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2-2018年江西省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评价乙肝免疫策略效果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NNDRS)中下载江西省2012-2018年急性乙肝疫情资料,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8年江西省共报告急性乙肝病例1040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27/10万,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设区市均有急性乙肝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最高的设区市为萍乡市(13.90/10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25~岁组(6.58/10万),最低的为5~岁组(0.18/10万);15~45岁病例6524例(62.68%),<15岁病例283例(2.72%);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38〖DK〗∶1;病例以农民最多(6347例,占60.98%),其次是家务及待业人群(1234例,占11.86%)。结论 2012-2018年江西省急性乙肝病例以男性、农民、15~45岁人群为主,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均逐年降低,地区间发病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苏州市姑苏区食源性急性胃肠炎发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索降低发病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用社区人群监测的方法,按照《2012年苏州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与病因食品溯源平台建设方案》进行监测.对随机抽取的3个社区人群采用入户问卷方式,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开展为期12个月的调查,询问调查对象过去4周内食源性急性胃肠炎发病情况和就医情况.结果 本次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 890份,男女性别比为0.84:1,居民年腹泻发病率为1.38%,发病时间集中在2~12月份(仅1月份未发现腹泻病例),但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11月份,占发病总数的88.46%.主要发病人群为离退休人员,占患者总数的46.15%;65.38%的患者回忆有可疑动物性食品(禽肉、猪肉和水产品等)饮食史;65.38%的居民患食源性急性胃肠炎后不去就诊.结论 姑苏区食源性急性胃肠炎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低于2011年全省食源性急性胃肠炎患病率4.70%的全省平均水平,可能与该区居民的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急性胃肠炎患病情况、流行特征、治疗及就诊情况。方法 2012-04/2013-03,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昌平区抽取50个居/村委会共1 800户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结果昌平区急性胃肠炎加权月患病率为1.70%,其中4~9月居民月患病率为2.44%,高于其他月份月患病率0.56%;66.67%的病例发病与食物有关;急性胃肠炎病例就诊率为14.81%。结论北京市昌平区急性胃肠炎发病与季节有关,发病原因以食物源型为主,应加强社区居民主动监测并扩大监测范围,获取更加真实、客观的监测数据,制定干预措施并加以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苏州市20年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苏州市1992-2012年流脑疫情、2005-2012年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和抗体水平调查等资料进行综合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苏州市1992-2012年共报告流脑病例164例,年均发病率0.11/10万;流脑发病主要集中在0~29岁年龄(占73.78%);流脑发病高峰为2-4月份(占62.20%);病例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占22.56%);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为0.64%;健康人群流脑抗体免疫水平:A群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9.16%,C群抗体阳性率平均为54.88%。结论近年来,苏州流脑发病处于低发水平,然而健康人群流脑C群抗体水平普遍较低,健康人群B群流脑的带菌水平较高,应加强B群和C群流脑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1~2013年报告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以下简称乙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中国2011~2013年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National Notifiable Disease Information Reporting System,NNDRS)报告的乙脑实验室和临床确诊病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中国2011年报告乙脑发病率为0.12/10万(1625例),报告死亡病例63例;2012年报告乙脑发病率为0.13/10万(1763例),报告死亡病例59例;2013年报告乙脑发病率为0.16/10万(2178例),报告死亡病例64例。2011年和2012年7~8月、2013年7~9月为发病季节高峰。2011~2012年的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居前三位的省份为四川(646例,19.07%)、云南(577例,17.03%)和贵州(373例,11.01%);2013年中北部地区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多,如山东(409例,18.78%)、河北(234例,10.74%)和陕西(153例,7.02%)。2011、2012、2013年报告乙脑病例中15岁年龄组分别占88.98%、84.28%、57.35%;2013年≥40岁年龄组占31.08%。结论中国2011~2013年乙脑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2013年中北部地区发病较往年有所上升。2013年乙脑发病人群出现成人病例显著增高,需关注成人乙脑高发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深圳市某区2012-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手足口病报告信息,对深圳市某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4年某区共报告手足口病17 591例,年均发病率为121.81/10万,其中2014年最高,达250.16/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高峰集中在4~9月;不同性别、年龄组发病有统计学差异(x2=1248.941,P<0.05;x2=492 716.170,P<0.05),男性发病高于女性,<5岁婴幼儿发病最多(占91.17%);三年职业构成均以散居儿童为主(2012年占83.04%,2013年占89.87%,2014年占74.84%).结论 某区手足口病的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差异.针对流行季节和重点人群做好健康教育,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五华县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评价乙肝流行状况,为乙肝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2015年五华县通过病例信息收集、实验室检测、急性乙肝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的乙肝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全县共报告乙肝448例,年均发病率13.21/10万,占病毒性肝炎总病例数的79.86%;急性病例占3.57%(16例),慢性病例占89.06%(399例),未分型病例占7.37%(33例);全县16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男性发病率18.28/10万,女性发病率7.84/10万;发病年龄3月龄~89岁、30~59岁人群占54.24%(243例);职业以农民最多,占82.37%(369例);2013~2014年每个月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结论五华县通过实施儿童乙肝疫苗免疫规划后,有效控制了儿童发病,急性感染病例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苏州市某区2008--2012年居民乳腺癌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依据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2008--2012年肿瘤发病数据库及生命统计资料,对肿瘤发病和死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区2008年及2012年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66.30/10万和69.35/10万,粗死亡率为12.17/10万和10.85/10万,各年份发病率及粗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年龄别发病率整体呈多峰分布(主要为双峰),大部分年份的首峰出现在45~49岁组,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及粗死亡率都有上升趋势。结论苏州市该区的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情况都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严重威胁着女性健康,要及早采取科学的措施遏制该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武汉市25~45岁居民急性冠心病院前死亡的流行病学展开调查,为降低急性冠心病院前死亡率提供依据。 方法 以武汉市心血管病人群监测方案(MONICA方案)10万监测人群中2014-2016年25~45岁居民中急性冠心病患者1 969例为调查对象,统计分析院前病死率,并分析在不同人群中分布结果。 结果 武汉市2014-2016年WHO-MONICA方案监测25~45岁人群中共统计急性冠心病1 969例,发病率约1.97%(1 969/100 000),总死亡病例1 240例,病死率62.98%。其中院前病死率40.98%(807/1 969),院内病死率37.26%(433/1 162),急性冠心病院前病死率高于院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P<0.05)。院前死亡病例大多分布在年龄25~35岁之间(占65.67%)、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占70.13%)、居住地较偏远(占56.13%)的未婚者(占81.66%)。院外死亡地点,2014年82.10%死于家中,17.90%死于送诊医院途中,2015年78.68%死于家中,21.32%死于送诊医院途中,2016年89.85%死于家中,10.15%死于送诊医院途中。分析院外发病后死亡时间,807例院前死亡病例发病在1 h之内死亡占63.57%;发病1~24 h内死亡占29.12%;发病24 h以上死亡占7.31%。 结论 武汉市25~45岁居民急性冠心病还存在较高的院前死亡率,且大多集中在25~35岁之间、文化程度偏低、居住地较偏远的未婚者,大多院前死亡病例在发病1 h内,且家中是院前死亡主要地点。提倡加强远郊居民院前急救能力,可在社区或村镇定期进行健康知识讲解;针对独自居住的人群可定期由专员电话或上门访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宁波市江东区社区居民急性胃肠炎的患病及诊疗情况,为急性胃肠炎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采用入户问卷方式对选定的社区居民过去4周急性胃肠炎发病情况开展调查,统计患病率、发病率,同时对不同水平进行比较。采用SPSS 17.0软件,患病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2 400份,发生急性胃肠炎56例,人口标化后4周患病率为2.54%;年发病率为0.33次/人年。不同月份之间急性胃肠炎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31,P0.05),其中8月患病人数最多。各季节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44,P0.05),秋季患病率高于其他季节。不同年龄组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人口≥3人家庭与1~2人家庭的急性胃肠炎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0,P0.05);急性胃肠炎患者中食源性的比例为64.29%,主要可疑食物为动物性食物,获取食物的地点主要在家中;急性胃肠炎的就诊率32.14%(18/56),药物使用率67.86%(38/56)。结论宁波市江东区急性胃肠炎的流行状况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共同点:发病率较高、低龄人群为高危人群、秋季是高发时段、食源性比例较高;不同点:果蔬及水产品是急性胃肠炎的重要媒介,就诊率偏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急性胃肠炎的流行现状,探讨社区居民急性胃肠炎的经济负担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石景山区9个街道全部纳入调查,每个街道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共抽取20个居委会,在每个抽中的居委会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84个调查户,于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选取调查户中将要过生日的个体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全年实际调查1 542人,急性胃肠炎月患病率为1.10%,年发病率为0.14次/人年。30~39岁人群患病率最高,达3.80%,其次为70~79岁组,为2.51%,不同年龄段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2,P<0.05)。76.47%的居民自认为急性胃肠炎与进食污染食物有关,居民罹患急性胃肠炎后就诊率为35.29%。结论 30~39岁和70~79岁两组人群是急性胃肠炎的高风险人群,应针对可能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以降低人群急性胃肠炎的发病率。此外,石景山区社区居民罹患急性胃肠炎后就诊率低,因此单靠医院肠道门诊对腹泻患者进行监测不足以反映实际发病情况,应完善相关监测和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13-2014年济南市居民脑卒中急性发病及死亡情况,为制定脑卒中预防措施,在我市全面开展发病监测提供依据和经验。方法收集山东省济南市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济南市居民脑卒中急性发病监测资料,对2013-2014年济南市7个项目区居民脑卒中急性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3-2014年,济南市7个项目区居民脑卒中累计报告发病26 513例,累计报告死亡6 484例,年均发病率为296.59/10万,年均死亡率为72.53/10万。根据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计算,年均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83.29/10万、42.15/10万。2014年同2013年相比,全市监测人群脑卒中粗发病率上升了48.31/10万,标化发病率下降了7.0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年度粗死亡率上升了40.25/10万,标化死亡率上升了14.08/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均男性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329.58/10万、79.05/10万,均高于女性(发病率为264.24/10万,死亡率为66.14/10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1 343.65/10万、372.91/10万,均高于60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为85.59/10万、死亡率为12.00/10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病例分型为脑梗死者占70.61%,脑出血占17.88%,未分类脑卒中占9.61%,蛛网膜下腔出血占1.90%。结论 2013-2014年济南市居民脑卒中急性发病类型以脑梗死为主。脑卒中发病率随年龄增长上升趋势明显,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坊子区2005-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18例,年均发病率为8.43/10万,2007年发病率最低(0.41/10万),2012年起发病率明显上升(22.7/10万),2013年发病率达到最高(29.59/10万);每月均有发病,1月和4~7月为发病高峰期。患者男女比例为1.87∶1,发病主要集中在5~14岁(167例),占总病例数的76.61%。病例主要分布在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3个群体中(94.50%)。结论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流行性腮腺炎2012年后发病率明显上升,应加强学龄前儿童和学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强中小学校发病高峰期的检测与防治工作,防止出现暴发疫情,防控流行性腮腺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12年资源县手足口病流行情况,为本县制定手足口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资源县2012年1~12月的手足口病报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资源县共报告手足口病1 023例,比2011年同期(73例)上升14倍,发病率达587.9/10万;男性682例,女性341例,男女性别比2:1;发病高峰为5~7月,占全年报告病例数的45.7%(467/1 023);发病年龄段以1~3岁最多,占80.2%(820/1 023);散居儿童高发,占79.2%(810/1 023);实验室检测以肠道病毒71(EV71)为主,占31.1%(14/45)。结论资源县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较2011年同期严重,报告病例数及发病率均明显升高,应分析流行特征,采取综合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手足口病蔓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09-2018年黔南州居民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率变化趋势,为前列腺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黔南州肿瘤登记报告系统和居民全死因登记报告系统中2009-2018年居民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登记资料,分别计算发病(死亡)率、中国标化发病(死亡)率、年龄别发病(死亡)率和年均变化百分比等。结果 2009-2018年黔南州居民前列腺癌新发病例1677例,发病率为9.98/10万,中国标化发病率为3.55/10万。10年中发病率APC分别为3.05%,中国标化发病率APC为2.72%。45岁以后出现前列腺癌病例,65~69岁发病率陡然升高,80~84岁发病率呈现峰值,≥85岁年龄段发病率有所下降;2009-2018年黔南州居民前列腺癌死亡病例867例,死亡率为5.26/10万,中国标化死亡率为1.53/10万。10年中死亡率APC为2.87%,中国标化死亡率APC为1.53%。70~74岁死亡率陡然升高,≥85岁死亡率达到峰值。结论 2009-2018年贵州省黔南州居民来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四川省食源性急性胃肠炎发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索降低发病率的有效措施,为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区人群调查的方法,在四川省抽取4个地区人群采用入户问卷方式,从2013-01/12开展为期12个月的调查,询问调查对象过去4周内食源性急性胃肠炎发病情况和就医情况。结果调查获得有效问卷7 200份,调查对象腹泻发病率为1.15%,发病时间集中在6~11月,主要发病人群为儿童,少数民族的发病率(9.23%)高于汉族(1.08%)。结论四川省食源性急性胃肠炎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宁化县细菌性痢疾(菌痢)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宁化县2013—2022年菌痢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宁化县2013—2022年共报告菌痢314例,年均发病率11.34/10万,无死亡;每月均有病例报告,5~7月多发(占36.3%);全县16个乡镇仅泉上无病例报告,各乡镇病例数前3位是湖村54例(17.2%)、城郊44例(14.0%)和曹坊33例(10.5%);发病率男性(13.93/10万)高于女性(8.69/10万);各年龄组病例数占比:0~9岁组15.9%(50例)、10~19岁组仅占2.2%(7例)、60~69岁组21.3%(67例);病例职业:农民76.4%(240例)、散居儿童11.8%(37例);2013—2019年菌痢发病率与当地饮用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呈负相关(rs=-0.83,P<0.05)。结论 宁化县2013—2022年菌痢发病率较高,5~7月多发,发病数以50~69岁、男性、农民为主,应重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针对性策略和措施,以进一步控制菌痢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居民急性胃肠炎流行现状及治疗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居民急性胃肠炎提供准确和科学的依据。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6月期间,开展社区人群入户调查工作,询问调查对象过去4周的急性胃肠炎发病情况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发生急性胃肠炎的居民有59人,年龄调整罹患率为1.61%,年龄调整年发病率为21.15%,66.10%的病例怀疑由食物中毒引起,有11例发病后就诊,有26例服用了治疗药物。结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积极开展主动性监测工作,为政府制定食源性疾病的控制决策、降低疾病的社会经济负担,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湖北省人群急性胃肠炎疾病负担。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2012年1—12月每月入户问卷调查其急性胃肠炎发生和就诊情况。结果共调查3 891人,急性胃肠炎月患病率为4.1%(95%CI=3.4%~4.7%),年发病概率为41.7%(95%CI=36.2%~46.6%),年发病率为0.49(95%CI=0.42~0.57)次/人年。按人口结构加权,加权月患病率为4.9%(95%CI=4.2%~5.6%),加权年发病概率为47.8%(95%CI=42.8%~52.8%),加权年发病率为0.65(95%CI=0.56~0.74)次/人年。由此推算,湖北省2012年共有3756.4万人次感染急性胃肠炎,因病就诊2 434.1万人次,因病住院296.8万人次。结论湖北省人群2012年急性胃肠炎疾病负担较重,政府应予以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呼市地区肺结核的发病特征及流行规律,为今后进一步控制肺结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2010-2012年呼市地区肺结核病例报告导入Excel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2年呼和浩特市共报告肺结核4 035例,其中涂阳1 740例,占43.12%,菌(-)1 986例,占49.22%,未痰检308例,占7.63%,年平均发病率为49.77/10万。发病年龄构成以中老年为主,45~85岁年龄组占67.29%;在全部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96:1;职业分布以农民发病居多,占47.36%;其次是家务待业,占11.15%;地区分布以赛罕区、新城区、土左旗发病数居多占44.19%;发病时间分布呈现出11、12月份相对集中的特征。结论 2010-2012年本市居民肺结核发病率较平稳略呈下降趋势。提示:需加大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结防机构疫情追踪,完善疫情管理以及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