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鼠血浆葛根素的含量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小鼠血浆中葛根素的含量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甲醇-水(23∶77),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0 nm,柱温为25℃。结果葛根提取物口服后15min血液中即可检出葛根素,在体内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A=1121.105 mg.L-1;B=237.5469 mg.L-1;α=0.6825 h-1;β=0.0459 h-1;Kα=1.3693 h-1;t1/2α=1.015 6 h;t1/2β=15.0984 h;K10=0.13 h-1;K21=0.230 5 h-1;K12=0.362 h-1;Cmax=456.637 6 mg.L-1;Tmax=1.242 7 h;AUC=5 824.714 4 mg.h.ml-1。结论葛根提取物口服后葛根素在小鼠体内吸收快、消除慢。  相似文献   

2.
甲硝唑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了甲硝唑的血药浓度紫外分光测定方法和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本法以5%异 丙醇一氯仿提取,0.lmol/LNaOH回提,在319nm处有最大吸收。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最低 检出限度为Zμg/ml。 健康家兔10只,分成两组,一组静注给药,一组口服甲硝唑片,两者的药时曲线经计算机以单纯 形法处理,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药动学参数分别为:静注:α=1.582h-1,β=0.152h-1,t1/2β =4.680h,V c=l.523L/kg;口服:ka=l.381h-1,α=0.957h-1,β=0.146h-1,t1/2β=4.903h。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二神汤后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在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SD大鼠一次性灌胃给予二神汤,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间隔血药浓度,应用DAS 2.0软件模拟房室模型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给药后补骨脂素及异补骨脂素在大鼠体内的药时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9.22±2.44)h,(11.40±6.60)h;Tm ax=(9.33±2.73)h,(9.33±2.73)h;Cm ax=(7.91±1.34)mg/L,(3.89±0.54)mg/L;AUC(0-t)=(130.92±18.72)mg·L^-1·h^-1,(69.49±9.05)mg·L^-1·h^-1;AUC(0-∞)=(147.81±25.59)mg·L^-1·h^-1,(83.50±19.83)mg·L^-1·h^-1;MRT(0-t)=(13.39±1.95)h,(13.75±2.01)h;MRT(0-∞)=(16.97±2.87)h,(19.59±7.49)h。结论二神汤灌胃给药后,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在大鼠血中的吸收、分布和消除皆较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在体内动态过程对药效影响的规律。方法:小鼠分别ig五味子乙素和五灵胶囊,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加硫酸胺与乙腈-甲醇(4:1)混合液提取制备样品液,经HPLC分析乙素含量。结果:小鼠ig给药后(含乙素45.0mg/kg),五灵胶囊所含乙素的药代动力学模型为单室模型一级吸收,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在小鼠胃内Ka=1.561/h、Ke=0.511/h,TMax=1.05h,T1/2ke=1.33h;供试品乙素(45.0mg/kg)Ka=1.891/h,Ke=0.251/h,Tmax=1.25h、T1/2ke=2.71h;在肠内Ka=14.63h,Ke=0.25h,T(Max)=3.65h,T1/2ke=2.71h。结论:中药方剂改变了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在体内生物药剂学特征,使其在体内药效作用延长,生物利用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川白芷提取物异欧前胡素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灌胃给药后川白芷提取物异欧前胡素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胃给药后大鼠血浆中异欧前胡素血药浓度变化,用DAS2.0药动学软件处理,计算其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异欧前胡素在大鼠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特征,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max=(1.6±0.000)h,Cmax=(15.842±0.35)mg/L,AUC0-t=(80.761±10.03)mg/(L·h),AUC0-∞=(89.45±9.34)mg/(L·h),t1/2=(5.101±0.24)h。结论该方法适用于异欧前胡素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注射用复方葛根素粉针中葛根素在Beagle犬体内药动学.方法 建立快速敏感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测定Beagle犬血中葛根素,以6只Beagle犬交叉注射给药,药-时曲线数据经3P97药动学计算程序处理.结果 葛根素的药-时过程符合二室模型,葛根素注射液犬体内葛根素的t1/2α=3.111±2.166 h,t1/2β=54.946±32.475 h,AUC0-t=2228.292±1363.136 mg·h-1·L-1;注射用复方葛根素粉针犬体内葛根素的t1/2α=3.752±0.572 h,t1/2β=56.247±3.112 h,AUC1-t=2361.020±109.238 mg·h-1·L-1,结果表明,两者药动学过程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注射用复方葛根素粉针中葛根素与牛磺酸配伍对葛根素的体内药动学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葛根、山楂、红花混合提取物中葛根素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ODS4.6mm(i..d.)×250mm,5μm,以0.2%(v/v)磷酸水溶液:甲醇:乙腈(81:16:3)为流动相,流速1.2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分别为250,403nm,测葛根素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结果葛根素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线性范围分别为0.032406-0.16208mg/ml和0.0294~0.147mg/ml;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98.0%;RSD分别为1.2%,1.6%。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为评价该提取物的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小鼠口服氢溴酸高乌甲素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氢溴酸高乌甲素口服后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 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用MCPKP药动学软件处理药-时数据.结果 氢溴酸高乌甲素血药浓度在0.5~15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小鼠按11.71mg·kg-1单剂量口服给药,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ka=1.90 h,t1/2β=4.31h,tmax=0.94 h,Cmax=2.40 μg·ml-1,AUC=20.89 μg·h-1·ml-1.结论 小鼠口服氢溴酸高乌甲素后,体内药-时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吸收较快,消除速度适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玉泉丸(葛根、天花粉、地黄等)对盐酸二甲双瓢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影响。方法:大鼠灌胃给予玉泉丸7d后,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血药浓度,绘制药一时曲线,用DAS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获得药动学参数。结果:二甲双胍组、联合用药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8.57μg/mL、t1/2=232.8min、C1/F=0.092(L/min)/kg、AUC=3291.5mg/L*min;Cmax=11.60μg/mL、t1/2=523.9min、CI/F=0.045(L/min)/kg、AUC=5019.7mg/L*min。结论:盐酸二甲双胍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符合一室模型,玉泉丸对辅西务二甲双胍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葛根经鼻给药喷雾剂在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毅  张彤  陶建生  徐莲英 《中药材》2007,30(9):1102-1105
目的:研究葛根喷雾剂中葛根素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绘制药-时曲线,据此计算其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葛根素在兔血浆中的浓度,以甲醇沉淀血浆蛋白质,用3P87程序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的各参数和生物利用度。结果:葛根经鼻给药喷雾剂在兔体内的过程为二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是t1/2(β)=0.93 h,CL=44.23 mg.L-1,AUC=16.28 mg.h.L-1,Cm ax=5.9 mg.L-1和tm ax=0.975 h。结论:本研究可以为葛根经鼻给药质量评价和剂型改革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马蔺子素胶囊及马蔺子素羟丙摹-β-环糊精包合物中药物的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及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以马蔺子素胶囊为对照,考察马蔺子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中药物的大鼠在体小肠吸收特性及体内药代动力学。结果:胶囊剂和包合物中马蔺子素的小肠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47h^-1和0.180h^-1,6h内两种剂型中马蔺子素的吸收量分别为29.58%和69.63%,并且药物的小肠吸收速率与其体外释药呈线性相关性。马蔺子素胶囊和包合物的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均符合一室模型,吸收半衰期(T1/2(ka))分别为0.49h和0.23h,AUC分别为19.10mg/L/h和25.57mg/L/h。马蔺子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33.9%。结论:包合物能增加难溶性药物马蔺子素大鼠小肠的吸收速率和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2.
葛根素腹腔注射在兔视网膜组织中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新国  胡世兴  张清炯  杨锦南  林少春  陈慷 《中草药》2004,35(12):1382-1384
目的 测定 ip葛根素后不同时间新西兰白兔视网膜组织中葛根素含量 ,计算其药动学参数 ,研究药动学特点。方法  4 4只家兔随机分为 11组 ,各组每只家兔 ip葛根素 80 m g/ kg加等量 5 %葡萄糖液 ,在用药前 (0 h)和用药后 0 .5、1、2、3、4、6、8、12、16、2 4 h取视网膜组织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P- HPL C)进行测定 ,3P87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  ip葛根素后在兔视网膜组织中药动学符合开放式二房室模型 ,药动学参数理论值为 :Cmax=1.0 8μg/ mg,tmax=1.5 2 h,t1 / 2α=1.0 2 h,t1 / 2β=7.37h,CL =2 .6 7g/ h,AUC=6 .89μg/ (h· m g)。实测值为 :30 min时视网膜中葛根素的量为 (0 .0 6± 0 .0 2 ) μg/ mg,在 2 h达到高峰 Cmax为 (0 .2 1± 0 .0 5 ) μg/ mg,随后逐渐下降 ,8h降至较低为 (0 .0 2± 0 .0 0 )μg/ mg。结论 本方法特异、准确、灵敏 ,可用于视网膜组织中葛根素含量测定 ,葛根素通过 ip给药能透过血 -视网膜屏障 ,进入视网膜组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芪灯明目胶囊胶囊配伍对葛根中葛根素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单次给予葛根提取物20 min后血浆葛根素浓度变异较小的健康SD大鼠12只,按葛根素浓度从大到小交错分配为芪灯明目胶囊组及葛根提取物组,分别灌胃给予芪灯明目胶囊及葛根提取物(均相当于葛根素100 mg·kg~(-1)),每4h给药1次,共3次。每次给药后采集当次给药5,20 min血液及末次给药后6,8h血液,分离血浆,采用HPLC-UV法测定葛根素浓度。ADAPT5.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采用kinetica 5.5软件生物等效性模块对C_(max)、T_(max)AUC_(0-t)、AUC_(0-∞)进行等效性检验。结果大鼠血浆中葛根素药-时曲线采用无滞后时间的二房室模型拟合较优;芪灯明目胶囊组给药后葛根素K_a、C_(max)、AUC_(0-t)和AUC_(0-∞)有降低趋势,但各参数等效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芪灯明目胶囊组方配伍对葛根素生物利用度无明显影响;多次给药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与临床应用吻合,实验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4.
邓莹  李宁  崔梅  熊志立  李发美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9):2960-2963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盐酸苯乙双胍对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葛根素单独给药组与盐酸苯乙双胍和葛根素联合给药组,大鼠单独和联合灌胃给药后,于不同时间采集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单独灌胃葛根提取物和联合灌胃盐酸苯乙双胍和葛根提取物后,2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2.39±1.01),(1.03±0.35) mg·L-1;Tmax、为(0.50 ±0.09),(1.5±0.5)h;Ke为(0.153 ±0.028),(0.172±0.042)h-1;t1/2为(4.65 ±0.86),(4.20 ±0.81) h;AUC0-1分别为(5.73 ±2.60),(5.45±1.81)mg· h·L-1;AUC0-∞分别为(6.72 ±2.89),(6.26±1.88) mg·h·L-1.与葛根素单独用药组相比,合用盐酸苯乙双胍后葛根素的Cmax显著减少(P<0.05),Tmax极显著延长(P<0.01).结论:盐酸苯乙双胍能延缓葛根素的吸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葛根素的药动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葛根提取物经不同途径给药后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葛根提取物经大鼠尾静脉注射(i.v.)、鼻腔给药(i.n.)(20mg/kg)及灌胃给药(i.g.)(200mg/kg),以甲醇沉淀血浆蛋白质,反相高效高相液相色谱测定葛根素在大鼠血浆中的浓度,用Kinetica程序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葛根素在(0.05315-53.1500)mg/L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回收率为95.72%,RSD=2.31%;计算出尾静脉注射给药途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795.41±59.85)mg.L-1.min-1,Cmax=(65.74±7.71)μg/mL,MRT=(18.96±2.08)min,t1/2=(16.95±3.55)min;鼻腔给药途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227.34±19.42)mg.L-1.min-1,Cmax=(3.78±1.80)μg/mL,Tmax=(7.50±2.74)min,MRT=(117.09±38.37)min,t1/2=(22.50±10.60)min;灌胃给药途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732.48±471.57)mg.L-1.min-1,Cmax=(3.53±1.32)μg/mL,Tmax=(27.00±16.43)min,MRT=(394.22±209.24)min,t1/2=(237.84±112.39)min;结论:葛根提取物经3种途径给药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具有显著性差异,鼻腔给药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较口服高,该结果可以为葛根提取物的给药途径和剂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葛根素常用给药途径的合理性,从药动学角度,研究葛根素静脉注射与灌胃在小鼠体内的药-时曲线以及在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特征与差异,为合理利用葛根素提供参考.方法以NIH小鼠为受试动物,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小鼠体内血浆及不同时间组织器官中葛根素的浓度,运用PK solutions 2.0药动学软件计算葛根素在小鼠体内的药-时曲线和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1)小鼠灌服葛根素混悬液(0.2mg·g-1)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E)=38.061 min,CL=991.534 mL·min-1,Cmax=3.6 μg·mL-1,Tmax=30 min,AUC(0-∞)=201.7 μg·min·mL-1,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77%.(2)小鼠静脉注射葛根素后,迅速分布在肝、肾、血浆、脾、肌肉、肺和生殖器官(子宫和睾丸)中,且在肝脏与肾脏中分布的葛根素浓度最高,在心脏与脑组织中葛根素的浓度相对其他组织较低.小鼠灌胃给药的分布与静脉注射给药相似,灌胃给药葛根素分布在各组织器官中的浓度均较静脉注射低,但葛根素静脉注射给药的分布在肝与心、肝与脑的比例,和肾与心、肾与脑的比例比口服给药时的相应比例高.结论:口服葛根素生物利用度低,但其分布结果显示葛根素口服毒副作用可能较静脉注射少.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 研究芪灯明目复方药味配伍对葛根中葛根素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单次给予葛根提取物20 min后血浆葛根素浓度变异较小的健康SD大鼠12只,按葛根素浓度从大到小交错分配为复方组及葛根组,分别灌胃给予芪灯明目复方及葛根提取物(均相当于葛根素100 mg·kg-1),每4小时给药1次,共3次。每次给药后采集当次给药5 min、20 min及末次给药后6 h、8 h血液,分离血浆,采用HPLC – UV法测定葛根素浓度。ADAPT5.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采用kinetica5.5软件生物等效性模块对Cmax、Tmax、AUC0-t、AUC0-∞进行等效性检验。结果 大鼠血浆中葛根素药-时曲线采用无滞后时间的二室模型拟合较优;复方给药后葛根素Ka、Cmax、AUC0-t和AUC0-∞有降低趋势,但各参数等效性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芪灯明目组方配伍对葛根素生物利用度无明显影响;多次给药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吻合临床应用情况,在优化实验过程的基础上实验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于静脉注射葛根提取物后正常和心肌缺血大鼠体内葛根素药动学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葛根提取物20 mg/kg后0.083 h、0.167 h、0.333 h、0.50 h、0.75 h、1.0 h、1.5 h、2 h、4 h、6 h、8 h对大鼠进行眼眶静脉丛采血,应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血浆中葛根素的含量。结果正常组和病理组大鼠体内葛根素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正常组的药物分布相与消除相半衰期分别为7.2707 min与77.731 min,平均滞留时间MRT(0-∞)为141.61 min,AUC(0-∞)为2063.064 mg/L*h。病理组的药物分布相与消除相半衰期分别为11.372 min与101.342 min,平均滞留时间MRT(0-∞)为152.9 min,AUC(0-∞)为3219.091 mg/L*h。结论葛根提取物静脉注射后,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短,分布和消除均较快。葛根素在正常组和病理组的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均符合二房室模型,且尾静脉注射后病理组大鼠血药浓度普遍高与正常组,消除速度与正常组相比较慢。  相似文献   

19.
曹丽 《中草药》1996,(4):251-251
本文报道了人参和放射治疗对S180荷瘤小鼠的作用。所用人参提取物经2次水提得到,即:先在常温下减压水提6h,再将不溶部分水煮3h,合并水溶液,减压浓缩,冷冻干燥,得率为1g/2.4g。ICR雄鼠,6~8周龄。将S180癌细胞1×107接种至肝脏,1d后将小鼠分为6组:A为肿瘤对照组;B、C、D分别为放射线照射剂量25、20和15Gy/min组;E组喂以人参提取物0.5ml/d(80mg/ml),1次/d,连续10d;F组同时喂服人参提取物和给以20Gy/min的照射。结果显示:A组的死亡率(MR)和平均存活时间(MST)分别为100%和20.1d;E组MR为93.3%,MST…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超临界萃取工艺提取葛根浸膏的新技术。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葛根素的提取率为技术指标,考察原料、温度、压力、CO2流量萃取时间和共溶剂用量等工艺条件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确定如下超临界提取葛根的优选条:原料葛根粉碎到平均粒度(0.20mm),加入(1:1,w/w)共溶剂乙醇,在50℃和25mPa下,以15L/h流量的CO2萃取3h,葛根素的提取率达到1.85%,高于文献报道的微波提取方法。结论 乙醇辅助超临界提取葛根方法具有快速、高效和浸膏杂质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