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逐年上升.甲状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而早期发现及诊断均依赖于先进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常用的甲状腺癌诊断方法包括超声、CT、MRI、ECT等.本文对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现状做一综述,为临床合理选择检查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背景:乐伐替尼是一种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以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于2015年批准乐伐替尼用于治疗甲状腺癌,尤其是局部复发或转移性、进行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1])。且2017年12月,乐伐替尼作为抗肝癌制剂被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授予优先审批评审资格。本文主要就目前乐伐替尼在甲状腺癌中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讨论。笔者从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库进行了检索,然后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以此对乐伐替尼治疗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应答率(ORR)和不良事件进行研究。目前的临床研究显示,乐伐替尼延长了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PFS,提升了ORR。高血压、腹泻、乏力或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是其最常见的副作用。得出乐伐替尼可显著改善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PFS及ORR。尽管具有一些副作用,但它目前仍然是治疗甲状腺癌,尤其是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最有希望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中NIS、Oct-4和CD133表达。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31例为碘难治组,另选择碘治疗有效甲状腺癌患者30例为碘有效组,甲状腺结节30例为对照组。NIS、Oct-4以及CD133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比较三组NIS、Oct-4以及CD133阳性率及阳性积分。结果:对照组无CD133阳性表达,碘难治组CD133阳性率显著高于碘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难治组CD133阳性积分显著高于碘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有效组与对照组NIS阳性率均为100%,显著高于碘难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有效组与对照组NIS阳性积分显著高于碘难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有效组与对照组NIS阳性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OCT4阳性表达。碘难治组与碘有效组Oct-4阳性表达率均为100%;两组Oct-4阳性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S在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中表达缺失,可能是碘治疗无效的机制之一;CD133在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中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摄碘功能的下调,可以作为治疗新靶点;Oct-4在碘治疗有效的甲状腺癌以及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中表达率均达到了100%,其虽然可能不是碘治疗无效的机制,但可以作为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增长迅速,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发生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约30%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存在局部复发,且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持续、复发和转移患者效果有限,导致其预期生存率迅速下降。其中,放射性碘难治性甲状腺癌患者的10年生存率低至10%。甲状腺未分化癌侵袭性远高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疾病特异性病死率接近100%,疾病进展十分迅速且治疗效果很差。纳米粒子已用于靶向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癌,通过纳米载体给药减少治疗不良反应,同时改善治疗效果。另外,选择性地向甲状腺癌细胞输送药物还有望促进去分化甲状腺癌的再分化。本文对其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68Ga标记的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抑制剂(68Ga-FAPI-04)PET/CT显像出现假阳性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547例行68Ga-FAPI-04 PET/CT检查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由2名有经验的核医学诊断医师根据患者临床资料、相关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及随访结果对假阳性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547例68Ga-FAPI-04 PET/CT显像中共发现假阳性99例(18.1%),其中男56例,女43例。13例经术后病理诊断,包括甲状腺炎1例、肺结核2例、骨结核1例、肺炎性假瘤2例、肺结节病1例、肺良性纤维瘤1例、机化性肺炎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肿块型胰腺炎1例及胰腺黏液囊腺瘤1例;86例经病史、相关影像学检查及长期随访证实,其中颈部8例(9.3%)、胸部13例(15.1%)、腹部5例(5.8%)、骨关节57例(66.3%)、皮肤3例(3.5%)。假阳性显像中与炎症有关的摄取83例(83.8%),以关节炎(23例)和骨赘...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癌在头颈部肿瘤中居首位,亦是近年备受关注的肿瘤之一.甲状腺癌的早期筛查及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而早期筛查及诊断可依赖于先进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及B超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性检查(FNAB)等.常用的诊断甲状腺癌的影像学方法包括超声、CT、MRI等.本文对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及FNAB的现状做一综述,为临床合理选择检查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包括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 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以及集两种功能为一体的PET/CT、PET/MRI、DSA/CT等, 尤其是CT和MRI的发展,不仅能够单纯显示病变的形态异常,而且能够提供病变的血流、代谢等病理生理改变信息,为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更加客观详尽的影像资料,而且能够使大家进一步认识疾病的本质及其演变规律。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进步,新技术必将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脑梗死的CT和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兴龙  王曼玲 《四川医学》2003,24(12):1308-1309
目的 分析小脑梗死CT和MRI表现,探讨CT和MRI对小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8例小脑梗死的CT和MRI图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CT和MRI不同程度显示了小脑梗死的影像学改变,各有其特点。且与病程长短和病灶大小有关。结论 MRI的影像学价值较CT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9.
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其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关于分化型甲状腺癌原发病灶手术切除的合适范围、颈淋巴结清扫的适应证和范围、术后甲状腺残余放射性碘去除的作用和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等方面,目前仍存争议。本文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去探索和解释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治疗问题,并综述相关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适当与精确的检查治疗手段与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十分重要,可有效减少术后癌症复发和再次手术的几率。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发病率逐年增加,放射性碘(RAI)已经成为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既往大量临床研究发现,放射性碘治疗成年人分化型甲状腺癌可增加第二原发恶性肿瘤(SPM)的发生风险。由于此类肿瘤在儿童及青少年人群中发病率较低,放射性碘治疗儿童、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后SPM发生风险尚不明晰。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碘代谢相关基因是甲状腺癌分化的重要标志。分化型甲状腺癌由于失去或下调一系列碘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发生失分化,导致癌细胞丧失对放射性碘(^131I)的摄取能力。因此,再分化的研究对甲状腺癌^131I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证实,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失分化现象密切相关。文章就通过上调甲状腺碘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和抑制BRAF基因突变而使失分化型甲状腺癌再分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刘永  宋长祥  陆武  杜鹏 《海南医学》2011,22(24):93-95
目的评价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131Ⅰ治疗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49例,于^131Ⅰ治疗后5-7d行SPECT/CT全身平面显像(WBS)和局部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结果与病理或其他影像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对比,分析其灵敏度及准确率。结果平面显像发现异常摄碘疑诊为转移灶40处,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76.09%(35/46)、68.63%(35/51);断层显像发现异常摄碘诊断为转移灶45处,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93.48%(43/46)、89.58%(43/48)。结论DTC患者^131Ⅰ治疗后,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转移灶的效能明显优于平面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DTC术后转移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萝卜硫素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NIS基因表达及摄碘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系K1及滤泡状甲状腺癌细胞系FTC133进行体外培养,给予不同浓度萝卜硫素处理24h,通过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钠/碘同向转运体(NIS)mRNA的表达;通过γ计数仪检测甲状腺癌细胞摄碘能力。结果: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结果表明,萝卜硫素可以上调NIS基因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γ计数仪检测结果表明,萝卜硫素可以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摄碘能力。结论:萝卜硫素为放射性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碘代谢相关基因是甲状腺癌分化的重要标志.分化型甲状腺癌由于失去或下调一系列碘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发生失分化,导致癌细胞丧失对放射性碘(131Ⅰ)的摄取能力.因此,再分化的研究对甲状腺癌131Ⅰ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证实,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失分化现象密切相关.文章就通过上调甲状腺碘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和抑制BRAF基因突变而使失分化型甲状腺癌再分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是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和活化成纤维细胞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在许多肿瘤和纤维化组织的活化成纤维细胞上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和非恶性肿瘤中基本不表达。因此,FAP已经成为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优良靶标。基于FAP抑制剂(FAPI)的PET显像和内放射疗法已成为包括癌症、纤维化等多种疾病在内的新型诊疗手段,以介绍FAP介导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及其作为靶标的诊疗意义为开端,对125I、68Ga、64Cu等多种放射性核素标记靶向FAP探针的结构演进、显像、体内生物分布及其药代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系统总结,归纳了改善探针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和靶标亲和力的相关策略,包括采用方酰胺连接子、使用白蛋白结合剂加以修饰、开发双靶向探针,对未来靶向FAP新型放射性探针的开发和经典探针的临床应用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小脑梗塞CT和MRI表现,探讨CT和MRI对小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小脑梗塞的CT和MRI图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CT和MRI不同程度显示了小脑梗塞的影像学改变,各有其特点,且与病程长短和病灶大小有关。结论MRI的影像学价值较CT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后处理重建在上颌埋伏牙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3例上颌埋伏牙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用横断面CT图像、后处理重建图像分析上颌埋伏牙影像学特征。结果横断面CT图像及后处理重建图像可准确判断上颌埋伏牙位置和毗邻解剖关系,提高了手术准确率。结论螺旋CT检查能准确判断上颌埋伏牙的数目、形态、位置、生长方向和毗邻关系,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近年来放射性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的放射性核素治疗显示出了较大的优越性,如131碘治疗甲亢与甲状腺癌、125碘粒子治疗肿瘤、89锶和153钐治疗转移性骨肿瘤、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癌是发病率增长最快的疾病之一。每年新发的甲状腺癌病例超过白血病、肝癌、胰腺癌以及胃癌的总和。其中,原发的局灶性微小乳头状癌占新发病例的绝大多数。原发的局灶性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20年生存率为99%。这类肿瘤由于预后极其良好,被认为低度危险。低危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影像学技术方法的进步,使得大量亚临床病例被诊断。尽管此类低危的亚临床肿瘤预后良好,但在临床实践中常被积极治疗。虽然传统观点仍认为手术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基本方法,但对于手术切除的范围是行甲状腺一叶切除还是次全切除,以及是否应该行预防性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尚存在争议。放射性碘同位素治疗和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等手段也被用于这类肿瘤,这些治疗方法对于恶性程度高的甲状腺癌是有效的,然而对于低度危险肿瘤并未证明获益。这篇综述从循证医学角度阐述了低危甲状腺肿瘤的治疗方法。同时本文也着眼于讨论替代手术治疗的方法,如非手术局部微创治疗(乙醇消融和激光消融),和主动监测,为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放射性脑病48例的影象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霁  郑金瓯 《广西医学》2007,29(12):1927-1928
放射性脑病(radiation encephalopathy,REP)最初由Fisher等人在1930年首次报告,是一种因各种原因而进行头颈部放射性治疗后所产生的神经系统损害,是头颈部肿瘤放射性治疗后的严重并发症,文献报告发病率约为0.9%[1].目前,影像学检查及患者的放射性治疗既往史对本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