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诊断普遍采用中西医病名对照诊断模式,规范的中西医病名对照可使中医诊疗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中医病名偏少、中医疾病诊断标准不一、生搬硬套导致诊疗僵化等问题。建议临床上中西医病名对照诊断应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2.
论述传染病中医病名诊断的现状、中医病名命名的形式及中西医命名特点的异同。提出了传染病中医病名分类的框架,认为中医临床应高度重视传染病病名诊断规范的意义,使病名更能反映该病的本质,提高疾病诊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1998年3月~2003年3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20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组80例作对照,取得了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2年3月-2005年3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1995年2月至2000年2月我们将诊治的过敏性哮喘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采用中西医结合与西药治疗作对照,进行疗效观察,取得了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998年~2004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观察,平均随访2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中医虽无冠心病的病名,但对其临床表现早有记载。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胸痛、真心痛、包络之痛、胸痹之范畴,依据中医“不通则痛,痛则不通”的论述,我们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40例,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4年1月~2005年2月,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肺炎65例,与单纯西药治疗50例作对照观察。  相似文献   

9.
当今中医病名的翻译对于中医文化的传播以及中医的进一步走出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中医病名语言风格古朴晦涩,高度概括,有着很高的信息密度和信息运载力,特别是有些病名看似和西医病名相同,内涵却不尽相同。这些特点都让翻译工作变得复杂,给中医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困难。从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Eugene A Nida的功能对等的角度分析中医病名,并将其归类为3类:中西医病名相同且含义相同;中西医病名相同但含义不同;中西医病名不同,内涵有交叉。不同类型的中医病名翻译时采取的相应翻译策略:借用西医病名的直译;兼顾中医文化在西医病名基础上借译;根据中医自身特点进行重创,以期在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医概念与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传播中医。  相似文献   

10.
痔和脱肛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它直接危害着劳动人民的健康。在本病防治方面,去年出版了两本专书。一本是1972年7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直肠疾病》;一本是1972年9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痔疮与肛瘘的防治》。这两本书都是编者多年来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中西医结合的丰硕成果。文字通俗易懂,重点章节较为详细。不仅介绍了治法,而且指出了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11.
医史学者韩刚赴台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医史杂志》常务编委、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韩刚应台湾长庚大学邀请,于1998年11月17日赴台湾长庚大学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讲学和学术交流活动。长庚大学和拥有6千余张床位的长庚教学医院均为“台塑大王”王永庆先生斥资兴建。缘于对中医药的赞赏及推动台湾中医药发展的愿望,王永庆先生不仅在长庚医院设中医部,开台湾西医院内设中医部之先声,更在长庚大学中创办中医系,学制8年,中西医双修,毕业时授中、西医双学士学位。1998年首届招生,录取的40名学生均为当年高校联考中的佼佼者。韩刚在台期间参观了台湾中医药研…  相似文献   

12.
肖正君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0):366-366
对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扩张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西医治疗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效果不显。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22例,并与单纯用西医治疗的22例进行对照,发现中西医结合组疗效更加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中医皮肤学史上,牛皮癣与白疕二证名时有混用,而其二证名与西医病名银屑病的对应辨析沿革过程充分说明中西医病名的对应除了需要娴熟的中西医专业知识外,还需要精于中医典籍与西医医学史的相关信息,否则极易陷入望文生义的误区,甚至积重难返。牛皮癣曾与银屑病对应即是一例。中医文献浩如烟海,全面深入查阅中医古文文献必须依靠具有强大检索功能的中医文献数据库。结合中西医历史横断面比较,中西医病名才有可能正确对应,以此拓宽中医学科建设的视野,有利中医经典阅读与应用走向世界。在诸多举措中,建立相当于Pub Med检索功能的中医文献数据库,是中西医病名对应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梳理瘟疫病名的研究进展,获取古医籍中疫病文献的筛选思路。 [方法] 首先明确瘟疫的定义,阐述其主要分类方式,对温病、伤寒等相关名词进行考辨。而后将疫病文献分为笼统的瘟疫和具体的病种2大类,列举今人对相关术语的研究进展。[结果] 瘟疫指具有传染或流行特征而且伤亡较严重的一类疾病。按寒热性质分为温疫、寒疫和杂疫,温疫又可分为温热疫、湿热疫和暑热疫。瘟疫和温病的概念是交叉的,其交集部分为温疫。瘟疫本属广义伤寒,后逐渐脱离伤寒独立,其与传染病的关系仍存在争议。从文献中梳理出概述性瘟疫名称3种:(1)“疒”部的瘟疫全称;(2)以时令与流行命名的术语;(3)其他。制作“传染病中西医病名对照表”,涵盖传染病6类53种,包括病毒性传染病、立克次体病、细菌性传染病、螺旋体病、原虫病和蠕虫病。[结论] 本研究厘清了瘟疫的概念,找到了打开疫病文献宝库的钥匙,在相关研究中具有“破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医病名的现状,从历史和临床实践的角度论证了病证结合是中医诊断学的精髓,从认识论和方法学上比较了中西医病名的异同,阐述必须坚持中医病名,继承和发展中医理论,规范中医病名学术体系,推动中医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赵勇 《中国病案》2011,12(7):40-41
目的了解《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标准实施的规律性,探讨中医疾病分类和西医疾病分类的不同特性。方法分别采用中医疾病系统分类和中医疾病病种分类两种方法,进行前十位疾病顺位排序,结合国际疾病分类综合检索,对中西医病名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体现中医医疗特色的疾病眩晕病、咳嗽病、中风病等排在前十,证候以气血亏虚证高居榜首,中西医病名间虽存在一定内在联系,但不是绝对的等同。结论实现病证名称统一,纵向比较中医各病种的各项医疗指标,可有效掌握医疗情况并进行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8.
新撰《中国医学通史》四卷本的评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期盼已久的《中国医学通史》四卷本巨著已于 2 0 0 1年 1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有幸先睹研读 ,受益匪浅。赞许之余 ,不揣浅陋 ,略加评介 ,以广推荐。一、修史的契机本书是七五、八五期间国家、卫生部的重点科研课题 ,因种种原因至 1987年始组织编撰 ,经 10年奋斗成书。时当我国开放改革 2 0年 ,政通人和 ,百废俱兴 ,综合国力增强。在“预防为主 ,依靠科技进步 ,动员全社会参与 ,中西医并重 ,为人民服务”卫生方针指导下 ,我国卫生事业空前发展 ,医学成果不断涌现。我国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诸门类各学科突飞猛进 ,相关史书相继面世。我国医…  相似文献   

19.
民国肇始,中医被排除于政府体制之外,台湾的中西医结合,直到1958年之后,才有了实际的进展.私立中国医药学院之创设,被视为台湾中西医结合发展的里程碑.在中西医双轨并行的教育模式中,学生们对于两种医学知识都有了实际的认知,但“结合”上仍有许多不足.初期的医学系实际上是中西医双主修.恽子愉是此时期培养出的代表性医家.1980年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成立之后,中西医学在临床上有组织、有一定规模的结合才真正开始.该院成立30多年来,从“中西合作医院”到“中西合作医疗中心”,再到“中西医结合科”,中西医结合机构的层级逐渐下降,而同时期台湾各公私立教学医院设立中医部门越来越普遍,其中的中西医的交流互动,主要是透过会诊及研究工作来进行.  相似文献   

20.
从多方面揭示中西医骨伤科病名统一性的历史原因及其事实,阐述了这种统一性的重要意义、不利影响及其解决方法。肯定中西医骨伤科病名的统一是中医骨伤科与现代科学相融汇的一种表现,它促使该学科在保持本学科特色的基础上,作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学科,波浪式地向前发展,并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