓶中,除在水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外,其他药物含量的下降均小于10%.结论 PVC输液袋会对一些药物有吸着,临床应避免这些药物在PVC输液袋中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8种药品分别被溶解于5%葡萄糖和0.9%氯化钠溶液后,观察其在3种不同材质输液容器中的吸附性。方法:将8种药品分别定量溶于含有5%葡萄糖250 ml或0.9%氯化钠100 ml中,并置于玻璃输液瓶、PVC输液袋、M312C非PVC输液袋中,于混匀后的0h,1 h,3 h,24 h,48 h取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药物含量测定。结果:对比48 h与0 h的药物含量百分数:1PVC输液袋多柔比星、头孢噻肟钠、头孢巯脒的含量下降至80.75%~88.73%;2玻璃输液瓶头孢噻肟钠和头孢巯脒下降至80.75%~87.57%,除水溶液不稳定药物外其它药物含量下降均小于10%;3M312C非PVC输液袋除水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外,其他的药物含量下降均小于10%。结论:PVC输液袋和玻璃输液瓶对部分药物均具有明显的吸附性,而非PVC输液袋对药物吸附性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材质的镇痛泵储液药囊对左旋布比卡因在不同时间点的吸附作用。方法:用岛津UV-245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左旋布比卡因在玻璃瓶、硅胶囊、非PVC输液袋和PVC药囊为材质的镇痛泵储液药囊中在不同时间点的药物浓度。结果:随着时间的变化左旋布比卡因在玻璃瓶、硅胶囊、非PVC输液袋PVC输液袋中的药物浓度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左旋布比卡因在不同时间点的不同材质中药物百分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材质的镇痛泵储液药囊随着时间变化对左旋布比卡因无明显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4.
聚氯乙烯输液器及玻璃制品对药物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国内应用的静脉输液容器、输液器、注射器及其他医用塑料有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醋酸乙烯,国内目前所用输液器、注射器多为PVC.实验研究表明,这些塑料制品对有些药物可产生吸附作用,其中PVC吸附作用最大,而PE及其他塑料制品吸附作用很小,有些药物还可被玻璃制品吸附.  相似文献   

5.
输液容器正在从玻璃瓶向以高分子材料(包括聚氯乙烯PVC和聚丙烯PP)为主的软袋输液发展。软质PVC或PP袋在应用于大输液生产中,免除了玻璃瓶预处理的大量繁杂工序,因而使生产大为简化,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方便了储存和运输。另外,目前国内医院用于营养液配制的三升袋以及一次性输液袋、管普遍使用PVC材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袋式输液器对5种药物吸附性。方法按照临床的用药习惯,分别将5种药物加入袋式输液器中,用HPLC法测定其0、1、2、4、8h的的百分含量,以0h的百分含量为参照计算吸附率。结果袋式输液器对甲硝唑、林可霉素、氧氟沙星、人参皂苷Re基本没有吸附;对人参皂苷Rg1、大豆油及卵磷脂有吸附,特别是对卵磷脂吸附较强,8h的吸附率约为10%。结论袋式输液器对部分药物有较强吸附临床应避免这些药物在袋式输液器中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随着全营养混合液(TNA)容量的改变,输液后期输液装置对胰岛素的洗脱作用是否占优势。方法:在TNA中加入胰岛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模拟静脉输液过程滴注,对照组配置后放置而不滴注。分别于第0、20、40、80、160、320、640、960以及980min时,收集TNA2ml并测胰岛素浓度进行比较。结果:输液早期实验组与对照组胰岛素的浓度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640min后实验组胰岛素浓度初始增高,后期达到甚至超过逐渐浓度,而对照组后期胰岛素浓度较为稳定,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PVC输液袋静滴含胰岛素的TNA补液过程中存在吸附和洗脱双重作用,容量变化导致胰岛素浓度的变化,输液后期吸附作用逐渐减弱,洗脱作用逐渐增强;而容量不变则以吸附作用为主,胰岛素浓度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玻璃瓶、聚氯乙烯软袋(PVC)、聚丙烯可立袋(PP)、非聚氯乙烯复合膜软袋(NPVC)4种包装材料在葡萄糖和氯化钠两种溶媒大输液中对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吸附情况。方法 将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分别配制于4种材质的0.9%氯化钠注射液及5%葡萄糖注射液中,于0、0.25、0.5、1、2、4、6 h取样,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吸光度值,考察其量的变化。结果 6 h内丹参酮ⅡA磺酸钠在4种材质两种输液中量的变化低于±4%,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在4种不同材质的输液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18-氨基酸注射液在全合一营养液中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国产18-氨基酸注射液(12%)在国产注射剂组成的全合一营养液中的稳定性。方法:用18-氨基酸注射液(12%)与脂肪乳剂、葡萄糖、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等营养注射剂混合在单一容器-3L输液袋中,在室温25℃放置1d,移至4℃保存8d后再于25℃放置1d,在此期间分别在0、1、10d抽样。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以第0d分别与第1d、第10d比较,观察各种氨基酸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观察期内该研究的18-氨基酸注射液在全合一营养液中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PVC输液袋对环丙沙星的吸附性。方法环丙沙星配成临床用输注浓度,测定不同时间流出液的峰面积,并与0时比较。结果PVC输液袋对环丙沙星的平均吸附率为1.875%和2.083%。结论PVC输液袋对环丙沙星的吸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考察PVC输液袋对环丙沙星的吸附性.方法 环丙沙星配成临床用输注浓度,测定不同时间流出液的峰面积,并与0时比较.结果 PVC输液袋对环丙沙星的平均吸附宰为1.875%和2.083%.结论 PVC输液袋对环丙沙星的吸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考察PVC输液袋对环丙沙星的吸附性.方法 环丙沙星配成临床用输注浓度,测定不同时间流出液的峰面积,并与0时比较.结果 PVC输液袋对环丙沙星的平均吸附宰为1.875%和2.083%.结论 PVC输液袋对环丙沙星的吸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聚氯乙烯 (PVC)袋装输液与瓶装输液比较 ,有制剂工艺简单、劳动强度小、无酸碱腐蚀等优点 ,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笔者用分光光度法对 3种常用的医院制剂进行定时、定量考察 PVC袋对药物的吸附程度 ,现报道如下。1 仪器与材料1 .1 仪器753BI微机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光学仪器厂生产。1 .2 材料0 .2 %环丙沙星注射液 :批号分别为 0 0 0 51 5,0 0 0 70 2 ,0 0 0 80 9。 0 .5%甲硝唑注射液 :批号分别为 0 0 0 51 0 ,0 0 0 70 6,0 0 0 72 0。 1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批号分别为 0 0 0 1 2 4 ,0 0 0 52 2 ,0 0 0 80 8。规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硝普钠在糖尿病患者适用输液体系中的稳定性。方法检测输液配制14h内各药含量的变化。结果配制输液室温0~14h内,外观、pH值及药物含量皆无显著变化,微粒数于各时间点皆符合药典规定。结论室温14h内硝普钠和胰岛素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及硝普钠于木糖醇注射液中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P242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PP242处理培养传代的永生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采用MTT法检测处理24、48 h后的细胞生长抑制率,采用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PP242处理48 h后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100、250、500、750、1 000、1 500 nmol/L PP242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SRA01/04作用24、48 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24 h组分别为7.55%、9.43%、16.98%、22.64%、26.42%、30.19%,48 h组分别为11.11%、23.81%、36.51%、42.86%、49.21%、63.49%,与对照组(0 n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在相同作用时间内,随着PP242药物浓度的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步下降,与对照组(0 n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在相同作用时间内,随着PP242药物浓度的增加,Bcl-2 mRNA表达水平亦逐步下降;m 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23±0.039,0.517±0.028,0.353±0.052,0.167±0.046,与对照组(0 n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242能够抑制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存在Bcl-2的表达,PP242可下调其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PVC输液袋对依诺沙星的吸附性。方法依诺沙星配成临床用输注浓度,测定不同时间流出液的峰面积,并与0时比较。结果PVC输液袋对依诺沙星的平均吸附率为1.75和2.00。结论PVC输液袋对依诺沙星的吸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PVC输液袋对依诺沙星的吸附性。方法依诺沙星配成临床用输注浓度,测定不同时间流出液的峰面积,并与0时比较。结果PVC输液袋对依诺沙星的平均吸附率为1.75和2.00。结论PVC输液袋对依诺沙星的吸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小剂量静脉输注胰岛素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观察静脉输注胰岛素液过程中不同时点及不同输液装置对胰岛素浓度的影响。②方法在瓶装及袋装生理盐水注射液中分别加入 16U/L的诺和灵R或普通胰岛素注射液进行静滴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注射前、中、后各 3mL液体中胰岛素浓度。③结果 胰岛素在临床静脉滴注过程中 ,初始 3mL液体中胰岛素的浓度明显高于输液中间和输液末的胰岛素浓度 ,差异有显著性 (F =17.6~ 35 .8,q =6 .17~ 9.36 ,P <0 .0 5 ) ,输液中间阶段、输液末的胰岛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q =2 .0 7~ 4 .11,P >0 .0 5 )。瓶装与袋装输液装置对胰岛素的浓度无明显影响 (F =1.4 1~ 3.5 2 ,P >0 .0 5 )。在滴注过程中 ,普通胰岛素的浓度较诺和灵R偏低 ,但无统计学意义。④结论 在胰岛素静滴的开始阶段应注意观察病人 ,避免发生低糖血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在玻璃瓶、聚氯乙烯软袋、聚丙烯可立袋、非PVC复合膜软袋4种不同材质包装常用大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变化。方法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分别配制于4种材质的氯化钠注射液及5%葡萄糖注射液中,采用《中国药典》附录光阻法测定配伍前,配伍后Oh,4h,及通过输液器后混合液中不溶性微粒数。结果配伍后混合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均显著增加,不同材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在4种材质包装的常用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数比空白输液显著增加,不同材质输液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选择合格的输液器具,可大大减少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  相似文献   

20.
骞爱荣  张维  瓮媛媛  杨鹏飞  王哲  商澎 《医学争鸣》2008,29(19):1729-1732
目的:研究强磁重力环境(HMGE)对成骨细胞增殖、形态以及主要元素相对百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梯度超导磁体模拟空间重力环境,以细胞计数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能谱仪(SEM-EDS)分别检测强磁失重(0 g),强磁常重力(1 g)和强磁超重力(2 g)三种HMGE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及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增殖能力、形态以及细胞中钙、钠、镁等元素百分含量的影响.结果:MG-63和MC3T3细胞在0,1,2 g和对照环境中培养24 h后,MC3T3细胞平均增殖倍数分别为:-(0.21±0.06),0.91±0.17,0.49±0.04和1.08±0.18;MG-63细胞平均增殖倍数分别为:1.03±0.16,0.75±0.06,0.67±0.15和0.44±0.07.与对照组相比较,0,1,2 g环境处理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其中0 g环境处理组变化最为明显.各环境处理组MC3T3细胞中钙、钠、镁元素百分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MG-63细胞中钙元素百分含量0,1,2 g环境处理组及对照组分别为(9.93±0.98)%,(3.61±1.53)%,(5.30±1.47)%和(7.35±1.92)%,与对照组相比,0 g环境处理组MG-63细胞中钙元素含昔明显增加(P<0.01),而1,2 g环境处理组MG-63细胞中钙元素含量明显下降(P<0.05).各组MG-63细胞中钠元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明显.MG-63细胞中镁元素百分含量0,1,2 g环境处理组及对照组分别为:0%,(1.90±0.77)%,(2.50±0.74)%和(2.83±0.21)%.0,1 g环境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HMGE可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形态以及细胞中钠、镁、钙等元素的相对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