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检测孕早期女性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探讨25(OH)D_3水平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旨在为子痫前期的早期临床预测、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和分娩的781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及实验室指标分为正常妊娠组(680例)、妊娠期高血压组(45例)、轻度子痫前期组(30例)和重度子痫前期组(26例)。采用离子比色法检测血清钙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25(OH)D_3水平。制作ROC曲线,评价两者预测子痫前期的价值。结果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孕妇血清钙和25(OH)D_3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钙和25(OH)D_3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妊娠期高血压组比较,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钙和25(OH)D_3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轻度子痫前期组比较,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钙和25(OH)D_3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血清钙水平预测子痫前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当其截断值为0.91时,灵敏度为72.52%,特异度为84.94%。血清25(OH)D_3水平预测子痫前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当其截断值为1.41时,灵敏度为78.81%,特异度为87.54%。结论孕妇血清25(OH)D_3水平降低与子痫前期发病相关,可能预示子痫前期的患病风险,对子痫前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血流阻力联合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h-1)、胎盘生长因子(PLCF)的比值检测对妊娠中晚期孕妇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106例中晚期孕妇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轻度子痫前期56例,重度子痫前期5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孕检的正常妊娠孕妇8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对照组及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值及sFh-1/PLCF水平,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妊娠中、晚期孕妇发生子痫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PI、RI联合sFh-1/PLCF检测对妊娠中晚期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孕妇RI、PI、sFh-1/PLC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孕妇RI、PI、sFh-1/PLCF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孕、高血压、糖尿病、PI、RI、sFh-1/PLCF为影响中、晚期孕妇发生子痫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I、RI、sFh-1/PLCF及三者联合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8、0.763、0.739、0.919,联合检测最高。结论孕中晚期孕妇PI、RI、sFh-1/PLC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期孕妇,测定孕妇外周血sFh-1/PLCF水平,可提高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监测在孕期子痫前期预测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陈蕴琪  李婷 《中国妇幼保健》2018,(23):5372-5375
目的探讨孕晚期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的血清浓度对高危孕妇子痫前期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建卡产检、住院分娩的子痫前期高危孕妇27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孕妇静脉血血清sFlt-1和PLGF浓度,收集结果、记录数值并计算sFlt-1/PLGF比值。最终有11例孕妇发展为子痫前期纳入子痫前期组,其中5例为轻度子痫前期,6例为重度子痫前期,其余26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将检测结果与子痫前期的发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子痫前期组孕妇与对照组比较,血清log(sFlt-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8±0.29vs.3.22±0.19,P=0.091),血清log(PLGF)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9±0.43vs.2.66±3.05,P=0.000),血清log(sFlt-1/PLGF)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9±0.63vs.0.56±0.37,P=0.008)。轻度子痫前期孕妇与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中血清log(sFlt-1)、log(PLGF)、log(sFlt-1/PLGF)值分别为(3.33±0.26vs.3.43±0.44,P=0.594)、(2.43±0.52vs.1.99±0.21,P=0.090)、(0.90±0.73vs.1.43±0.46,P=0.1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清sFlt-1/PLGF比值高危孕妇子痫前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4,8.39为最佳截断值(灵敏度为72.7%,特异度为86.5%)。结论高危孕妇孕晚期血清中PLGF浓度,以及血清sFlt-1/PLGF比值与子痫前期的发病具有相关性,检测血清中sFlt-1、PLGF浓度对子痫前期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以8.39为sFlt-1/PLGF比值的截断值对孕晚期子痫前期的发生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孕晚期孕产妇免疫失衡情况,分析孕晚期免疫失衡与孕产妇子痫前期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旨在为未来子痫前期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4月-2018年9月期间确诊的188例孕晚期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为子痫前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常规产检并证实无其他妊娠期并发症的健康产妇15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外周血免疫相关指标水平[辅助性T细胞(Th) 22、Th17A、白细胞介素(IL)-22、IL-17A],检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并绘制ROC曲线评价各指标预测孕晚期子痫前期发生的价值;参照相关标准将子痫前期孕产妇分为轻度组与重度组,比较两组各外周血免疫相关指标水平,绘制ROC曲线,检验各指标用于预测重度子痫前期的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子痫前期组患者Th22、Th17、IL-22、IL-17A水平均较高,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各指标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经双变量相关性检验得到结果,Th22、Th17、IL-22、IL-17A之间两两呈正相关(r>0,P<0. 05);将各免疫指标作为检验变量,子痫前期发生/重度子痫前期分别作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Th22、Th17、IL-22、IL-17A用于预测孕晚期子痫前期的发生及病情发展的曲线下面积均>0. 8,预测价值均理想。结论孕晚期免疫失衡可能介导了子痫前期的发生与发展,动态监测孕产妇孕晚期外周血Th22、Th17、IL-22、IL-17A水平,对指导临床预测孕产妇子痫前期的发生与发展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orin联合子宫动脉RI、PI、S/D值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20年9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常规产检并诊断为子痫前期的孕妇(55例);同期单胎健康孕妇为对照组(55例)。ELISA方法测定孕中期(16~24周),孕晚期(28~32周)血清Corin浓度,超声多普勒检测孕中、晚期子宫动脉RI、PI、S/D值。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联合对妊娠中晚期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结果 孕中、晚期血清Corin含量联合子宫动脉PI、RI、S/D值得到的联合预测概率作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0.862,敏感度分别为80.1%、88.3%,特异度分别为82.6%、83.9%,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使用的预测作用。结论 联合检测孕妇血清Corin可提高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参数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研究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的比值变化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从而对重度子痫前期的诊断和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对临床上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的56例患者血清标本作为观察组进行sFlt-1和PLGF水平的检测并计算sFlt-1/PLGF比值,成功检测54例标本,其中有2例标本因溶血无法检测。采集24例正常妊娠的孕妇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采集32例未知妊娠结果的孕妇血清标本作为观察组,预测将来子痫前期发病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标本血清中sFl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L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sFlt-1/PLGE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采用ROC曲线确定sFlt-1/PLGF比值的截断值,与最终妊娠结果做对比,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92.6%,符合率为90.6%。结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的比值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有明显的相关性,在预测重度子痫前期发生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孕妇患者外周血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子痫前期孕妇胎盘早剥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舟山市普陀中医院确诊的7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胎盘早剥分为早剥组24例与非早剥组48例,另选取同期本院产前检查健康妊娠孕妇33例为对照组。采集3组孕妇外周血分离血浆,采用凝血酶法(Clauss)定量测定3组孕妇血浆Fbg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D-D)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早剥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浆Fbg、D-D水平对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发生胎盘早剥的预测价值。结果 3组孕妇年龄、孕周、BMI、经产妇比例、剖宫产史比例、正规孕检比例、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小板及羊水过多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早剥组比较,早剥组孕妇的孕周明显降低,羊水过少比例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非早剥组、早剥组患者血浆Fbg水平依次降低,血浆D-D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前血浆Fbg水平高是子痫前期孕妇胎盘早剥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D-D水平高是子痫前期孕妇胎盘早剥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浆Fbg、D-D水平预测子痫前期孕妇发生胎盘早剥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2 (95%CI:0.834~0.970; P0.01)和0.741 (95%CI:0.625~0.837; P0.01)。结论 Fbg在胎盘早剥子痫前期孕妇血浆中低表达,血清Fbg水平高是子痫前期孕妇患者发生胎盘早剥的的保护因素,对子痫前期孕妇发生胎盘早剥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肥胖孕妇孕早期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比值(D/F)与子痫前期发生及围产结局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入住本院妇产科的168例孕早期肥胖孕妇作为观察组,产前检查正常体重孕妇100例为对照组。均检测血清D-D、FIB水平并计算D/F比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确定D/F最佳截断值并分为高表达组、低表达组,分析两组子痫前期及围产结局。结果:孕早期观察组血清D-D(4.58±1.25mg/L)、FIB(3.28±0.97g/L)及D/F(1.40±0.36)均高于对照组(2.20±0.58mg/L、2.59±0.56g/L、0.85±0.11)(均P<0.05)。ROC分析确定D/F最佳截断值为0.95,观察组高表达组(D/F>0.95,73例)、低表达组(D/F≤0.95,95例),高表达组子痫前期发生率(17.8%)高于低表达组(2.1%),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3.7%、20.6%、4.0%)均高于低表达组(2.1%、5.3%、0)(均P<0.05)。结论:孕早期D/F高表达的肥胖孕妇子痫前期及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胎盘生长因子(s Flt-1/PLCF)和子宫动脉血流对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拟于中山市人民医院进行产检的妊娠早中期孕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和记录孕妇血清s Flt-1、PLCF水平和子宫动脉血流阻力结果,随访至孕34周。统计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生情况,发生轻度子痫前期的28例孕妇为A组,重度子痫前期的23例孕妇为B组,29例正常孕妇为C组。比较3组孕妇的s Flt-1/PLCF比值和子宫动脉血流阻力结果,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联合检测s Flt-1/PLCF和子宫动脉血流对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结果 C组孕妇的s Flt-1/PLCF比值高于A组,而A组孕妇的s Flt-1/PLCF比值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孕妇的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低于A组,A组孕妇的PI和RI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 Flt-1/PLCF比值联合PI和RI预测早发型子痫前期的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s Flt-1/PLCF比值、PI及RI单独预测早发型子痫前期的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早中期孕妇s Flt-1/PLCF比值和子宫动脉血流PI及RI对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较好,密切留意早中期孕妇的s Flt-1/PLCF比值和子宫动脉血流PI及RI对预防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早期胎盘厚度对子痫前期及小胎龄新生儿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浙江省丽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新生儿309例纳入研究,根据孕母是否出现子痫前期分为子痫前期组(n=177)和非子痫前期组(n=132),其中对子痫前期组按是否出现小胎龄新生儿又分为小于胎龄儿组(A组,n=108)和非小于胎龄儿组(B组,n=69),非子痫前期组也按是否出现小胎龄新生儿分为小于胎龄儿组(C组,n=57)和非小于胎龄儿组(D组,n=75),比较四组新生儿在孕早期(8~14周)的胎盘厚度,利用ROC曲线评价孕早期胎盘厚度对子痫前期和小于胎龄新生儿的预测价值。结果在子痫前期组和非子痫前期组中,A、C组的胎盘厚度、血肌酐、血尿酸值分别大于B、D组,而Apgar评分、出生体质量分别小于B、D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67~5.462,均P<0.05)。孕早期胎盘厚度预测子痫前期和小胎龄新生儿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6、0.80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早期胎盘厚度是发生子痫前期(OR=1.704,P<0.05)和小于胎龄新生儿(OR=1.038,P<0.0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孕早期胎盘厚度可以预测子痫前期和小胎龄新生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受体-1(sFlt-1)在正常妊娠及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30例子痫前期患者(其中轻度11例,重度19例)的外周血(静脉血)VEGF、sFlt-1,并与30例正常孕妇作对照。结果: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VEGF水平比正常对照组低,sFlt-1水平比正常对照组高(P<0.01),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VEGF水平比轻度低,sFit-1水平比轻度高(P<0.05)。比较子痫前期孕妇与正常孕妇的妊娠结局,两者在分娩孕周、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新生儿体重1 min Apgar评分、羊水Ⅱ~Ⅲ污染度、胎盘重量均存在差异。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VEGF、silt-1水平的改变会引起内皮细胞激活和损伤,从而导致高血压、蛋白尿等临床症状,并对围产儿的结局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任秀聪  任立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9):4503-4504
目的:探讨正常孕妇各孕期血清脑利钠肽(BNP)值的变化及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共检测199例从孕早期至分娩前期孕妇血清BNP值,统计分析子痫前期孕妇与正常孕妇各孕期外周血清BNP值中位数的差异。结果:正常孕妇各孕期血清BNP中位数保持相对稳定,分别为17.3 pg/mL、16.9 pg/mL、15.8 pg/mL和18.6 pg/mL,正常孕妇,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BNP值为17.1 pg/mL、22.7 pg/mL和118 pg/mL,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BNP值与正常孕妇及轻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正常孕妇血清BNP浓度在各孕期保持相对稳定;子痫前期患者血清BNP浓度显著高于同孕周正常孕妇,BNP与子痫前期发病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2(ICAM-2)在正常妊娠妇女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其中子痫前期13例、妊娠期高血压12例)、24例正常妊娠妇女和25例正常未孕妇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研究对象妊娠早、中、晚三期血浆中的ICAM-2水平。结果:与未孕组比较,正常妊娠组孕中晚期ICAM-2明显高于未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妊娠三期中ICAM-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妊娠三期ICAM-2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周血中ICAM-2水平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密切相关,随着病情加重ICAM-2值明显升高,ICAM-2对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及终止妊娠时机的选择有重要作用;ICAM-2值在正常妊娠中不随孕龄的增长而升高,可能预示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血清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17(thymus and activation-regulated chemokine/CC chemokine ligand 17,CCL 17)浓度,分析CCL 17浓度与孕产妇不良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4月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167例孕产妇(患病组)临床资料,根据1∶1的样本量选取方法选择本院完成分娩的健康孕产妇167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CCL 17浓度。再根据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是否发生不良结局分为不良结局组与结局良好组,比较两组孕20~27周(T 1)、28~34周(T 2)血清CCL 17浓度,分析CCL 17浓度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不良结局的关系。结果健康对照组孕期各时点血清CCL 17浓度高于患病组(P<0.05);患病组167例孕产妇发生不良结局52例(31.14%);不良结局组孕期各时点血清CCL 17浓度均低于结局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时点血清CCL 17浓度低表达可能是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结果显示,T 1、T 2各时点血清CCL 17浓度预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3、0.927,预测价值高,且以T 1时点预测特异度、敏感度最理想。结论血清CCL 17浓度的异常变化可能是预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母婴不良结局的指标,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中,一旦发现趋化因子CCL 17表达异常,应高度警惕母婴不良结局,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白介素-2(IL-2)及胎盘生长因子(PLGF)表达水平联合孕早期平均动脉压(MAP)检测对子痫前期(PE)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在岳阳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PE患者39例为PE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产检的正常孕妇43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TNF-α、IL-10水平,荧光免疫法检测PLGF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IL-2水平,联合孕早期MAP检测,分析各细胞因子和孕早期MAP在两组孕妇中的表达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因素与PE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PE组外周血中TNF-α、PLGF、TNF-α/IL-10及孕早期MAP水平[(17.04±1.94)pg/ml、(63.15±40.95)pg/ml及(12.41±19.19)及(102.19±22.86)mm Hg]与对照组[(7.63±2.43)pg/ml、(547.81±92.98)pg/ml、(3.82±2.07)及(83.79±7.84)mm 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80、4.920、2.920及4.970,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F-α、PLGF及孕早期MAP水平是PE发病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检测孕早期MAP、孕中晚期PLGF及TNF-α水平来预测PE发生概率的模型。P子痫前期=1/1+exp[-14.559+(-0.015)(PLGF)+0.331(GNF-α)+0.136(MAP)].结论孕中晚期检测TNF-α、PLGF表达水平联合孕早期MAP检测在PE风险预测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白介素-2(IL-2)及胎盘生长因子(PLGF)表达水平联合孕早期平均动脉压(MAP)检测对子痫前期(PE)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在岳阳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PE患者39例为PE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产检的正常孕妇43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TNF-α、IL-10水平,荧光免疫法检测PLGF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IL-2水平,联合孕早期MAP检测,分析各细胞因子和孕早期MAP在两组孕妇中的表达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因素与PE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PE组外周血中TNF-α、PLGF、TNF-α/IL-10及孕早期MAP水平[(17.04±1.94)pg/ml、(63.15±40.95)pg/ml及(12.41±19.19)及(102.19±22.86)mm Hg]与对照组[(7.63±2.43)pg/ml、(547.81±92.98)pg/ml、(3.82±2.07)及(83.79±7.84)mm 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80、4.920、2.920及4.970,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F-α、PLGF及孕早期MAP水平是PE发病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检测孕早期MAP、孕中晚期PLGF及TNF-α水平来预测PE发生概率的模型。P子痫前期=1/1+exp[-14.559+(-0.015)(PLGF)+0.331(GNF-α)+0.136(MAP)].结论孕中晚期检测TNF-α、PLGF表达水平联合孕早期MAP检测在PE风险预测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影  张文真  董锡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852-1854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刺激分子B7-1和B7-2的表达水平,探讨B7-1、B7-2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0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2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0例正常妊娠妇女、20例正常未孕妇女的外周血单核细胞,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B7-1、B7-2的表达率。结果:①正常妊娠时B7-2(27.04±9.88)表达水平升高,B7-1(6.00±1.84)表达处于低水平(P<0.01);②重度子痫前期组B7-1表达率和轻度子痫前期组B7-1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刺激分子B7-1、B7-2异常表达在其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晚期妊娠高血压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价值。方法对2017年7月-2019年5月来院的孕晚期(28~40周)孕妇进行回顾性筛选,共选出健康孕妇97名、妊娠高血压孕妇52名、轻度子痫前期孕妇65名、重度子痫前期孕妇33名,依次纳入对照组、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组、重度子痫组,统计各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rinogen concentratio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D二聚体(D-Dimer,D-D)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病情不断发展,各组APTT、PT、FIB、D-D检测结果变化显著,其中APTT、PT水平下降,FIB和D-D结果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T检测结果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孕妇相比,孕晚期妊娠高血压孕妇血液中的凝血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变化,处于相对高凝状态,动态观察凝血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子痫前期患者共60例(研究组),其中轻度子痫前期孕妇3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30例,以同期正常晚期妊娠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VEGF及其sFlt-1水平。结果子痫前期组孕晚期及临产前VEG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值分别为-160.762、22.690,均P<0.001),而sFlt-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值分别为18.647、47.782,均P<0.001)。轻度子痫前期组孕晚期及临产前VEGF水平显著高于重度子痫前期组(t值分别为4.869、4.626,均P<0.05),而sFlt-1水平显著低于重度子痫前期组(t值分别为-3.59、-3.681,均P<0.05)。两组产后1周VEGF和sFlt-1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3.061、1.760,均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sFlt-1水平于孕晚期及临产前较正常孕妇明显增高,而VEGF水平降低,提示VEGF、sFlt-1可作为诊断子痫前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孕期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以及sFlt-1/PlGF比值在妊娠期高血压(GH)和子痫前期(PE)的筛查效率。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8月在杭州市2家医院接受产前筛查的孕妇,根据分娩结局轻重程度,将研究对象分为GH组、PE组、重度子痫前期(SPE)组、对照组,检测4组孕妇血清sFlt-1和PlGF水平,并比较其浓度分布及sFlt-1/PlGF比值情况。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cut-off)、曲线下面积(AUC),对sFlt-1、PlGF水平及sFlt-1/PlGF比值的筛查效能进行评价。结果 GH组sFlt-1水平低于对照组,PE组、SPE组sFlt-1水平高于对照组,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GH组PlGF水平高于对照组,PE组、SPE组PlGF水平低于对照组,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GH组sFlt-1/PlGF比值低于对照组,PE组、SPE组sFlt-1/PlGF比值高于对照组,4组孕妇sFlt-1/PlGF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GH组血清sFlt-1、PlGF和sFlt-1/PlGF比值的AUC分别为0. 692、0. 725和0. 795;PE组的AUC分别为0. 838、0. 852和0. 864,SPE组的AUC分别为0. 714、0. 791和0. 771。结论 sFlt-1/PlGF比值筛查GH和PE的效率优于单独sFlt-1、PlGF的筛查效率,但对SPE的效率没有优于sFlt-1、PlGF的筛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