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陈梅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116+119-116,119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81例手足口病实施精心治疗和护理,包括隔离、皮肤、口腔、饮食等基础护理,以及对并发症的观察,同时注重对患儿的心理护理和家长的健康宣教。结果:通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81例手足口病患儿全部痊愈。结论: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减轻患儿的痛苦,促进手足口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护理办法,减轻手足口病患儿病痛,促进患儿尽早康复。方法对68例患儿做好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严格消毒隔离,密切观察病情。结果 68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未发生院内感染及死亡。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可防可治,没有必要过分担心,只要有效预防,合理治疗,精心护理,小儿手足口病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之间收录的32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儿采取心理护理、病情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和吞咽功能护理等。结果本次的32例患儿而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32例患儿已经康复出院,并且伴随的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的情况也逐渐的恢复正常。结论对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有吞咽功能障碍采取全面、具体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护理在整个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有效的改善了手足口病患儿的吞咽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的止痛方法,为解决手足口病拒食患儿的进食护理问题。方法抽取我院手足口病病区3~3.5岁拒食患儿90例,随机分为两组,备45例。实验组患儿进食前用2%利多卡因10ml加生理盐水10ml,置入喷雾器内,对患者口腔内的溃疡进行喷雾,对照组患儿进食前朋无菌棉签蘸2%利多异因涂口腔溃疡处,5分钟后护士协助患儿崩吸管进食流质(牛奶)200ml。运用面部表情分级法(FPS-2R)疼痛评估工具评估两组患儿进食时的止痛效果,同时观察护理人员为两组患儿止痛操作过程所需的时间及协助每位患儿进食所需护理时数。结果实验组在进食时77.78%的患儿表示无痛,22.22%患儿感到轻微疼痛,为患儿止痛操作时数约0.45分钟及进食所需护理时数约4分钟;对照组在进食时有44.44%患儿感到无痛;26.67%患儿感到轻微疼痛;22.22%患儿感到中度疼痛;6.67%的患儿感到重度疼痛,为患儿止痛操作时数0.8分钟及进食所需护理时数约6分钟,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进食护理时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结论进食前用2%利多卡因10ml加生理盐水1nml,置入喷雾器内,对患者口腔内的溃疡进行喷雾,5分钟后进食,此种止痛方法对减轻手足口病患儿口腔溃疡疼痛,解决患儿拒食、促进进食是比较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抢救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2月至2011年4月住院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和护理资料。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集中收治,严格消毒隔离处理,对患儿高热、皮肤、口腔、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饮食和心理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护理,严密监视患儿病情变化,做好急救准备。结果 94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无任何后遗症。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应随时准备好急救准备,做好护理,是提高重症手足口病患者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顾春玲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137-138
目的总结儿童手足口病279例临床特点及护理经验,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对2008年5月~2012年2月收治的279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临床特点分析,并采取隔离、密切观察病情、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与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策略。结果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在5~8月,高发年龄为3岁以下小儿,279例手足口病患儿中,普通病例267例(95.7%),重症病例12例(4.3%),除3例重症患儿死亡,其余276例均治愈。结论患儿入院后及时给予隔离并制定全面系统的护理策略能缓解患儿症状,更好地促进康复,及时发现重症病例,减少病死率;及时做好手足口病患儿的消毒隔离与合理舒适的护理能够减轻患儿的症状、缩短病程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手足口病患儿的患病情况和临床表现,探讨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情况,包括病情观察、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等。结果 36例患儿全部无交叉感染和重复感染。所有患儿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在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应重点注意患儿体温变化和临床体征。如确诊为手足口病,应立即将患儿隔离,切断传播途径,加强消毒,保证空气清新,以提高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对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实施的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78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全面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78例患儿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全部治愈出院,住院时间为5~11d,无交叉感染、疾病传播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阻断手足口病传播,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护理办法,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方法对103例患儿做好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严格消毒隔离,密切观察病情。结果103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未发生院内感染及死亡。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可防可治,没有必要过多担心,只要精心护理,有效预防,小儿手足口病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冀敏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0):210-211
对209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给予密切病情观察、呼吸道护理、皮肤护理、口腔黏膜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隔离与消毒等措施。除一例死于神经源性肺水肿,一例死于休克外,其余均治愈出院,提示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使患儿安全顺利渡过手足口病重症期。  相似文献   

11.
96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永玲  赵平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109-110
通过对本院96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在治疗原则和护理过程中,在消毒隔离、口腔、饮食的护理、发热和皮肤的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预防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促进手足口患儿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危重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60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系统治疗的同时,做好一般护理及并发症护理工作,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治愈156例(97.5%),因病毒性脑干脑炎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2例(1.3%),放弃治疗2例(1.3%),有8例(5%)患儿出院时有不同程度肌无力,1个月后随访基本恢复,全部病例病程平均(8.1±3.05)d。结论对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我们护理人员在配合医师做好治疗抢救工作的同时,要严密观察并做好皮肤、口腔、饮食、体温等一般护理及神经、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的重点护理工作,良好的护理工作是完成危重手足口病救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来本院进行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60例,按照临床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给予隔离观察病情、对症护理、急救准备等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专人监护加强观察、皮肤护理、口腔黏膜护理等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以及患儿的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P〈0.01)。干预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的16.7%,结论在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给予手足口病患儿心理护理、专人监护加强观察、皮肤护理、口腔黏膜护理、饮食护理等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缩短患儿临床症状转归时间,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发展为重症的患儿例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与管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手足口病小儿265例,通过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强化护士专科知识培训,对患儿在健康教育、心理、发热、口腔、饮食、皮疹、病情观察等方面进行系统有效的护理,总结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与护理管理经验。结果 265例手足口病患儿未出现护理并发症,无院内交叉感染发生,治愈率100%。结论护士掌握手足口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实施系统有效的护理与落实严格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措施,可有效地预防手足口病并发症及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是提高患儿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8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远德 《中国医药指南》2009,7(22):23-24,26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0例手足口病患儿采取消毒隔离措施,重点对心理、口腔、皮肤、等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80例手足口病患儿经积极治疗及针对护理,全部治愈出院,无任何并发症和后遗症以及院内交叉感染。结论消毒隔离措施及对不同患儿的针对性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和控制疫情的扩散,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中的护理干预进行讨论分析。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消毒隔离护理、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对症护理、合理饮食等护理方式。结果本院收治18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经过治疗,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均临床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1d,无明显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进行精心的护理,加强隔离和消毒,从心理上取得患儿的信任,使其配合做检查、治疗及护理以促进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护士是掌握手足口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线认识,其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并实施系统有效的护理不仅可以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的并发症,还可以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是提高患儿治愈率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病历资料并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得出了通过强化护士专科知识培训等方法,可以使患儿在心理、发热、饮食、口腔和皮疹等方面得到了有效的护理,并总结出相应的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10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00例手足口病患儿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100例手足口病患儿均获治愈.结论 加强心理、皮肤、口腔护理,防治并发症可以提高治愈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探讨手足口病(HFMD)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护理措施。对32例患儿给予消毒与隔离、监护观察、口腔黏膜护理、饮食护理、高热护理、脑炎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措施,32例均治愈出院。及时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可让患儿顺利安全地度过急性期而痊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为危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其实施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对62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施临床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和口腔护理干预等。结果 62例患者,治愈58例,占93.5%,死亡4例,占6.5%,具有较好护理效果。结论对危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