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自1996年以来,共有29次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暴发,其中25次涉及使用血糖监测的糖尿病患者。因此,2011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以前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19~59岁的1型、2型糖尿病患者应尽快接种疫苗,≥60岁的糖尿病患者,可以由医生评估其感染风险,之后再决定是否需要接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泰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住院分娩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进一步提高人群HBV感染控制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产科2013年785名产妇HBV感染现状进行分析。结果产妇785名,年龄17~49岁,平均27.09±4.24岁。HBsAg阳性的现症感染者33例(4.20%),单项抗-HBs阳性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者218例(27.77%),抗-HBc 阳性的既往感染者196例(24.97%),HBV-M标志全阴的无免疫者338例(43.06%)。与1992年国家实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前的孕妇相比,1992年以后出生的孕妇单项抗-HBs阳性率(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显著增高(39.66%和26.82%,P=0.036),既往 HBV 感染率显著降低(13.79%和25.86%,P=0.041),但 HBsAg阳性率(现症感染率)与 HBV-M标志全阴率在1992年前后出生的孕龄女性之间尚无显著差异(P=0.296与P=0.587)。结论泰州地区孕龄女性的乙型肝炎无免疫率以及实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前后的 HBV感染率仍较高。做好孕龄产妇 HBV感染状况筛查,改进与提高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质量与覆盖率将提高人群 HBV感染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1992年在全国开展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普种并于2005年纳入免疫规划以来, 垂直传播及婴幼儿时期早期暴露导致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显著减少。但我国目前仍属于HBV感染的中高流行区, 慢性HBV感染人数超过8 000万例。此外,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在新生儿时期完成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的儿童, 因暴露而感染HBV甚至感染后慢性化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现综述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 随年龄增长, 接种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水平下降、部分接种者抗-HBs免疫记忆消退的证据, 分析通过加强免疫降低HBV感染的可能性、研究证据及相应的卫生经济学。建议结合国情进一步优化我国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策略, 对于青少年儿童, 特别是母亲为HBsAg阳性且成功阻断垂直传播、家庭及亲密接触者中有慢性HBV感染者的儿童和青少年, 应在适当年龄段进行加强免疫以进一步降低HBV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的特征,为防治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提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09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血清HBV标志物,肝功能及临床转归。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为5.06∶1;发病年龄主要为20~59岁,占93.57%。全部患者中有96.34%既往未曾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既往接种史不详。性接触传播为重要途径之一,共27例,占24.77%。临床治愈率高达94.50%。全部患者入院时抗-HBc IgM为(20.38±8.41)S/CO,HBV DNA为(4.27±1.12)lg拷贝/mL,ALT水平为(1404.98±906.22)IU/L,TBil为(95.24±69.03)μmol/L;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22.87±10.16)d;血清HBsAg转阴时间为(13.87±10.14)d,HBV DNA转阴时间为(10.05±9.66)d。结论成年人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性传播途径是目前成人急性乙型肝炎重要感染途径之一,建议成人和高危人群开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以降低成人急性乙型肝炎的感染率和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武汉地区儿童乙型肝炎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变异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筛选出30例经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儿童乙型肝炎患者及30例未免疫儿童乙型肝炎患者,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 S基因片段,直接将PCR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在60例儿童乙型肝炎患者中检测出55例adw血清亚型,其中8例HBV S基因发生氨基酸置换;直接测序检测的已免疫和未免疫儿童乙型肝炎患者S基因氨基酸置换频率分别为20.0%和6.7%,感染基因变异株的患儿发病年龄明显偏大,其疫苗免疫年限均较长。结论本地区流行的乙型肝炎病毒毒株主要为adw血清亚型;乙型肝炎疫苗具有免疫选择表面抗原基因变异株的作用;基因变异株病毒感染有随疫苗免疫年限延长而明显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吉英杰  张文瑾 《肝脏》2014,(10):793-796
HBV感染全球流行。全世界约有20亿人感染过 HBV,其中3.5亿为慢性 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 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我国1~59岁人群 HBsAg 携带率为7.18%[1],现估算慢性 HBV 感染者约9300万,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  相似文献   

7.
<正>关键点●美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组发现,和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年龄在23~59岁的糖尿病患者进展为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危险增加约两倍。●根据这些数据,CDC建议,之前未接种乙肝疫苗、年龄在19~59岁的所有糖尿病(无论1型还是2型)患者,确诊后都应尽快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8.
吴霜 《内科》2008,3(1):57-59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当前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20亿,其中3.5亿为HBV慢性携带者^[1],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亚洲地区。我国人群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约占10%-15%,高达1.2亿人,乙肝患者约为2800万人。目前预防和控制HBV感染最为有效的措施是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相似文献   

9.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 [1]推荐:HBV DNA阳性、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患者,须兼备年龄>30岁且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CC)家族史才推荐抗病毒治疗。而最近庄辉院士发表的文章 [2]就ALT正常HBeAg阳性或阴性慢性HBV感染患者治疗是否必须...  相似文献   

10.
既往的乙型肝炎(乙肝)血源疫苗和目前使用的基因工程多肽疫苗已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乙肝的流行。众多研究表明,接种乙肝核酸疫苗后能长时间诱导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和较强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应答,有望用于HBV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血源疫苗的安全性,现有基因工程多肽疫苗的部分接种者无应答,以及所诱导的免疫应答效率偏低等。  相似文献   

11.
陈鑫  杨丽娜 《山东医药》2006,46(11):77-78
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对1850例全程接种乙型肝炎(HBV)疫苗的学龄前儿童进行了HBsAg、HBsAb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季尚玮  王江滨  张永贵 《肝脏》2008,13(3):205-20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5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HP-Ig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及分型进行检测。结果HP感染率在慢性乙型肝炎组(59.5%)、乙型肝炎肝硬化组(77.1%)及合并肝癌组(80.6%)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3.4%),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感染率亦增加。HBVDNA阳性组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P感染率高于HBVDNA阴性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01),但不同病毒载量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HBV基因型之间H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消化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者HP感染率较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增加,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感染率亦增加。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11):834-834
HBV感染可以通过HBsAg疫苗预防,疫苗诱导HBV表面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但是,成年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医护工作人员的保护性免疫持续时间没有得到充分的界定。  相似文献   

14.
正【据BMC Medicine 2021年7月报道】题:慢性HBV感染母亲所分娩婴儿增加乙型肝炎疫苗剂量的母婴阻断效果及免疫应答情况: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队列研究(作者Zhang XH等)母婴传播是我国HBV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阻断HBV母婴传播和预防婴儿感染HBV的主要策略,婴儿联合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可进一步提高免疫效果。然而,即使出生后及时完成了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球蛋白的主被动联合免疫,仍有约5%婴儿发生阻断失败,还有部分婴儿会表现为无(低)应答。  相似文献   

15.
崔翔  王振东  朱新年  华鹏  薛敬东  范振平 《肝脏》2012,17(5):356-358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世界范围内的感染人口约为3.5~4亿,在低流行区的感染率约为0.1%~2%,在高流行区的感染率约为10%~20%,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1-2],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约2000万例[3].  相似文献   

16.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8,自引:1,他引:68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预防慢性HBV感染及相关肝细胞肝癌的有效手段[1],但现行的免疫措施用于阻断HBV母婴传播时,仍有免疫失败发生。研究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相关因素及机制进而制定相应对策是根除HBV流行的关键。一、现行不同免疫策略的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目前我国主要使用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每次5μg,按0、第1月、第6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慢性HBV感染者全程接种3剂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疫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2021年10月—2022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就诊并自愿接种SARS-CoV-2疫苗的慢性HBV感染者107例,在第0(基线)、1、2、4、7、8月时进行访视并定期检测血常规、血生化及凝血四项等实验室指标。通过记录慢性HBV感染者接种每剂SARS-CoV-2疫苗后28 d内的不良反应及实验室指标的动态变化特点以评估其安全性。在随访时留取血浆样本检测中和抗体滴度以评估其有效性,同时分析抗体滴度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慢性HBV感染者接种3剂SARS-CoV-2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22.43%(24/107)、19.79%(19/96)和16.67%(12/72),最常见的局部不良反应为接种部位疼痛,最常见的全身性的不良反应为疲劳、乏力;接种疫苗后生化学及病毒学指标未出现恶化;接种每剂SARS-CoV-2疫苗后中和抗体滴度均显著上升(P均<0.05),而后随着时间逐渐下降;抗体阳性组受试者年龄低于阴性组受试者[(42.27±9.40)岁 vs. 48.00(43.00,53.50)岁,P = 0.040]。结论?慢性HBV感染者接种SARS-CoV-2疫苗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未发生疫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接种第3剂加强针后产生的中和抗体反应最为强烈;而年龄则会影响慢性HBV感染者接种疫苗后的抗体滴度。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成人HBV感染及急性乙型肝炎(AHB)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我国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的普及,成人散发性HBV感染逐渐增多。为了探讨上海地区成人散发性AHB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我们对68例散发性成人AH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家庭内传播现状及其健康教育。方法对260例HBV感染者的家庭成员进行乙肝五项指标(HBV—M)和HBV—DNA检测,并针对HBV的感染途径结合家庭成员感染现状进行健康教育,采取乙肝疫苗(HBW)接种和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作为预防或母婴阻断措施。2年后检测全部被观察者的血清HBV—M。结果50岁以上、40~50岁、40岁以下的HBV感染者配偶和子女的HBV感染率分别为24.14%、17.82%、9.89%和30.57%、25.66%、15.89%,呈现出病人的年龄越高,其配偶和子女的HBV感染率越高的现象,除40岁以下组的配偶外,其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我国当前10%左右的HBV感染率。96例提前正规接种HBVV的HBV感染者的配偶的感染率为2.08%,较之未接种者11.54%感染率有明显降低(P〈0.05)。18例同时注射HBIG者中没有检测到HBV新发感染者的存在。采用HBIG加HBVV母婴阻断后新生儿的HBV感染率仅为6.52%,明显低于单纯应用HBVV预防的新生儿20.59%感染率(P〈0.05)。结论夫妻间传播和垂直传播是极为常见的家庭内传播形式。及时接种HBVV和HBIG能有效地预防HBV在家庭内传播。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每年约有2.1%~6.0%进展为肝硬化。年龄、病毒复制程度、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等都影响HBV感染后进展至肝硬化的速率。而进展至肝硬化后HBV仍可持续存在,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或HBV DNA阳性,这些患者还处在进展至肝硬化失代偿和肝癌(HCC)的危险中,只有抗病毒治疗,即清除或持续抑制HBV,才能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