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镜下套扎和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和价值.方法 予184例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内镜下套扎治疗,其中32例伴胃底静脉曲张者还进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随访6个月并观察内镜下套扎和组织胶注射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内镜下套扎治疗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有效率为71.74%(132/184),急诊止血率为95.00%(57/60),并发症(食管套扎部位瘢痕狭窄需行扩张治疗)发生率为2.17%(4/184).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有效率为100%(32/32),并发症(注射部位难治性溃疡7例,其中难治性溃疡并出血2例)发生率为21.88%(7/32).均无穿孔、重度感染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镜下套扎和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地探讨内镜下套扎序贯硬化剂治疗(endoscopic sequential variceal ligation plus sclerotherapy,EVLS)及胃底组织胶注射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61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行EVLS及胃底组织胶注射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变化情况,分析其有效性、安全性及并发症。结果经EVLS后,食管静脉曲张完全消失率、基本消失率、改善率分别为27.9%、47.5%及24.6%。胃底经组织胶注射后显效79.3%,有效20.7%。3.4%发生排胶出血。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后并发出血率0.9%,内镜下食管静脉硬化注射术(EIS)后并发出血率1.9%。EIS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率3.3%,术后早期进食哽噎感、胸骨后疼痛、恶心、呕吐等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短期内均可消除。结论 EVLS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依从性较好,胃底静脉曲张行组织胶注射术疗效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吴作艳  冀明 《山东医药》2010,50(23):65-66
目的 探讨内镜下胃底组织胶注射联和套扎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同期收治的76例肝硬化EGV破裂出血患者,均于内镜下选好胃底靶静脉以"三明治"法注射组织胶,并自胃食管黏膜连接处开始向近端螺旋式结扎曲张静脉.随访8周,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复查胃镜判定EGV程度.结果 无异位栓塞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2例出现再出血、再次注射组织胶后止血;食管静脉曲张和胃底静脉曲张程度降低者分别占88.2%和75.0%.结论 内镜下胃底组织胶注射联和套扎术可明显减轻肝硬化食管EGV程度,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国产组织粘合剂注射加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及肝癌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内镜下治疗包括套扎和注射硬化剂,为观察国产组织粘合剂α-氰丙烯酸烷基酯内镜下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我院对2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胃底曲张静脉进行组织粘合剂注射加食管静脉曲张结扎一次性治疗,观察曲张静脉改善率、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胃底静脉曲张组织治疗术治疗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的的临床意义.方法 56例确诊肝硬化门脉高压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的患者,于出血24 h内行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治疗,术后1、3、6个月行内镜随访,观察再出血率、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好转情况.结果 56例病人全部止血成功,1个月内再发出血5例,3例为排胶期轻度渗血,2例出血量较大,5例病人重新进镜行内镜下喷洒正肾液后血止;6个月内复查无再出血发生.食道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为96%,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为95%.结论 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应用内镜组织胶注射联合曲张静脉套扎术是一种安全、疗效肯定的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治疗急性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23例临床确诊为肝硬化急性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均于出血稳定12h内采用胃曲张静脉三明治法组织胶注射后联合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术后2周、3个月进行内镜随访。观察治疗后再出血率、死亡率、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成功止血。6例患者于术后2周,再次行EVL术。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明显减轻,食管静脉治疗有效率95.65%,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91.30%。随访期3个月内无一例再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内镜下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是治疗胃食管静脉曲张急性出血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对42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成功止血,注射2周后内镜复查见固化组织黏合剂开始排出,随访3个月,无再出血及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行之有效、快速的镜下止血方法,其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镜下治疗前出血量、治疗后早期再出血量及再出血后死亡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友谊医院近5年来396例次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和(或)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早期再出血的特点、原因及转归.结果 镜下治疗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发病率为6.6% (26/396).早期再出血后死亡率为7.7%(2/26).镜下治疗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出血量为(177.0±88.8)ml,与治疗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量[(528.0±298.0)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和(或)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操作简便、安全,术中风险小,术后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区域性门静脉高压致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12月于成都军区总医院就诊的6例区域性门静脉高压致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分析其内镜下特点及组织胶注射治疗后的效果,并与同期在本院接受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的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相比较。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患者中5例为重度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1例合并轻度食管静脉曲张;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均为重度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表现与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所致静脉曲张相似。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患者短期疗效中有效1例,无效5例;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短期疗效均为有效,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长期疗效中,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患者至随访终点所有患者均为无效;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至随访终点有效5例,无效1例,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区域性门静脉高压致胃底静脉曲张进展快、出血风险大,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急诊内镜下组织粘合剂(α-氰丙烯酸烷基脂)注射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间21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接受急诊内镜下胃底曲张静脉组织粘合剂注射联合食管曲张静脉套扎(EVL)治疗,对其治疗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的急诊止血有效率达95%(20/21),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急诊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