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使用乌德勒支施源器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时,不同的管道组合设计与靶区、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关系。方法 调取2017—2018年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放疗科接受乌德勒支施源器进行近距离治疗的17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数据,原计划为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IC/IS),在原勾画轮廓与照射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去除插植针完成腔内近距离放疗(IC)计划设计,对IC/IS计划和IC计划的剂量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并评价加入IS插植针对剂量的影响。结果 IC/IS和IC计划的高危临床靶区(HR-CTV)总的D90分别(88.68±1.84)和(85.54±0.54)G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00,P<0.05)。此外,在靶区的CI指数上,IC/IS计划的明显高于IC计划(0.58±0.08,0.43±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0,P<0.05)。在两种计划中危及器官(OAR)的受照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距离治疗,使用乌德勒支施源器可满足其处方剂量覆盖,而加入IS针,提高了计划的优化空间,在满足OAR受照剂量限值的基础上,显著提高HR-CTV的受照剂量,且提升了剂量分布均匀性。  相似文献   

2.
螺旋断层放疗提升鼻咽癌放疗剂量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应用螺旋断层放疗(HT)进行鼻咽癌放疗处方剂量提升的可行性及剂量学特点。方法 选取10例9野静态调强放疗的鼻咽癌计划,制定HT计划和静态调强(sIMRT)计划。在危及器官(OAR)符合正常组织临床影响量化分析标准的前提下,提升两组计划处方剂量,并比较剂量提升空间及处方剂量提升后两者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与sIMRT计划相比,HT计划所达到的处方剂量比sIMRT计划增加了42.6%(t=6.373,P<0.01);处方剂量提升后,HT计划的均匀性指数仍优于sIMRT计划(t=-2.288,P<0.05),但适形度指数略低于sIMRT计划(P>0.05)。限制HT计划处方剂量提升的OAR为脊髓(2例)、视神经(5例)、脑干(3例);限制sIMRT计划处方剂量提升的OAR为眼晶状体(1例)、脊髓(1例)、腮腺(8例)。结论 HT的高束流调强能力,使其在有效保护OAR的前提下,能够提高鼻咽癌放疗处方剂量。在sIMRT实现高处方剂量要求存在困难时,可考虑使用HT进行放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设计一种软件将随机六维摆位误差引入到直肠癌调强放疗(IMRT)计划中,并评估其剂量学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1例直肠癌IMRT计划作为参考计划(单次剂量 2 Gy, 共50 Gy;PTV为CTV均匀外扩5 mm)。对参考计划的每个分次,通过调整射野几何参数的方法引入随机生成的六维摆位误差,并重新完成剂量计算。再将各分次剂量累加后得到存在摆位误差情况下的总剂量分布。基于美国瓦里安Eclipse脚本应用程序接口(ESAPI)开发能够自动完成上述流程的治疗模拟软件,将服从两种预设分布[分布1:平移误差服从N(0,42),旋转误差服从N(0,22);分布2:平移误差服从N(0,22),旋转误差服从N(0,12)]的六维摆位误差引入参考计划,并评估剂量学影响。结果 参考计划、误差分布1和误差分布2情况下,CTV的Dmin分别为(49.4±0.41)、(47.56±0.76)和(49.17±0.64)Gy;CTV的D98%分别为(50.23±0.07)、(49.98±0.10)和(50.27±0.09)Gy;主体靶区(靶区除去边缘后的内核部分)D98%为(50.25±0.08)、(50.42±0.13)和(50.33±0.10)Gy;边缘靶区D98%为(50.22±0.10)、(49.88±0.11) 和(50.26±0.10)Gy。另外,相比参考计划,误差分布1和2的情况下,膀胱和股骨头平均受量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分布的适形指数虽有微弱降低,但临床意义有限。结论 本方法及据此开发的治疗模拟软件可以根据需要将服从不同分布的六维摆位误差引入到直肠癌IMRT计划中,并给出总体剂量学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在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治疗出束时间差异,探讨HT技术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选取2017年2月至2022年5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9例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每例患者分别使用Precision计划系统制定HT计划和RayStation计划系统制定VMAT计划。所得所有计划按照计划类型分为HT组和VMAT组。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种放疗技术的靶区和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的剂量学参数及治疗出束时间。结果 两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治疗要求。HT组的靶区覆盖度(D95%V100%)、适形指数CI、平均剂量Dmean和中位剂量D50%均优于VMA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3.39、-5.03、3.76、4.97,P < 0.05);两组计划的靶区最大剂量D2%、最小剂量D98%、高剂量体积V107%V110%、均匀性指数H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OAR方面,HT组的双肺V20Dmean均明显低于VMAT组,但双肺V5明显高于VMA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1、3.83、-2.81,P < 0.05);同时HT组明显降低了心脏的V20V30V40Dmean以及肝脏的V20、Dmea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6、-2.83、-2.74、5.93、4.57、4.48,P < 0.05);其他OAR脊髓、甲状腺、肱骨头的受照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HT组的治疗出束时间显著高于VMAT组(t=11.32,P < 0.05)。结论 与VMAT相比,HT具备更大的剂量学优势,能提供更优的靶区覆盖度、适形度和平均剂量,且可明显降低OAR双肺、心脏和肝脏的整体受照剂量,但双肺的低剂量区V5、治疗时间多于VMAT,不过仍满足临床治疗需求,故可考虑将HT技术应用于同时性双侧乳腺癌的改良根治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容积弧形调强(VMAT)、固定野动态调强(IMRT)及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对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部分乳腺放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20例临床分期为T1-2N0M0的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进行VMAT,并同时设计IMRT及3D-CRT,比较3种计划的剂量学参数,包括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剂量适形度、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机器跳数及治疗时间。结果 IMRT及VMAT计划靶区剂量分布优于3D-CRT计划,其中最大剂量,平均剂量及适形指数(CI)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86、8.57、18.23,P<0.05)。正常组织受量:VMAT计划在患侧乳腺V5上优于IMRT及3D-CRT计划(F=5.83,P<0.05);IMRT在患侧肺V20V5D5上有优势(F=16.39、3.62、4.81,P<0.05);在对侧肺的统计中,IMRT计划在最大剂量及D5上可以得到比VMAT和3D-CRT更低的剂量(F=3.99、3.43,P<0.05);VMAT、3D-CRT和IMRT计划所需机器跳数值分别为621.0±111.9、707.3±130.9、1161.4±315.6,计划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30,P<0.05)。VMAT、3D-CRT和IMRT计划所需治疗时间分别为(1.5±0.2)、(7.0±1.6)、(11.5±1.9)min。结论 IMRT和VMAT计划靶区剂量分布优于3D-CRT计划,而不提高患侧肺剂量。对于部分乳腺癌的放疗,容积弧形调强放疗在降低机器跳数和减少治疗时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容积弧形调强(VMAT)人工计划与自动计划的剂量学参数,评估自动计划在临床宫颈癌术后放疗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剂量学特点。方法 选取23例宫颈癌术后病例,其中ⅡA期8例,ⅡB期15例,使用Pinnacle3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分别设计人工VMAT和自动VMA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靶区的DmeanD95、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OAR)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平均优化时间、调试次数以及机器跳数(MU)。结果 自动计划得到的靶区Dmean、CI以及HI均优于人工计划(t=4.65~14.92,P<0.05),而D95无明显差异(P>0.05);自动计划得到的OAR各参数均优于人工计划(t=3.30~14.42,P<0.05);自动计划明显减少了计划的平均优化时间(72 min,t=3.85,P<0.05)和调试次数(2次,t=5.41,P<0.05);自动计划和人工计划的平均机器跳数分别为(819±53)和(638±41) MUs,自动计划跳数增加了181 MUs。结论 使用Pinnacle3自动设计的宫颈癌术后VMAT计划具有临床可行性,并且自动VMAT计划与人工VMAT计划相比提高了计划质量,减少了计划设计时间、人为因素对于计划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根治术后双弧VMAT与IMRT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乳腺癌根治术后双弧的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与5野的静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2种计划之间的剂量学差异,评估VMAT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剂量学特点与应用能力.方法 选取2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左侧10例,右侧18例),分别制定双90度弧段的VMAT与5野的IMRT 2种计划,主要的计划评估参数为靶区的肿瘤控制概率(TCP)、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以及接受相应处方剂量水平照射体积百分比V95V110,危及器官(OAR)评估包括患侧肺的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DmeanV5V20V30,心脏的NTCP值、DmeanV25,健侧乳腺的Dmean、机器跳数(MU)以及治疗时间.结果 VMAT计划与IMRT计划的TCP值分别为(96±2)%、(90±2)%(t=-6.28,P<0.01);HI值分别为0.15±0.04,0.22±0.02(t=13.29,P<0.05);肿瘤位于左侧时,心脏NTCP值在VMAT计划与IMRT计划中分别为(1.0±0.12)%,(1.7±0.13)%(t=2.14,P<0.05);肿瘤位于右侧时,2种计划心脏的NT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剂量分别为(3.27±0.26)、(6.0±0.47)Gy(t=9.21, P<0.01);VMAT计划在MU少于IMRT计划(t=9.58,P<0.01),治疗时间短于IMRT计划(t=8.40,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VMAT计划具有更强的临床应用能力,且表现出更优的剂量学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自主呼吸门控系统(ABC)和Catalyst呼吸门控系统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回顾性选取深圳市人民医院放疗科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女性患者48例,分成ABC和Catalyst组,设计动态调强放疗(IMRT)计划。分析2组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2组呼吸门控IMRT计划在胸壁靶区的D90%D98%DmaxDmean、适形指数、均匀性指数及机器跳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呼吸门控深吸气屏气(DIBH)模式IMRT计划在患侧肺、心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和Catalyst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DmeanDmaxD2%依次为(1 047.72±1 401.84)vs.(454.48±206.26)、(1 619.28±809.05)vs.(1 068.53±419.63)、(1 405.85±798.30)vs.(1 016.54±592.00) cGy,Catalyst优于ABC呼吸门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3.18、-2.07,P<0.05)。结论 ABC和Catalyst呼吸门控系统均满足临床治疗要求,Catalyst较ABC呼吸门控可进一步降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受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骨髓显像结合宫颈癌骨髓保护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2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放疗前行99Tcm硫胶体SPECT骨髓显像确定盆骨中活性骨髓,采用图像融合技术将SPECT与定位CT融合。根据SPECT和盆骨外轮廓定义的骨髓体积,分别制定SPECT-IMRT(SPECT-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和骨髓剂量保护的调强放疗(bone marrow sparing-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BMS-IMR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骨髓、小肠、直肠和膀胱)剂量分布。靶区处方剂量45 Gy/25次。结果 SPECT-IMRT计划和BMS-IMRT计划定义的骨髓体积分别为(238.15±36.82)和(1 100.61±109.92)cm3t=33.273,P<0.05);SPECT-IMRT计划的骨髓高剂量辐射区V30V40V45的平均体积较BMS-IMRT计划分别降低6.9%、5.7%和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0、3.426、3.448,P<0.05);而低剂量辐射区V10V20的平均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计划PTV的覆盖率和其他危及器官(膀胱、小肠和直肠)的受照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CT骨髓显像能较清晰地在CT断层图像上显示活性骨髓的范围。与BMS-IMRT比较,SPECT-IMRT能进一步降低高剂量辐射的剂量体积(V30V40V4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自动和自动+手动配准分别得出的宫颈癌放疗位置误差,评估自动+手动配准的必要性,并给出螺旋断层放疗计划靶区(PTV)外扩边界值(MPTV)。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入组单纯放疗宫颈癌患者29例,采集每周至少两次治疗前兆伏级CT(MVCT)与计划CT图像进行自动配准,得出自动配准位置误差值(AR),并对AR值再行手动配准,得出自动+手动配准位置误差总移动值(TS),比较AR和TS值的差异,并计算MPTV。结果 共获取443幅MVCT图像,在xyz轴和角度旋转方向上AR值分别为(-0.9±2.3)、(0.0±3.1)、(1.0±2.6)mm和0.2°±0.8°,TS值分别为(-0.8±1.8)、(-0.4±3.4)、(1.4±2.5)mm和0.1°±0.5°。除x轴以外,AR和TS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2、3.2,P<0.05);xyz轴各方向MPTV相应为4.6、5.7和3.3 mm。结论 宫颈癌螺旋断层放疗中,自动配准基础上的手动配准是必要的。建议行螺旋断层宫颈癌单纯放疗患者外扩PTV左右、头脚、前后方向分别为5、6、4 mm。  相似文献   

11.
三种局部补量技术在晚期宫颈癌放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三维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IC/IS BT)、三维腔内(ICBT)联合调强 (ICBT+IMRT)以及单纯IMRT技术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16例接受三维近距离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在原IC/IS BT计划的基础上分别设计ICBT+IMRT和单纯 IMRT计划,研究3种计划中肿瘤靶区和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共制定75个后装治疗计划,其中IC/IS BT、ICBT+IMRT和单纯 IMRT各25个。 ICBT+IMRT与IC/IS BT计划的靶区体积剂量D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OARs的剂量比较低。单纯IMRT计划中OARs受量相对较大,且V60明显偏高(与IC/IS BT相比,t=6.77、10.37、4.61、2.83,P<0.05)。结论 ICBT+IMRT计划的肿瘤靶区剂量覆盖较好且OARs受剂量低,可以作为IC/IS BT替代治疗手段。单纯 IMRT技术虽然靶区覆盖度较好,但OARs保护差,不适用于晚期宫颈癌的局部补量治疗。  相似文献   

12.
To study the effect of multileaf collimator (MLC) leaf widths (standard MLC [sMLC] width of 10 mm and micro-MLC [mMLC] width of 4 mm) on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 for cervical cancer. Between January 2010 and August 2010,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12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The treatment plans for all patients were generated with the same machine setup parameters and optimization methods in a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TPS) based on 2 commercial Elekta MLC devices. The dose distribution for the planning tumor volume (PTV), the dose sparing for organs at risk (OARs), the monitor units (MUs), and the number of IMRT segments were evaluated. For the delivery efficiency, the MU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MLC-IMRT plan than in the mMLC-IMRT plan (802 ± 56.9 vs 702 ± 56.7; p < 0.05). The number of segments in the plans were 58.75 ± 1.8 and 59 ± 1.04 (p > 0.05). For the planning quality, the conformity index (CI) between the 2 paired IMRT plans with the mMLC and the sMLC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average: 0.817 ± 0.024 vs 0.810 ± 0.028; p > 0.05). The differences of the homogeneity index (HI) between the 2 paired plan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verage: 1.122 ± 0.010 vs 1.132 ± 0.014; p < 0.01). For OARs, the rectum, bladder, small intestine, and bony pelvis were evaluated in terms of V10, V20, V30, and V40, percentage of contoured OAR volumes receiving 10, 20, 30, and 40 Gy, respectively, and the mean dose (Dmean) received. The IMRT plans with the mMLC protected the OARs better than the plans with the sMLC.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in evaluated parameters between the 2 paired IMRT plans, except for V30 and V40 of the rectum and V10, V20, V40, and Dmean of the bladder. IMRT plans with the mMLC showed advantages over the plans with the sMLC in dose homogeneity for targets, dose sparing of OARs, and fewer MUs in cervical cancer.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四分位距值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差异分析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2例宫颈癌IMRT计划,将靶区和危及器官(膀胱、直肠和左右股骨头)5组DVH曲线从Pinnacle3计划系统中导出,对每组DVH曲线求出平均DVH曲线和四分位距值曲线。结果 计划靶区DVH在54.03 Gy处差异最大,四分位距值为6.95%,处方剂量包绕的靶区体积为(96.43±1.63)%。膀胱DVH在17.24 Gy处差异最大,四分位距值为14.62%,V40V30分别为(32.79±7.06)% 和(56.47±9.94)%。直肠DVH在35.92 Gy处差异最大,四分位距值为19.94%,V40V30分别为(30.17±10.80)%和(58.16±11.99)%。膀胱与直肠的四分位距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9, P<0.05)。左侧股骨头DVH在16.06 Gy处差异最大,四分位距值为31.47%。右侧股骨头DVH在17.47 Gy处差异最大,四分位距值为32.82%,左右股骨头间的四分位距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分位距值曲线可以分析靶区和危及器官DVH曲线的变化趋势,为自动计划优化参数设置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基于图谱库的自动轮廓勾画软件(ABAS)在宫颈癌自适应放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3月收治的21例已行第1程调强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将其已勾画器官的CT图像及第2程未勾画器官的定位CT图像传输至ABAS软件系统,以第1程图像为模板图像,第2程定位图像作为目标图像.在第2程定位图像上手工勾画出靶区和危及器官,将ABAS软件自动勾画图像和医师手工勾画的靶区、危及器官图像传输至飞利浦Pinnacle计划系统,对两组结果进行评估.比较相似性指数(DSC)和勾画体积.结果 ABAS自动勾画与医师手工勾画的DSC平均值均大于0.7,其中靶区的DSC最大为肿瘤临床靶区(CTV, 0.89±0.08),最低为肿瘤区(GTV, 0.72±0.16).对于危及器官,DSC最高的为右股骨头(0.88±0.05),最低为直肠(0.73±0.07).左右髂骨自动勾画体积较手工勾画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7、2.74, P<0.05),其他轮廓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颈癌放疗过程中,基于图谱库的ABAS勾画软件,节省了临床器官勾画工作时间,加强自动勾画后的轮廓修改,并建立患者模板数据库,得到满意度更高的重合结果,也为开展自适应放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三种调强放疗计划剂量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比鼻咽癌常规固定野调强(IMRT)、容积旋转调强(VMAT)以及断层调强(HT)3种不同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18例接受VMAT治疗的鼻咽癌患者,以相同处方剂量和目标条件分别重新进行IMRT和HT计划设计。比较3种计划靶区的均匀度(HI)、适形度(CI)、最大剂量以及平均剂量。危及器官的最大量和平均量以及感兴趣区的剂量体积、计划执行时间和机器跳数(MU)。结果 3种计划在靶区的覆盖率满足临床要求。IMRT计划在靶区的HI和CI方面结果最差,HT计划结果最优。危及器官方面,IMRT计划受量最高,HT计划的脊髓、脑干和腮腺受量最低;但对于视神经、晶状体以及视交叉HT计划的受量最高而VMAT计划的受量最低。IMRT的治疗时间(8.0±0.5) min高于VMAT(3.9±0.1)min和HT(7.4±0.9)min。与VMAT相比,IMRT每次治疗为(711.4±78.7)MU,高于VMAT的(596.4±33.7)MU。结论 鼻咽癌IMRT、VMAT以及HT计划在靶区覆盖和危及器官保护上都可以达到临床要求,在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性上HT计划优于VMAT和IMRT,但在治疗时间和加速器的机器跳数上VMAT较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比较自动化计划设计(Auto-Planning,AP)和调强放疗(IMRT)在直肠癌调强计划设计中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探讨AP在直肠癌计划设计中的优势。方法 选取10例直肠癌术后放疗病例,用Pinnacle39.10计划系统基于同一CT图像进行IMRT和AP计划设计,比较两种不同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分析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差异。结果 AP计划中,靶区DmeanDmin略有增加,DmaxcGy略有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3.03、0.37,P<0.05)。D2D95D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P计划中靶区的HI值有所降低,CI值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0.10,P<0.05)。危及器官中膀胱V40V50,小肠的 V30V45V50,左右股骨头V30V40,在AP计划与IMRT计划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1.02,P<0.05)。膀胱V30V45,小肠V40及左右股骨头V45受照剂量体积均略低于IMRT计划,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AP计划能够达到比IMRT计划更好的靶区适形度,能有效降低靶区最高剂量,增加靶区最低剂量,减少热点和冷点,同时降低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更好的保护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VenusX正交双层光栅加速器与瓦里安CLINAC IX和EDGE单层光栅加速器在海马保护全脑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放疗科收治的40例多发脑转移患者,每例患者分别利用VenusX加速器和Varian EDGE及IX机型的3种加速器设计全脑治疗计划,在给定相同处方剂量、射野及计划限制约束条件下,比较3种计划的靶区、海马体及相邻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和计划执行效率差异。结果对于计划靶区(PTV)而言,VenusX计划的近似最大剂量(D2)与IX计划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P<0.05);VenusX计划近似最小剂量(D98)与EDGE计划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P<0.05);VenusX计划的靶区适形指数(CI)分别与EDGE和IX计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4、-14.30,P<0.05);VenusX计划的剂量均匀性指数(HI)与IX计划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P<0.05)。对于危及器官而言,VenusX计划左右海马的最大剂量(Dmax)和平均剂量(Dmean)均低于EDGE和IX计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9~17.11,P<0.05);VenusX计划左右眼晶状体、左右视神经和视交叉的最大剂量(Dmax),较瓦里安两种机型对应的计划剂量有所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20.80,P<0.05);VenusX计划中脑干的最大剂量(Dmax)与EDGE计划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P<0.05)。在计划执行效率上,VenusX的机器跳数(MU)明显偏高,治疗时间有所增加,与EDGE和IX计划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48、-56.90,P<0.05)。结论 3组治疗计划靶区剂量均达到处方要求,VenusX计划对于危及器官的保护效果优于瓦里安EDGE和IX计划。虽然VenusX执行效率有所下降,但由于其剂量率的提高缩短了实际治疗时间,可以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胸段食管癌3种放疗技术( 3D-CRT、IMRT、RapidArc)的剂量学特点,并分析3种技术的优劣及应用特点.方法 1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入组,依据CT图像,勾画靶区,针对患者的同一套CT图像的相同靶区分别制定3D-CRT、5野IMRT(IMRT5)、7野IMRT( IMRT7)、9野IMRT(IMRT9)、单弧Arc( Arc1)、双弧Arc( Arc2)共6套计划.PTV处方剂量为40 Gy分20次4周+19.6 Gy分14次7d.结果 3D-CRT计划各项靶区剂量学参数明显差于IMRT计划及RapidArc计划(t=5.77、3.52,P<0.05),6套计划的PTV V95(%)分别为:3D-CRT (91.55 ±2.90),IMRT5(96.66±1.05),IMRT7 (96.87±1.23),IMRT (96.81±1.16),Arcl (94.98±1.41),Arc2 (95.93±1.32).RapidArc计划的靶区适形度(CI)最好(t=3.76,10.01,P<0.05),IMRT计划的靶区均匀性(HI)最好(t =3.93、3.37,P<0.05).危及器官参数RapidArc与IMRT各计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CRT和RapidArc计划的机器跳数明显少于IMRT计划,差异高达75%.结论 对于胸段食管癌患者,采用IMRT或RapidArc技术可以在保护正常组织的同时,涵盖临床必需的治疗靶区.3D-CRT计划对降低正常组织低剂量散射区方面优势明显.RapidArc计划靶区剂量学参数与IMRT计划比较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4野和6野断层定野照射(TomoDirect)及断层螺旋照射(TomoHelical)技术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放疗计划应用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作为回顾性研究,本文选取16例已行调强(IMRT)治疗的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在螺旋断层放疗(Tomotherapy)计划系统上分别进行4野和6野的TomoDirect及TomoHelical 3种技术的模拟计划,比较3种技术设计的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及治疗参数。结果 3种技术设计的乳腺癌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其中,4野TomoDirect技术对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尤其是脊髓、健侧乳腺最大剂量Dmax,肺的V5,心脏DmeanF=595.60、129.24、60.44、65.37,P<0.05)的保护优于TomoHelical技术,但在靶区剂量均匀性和适形度方面,以TomoHelical技术较优(F=2.78、60.93,P<0.05)。6野TomoDirect技术,在保证较TomoHelical技术低的危及器官限量的条件下,提高了4野TomoDirect技术的靶区均匀性和适形度。此外,TomoDirect技术的机器跳数均优于TomoHelical技术,有效地减少了患者治疗时间(F=24.89、3.75,P<0.05)。结论 对于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6野TomoDirect技术设计的计划具有一定优势,与TomoHelical技术相比,6野TomoDirect大大降低了危及器官受量;与4野TomoDirect技术相比,6野TomoDirect靶区均匀性和适形度较优,更适宜于早期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