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OCT4、CD117、CD30在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Teng LH  Lu DH  Xu QZ  Fu YJ  Yang H  He ZL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34(11):711-715
目的 研究OCT4、CD117、CD30在不同生殖细胞肿瘤类型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应川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ion法检测OCT4在63例生殖细胞肿瘤的表达情况,包括21例睾丸精原细胞瘤,7例卵巢无性细胞瘤,8例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瘤,8例胚胎性癌,6例卯黄囊瘤,10例成熟性畸胎瘤,3例术成熟性畸胎瘤。25例非生殖细胞肿瘤的表达情况作为对照,包括8例颗粒细胞瘤,4例透明细胞癌,5例间质细胞瘤,4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4例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柃测CD117和CD30在所有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OCT4住100%的精原细胞瘤(21/21)、8/8的生殖细胞瘤、6/7的无性细胞瘤,以及7/8的胚胎性癌中阳性表达,定化于细胞核;仅在1例卵黄囊瘤和1例透明细胞癌中有弱阳性表达,其余生殖细胞肿瘤及非生殖细胞肿瘤中均为阴性。CD117在90.5%(19/21)的精原细胞瘤、7/8的生殖细胞瘤以及5/7的无性细胞瘤中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胞膜;1例卵黄囊瘤的部分区域胞膜弱表达,在畸胎瘤中鳞状上皮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阳性表达,所有胚胎性癌中均是阴性。CD30在6/8的胚胎性癌中表达阳性,定位于细胞膜;只有1例生殖细胞瘤有弱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胞质,其余精原细胞瘤、生殖细胞瘤、无性细胞瘤中均是阴性表达;另外在1例卵黄囊瘤中有局灶的胞质内阳性表达,在畸胎瘤中均是阴性。结论OCT4是标记精原细胞瘤、生殖细胞瘤、无性细胞瘤和胚胎性癌的一种特异而敏感的指标;联合应用OCT4、CD117和CD30对于诊断和搭别诊断精原细胞瘤、生殖细胞瘤、无性细胞瘤和胚胎性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Oct4、CD34、p63在原始生殖细胞衍生肿瘤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34例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Oct4、CD34、p63的表达。结果Oct4表达于无性细胞瘤和胚胎性癌,而在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其他类型及正常卵巢组织中不表达(P<0·01)。CD34主要表达于卵黄囊瘤/内胚窦瘤,阳性率为81·3%,并且在卵黄囊瘤/内胚窦瘤的不同组织学形态间表达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p63主要表达于未成熟畸胎瘤,在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其他类型及正常卵巢组织中不表达(P<0·01)。结论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中无性细胞瘤和胚胎性癌分化水平最接近于生殖母细胞至胚泡阶段。卵黄囊瘤CD34的分化表型与其组织学形态结构相关。Oct4、p63可分别作为进一步鉴别无性细胞瘤和未成熟畸胎瘤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卵巢生殖细胞肿瘤(GCT)主要分为三大类:原始GCT;未成熟畸胎瘤和成熟畸胎瘤;单胚层畸胎瘤和皮样囊肿相关的成人型畸胎瘤.原始GCT是一种罕见恶性肿瘤,GCT包括性腺母细胞瘤、无性母细胞瘤、卵黄囊瘤、胚胎性癌、多胚瘤、非妊娠绒毛膜癌和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卵巢原始GCT有时较难诊断,尤其是最易将卵黄囊瘤误诊为透明细胞癌.  相似文献   

4.
OCT4在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原始生殖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由其发生的肿瘤形态变化多样,种类较多,如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生殖细胞瘤和胚胎性癌,然而这些生殖细胞来源的肿瘤容易与一些非生殖细胞来源的肿瘤相混淆。尽管目前已经发现了CD117(c—kit)、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CD30和D2-40等一些生殖细胞肿瘤的标记物,但这些标记物并不是生殖细胞肿瘤特异性标记物。OCT4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在维持胚胎干细胞和原始生殖细胞的多潜能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一些学者发现该蛋白特异性表达于生殖细胞肿瘤中,成为一种新的生殖细胞肿瘤较为特异的标记物。本文就OCT4蛋白在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伴有乳头状特征的卵巢透明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透明细胞癌(CCC)虽然占卵巢所有恶性肿瘤不到5%,但在妇科病理鉴别诊断中却占有相当比例。与卵巢CCC相关的鉴别诊断包括原始生殖细胞肿瘤(特别是卵黄囊瘤和无性细胞瘤)、性索间质肿瘤(类固醇细胞瘤)和转移性肿瘤(Krukenbegr瘤和肾细胞癌)。卵巢CCC误诊为卵巢低度恶性潜能浆液性肿瘤(L-LMP)尚未充分认识,作者分析了13例伴有明显乳头状特征的卵巢CCC,年龄39~65岁,平均53.8岁,所有病人临床表现为盆腔包块。  相似文献   

6.
Oct-4与生殖细胞及其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ct-4是由Pou5fl基因编码产生的,含POU(Pit-Oct-Unc)结构域的转录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它通过结合含ATGCAAAT的八聚体结构域而活化相应靶基因,激活或抑制干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表型的转变。最新证据表明Oct-4为具有较强特异性的干细胞标志物,它参与胚胎发育过程中多向性分化的调节,不仅在多能性胚胎干细胞和原始生殖细胞中表达,而且在某些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如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胚胎性癌中也表达。Oct-4可以作为生殖细胞肿瘤中某些恶性类型的特异性标志物,以及对这些肿瘤进行靶向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kit(CD117)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生殖细胞肿瘤(GCTs)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1例原发性CNS GCTs c-kit和PLAP的表达.结果 生殖细胞瘤100%表达c-kit,87.5%表达PLAP,c-kit和PLAP在畸胎瘤中均不表达.c-kit和PLAP在松果体母细胞瘤、垂体腺瘤、中枢神经细胞瘤、淋巴瘤、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和髓母细胞瘤中不表达.结论 c-kit和PLAP是原始生殖细胞较特异性标记之一,c-kit和PLAP高表达支持CNS GCTs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c-kit在生殖细胞瘤中表达较PLAP更加敏感,是优于PLAP的诊断标记,可用于生殖细胞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也为药物靶向治疗生殖细胞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类型及起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kakkebaek(1972)首先发现睾丸原位癌(CIS)/小管生殖细胞肿瘤未定类型(IGCNU).CIS/IGCNU是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GCT)除精母细胞精原细胞瘤以外各型共同的前驱病变,其来源很可能为原始生殖细胞(PGC)/早期生殖母细胞(gonocyte)的恶性转化.流行病学和表型免疫组化检测证据表明IGCNU是一种发生于胎儿期的先天性病变.PGCs及gonocytes在前减数分裂阶段具有胚胎干细胞样多能性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9.
<正>颅内生殖细胞肿瘤(iGCTs)是日本14岁以下儿童的第二常见脑肿瘤。WHO分类承认了iGCTs的数个亚型,传统将这些亚型分为纯生殖细胞瘤和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最近详尽的基因组研究显示MAPK和(或)PI3K通路  相似文献   

10.
卵巢透明细胞癌(CCCs)是最常与原发性生殖细胞肿瘤相混淆的卵巢表面上皮性肿瘤,尤其与卵黄囊瘤(YST)和无性细胞瘤较难鉴别。现已证实OTC3/4是无性细胞瘤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的标记,但用于诊断YST的标记仍较有限。近年来有研究显示,一种表达于胎儿肝脏及肝细胞来源肿瘤的癌胚蛋白Glypican-3(GPC3)也表达于生殖细胞肿瘤,尤其是YST。为探讨GPC3能否用于鉴别YST与卵巢CCCs,作者收集了33例YST、42例CCCs、157例卵巢浆液性腺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们探索如何在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获得配子,以了解性别决定的基因调控和环境影响.这些研究都是用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建立1个类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like cells)的细胞群体,然后移植到睾丸或继续培养从而获得雄性或雌性配子.原始生殖细胞的迁移和向生殖干细胞的分化依赖于自身基因表达以及与周围细胞的相互作用.本文将对原始生殖细胞分化为雄性生殖细胞(有少许为雌性生殖细胞)的关键环节、原始生殖细胞和生殖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标志物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s,YST)又称内胚窦瘤,是一种起源于生殖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约占原始生殖细胞肿瘤的20%,常发生在儿童期和青春期,平均年龄19岁,40岁以上极为罕见。此瘤常发生于性腺部位(睾丸、卵巢),也可发生在生殖细胞从卵黄囊迁移生殖嵴的中线径路上[1-2],发生在宫颈的卵黄囊瘤极为少见。我院2011年1月收治1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Germ.  J.  吴晓 《国际遗传学杂志》1989,12(2):79-82
在性染色体构成为XY的8周龄的人胚中,原始生殖细胞已移行于未分化间充质中的两个成对的局限区,即所谓生殖嵴,在此区发生睾丸的分化。此后,胚胎已分化的睾丸产生抑制女性化的物质,导致男性内、外生殖器的发生,在适当的时候,睾丸环境中的生殖细胞就有精子发生。与此相反,当性染色体构成为XX时,在未分化生殖嵴内发生卵巢的分化,那里没有胚胎睾丸的影响,因而发育为女性生殖器,在这种卵巢环境中的生殖细胞就有卵子发生。因此,性别二态性的决定性事件是性腺的二态性,有一条Y染色体就发生睾丸。各种性发育异常与性染色体失衡的人核型/表型之间的关系,提示Y染色体紧邻着丝粒的区段有睾丸分化必需的位点。自分子细胞遗传学诞生以来,人们一直努力探寻该假设性的位点,最近往往把它称为睾丸决定因子  相似文献   

14.
1 原始生殖细胞的增殖过程 原始生殖细胞(primotdial germ cells,PGCs)是形成动物配子的前体,在胚胎的发育过程中迁移到生殖嵴.在迁移的过程中或到达生殖嵴后,PGCs进行有丝分裂,数量快速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21例经外科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儿童(18岁及其以下)颅内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颅内肿瘤的7.21%,男女比为1.06∶1,男性患儿稍多。3岁以下患儿较少,其余各年龄组病例数大致相当。最常见首发症状为呕吐、头昏头痛、共济失调。发病部位:幕上153例(69.23%),幕下68例(30.77%)。幕上最常见为大脑半球和鞍区,幕下为小脑和第四脑室。 WHOⅠ级或良性肿瘤89例,占40.27%;恶性肿瘤132例,占59.73%,其中WHO Ⅳ级或其他高度恶性肿瘤61例,占27.60%。发病率位居前5位的肿瘤分别为星形细胞瘤、胚胎性肿瘤、颅咽管瘤、室管膜瘤、生殖细胞瘤。星形细胞瘤中弥漫型星形细胞瘤和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多见,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少见。胚胎性肿瘤中髓母细胞瘤和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多见。结论儿童颅内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病理类型多样,恶性居多,正确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2例卵巢内胚窦瘤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讨论,探讨对此类患者治疗与生育与生殖功能保护的方法。方法报告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治疗的2例卵巢内胚窦瘤病例,复习其病史、检查、诊断及治疗,查阅相关文献后对该病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予以讨论,寻求此类患者生育及生殖功能保护的方法。结果1名17岁患者因患“右侧卵巢内胚窦瘤Ia期术后”未生育,行保留生育能力手术,术后给予GnRHa行卵巢抑制和行BEP方案化疗;1名40岁患者因“左侧卵巢恶性肿瘤Ic期”无生育要求,行全面分期手术并先后行7次BEP方案化疗,复发后行剖腹探查术+盆腔粘连松解术+盆腔肿瘤切除术,术后行VAC方化疗。结论对于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病人的治疗,化疗首选铂类药物;GnRHa用于抑制卵巢从而保留生育功能;可以采用卵母细胞的冷冻、卵巢皮质组织保存、体外成熟培养保存、胚胎冷冻、卵巢移位手术保护卵巢功能;有资料表明可以采用卵母细胞凋亡抑制剂1-磷酸-神经鞘氨醇(SIP)保留化疗后卵母细胞的功能,采用细胞保护剂(氨磷丁)清除化疗药物代谢产生的氧自由基,减少氧自由基对生殖细胞的损害;胚胎干细胞移植和肿瘤靶向药物的开发及应用也运用于保护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17.
迄今为止干细胞有三种生殖细胞来源:(一)胚胎生殖细胞(EGs):来自原始生殖细胞(PGC);(二)胚胎癌性细胞(EGCs):可由成人睾丸肿瘤得到;(三)多能生殖干细胞(GSCs):已由小鼠精原干细胞的培养得到[1]。PGC在体外分离培养,建系成功后改称为胚胎生殖细胞。类胚体实验表明,EG细胞可分化形成包括所有3个胚层的组织细胞,证明其具有多能性,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具有相似的多向分化潜力,因此ES细胞在发育生物学基础研究、动物胚胎工程和临床医学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诱人的前景。人EG细胞的研究对生命科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不同胎龄人胚原始生殖细胞中Oct-4、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表达变化.方法 取人胚胎生殖嵴,通过RT-PCR检测5~13周龄人胚生殖嵴中Oct-4、hTERT的表达变化;同时,取人胚胎生殖嵴,经石蜡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技术,观察不同胎龄人胚原始生殖细胞的形态,检测Oct-4、hTERT的表达情况.结果 胎龄6~7周时,生殖嵴中可见少量原始生殖细胞,且表达Oct-4及hTERT;胎龄8~12周时,生殖嵴中原始生殖细胞数量增多,Oct-4及hTERT表达增强(P<0.05);胎龄13周以后,生殖嵴中Oct-4阳性的原始生殖细胞数量逐渐减少,Oct-4表达减弱,但hTERT仍然高表达.结论 不同胎龄人胚原始生殖细胞中Oct-4的表达呈动态变化,胎龄8~12周时表达较强,但hTERT的表达量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人胚胎原始生殖细胞进行定位并比较其体外培养的差异,探讨不同分离方法对人胚胎生殖系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取4~8周发育阶段的人胚胎,利用组织化学法通过检测原始生殖细胞内碱性磷酸酶及其定位。体外分离人胚胎生殖嵴和肠系膜组织培养,第一次传代后,用碱性磷酸酶标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细胞核因子1β(HNF1β)在卵黄囊瘤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34例卵黄囊瘤及50例非卵黄囊瘤的生殖细胞肿瘤(15例成熟性畸胎瘤、11例未成熟畸胎瘤、10例精原细胞瘤、6例绒毛膜癌、5例无性细胞瘤、3例胚胎性癌)中HNF1β、甲胎蛋白(AFP)及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