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水化治疗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造影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防治作用,了解CIN临床发病率,探究早期CIN肾损害部位及敏感检测指标.方法 选择120例接受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水化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水化治疗组患者在PCI术前6h起开始静脉补液至PCI术后12h.对照组患者确保正常饮食及饮水.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d、第2d、第3d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血浆胱抑素C(Cys-C),留取尿标本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a1-微球蛋白(a1-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第1dNAG和a1-MG显著升高(P<0.01),术后第2d尿渗透压和GFR(MDRD公式计算)降低(P<0.05).术后第2d与术后第1d比较,NAG和a1-MG均降低(P<0.05);术后第3d渗透压和GFR(MDRD公式计算)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水化治疗组:术后第1d与术前比较,NAG和a1-MG显著升高(P<0.01),术后第2d渗透压、GFR(MDRD公式计算)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第2d与术后第1d比较,NAG和a1-MG均降低(P<0.05)且与术前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渗透压和GFR(MDRD公式计算)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对照组术后第1d与水化治疗组术后第1d相比,NAG和a1-MG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d NAG和a1-MG的升高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渗透压和GFR(MDRD公式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NAG和a1-MG是早期发现CIN的可靠指标;②造影剂(CM)首先造成肾小管损害;③水化治疗对防治早期造影剂肾损害效果明显,可能有利于损伤肾小管功能早期恢复;④基础肾功能不全和/或伴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的患者CIN的发生率明显升高;⑤使用GFR(MDRD公式计算)估算肾小球率过滤,能达到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但早期发现CIN的作用有限.血浆胱抑素C(Cys-C)早期检测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阿西莫司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肾移植术后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6例肾移植术后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小剂量组[28例,阿西莫司(250 mg,每日2次)+阿托伐他汀(10 mg,每日1次)]和正常剂量组[28例,阿托伐他汀(20~40 mg,每日1次)]。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2、3个月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酸激酶(CK)等指标,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正常剂量组与联合小剂量组在治疗后TC、TG、LDL-C均下降,HDL-C轻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正常剂量组比较,联合小剂量组的TG、LDL-C均较低,HDL-C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时间点,正常剂量组与联合小剂量组的ALT、AST、Scr、BUN、UA、CK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剂量组和联合小剂量组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皮肤血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阿西莫司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安全有效地治疗肾移植术后混合型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CysC、NGAL在冠脉造影剂所致急性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冠脉造影患者分为非AKI组,50例和AKI组,32例,以健康体检者50名为对照组。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Scr浓度,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NGAL。结果:术前血清CysC、NGAL和Scr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 h AKI组CysC和NGAL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cr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AKI组CysC、NGAL和Scr与术前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24 h AKI组CysC和NGAL的异常检出率分别高达93.8%和87.5%,Scr为43.8%。并联CysC-NGAL试验的灵敏度最高,为96.9%,特异度为84.4%,Youden指数为0.813。结论:检测血清CysC、NGAL均能敏感地早期诊断冠脉造影剂所致急性肾损害,并联CysC-NGAL试验是最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短期内应用强化他汀治疗对患者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 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患者240例,将240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两组患者均规范化给予药物常规治疗,在围手术期均予以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试验组在术前给予40 mg/d阿托伐他汀,顿服,术后40 mg/d,口服1个月;对照组在手术前后一直以10 mg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服药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出血情况。结果术后试验组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为(14.5±3.7)%,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79.5±4.3)%,术后出血发生率为27.5%。对照组分别为(38.1±7.4)%、(50.8±10.2)%和1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短期内应用强化他汀治疗可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对体外冲击波碎石(SWL)术后肾功能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58例在我院行SWL术患者,分别检测SWL术前、术后24h、3d、7d、1月血清肌酐(SCr)、血清Hcy及β2-MG水平。分析术后血清Scr、Hcy及β2-MG阳性检出率,术前、术后血清SCr、Hcy及β2-MG变化。结果术后24h血清Scr、Hcy及β2-M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4%、94.8%和93.1%,术后第3天为1.7%、86.2%和81.0%,术后第7天为0%,34.5%和27.6%,术后1月为0%、8.6%和5.2%。血清Hcy及β2-MG在术后24h(血清Hcy:术前vs.术后24h,P0.01;血清β2-MG:术前vs.24h,P0.01)、3d(血清Hcy:术前vs.术后3d,P0.01;血清β2-MG:术前vs.术后3d,P0.01)显著上升,与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血清Hcy及β2-MG在术后第7天下降至正常水平。Scr水平在术后24h上升(P0.05),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第3天尽管有上升,但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β2微球蛋白联合评估SWL术后肾功能损伤具有重要价值,并且可为再次行SWL术提供治疗时间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院收治的87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80mg/d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治疗1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肌酐(Scr)、血清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尿蛋白排泄率(UAER)及肾小球滤过率(GFR)等各项临床指标情况及不良反应有无差别.结果 81例患者完成既定治疗方案并获随访,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肌Ser、MDA、CRP及UAER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试验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FR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血清CRP下降水平与UAER下降水平呈正相关(rspearson=0.61,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DN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单用缬沙坦,且联合应用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成人重度肾积水经皮肾穿刺造瘘术(percutaneous nephrostomy, PCN)留取肾盂引流液中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20年9月~2022年3月,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10 ml/min的成人单侧重度肾积水病人33例,均行PCN治疗,收集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及术后1个月患肾GFR、PCN术中及术后1个月引流液中生化指标,以及术后1个月患肾GFR恢复情况。将33例病人分为肾功能改善组(18例)和肾功能未改善组(15例),分析两组病人引流液中mAlb、TRF、IgG、α1-MG、β2-MG含量在术中、术后的差异,以及与患肾GFR的相关性。结果 PCN后1个月,肾功能改善组mAlb、TRF、IgG、α1-MG、β2-MG含量较术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GFR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中α1-MG、β2-MG含量及术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模式管理的观察组(n=40)与常规围手术期管理的对照组(n=40),比较两组患者各时段炎性介质(IL-6、IL-8及IL-10)及IgA、IgG、IgM、CD3~+、CD4~+、CD4~+/CD8~+免疫指标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两组患者IL-6、IL-8均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较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IL-10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更明显。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IgA、IgG、IgM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IgA、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IgM水平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CD3~+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下降更明显;观察组术后CD4~+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CD4~+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第1天、第3天,两组患者CD8~+、CD4~+/CD8~+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模式可减轻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并保护机体免疫功能,减少过度炎症反应,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胃癌细胞的转移、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及大剂量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小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及大剂量组分别加用10、20、4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四组患者的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m Alb)、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3、6个月后,大剂量组尿m Alb、β2-M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P0.05),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P0.05);治疗6个月后,大剂量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均高于对照组、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阻力指数(RI)均低于对照组、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减轻了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炎症反应程度,改善了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对肾功能起到了一定保护作用,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比较七氟烷与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肝脏切除术后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选取我院90例肝脏切除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烷组与丙泊酚组,每组各45例。手术均给予复合硬膜外麻醉后分别以七氟烷、丙泊酚做麻醉维持,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肝肾功能的变化。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AST、ALT、TB、ALP、ALB、LDH水平明显高于术前,ALB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丙泊酚组较七氟烷组AST、ALT、LDH的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的AST、ALT、TB、ALP、LDH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丙泊酚组较七氟烷组AST水平更高,ALT、LDH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的ALB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AST、ALT、TB、ALP、ALB、LDH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3、7天的BUN及Scr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与丙泊酚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均对肝脏切除术患者肝肾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根据糖尿病肾脏病分期标准选取血糖控制达标的糖尿病肾脏病(临床分期Ⅲ期~Ⅳ期)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各20例。I组为对照组,未使用他汀类药物;II、Ⅲ组为治疗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和40mg/d,共观察16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6、12、16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β2微球蛋白、血肌酐、血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24h尿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第12、16周,Ⅱ、Ⅲ组TGF-β1、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G2微球蛋白、血肌酐、血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24h尿蛋白水平较I组明显降低(P〈0.05),II组与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调节糖尿病肾脏病的脂代谢紊乱改善糖尿病肾脏病的微炎症状态,调节TGF-β1表达而抑制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作用途径来抑制糖尿病肾脏病肾间质纤维化,从而起到延缓肾功能减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转铁蛋白(TRF)、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研究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21例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尿mALB、β2-MG、RBP、TRF及Cystatin 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NAG采用对硝基苯酚(PNP)比色法检测,并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项标志物单—及联合应用时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例组中121例患者的尿液生物标志物测定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ROC曲线、诊断试验结果显示:病例组中尿mALb、TRF、Cystatin C、NAG、RBP及β2-MG的敏感性显著高于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尿mALb、TRF、Cystatin C、NAG、RBP及β2-MG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8、0.984、0.974、0.947、0.915、0.897,95%可信区间分别是0.973—1.000、0.963~1.000、0.956 ~0.992、0.910~0.984、0.877~0.954、0.851 ~0.944,联合这6种尿液标志物得到的曲线下面积为0.990,95%可信区间是0.976 ~0.9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病例组中各项尿液标志物的敏感性明显高于Scr和BUN,可以作为慢性肾脏病的诊断标志物.尿nALb、TRF、Cystatin C及NAG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尿RBP和β2-MG也显示了较好的诊断价值.联合应用尿液标志物可以更好地预测临床上急性和慢性肾脏损害的发生,对预防慢性肾脏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双嘧达莫对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肾损害的。肾保护作用。方法将146例尿常规检查正常的HSP患儿分为3组,对照组(A组)46例给予维生素C、芦丁等常规治疗;B组57例在A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C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和双嘧达莫治疗。3组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第1个月检测尿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IgG)、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Ct1微球蛋白(a1-microglobulin,a1-MG)、p2微球蛋白(p2-microglobulin,β2-MG)和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的含量。随访6个月;比较3组血尿和(或)蛋白尿的发生率、发病时间及临床分型。结果A组治疗前后TRF、mAlb、82-MG、NAG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B、C组治疗后第1个月IgG、mAlb、TRF、α1-MG、B2-MG和NAG均较治疗前降低,除α1-MG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治疗后第1个月IgG、mAlb、TRF、α1-MG、B2-MG和NAG均较A组降低,除Ⅸ1-MG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第1个月各组间IgG、mAb、TRF、α1-MG、82-MG和NAG比较,除a1-MG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血尿和(或)蛋白尿的发病率、发病时间及临床分型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应用孟鲁司特钠或孟鲁司特钠联合双嘧达莫治疗HSP,对HSP早期肾损害均有保护作用,可能对HSP肾损害有预防作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双嘧达莫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进行早期干预疗效优于单用孟鲁司特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放射性核素99Tcm-DTPA清除率测定的肾小球滤过率为标准,比较血清胱抑素C和肌酐评价GFR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方法以99Tcm-DTPA清除率法测定38例慢性肾脏病患者GFR,并同时测定Scr浓度和Cys-C浓度。运用ROC分析曲线分析SCysC和Scr评价GFR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38例慢性肾脏病患者SCys-C浓度为(1.67±0.25)mg/L,Scr浓度为(198.77±98.01)μmol/L,GFR为(50.55±35.62)mL/(min.1.73m2)。SCys-C与Scr、GFR呈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4和-0.6(1P〈0.05);分别以GFR〈90mL(/min.1.73m2)、GFR〈60mL(/min.1.73m2)和GFR〈30mL/(min.1.73m2)为界点,Cys-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2、0.857、0.920;Sc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5、0.801和0.922。结论在慢性肾病患者中与Scr比较,Cys-C是评价GFR的一个良好内源性指标,且能更好地反映GFR的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 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Ⅱ型糖尿病患者50例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尿mALB、Cystatin C、β2-MG及RB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NAG采用对硝基苯酚(PNP)比色法检测,Scr由本院检验科采用OLYMPUS AU2700自动生化仪检测.并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G)评价各项生物标记物的敏感性.结果 病例组中50例患者的各项指标测定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ROC曲线、诊断试验结果显示:病例组中尿mALb、Cystatin C、β2-MG、RBP及NAG的敏感性显著高于血肌酐(Scr).尿mALb、Cys-tatin C、β2-MG、RBP、NAG及Sc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6、0.976、0.929、0.917、0.882、0.710,95%的可信区间分别是0.970~1.000、0.970~1.000、0.852~0.961、0.832 ~ 0.979、0.772~0.955、0.715 ~0.806,联合以上5种尿液标记物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81,95%的可信区间是0.972~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不同尿液标记物均显示了较好的敏感性,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联合多种尿液标记物检测对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SOCS3)、TGF-β1、MCP-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N模型组(模型组)、益肾胶囊组、氯沙坦组,每组各10只。单侧肾切除加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DN大鼠模型,益肾胶囊组每只灌胃益肾胶囊(625mg·kg-1.d-1),氯沙坦组每只灌胃氯沙坦钾片(30mg·kg-1.d-1),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每日给予等量蒸馏水。测定各组大鼠体重、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取肾组织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中SOCS3、TGF-β1、MCP-1表达水平。结果:实验12周末,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Scr、BUN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组织中SOCS3、TGF-β1、MCP-1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Scr、BUN均低于模型组(P<0.05),Ccr较模型组升高(P<0.05),而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组织中SOCS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而TGF-β1、MCP-1的表达受到抑制(P<0.05);两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肾胶囊可能通过上调SOCS3在肾组织的表达,抑制了TGF-β1、MCP-1的表达,从而减轻了DN大鼠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的程度,延缓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血清胱抑素C(SCysC)浓度作为移植肾功能测定指标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PETIA)分别检测39例初次肾移植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和4周的SCysC水平,并与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肾移植术前与术后,患者的SCysC与Scr、Ccr都具有很好的相关性。SCysC与Scr呈正相关(术前r=0.849;术后r=0.940);与Ccr呈负相关(术前r=-0.857;术后r=-0.876);按Ccr分组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肾功能水平的SCysC与Ccr的相关性均较Scr与Ccr的相关性相似或更佳。当50≤Ccr〈80mL/(min.1.73m^2)时,SCysC与Ccr的相关性要明显优于Scr与Ccr的相关性(P〈0.05)。结论在肾移植患者中,SCysC浓度与Scr浓度和Ccr有较好的相关性,可成为评估移植肾功能的较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早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胰岛素抵抗(IR)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Haffner稳态模型方法检测肾功能稳定的71例CKD1期(A组)、37例CKD2~3期患者(B组)和25例正常人(C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Homa-IR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酸(UA)、脂代谢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等各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1)与C组相比,A、B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水平、Homa-IR值均升高(P均<0.05);与A组相比,B组2hPG、FINS、2hINS水平、Homa-IR值均升高(P均<0.05),IR发生率增加(P<0.01)。(2)与非IR组相比,IR组Ccr水平低下,Scr、BUN、Hcy和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P均<0.05);(3)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Homa-IR与Ccr呈负相关(P<0.01),与年龄、Scr、BUN和Hcy正相关(P均<0.05)。以Homa-IR为应变量,各临床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cr、Scr和BUN进入回归方程(P均<0.01)。结论:IR存在于早期CKD患者且随肾功能下降而加重,其发生与CKD患者尿毒症毒素潴留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加强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严重多发伤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肾功能进行监测并观察血必净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随南对照研究,将严重多发伤并发急性肾损伤的45例患者分为血必净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血必净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10d。动态观察两组患者的肾功能、炎症反应以及预后等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血必净组治疗后第3d、尿量、Uβ2-MG、UNA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ALB、血Scr和BU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肾功能指标以及中性粒细胞(N)、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 F-α)、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具有遏制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的恶化及降低病死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前单次他汀强化负荷的安全性及其对术后心肌保护的作用。方法纳入江苏省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期间140例择期行OPCAB的患者,于术前12 h用统计软件产生随机序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单次负荷80 mg阿托伐他汀的他汀负荷组,每组70例。检测入院时、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术后96 h和术后120 h 8个时间点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T(Tn T)、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以及术前2 d、术后1 d、术后4 d、术后7 d和出院前等5个时间点的肝脏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康复出院。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及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两组ALT和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术后ALT(4.29%vs.5.71%,P=1.000)和AST(4.29%vs.0%,P=0.245)大于3倍正常值上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他汀负荷组术后Tn T[(0.23±0.27)ng/ml vs.(0.16±0.24)ng/ml,P=0.011]、CK-MB[(29.57±30.04)U/L vs.(17.73±14.07)U/L,P=0.001]、hs CRP[(31.85±22.89)mg/L vs.(20.81±10.96)mg/L,P=0.001)峰值显著降低。他汀负荷组Tn T大于正常值上限的发生率(47.1%vs.65.7%,P=0.041)及大于5倍正常值上限的发生率(8.6%vs.22.9%,P=0.037)均低于对照组。他汀负荷组CK-MB大于正常值上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0%vs.54.3%,P=0.000)。结论 OPCAB术前单次他汀强化负荷安全,且有减轻术后心肌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