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滕国旗 《人民军医》2009,(11):752-753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长期疗效。方法:将阵发性房颤112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对照组)和胺碘酮+替米沙坦组(观察组)各56例,治疗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后6、12、18个月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8个月后,对照组左心房内径显著大于观察组(P〈0.05)。观察终点时,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8.2%,观察组为82.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替米沙坦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优于胺碘酮,且能抑制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胺碘酮加阿替洛尔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症状明显、发作频繁的房颤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单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65例,在胺碘酮治疗基础上加阿替洛尔治疗。随访6个月,分析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了解房颤发作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治疗后4周、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均能有效地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房颤患者单用胺碘酮治疗和胺碘酮加阿替洛尔治疗均能有效复律,但胺碘酮加阿替洛尔对预防房颤复发和减少不良反应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3.
李琳  李兴国  边晓菊  刘品 《西南军医》2009,11(6):1022-1023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伴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病人用胺碘酮加厄贝沙坦控制心律和血压。对照组用胺碘酮加倍他乐克控制心律和血压。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有7例(21.9%)出现房颤复发,窦性心律维持率(78.1%)。对照组有14例(46.1%)出现房颤复发,窦性心律维持率(53.9%)。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可以明显减低心房颤动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05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诊疗的61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5例,其中治疗组予以左旋氨氯地平,2.5-10.0 mg/ d;对照组予以缬沙坦片,80-160 mg/ d。治疗1年后,检测分析两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Pd、左房横径(LAD)、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及脑钠肽(BNP)水平以及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1年后随访发现,两组的 SBP、DBP、Pd、LAD、hs-CRP 及 BNP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而两组的 SBP、DBP、Pd、LAD、hs-CRP 及 BNP 水平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缬沙坦组房颤复发率为28.85%(88/305),左旋氨氯地平组为31.15%(95/305),两组间房颤复发率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旋氨氯地平可以很好地降压和防治房颤,降低 LAD、hs-CRP 和 BNP 水平,其效果与缬沙坦类似。  相似文献   

5.
李世峰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9):1672-1672
目的:观察应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房颤转复窦性心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2例在治疗原发病及抗凝基础上加用胺碘酮静脉应用。B组33例,在治疗原发病及抗凝基础上胺碘酮静脉应用和稳心颗粒口服。主要观察阵发性房颤转复窦性心律时间,胺碘酮累计剂量及不良反应。结果:单用胺碘酮A组平均复律时间(6.6±1.2)h,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B组(1.5±0.8)h,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胺碘酮累积用量(546±72)mg,B组(240±48)m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联合心颗粒转复阵发性房颤可缩短复律时间,减少用量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其探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阵发性房颤患者中选取160例,其中80例给予替米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标记为对照组;80例给予单纯胺碘酮治疗,标记为实验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均为3月/疗程,观察心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呕吐4例.头晕2例,心动过缓3例,总数9例;对照组:呕吐3例,头晕3例,心动过缓5例。总数1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较单独应用胺碘酮疗效更为显著,应用比较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奎尼丁与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房颤) 的临床特点及对心肌复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 例胺碘酮与17 例奎尼丁治疗房颤的转复率。短期防止复发的维持率及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同时,观察其对QT间期,QT离散度的影响,并与阵发性房颤和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1)奎尼丁组药物复律与胺碘酮组无差异,短期(10d) 防止复发率相近,但奎尼丁组2 例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而胺碘酮无1 例发生。(2) 阵发性房颤组与健康组QT间期和QT离散度无差异,奎尼丁和胺碘酮均延长QT间期和QTD,但奎尼丁比胺碘酮影响更大。结论:(1) 奎尼丁和胺碘酮均可有效治疗房颤,但胺碘酮相对安全。(2)两者均延缓心肌复极并使复极离散,尤以奎尼丁为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胺碘酮、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原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92例高原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A组,n=64)、胺碘酮+贝那普利(B组,n=67)和胺碘酮+贝那普利+阿托伐他汀组(C组,n=61)。随访1年,比较三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左心房内径以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左心房扩大方面,C组与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原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确切,抑制炎症、逆转心房结构重构和电重构可以更有效的减少心房颤动的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常规与小剂量胺碘酮对心房颤动(房颤)转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老年人房颤1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小剂量胺碘酮组)78例、常规组(常规剂量胺碘酮组)78例与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组)32例,观察用药6个月后房颤发作控制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常规组房颤控制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小(P<0.01)。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人房颤有效,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房颤干预治疗的价值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on protein,hs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9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口服,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治疗。入选时及治疗3、6、12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hsCRP水平,记录房颤发作频度及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两组阵发性房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2个月随访时,治疗组阵发性房颤发生率(14.9%)明显低于对照组(43.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sCRP及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减少高血压并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校正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CSNRT)对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潞安集团总院收治的首次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持续性AF患者30例,均为经至少2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且有症状的持续性AF患者,在三维标测系统Carto3指导下首先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对未转复窦性心律(窦律)者采用CCL消融策略进行消融,后测定CSNRT。分为窦律维持(未复发)组20例与复发组10例,分析两组的临床基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持续性AF复发的预测因素。 结果:复发组的CSNRT、左房前后径(LA)和早期复发比例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年龄、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性别、AF病史、术中复律无统计学差异(P>0.05)。CSNRT为持续性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OR=4.457,95%CI=1.231~12.245,P<0.05)。 结论:CSNRT恢复时间缩短,有利于降低持续性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晚期复发率,改善窦房结功能有助于持续性AF患者术后患者窦律的维持。  相似文献   

12.
左房内径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左房内径(LAD)、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房颤患者118例为试验组,窦性心律3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两组的LAD.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含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房颤组较对照组LAD明显增大,hs—CRP含量明显增高,且LAD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LAD和hs—CRP与房颤相关,提示心房晕构及炎症反应在房颤的发生及持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慢性心房颤动对人心房组织及心房肌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慢性心房颤动(AF)对人心房组织及细胞结构的影响。方法 20例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分为两组,实 验组为伴慢性AF的患者(n=10),对照组为不伴AF患者(n=10),对两组患者的右心耳组织进行了光镜、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 心房纤维结缔组织含量(26.7±7.2)明显高于对照组(12.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心房肌细胞肌纤维溶解、线 粒体增生、糖元累积的发生率分别为67%、71%、76%,明显高于对照组(29%、34%、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AF能使心房组织发生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肌纤维溶解、线粒体增生、糖元累积等解剖重构变化,这些改变可能在AF终止后心房 顿抑的发生和AF的自身维持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人心房肌细胞内钙离子(Ca2+)浓度与心房颤动(AF)的关系。方法急性分离风湿性心脏病(RHD)伴或不伴有AF患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CHD)窦性心律患者的心房肌细胞,用Fluo3作为钙指示剂,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测定细胞内Ca2+浓度。结果在RHD患者中,伴有AF者的心房肌细胞内Ca2+浓度(517±98nmol/L)明显高于不伴有AF者(262±65nmol/L,P<0.01),而二者均明显高于CHD患者的心房肌细胞内Ca2+浓度(117±48nmol/L,P均<0.01)。结论RHD患者心房肌细胞内Ca2+浓度升高。RHD伴AF患者心房肌细胞内存在Ca2+超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可达龙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房颤病人共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可达龙;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和洋地黄,观察复律及心室率情况.结果:可达龙在转复窦性心律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在心室率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可达龙在房颤复律方面具有较强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阵发性房颤(PAF)成功前后心房电机械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在空军总医院住院的PAF患者60例及健康体检的窦律患者20例,实验分3组:对照组(n=20)、射频消融组(n=30)、药物治疗组(n=30).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治疗后随访时复查上述检查.对比治疗前3组的P波时限、振幅,心房容积及应变率等指标及两组PAF患者治疗后的上述参数.结果 治疗前射频消融组和药物治疗组的PAF患者间P波时限、振幅,心房容积和应变率等心房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心房参数均出现好转,应变率等机械参数明显改善(P<0.05);6个月时心房参数进一步好转,且射频消融组各参数改善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讨论 P波时限、振幅,心房容积及应变率可以较好地评价心房电机械功能,射频消融和药物治疗后PAF患者的心房传导、机械运动功能均得到改善,且射频消融组在疗效和心房参数改善上均优于药物治疗组.机械运动功能改善早于电传导功能,可作为评价PAF患者复律后心房功能改善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郭勇  郑强荪  王洪涛 《武警医学》2008,19(12):1085-1087
 目的 探讨β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刺激及其阻断药在阵发性房颤中的作用.方法 20只犬麻醉开胸后,在不给予心房电刺激的情况下分别经股静脉静滴乙酰胆碱(Ach)、儿茶酚胺及儿茶酚胺+乙酰胆碱诱发房颤(AF).结果 异丙基肾上腺素(IPA)及肾上腺素(EPI)(1~100 μmol/L)AF的诱发率分别29%(14只犬中4只诱发),17%(6只犬中1只诱发).静滴阿托品可以阻止肾上腺素能诱导的AF发生.Ach在20只犬中均诱发了房颤事件,阈浓度为:(2.8±0.3)μmol/L.IPA(10 μmol/L)可使Ach诱发房颤的阈浓度降至(0.4±0.1)μmol/L(P<0.05),并使AF的持续时间从(25±7)s增加至(233±60)s(P<0.05).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1 mg/kg)不能阻断Ach诱发的AF,但可使Ach的诱发阈浓度从(2.8±0.3) μmol/L提高至(23.5±3.4) μmol/L(P<0.05).结论 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在房颤的发生中均起作用,胆碱能刺激在阵发性房颤的诱发中起主要作用,肾上腺素能张力的改变在胆碱能介导的房颤发生与维持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An interesting and still not well‐understood example for old medical wisdom “Sola dosis facit venenum” is the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in athletes. Numerous studies have shown a fourfold to eightfold increased risk of AF in athletes compared to the normal population.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data suggests a dose‐dependent effect of exercise. Moderate exercise seems to have a protective effect and decreases the risk of AF, whereas excessive exercise seems to increase the risk of AF. The described cases illustrat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ithin the spectrum of AF in elderly athletes, that is, exercise‐induced AF, vagal AF, chronic AF, and atrial flutter. As the arrhythmia worsened quality of life and exercise capacity in all patients, recovery of sinus rhythm was desired in all described cases. As the atrial disease was advanced on different levels, different treatment regimes were applied. Lifestyle modification and temporary anti‐arrhythmic drug therapy could stabilize sinus rhythm in one patient, whereas others nee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o achieve a stable sinus rhythm. The patient with the most advanced atrial disease necessitated anti‐arrhythmic drug therapy and another left atrial ablation. All described patients remained in sinus rhythm during the long‐term follow‐up.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特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术前细胞心理护理,做好房颤诱发试验和基础护理,术中术后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前对治疗方法有充分的了解,均能以良好心态对等手术。术中术后并发证发现和处理及时,未出现严重后果。结论:有效的护理,可闰轻减人术前术后的心理压力,密切观察术中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减轻并发症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低能量体内电转复对持续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7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接受低能量双相波R波同步体内电转复。术前经食管心脏超声检查以排除左房内血栓 ,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3~ 5d。分别行颈内或左右股静脉穿剌 ,置入 2根专用的除颤电极 ,1根置于低位右房并使其放电部位尽量与右房游离壁紧密接触 ;另 1根置于冠状静脉窦或左肺动脉。此外 ,1根标准四极电生理导管置于右室心尖部以司感知同步和起搏支持用。除颤能量释放采用Telectronics公司的植入支持系统 ,型号 4 5 10。转复成功后 ,所有患者均静脉给予胺碘酮治疗 2 4h ,以后改为口服维持。结果 所有患者经低能量体内电转复后均恢复为窦性心律 ,共除颤 13次 (平均 2次 /例 ) ,能量为 (7.8± 2 .2 )焦耳。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随访 (18± 9)个月 ,4例 (5 7% )仍为窦性心律 ,3例分别于转律后第 2、5和 2 4 0天重新转为房颤。结论 低能量体内电转复 ,是一种无需全身麻醉、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将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