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情绪释放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中度及高度失志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7-12月就诊于长春市某三级甲等中医院门诊血液透析中心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4)。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包含情绪对焦、穴位敲击、情绪脱敏和反馈评价4个阶段的情绪释放疗法。干预4个月后,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T)、第2版失志量表(DS-Ⅱ)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价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共81例患者(对照组41例、观察组40例)完成研究。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的DT得分、DS-Ⅱ总分及2个维度评分、HADS得分均较干预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情绪释放疗法可有效降低中高度失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和失志水平,且有助于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进行6个月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血液透析常规护理。两组在血液透析开始时及6个月后分别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SAS总分和SDS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的SAS总分和SDS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 MHD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可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程无缝隙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0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病例编号排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全程无缝隙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3个月。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采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睡眠状况,干预后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3个月末,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总分及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98.0%)显著高于对照组(90.0%)(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43.3%)显著低于对照组(57.3%)(P<0.05)。结论全程无缝隙干预能显著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78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及对照组(n=39)。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模式。干预后1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2组患者的负性情绪,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价2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值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中重度焦虑及抑郁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和总体健康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实施舒适护理模式能改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进行评估,比较2组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后实验室指标、治疗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的改变.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肌酐、尿素氮、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加强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过观看幽默视频对其焦虑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69名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都采用常规的血液透析护理,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收看幽默视频,对照组则收看随机的电视节目,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g scale,SDS),分别在干预前后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焦虑程度比较(χ~2=0.358,P=0.859),抑郁程度比较(χ~2=0.276,P=0.9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患者通过观看幽默视频,焦虑程度与对照组相比(χ~2=9.687,P=0.012),抑郁程度与对照组相比(χ~2=10.509,P=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观看幽默视频,有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失志综合征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4月选取湖北省襄阳市16所医院的MH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失志综合征量表Ⅱ、中文版心理一致感量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HD患者失志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果 1 094例MHD患者中文版失志综合征量表Ⅱ得分为(12.72±7.10)分,其中中度失志占57.04%,重度失志占12.4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疗付费方式、职业状况、睡眠质量、长期口服药物数量、心理一致感、疾病不确定感、医学应对方式是MHD患者失志综合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MHD患者失志综合征发生率高,心理痛苦有待改善。医护人员应定期对患者的失志综合征水平进行评估,并根据相关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的失志综合征水平,改善其预后及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及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实施后,2组患者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比护理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97.8%高于对照组80.0%;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精力、体能影响、情感影响、社会功能、情感状态及整体健康方面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评分。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透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建立和谐稳定的护患关系,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正念减压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正念减压疗法,每周1次,每次2h,共6周。干预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治疗依从性量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实施正念减压疗法干预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0),治疗依从性提高(均P0.05)。[结论]正念减压疗法有助于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Zung自评焦虑、自评抑郁量表测定,进行焦虑和抑郁的评估。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38例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8周进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测定,判断患者心理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53.95%)、抑郁(46.05%);对干预组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后,患者在干预4周和干预8周时相对于干预前和对照组标准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产生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病情有密切关系。采用针对性心理干预后患者心理状况显著改善,对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6个月后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调查生活质量,干预前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2组患者情绪变化。结果干预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生活质量各因子得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CBT)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7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39)和对照组(n=40)。干预组在血液透析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同期仅给予日常血液透析常规护理。于干预前和干预后8周,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制依从性问卷进行评定,并监测血肌酐值。结果与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连续护理6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病人的睡眠质量,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某医院血液透析室行规律性透析的17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组,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奇数透析组为干预组(n=86),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偶数透析组为对照组(n=88)。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常规护理,干预组在血液透析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为期6个月的八段锦运动干预,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结果干预组患者经6个月的八段锦运动干预后,除催眠药物维度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干预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负性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八段锦运动能有效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治疗依从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评分比较,护理干预后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还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我院血液透析中心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放松训练和健康教育.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与对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能够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动机性访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84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实施动机性访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简明健康调查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可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手术室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对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和患者满意度的结果分析。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90)和对照组(n=90)。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一对一进行心理干预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满意度调查表,血压心率监测来评定患者情绪和生理变化程度。结果: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定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的患者应用心理干预能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有利于手术和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从心理和认知行为方面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探讨其对患者抑郁、焦虑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84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行心理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干预2个月后,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DS)及AViLLo情绪与情感形容词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及情绪情感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2个月的护理干预,组内比较SAS、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改善,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P<0.001).干预前两组患者情绪情感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评分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提高不明显(P>0.05).结论 对尿毒症血透析患者实施心理认知行为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升情绪情感质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该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