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鼻咽癌束流调强放疗计划对腮腺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在相同的剂量要求和限制下,比较鼻咽癌常规束流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与仅保护一侧腮腺时或腮腺扩大计划靶区(加2或3mm边缘)时的束流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结果仅保护一侧腮腺的调强计划与常规计划比较,PTV70在靶区覆盖情况、均匀指数和适形指数方面均相似。PTV59.4的最小剂量大于常规计划(P〈0.01),D95也得到提高(P〈0.01)。两个计划需保护的腮腺D50%VOL和Dmean相似。扩大腮腺计划靶区(加2或3mm边缘)的调强计划与常规计划比较:PTV70在靶区覆盖情况、均匀指数和适形指数方面均相似。然而从常规计划到腮腺加2mm边缘的调强计划再到加3mm边缘的调强计划,PTV59.4的Dmin和Dmean有下降的趋势,而脑干和脊髓的受量有增加的趋势。结论调强计划中腮腺保护困难时,可仅做保护一侧腮腺的束流调强放疗计划;估计腮腺可能产生明显的位置变化时,可考虑加大腮腺的计划靶区,以保证治疗过程腮腺始终能得到较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测量胸段食管癌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探讨摆位误差对肿瘤靶体积和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 21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经图像引导调强放疗,共获得173组CBCT摆位误差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中模拟患者的实际治疗过程,分析摆位误差对肿瘤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结果 21例患者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2.73 ±1.85)、(3.19±2.71)和(2.35±1.71)mm.摆位误差对患者GTV的剂量学影响不明显,但误差却使患者95% PTV( D95%)接受的剂量与标准计划相比降低3.38 Gy,PTV最小剂量(Dmin)和平均剂量(Dmean)分别下降9.83和0.65 Gy,摆位误差的修正提高了计划靶区的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性,标准计划相应值分别为(0.74±0.10)和(1.07±0.02),模拟计划相应值分别为(0.69±0.08)和(1.13±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3和-3.91,P<0.05);摆位误差对脊髓的最大剂量(Dmax)、双肺和心脏等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计划中脊髓的最大剂量均值为(42.20±4.97)Gy,标准计划为(41.37±2.75) Gy,摆位误差使部分患者脊髓最大剂量超过45 Gy,其中1例最大值达到52.8 Gy.结论 kV-CBCT图像引导胸段食管癌调强放疗可减小患者的摆位误差,提高PTV的受照剂量和治疗精度,摆位误差对双肺、脊髓和心脏受照剂量未见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3.
COMPASS系统在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剂量验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COMPASS三维剂量验证系统在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剂量验证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8例鼻咽癌病例在Masterplan治疗计划系统中进行旋转调强计划设计,然后将治疗计划分别传输至COMPASS系统和控制加速器运行的MOSAIQ网络上.比较计划系统计算结果和COMPASS实际测量结果差异的主要指标,如靶区的平均剂量(Dmean)、95%体积剂量(D95%)和γ值,脊髓、脑干的Dmean和D1%左右腮腺的Dmean、V30.结果 计划系统计算结果和COMPASS实际测量的结果二者在靶区的γ通过率均>95%,各个靶区的D95%平均偏差大多<3%,各个靶区Dmean的偏差平均值在1%以内.脊髓和脑干的D1%的平均偏差分别为(4.3±3.0)%和(5.9±2.9)%,二者Dmean的平均偏差分别为(5.3±3.0)%和(8.0±3.5)%.COMPASS测量的脊髓和脑干的剂量都比计划系统计算的结果小.左右腮腺Dmean差异的平均值分别为(6.1±3.1)%、(4.7±4.4)%,V30的差异分别为(9.4±7.5)%和(9.4±9.9)%.结论 COMPASS三维剂量验证系统是容积旋转调强剂量验证的一个非常理想的工具,可以快速、直观地分析出靶区和正常器官理论和实际照射情况下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多叶准直器(MLC)日志文件验证鼻咽癌患者动态调强放疗的累积剂量,分析MLC叶片位置偏差与剂量学关系。方法 跟踪记录5例鼻咽癌患者的28个分次动态调强放疗,共计1 400个日志文件。通过Argus软件解析和提取MLC叶片的实际位置信息,并与MLC叶片的计划位置信息比较,计算每个MLC叶片的位置偏差和所有患者的整体平均叶片位置偏差。将MLC文件导入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剂量重建计算,分别比较和分析每个病例重建计划和原计划的28次累积剂量差异及单次相对剂量差异。结果 单个叶片位置偏差<0.50 mm约占90%,0.50~1.00 mm之间的占4%~11%,1.00~1.50 mm约占8‰,整体平均叶片位置偏差为0.16 mm。与原始计划累积剂量相比,重建计划的叶片位置偏差导致靶区累积相对剂量差异<±0.1%,危及器官的累积相对剂量差异<±0.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原始计划的单次剂量相比,重建计划的靶区和脑干、脊髓和右眼晶状体单次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4.61和4.46、-4.51、2.07, P<0.05)。结论 基于动态调强日志文件的分次累积剂量验证,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单次MLC叶片位置偏差对剂量的影响,验证结果可更加精确地反映患者的实际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加速器机架旋转角度、准直器到位和多叶光栅(MLC)叶片到位等误差对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的剂量学影响。方法 选取10例已行VMAT的宫颈癌计划,提取Pinnacle3 V9.2计划系统(美国Philips公司)中每个临床计划的plan.Trail文件,使用Matlab编写的程序读取并修改每个控制点运行参数,从而模拟加速器运行误差。通过各引入误差的计划与原计划的剂量比较,评估加速器各参数运行误差对VMAT的剂量学影响及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引入机架旋转角度误差、准直器到位误差和两侧MLC叶片同向偏移误差中,PTV各剂量限值的最大变化分别为0.16%、0.46%和0.57%,危及器官(OAR)各剂量限值的最大变化分别为0.38%、-1.32%和-0.44%。引入两侧MLC叶片反向或相向运动误差,其幅度为±0.5、±1和±2 mm时,导致PTV各剂量限值变化的最大值分别为2.11%、3.04%和6.03%,各OAR平均剂量变化的最大值分别为2.17%、3.92%和7.97%,且PTV和OAR各剂量限值与MLC反向或相向运动误差呈强线性相关(t=21.201~90.562,P<0.05)。引入各参数实际执行误差值时,PTV和OAR各剂量限值的最大变化分别为0.16%和1.30%,适形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基本不变。结论 执行宫颈癌VMAT计划时,两侧MLC叶片反向或同向运动误差相比机架旋转角度误差、准直器到位误差和MLC叶片同向偏移误差对VMAT剂量学影响更加显著,因此,应加强对加速器质控尤其MLC叶片到位误差的质量控制以提高放疗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乳腺癌术后胸壁大体积复发2野和6野调强放疗的计划差异.方法 对8例乳腺切除术后胸壁大体积复发病例,Pinnacle计划系统上分别对PTV进行2野调强和6野调强放疗计划设计,PTV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GTV后续计划补量至66~70 Gy),比较2种计划95%处方剂量PTV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及心脏、同侧肺剂量.结果 6野IMRT计划的CI和HI均优于2野IMRT计划,6野和2野的CI分别为(0.66±0.08)和(0.53±0.10)(t=7.99,P<0.05),HI分别为(1.36±0.08)和(2.19±0.78)(t=9.04,P<0.05).2个计划中肺V5、V10、V20、V35和心脏Dmax、V35、Dmean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切除术后胸壁大体积复发患者行放疗,6野静态逆向调强放疗计划靶区覆盖优于2野,而心肺受量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Ray Station 7(V6.99)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Hi-Art@V5.1.3)2种放疗计划系统设计鼻咽癌螺旋断层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至12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完成TOMO治疗计划的15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 年龄(44.0±17.7)岁, 按照与TOMO治疗计划系统相同的计划设置参数和临床剂量学的要求, 在Ray Station 7治疗计划系统中设计TOMO计划。比较2种治疗计划系统设计的计划质量, 分析100%、95%处方剂量覆盖靶区的体积占靶区总体积的百分比(V100、V95), 覆盖靶区1%、98%、99%体积的剂量(D1%、D98%、D99%), 均匀性指数(HI)和适形指数(CI), 重要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指标, 计划优化时间和计划执行时间。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双侧检验。结果 Ray Station 7和TOMO计划的鼻咽癌原发病灶的计划靶区(PTVnx)的V100[(97.5±2.1)%对(94.9±3.9)%], 原发病灶侵犯区域的计划靶区(PTV...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调强放疗对海马结构的剂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海马结构的受照剂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鼻咽癌的调强放疗计划,比较不同临床分期鼻咽癌的海马结构受照剂量及特点.结果 59例鼻咽癌患者的海马结构受照剂量受T分期影响明显,Dmax11.1 ~78.2 Gy,Dmean3.2 ~44.6 Gy,T1 ~T4期海马结构受照剂量(Dmax和Dmea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max(F=24.2,P<0.05)、Dmean(P=16.3,P<0.05).其中T3、T4期病例平均受照剂量和体积明显高于T1、T2期,Dmax、Dmean分别为(58.6±14.8)Gy、(20.9±19.3) Gy和(40.8±9.4) Gy、(12.5±5.1) Gy.结论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海马结构可能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肿瘤T分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特别在T3-4期病例放疗中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针对容积调强旋转放疗技术(VMAT),分析患者计划验证通过率对多叶准直器(MLC)位置误差的灵敏度。方法 选取6例双弧VMAT计划,引入MLC位置误差 (±0.5 mm、±1 mm和±2 mm),模拟VMAT执行过程中MLC可能出现的系统误差,包括MLC射野宽度误差和MLC整体偏向一侧的误差。每个病例有10个计划,1个原计划和9个带有误差的新计划。利用螺旋形半导体探测阵列(ArcCheck)进行验证测量,得到每个病例原计划和新计划的剂量分布。采用绝对剂量结合等剂量距离差别的计算方法,以原计划计算剂量分布为参考,分别得到每个计划的通过率。结果 当评价指标为3%/3 mm时,6例原计划的平均通过率为96%,带有+1 mm、+2 mm、-2 mm射野宽度误差的计划和2 mm MLC整体偏向一侧误差的计划平均通过率下降8.8%、15.5%、6.1%和7.9%,这些MLC位置误差通过计划验证可以检测到,其他MLC位置误差对计划通过率影响小,无法检测到。2%/2 mm评价指标较3%/3 mm对MLC位置误差更敏感。结论 对于1 mm以内的MLC位置误差,VMAT计划的验证对其不敏感。为保证VMAT计划执行的准确性,需要针对MLC做专门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的合理方案。方法 对1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制定2种放疗计划:PTV60计划的PTV为(GTV+6~8mm)+呼吸动度+摆位误差,对PTV获得60Gy处方剂量进行归一;PTV70计划的PTV为GTV+呼吸动度+摆位误差,对PTV获得70Gy处方剂量进行归一。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分析2种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受量,并进行剂量学的对比研究。结果 PTV70计划接受60Gy剂量的靶区体积明显高于PTV60计划,两组在靶区剂量均匀性方面相似。PTV70计划的肺V20较PTV60计划平均下降(1.69±0.4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47,P=0.002);肺V5平均下降(1.29±1.09)%,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设计中,PTV70计划优于PTV60计划。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多叶准直器(MLC)整体到位偏差对均整器(FF)和无均整器(FFF)模式的鼻咽癌固定野调强计划剂量学影响的比较。方法 选取10例鼻咽癌患者,分别设计FF和FFF调强计划。修改两种计划的MLC文件,人为引入0.5和1 mm两种偏移量的3种MLC整体到位偏差。重新计算修改MLC文件后的调强计划的剂量分布,比较两种射束模式调强计划的剂量学变化趋势。结果 与FF计划比较,MLC整体闭合时,FFF计划的靶区D95%和两侧腮腺的Dmean对MLC到位偏差的敏感性稍高(t=3.298~4.793,P<0.05);MLC整体平移时,FFF计划靶区DmeanD95%和左侧腮腺的Dmean对MLC到位偏差的敏感性稍高(t=2.372~6.844,P<0.05),但是右侧腮腺的Dmean却表现出较低的敏感性(t=-4.049、-3.378,P<0.05)。结论 对于射野外的器官或体积较大器官,无均整器模式比均整器模式计划对MLC整体到位偏差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容积旋转调强多叶准直器叶片位置误差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执行过程中多叶准直器叶片的位置误差,验证一种检测叶片到位精度的方法。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选取32例鼻咽癌患者的容积旋转调强双弧计划,分别为第1个治疗弧(顺时针181°~179°)与第2个治疗弧(逆时针179°~181°),每个治疗弧包含A、B两组叶片,使用Argus软件提取在Varian Trilogy加速器上计划实际执行时的Dynalog文件,比较叶片实际位置与计划位置间的差别。结果 所有计划在±2、±1.5、±1和±0.5 mm位置误差以内的叶片占比分别为99.99%、99.90%、99.07%和93.98%;第1、2个治疗弧和A、B组在±1 mm位置误差以内的叶片占比分别为98.08%、100%和98.97%、99.01%。第1个治疗弧与第2个治疗弧的叶片位置误差范围分别为-2.95~2.99和-0.22~0.2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1);A与B组的叶片位置误差范围分别为-2.95~2.68和-2.92~2.99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容积旋转调强计划执行中,叶片到位精度在误差控制范围内,多个治疗弧计划验证时需要考虑对治疗弧分别验证,日志文件分析可作为加速器叶片到位精度检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设计一种检测静态调强计划实施过程中多叶准直器(MLC)叶片到位精度的方法,并分析叶片误差对靶区和正常器官受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例已通过剂量验证的静态肺癌调强计划,按子野数目从小到大排序,将前10例和后10例计划分别编入简单计划组和复杂计划组,将计划传送给瓦里安600CD加速器执行,借助PV aS500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拍摄图像,通过梯度算法获取叶片的实际位置,计算出叶片验证通过率,并根据检查的结果修改MLC文件,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重算计划,得到叶片误差存在前后靶区和正常器官受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20例病例中大多数器官的受量均有增加或减少,且第6例和第13例病例中的脊髓Dmax超过了45 Gy的限值。简单计划组中只有脊髓Dmax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8,P<0.05),复杂计划组的PGTVD95%、PTVD95%、脊髓Dmax、肺V20、心脏V40的变化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t=-1.89、-1.99、-2.36、-2.55、-1.85,P<0.05)。结论 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和疗效,需要对叶片走位进行检测,特别是对子野数目较多的复杂计划,使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和计划系统能够检测出计划执行过程中叶片的到位情况,以及靶区和正常器官的实际受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术后放射治疗患者位置误差的分析,确定临床靶区(CTV)外扩计划靶区(PTV)边界值的大小。方法 选取26例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患者通过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采集初次治疗前和以后每周的CT影像,与治疗计划采用的CT影像进行比对,记录各方向位置误差值并计算PTV外扩边界值MPTV结果 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放疗时各方向均存在位置误差,患者在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误差分别为(0.21±3.23)、(0.55±3.51)和(0.08±2.76)mm,头脚方向的系统误差最大,左右方向次之、前后方向最小。各方向位置误差无明显差异。靶区在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依次需外扩5.44、7.26和5.68 mm。 结论 建议在进行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时外扩PTV间距依次为左右方向5.5 mm、头脚方向7.5 mm、前后方向6 mm。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MdaccAutoPlan软件与人工计划设计在鼻咽癌调强放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例鼻咽癌初治患者,应用MdaccAutoPlan软件设计自动治疗计划(MDAP)与人工计划,在保证射野角度、优化参数、计划要求等条件尽量一致的情况下,对两种计划进行计划评价剂量学以及工作效率方面数据的对比。结果 MDAP中PGTV、PTV1、PTV2的D98%Dmean较人工计划降低2.5%、0.3%、0.1%、0.5%、0.6%、1.0%,PGTV、PTV1、PTV2的D2%较人工计划上升1.7%、1.5%、0.6%。其中PGTV D98%、PGTV D2%和PTV2 D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5.519、6.701、0.937,P<0.05)。MDAP的右侧腮腺D50%、左侧腮腺D50%、脊髓Dmax、脊髓Dmean较人工计划减少24.8%、27.7%、11.4%、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7、5.375、6.786、3.810,P<0.05),两侧眼晶状体较人工计划升高65.0%、1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63、3.440,P<0.05)。视神经、视交叉和脑干3种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DAP的后颈部剂量分布略优于人工计划,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中,人工计划的计划靶区曲线、脑干曲线、脊髓曲线均高于MDAP。MDAP计划的人工操作时间较人工计划减少了59.4%,计算机处理时间较人工计划增加了34.4%。结论 MdaccAutoPlan软件对鼻咽癌放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危及器官剂量限制可能优于人工计划,且能减少计划设计时间,提高计划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段食管癌预防性淋巴结照射同期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的3种计划的优选方案.方法 对6例颈段食管癌在模拟CT扫描图像上勾画靶区[GTV、CTV(包括双侧中下颈部、锁骨上区、上纵隔淋巴引流区),GTV、CTV分别外扩5 mm为PGTV、PTV],设计5、7、9野下3种SIB-IMRT计划.PGTV处方剂量66 Gy分30次,PTV处方剂量60 Gy分30次.对各计划靶区及危及器官受量进行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比较.结果 5、7、9野SIB-IMRT计划PGTV的适形指数(CI)和V66及D95均明显不同,分别为0.56、0.62、0.69(F=6.22,P<0.01)和88.24%、95.03%、94.91%(F=4.39,P<0.05)及6539.67、6601.83、6602.00 cGy(F=4.46,P<0.05);PTV的也明显不同,分别为0.80、0.85、0.87(F=11.29,P<0.01)和91.64%、94.05%、95.06%(F=4.10,P<0.05)及5934.00、5987.17、6006.33 cGy(F=4.01,P<0.05);脊髓最大受量也不同,分别为4707.17、4497.83、4357.00 cGy(F=11.26,P<0.01).7、9野间上述各参数比较也均相似(P均>0.05).结论 7野SIB-IMRT计划是颈段食管癌预防性淋巴结照射SIB-IMRT的优选方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optimized 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SIB-IMRT) plans in cervical esophageal carcinoma underwent prophylactic lymphatic irradiation.MethodsSix patients with cervical esophageal carcinoma were studied.The gross tumor volume (GTV) and clinical target volume (CTV) (including bilateral mid-lower neck and supraclavicular lymph drainage regions,upper mediastinal lymph drainage regions) were delineated on sim-CT images,GTV and CTV were uniformly expanded by 5 mm to create PGTV and PTV.Five fields(5F) ,7F and 9F SIB-IMRT plans were designed.The prescribed doses to PGTV and PTV were 66 Gy and 60 Gy in 30 fractions respectively.The parameters of dose-volume histograms in three groups planning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values of conformity index(CI) of PGTV were 0.56,0.62 and 0.69 (F =6.22,P <0.01 ),the V66 with 88.24% ,95.03% and 94.91% ( F = 4.39,P < 0.05 ) and D95 with 6539.67,6601.83 and 6602.00 cGy (F=4.46,P <0.05) in 5F,7F and 9F SIB-IMRT plans.The values of CI,V66 and D95 of PTV were 0.80,0.85 and 0.87 (F=11.29,P<0.01),with 91.64%,94.05% and 95.06% (F=4.10,P<0.05) and with 5934.00,5987.17 and 6006.33 cGy (F =4.01,P <0.05).The values of maximal dose of spinal cord were 4707.17,4497.83 and 4357.00 cGy( F = 11.26 ,P <0.011 ) in 5F ,7F and 9F SIB-IMRT plans.The values of all dosimetic parameters about PGTV and PTV were same in 7F and 9F SIB-IMRT plans ( all P > 0.05 ).Conclusion 7F-SIB-IMRT plan is best one scheme for cervical esophageal carcinoma underwent prophylactic lymphatic irradiation.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究使用螺旋断层固定野调强(TD)和螺旋断层旋转调强(HT)放射治疗技术在全身照射(TBI)中的应用对比,并评估TD治疗技术下计划的质量和执行效率,指导临床选择最佳的计划设计方案。方法 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身高在120 cm左右的已行TBI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选择TD和HT治疗技术进行计划设计,其中TD分别设计2~12内奇数个均分射野的计划,且起始角度分别从180°和0°开始,其余计划参数都保持一致。最后对设计好的计划剂量分布进行统计,比较TD与HT治疗技术下的计划在靶区的平均剂量(PTVDmean)、均匀性指数(HI)和危及器官(OARs)受量,以评估计划质量,并比较治疗出束时间以评估治疗效率。结果 9野的TD计划相对于HT计划在PTVDmean和靶区HI能达到一致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D<9野的计划相对于HT计划在PTVDmeant=-3.12、-5.41、-20.33、-4.56、-7.22、-11.27,P<0.05)和靶区HI(t=-2.94、-5.18、-15.66、-4.31、-5.51、-9.13,P<0.05)无剂量学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TD计划中起始角度对PTVDmean和靶区HI没有影响。在危及器官方面,≥ 7野TD计划与HT计划在左肺平均剂量与右肺平均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眼晶状体计划危及体积(PRV)的最大剂量(2.14±0.60)Gy与右眼晶状体PRV最大剂量(3.05±0.10)Gy在3野TD计划与H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7、0.63,P<0.05),眼晶状体PRV在最大剂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治疗出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D计划中起始角度对左右眼晶状体PRV最大剂量、左肺平均剂量及治疗出束时间没有影响。结论 对于≥ 9野的TD调强计划相对于HT计划在靶区、危及器官及治疗出束时间方面能达到一致的结果,但在眼晶状体PRV最大剂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在调强放疗(IMRT)期间的解剖结构体积改变及剂量分布变化。方法 选取18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利用每周锥形束CT (CBCT)分析患者的解剖结构体积变化,并在放疗20次后再次进行IMRT计划设计,探讨二程IMRT计划的剂量学。结果 GTVnx每周平均缩小3.15%,共缩小22.03%;GTVnd每周平均缩小5.67%,共缩小39.68%;左右腮腺每周分别缩小4.93%和5.26%,总共缩小29.60%和31.56%。GTVnd和腮腺在放疗前4周有较大退缩,放疗4周后体积改变趋于平缓。与初始Plan 1相比,Plan 2中PGTVndD95下降2.20%(t=2.382,P<0.05),而PGTVnx、PTV1和PTV2D95没有显著变化;左腮腺DmeanD50V30分别增加7.34%、12.68%和10.90%,与放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76、-3.738、-3.679,P<0.05);右腮腺DmeanD50V30分别增加6.13%、11.17%和9.72%,与放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50、-2.446、-2.673,P<0.05);喉的Dmean平均增加8.69%,与放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99,P<0.05)。相比较于Plan 2,综合计划Plan (1+2)中PGTVndD95增加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5,P<0.05),左腮腺DmeanD50V30分别平均降低了2.90%、2.73%和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9、2.718、2.705,P<0.05);右腮腺DmeanD50V30分别降低3.49%、3.44%和3.80%,与放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1、2.958、4.275,P<0.05);喉的Dmean平均降低3.29%(t=2.747,P<0.05)。结论 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在IMRT期间靶区和腮腺体积均会显著缩小;放疗中期有必要设计二程放疗计划,以此来提高靶区剂量并一定程度上降低靶区周围危及器官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