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喹硫平与氯氮平分别合并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碳酸锂分别合并喹硫平或氯氮平治疗。疗程6周,采用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喹硫平与氯氮平疗效相当,喹硫平起效时间迟于氯氮平,但不良反应较轻,依从性较好。结论喹硫平合并碳酸锂与氯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总体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对锂盐联合二代抗精神病药喹硫平与氯氮平的治疗方案做药物经济学评价,为双相躁狂发作患者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0月于安徽某三级精神专科医院就诊的双相躁狂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综合考虑患者治疗前后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基础上,对锂盐联合喹硫平与锂盐联合氯氮平这两种治疗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锂盐联合喹硫平组共纳入有效病例88例,锂盐联合氯氮平组纳入病例43例。两组药物治疗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锂盐联合喹硫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最小成本分析结果显示锂盐联合喹硫平组住院成本低于锂盐联合氯氮平组。敏感性分析结果与基本分析保持一致。结论:锂盐联合氯氮平药物成本低,但是住院总成本显著高于锂盐联合喹硫平组。故锂盐联合喹硫平相对于锂盐联合氯氮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更具有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2例双相障碍患者长期应用氯氮平(分别为100 mg/d,150 mg/d)维持治疗,在骤停氯氮平1天后出现谵妄状态,复用氯氮平后症状迅速缓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法(2D-LC-UV)测定血清中氯氮平浓度,探讨氯氮平有效血药浓度与不同精神疾病靶症状(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混合型,双相障碍躁狂相及躁狂症)的关系。方法 200μL进样,在一维柱Aston SX1色谱柱(25 mm×4.6 mm,5μm)上初步分离,通过中间柱Aston SCB(10 mm×4.6 mm,5μm)截取保留,并在二维柱Aston SCB(100 mm×4.6 mm,5μm)上进一步分离,直至最终测定。监测2015年7月—2017年6月我院的100例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及躁狂症患者的血清中氯氮平的血药浓度,结合临床用药情况及疗效,分析不同靶症状的氯氮平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结果本色谱条件下,氯氮平在64.47~1 031.52μg·L~(-1)内线性关系良好。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时氯氮平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200~500μg·L~(-1),精分症阴性症状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50~200μg·L~(-1);精分症混合型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100~450μg·L~(-1),双相障碍躁狂相及躁狂症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150~450μg·L~(-1)。结论所建立的2D-LC-UV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氯氮平血清药物浓度研究。根据氯氮平有效血药浓度治疗不同的精神疾病靶症状,对临床个体化合理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氯氮平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效。因其作用机理比较复杂,所以临床使用时常出现一些双相反应,即矛盾效应。如能使部分患者白细胞(WBC)增多或减少,可使骨髓象增生活跃或减低,亦可使一些患者血压增高或降低等。 现就其临床出现的一些双相反应作一综述。 一、消化系统 氯氮平可致口干、恶心、呕吐、纳差、便秘,其发生率较高,与其较强的抗胆碱能作用有关,一般不影响治疗,严重者可致肠麻痹,一旦发生,病情凶险,需停药并作急症处理,氯氮平可致胃出血,虽罕见,但较危险。  相似文献   

6.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情感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科临床应用 ,是近年来精神分裂症治疗学进展的重要标志。随着这些新型药物 (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的平、寿廷多等 )临床应用经验的不断积累 ,人们已经注意到这些抗精神病药物的其他作用 ,对双相情感性疾病的治疗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在将这些药物应用于双相情感性疾病的过程中 ,逐渐认识到其类心境稳定剂样作用 ,这一重要的发现进一步促使了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中的应用。1 抗躁狂效应作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氯氮平 ,不论是单独应用 ,还是联合其他心境稳定剂 (如碳酸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 )都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氯氮平与氯丙嗪对脑电图影响的差异。方法:应用再分析及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7项公开开发的该类论文进行分析。结果:综合检验:X^2=101.29,df=14,P〈0.01,表明两药对脑电图影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效应大小为0.6263,提示氯氮平引起脑电图改变的效应介于中、强度之间:OR=4.25,提示氯氮平引起脑电图引起的机率是氯丙嗪的4.25倍。结论:氯氮平对脑电图的影响比氯丙嗪更为显示。  相似文献   

8.
<正> 氯氮平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效。因其作用机理比较复杂,所以临床使用时常出现一些双相反应,即矛盾效应。如能使部分患者白细胞(WBC)增多或减少,可使骨髓象增生活跃或减低,亦可使一些患者血压增高或降低等。现就其临床出现的一些双相反应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技术和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YEPD8534-8c)的药物诱变性检测法,研究氯氮平的诱变效应。结果没有显示氯氮平对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的任何诱变效应。提示氯氮平从诱变角度看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氮平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代谢和细胞色素P450 1A2-2964位点多态性关系,指导临床对不同患者合理使用氯氮平。方法:采用固定剂量给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药浓度,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分析基因型。结果:吸烟组和非吸烟组之间比较,吸烟组血浆氯氮平浓度低,去甲氯氮平/氯氮平比值高(P<0.05,P<0.01),P450 1A2-2964位点等位基因G的频率为0.75,A的频率为0.25,在非吸烟患者中,去甲氯氮平/氯氮平在w/w基因型与非w/w基因型(w/m m/m)之间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吸烟患者中,w/w基因型去甲氯氮平/氯氮平要高于非w/w基因型(P<0.05),在吸烟患者和非吸烟患者中w/w基因型之间比较,吸烟患者的去氯氮平/氯氮平明显高于非吸烟患者(P<0.01);而非w/w基因型之间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能诱导P450 1A2的活性。P450 12-2964位点等位基因均为G(w/w)时诱导能力最强,发生G→A突变时,诱导能力降低,分析患者P450 1A2 G-2964A的多态性,对合理使用氯氮平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86例长期单用氯氮平和氯丙嗪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氯丙嗪对肝功能的损害(18.6%)较氯氮平明显,而氯氮平引起白细胞的改变(19.3%)较氯丙嗪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86例长期单用氯氮平和氯丙嗪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氯丙嗪对肝功能的损害(18.6%)较氯氮平明显,而氯氮平引起白细胞的改变(19.3%)较氯丙嗪明显。  相似文献   

13.
氟伏沙明抑制体内氯氮平代谢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检测氯氮平和去甲氯氮平血清浓度,探讨细胞色素P4501A2酶(CYP1A2)抑制剂氟伏沙明对体内氯氮平代谢及其去甲基代谢产物生成的影响。9例健康男性志愿者,自身前后对照设计,停药间隔4周,口服单剂氯氮平10mg;对照组单服氯氮平,实验组是在氟伏沙明连续9d服用过程中的第4d合用单剂氯氮平,合用氟伏沙明后,导致氯氮平的清除相对点平均浓度增高。去甲氯氮平的早期时点平均浓度降低而后期时点平均浓度增高  相似文献   

14.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尿液中氯氮平和其N-去甲基活性代谢物去甲氯氮平的浓度,测定方法采用ODS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4nm,流动相为甲醇:水:四甲基乙二胺:冰醋酸(62:38:0.45:0.35,V/V)内标为安定,标准曲线范围为0~3000μg/L,(r=0.9999)。最低检出浓度,氯氮平4μg/L,去甲氯氮平2μg/L,尿液经二溶剂提取后,氯氮平与去甲氯氮平的绝对回收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15.
苯海拉明治疗氯氮平所致流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苯海拉明对氯氮平所致流涎副作用的疗效。方法:女性50例(精神分裂症48例,躁狂症2例),服氯氮平(150~525mg/d)治疗后,均出现流涎副作用,每晚口服苯海拉明50mg治疗,10d为一个疗程。结果:苯海拉明治疗氯氮平所致流涎的有效率达100%,起效快,无其他副作用。结论:苯海拉明能有效治疗氯氮平所致流涎症状。  相似文献   

16.
利培酮对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利培酮对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影响及两药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8例原服用氯氮平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利培酮治疗4周,分别于联合用药前及联合用药2周未、4周末时测定氯氮平血药浓度,同时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结果:合用利培酮后,氯氮平血药浓度无明显升高,BPRS评分明显降低(P〈0.01),起效快,TES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静坐不能、视力模糊。结论:利培酮对氯氮平血药浓度无明显影响,两药联用能增加疗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陈荣民  林红 《海峡药学》1997,9(2):30-32
氯氮平(Clothiapine)是一种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有较好的抗幻觉、妄想及抗兴奋躁动作用,但它所致低血压[1,2]应引起临床注意,现把氯氮平引致低血压研究报道如下。1.方法与标准:本文按人院顺序随机抽取1990~1995年住院和门诊精神病人按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诊断精神分裂症[排除脑器质性指征(CT证实)、神经官能症、精神因素(紧张忧郁)和过敏史]服氯氮平826例,其中首次服用氯氮平引致低血压82例(占10.7%)。后把82例分为未服过抗精神病药45例(为A组)和服过一种或多种抗精神病药37例(为B组)行临床比较。所有服氯氮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持续使用氯氮平药物的心电图变化。方法 对愿意合作的门诊中持续使用氯氮平药物10年以上的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对用药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 心电图异常有9例(17.3%),其中QTC延长2例.窦性心动过速4例,T波改变3例。心电图与氯氮平联用中成药(银杏叶制剂)治疗有显著性相关(r=-0.338,P=0.014)。结论 长程持续使用氯氮平对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可能不大.银杏叶制剂可能对氯氮平引起心电图异常的影响有一定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长期检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总胆汁酸的变化,了解用药对患者肠肝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未经治疗的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246周每周末及7周以上时段,检测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汁酸(TBA),并同时于2,4,6,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患者BPRS和TESS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2周与其他周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T-Bil、I-Bil治疗2~6周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7周后恢复到治疗前水平(P〉0.05),D-Bil在治疗2周及4周时低于治疗前(P〈0.05),TBA治疗前后始终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氯氮平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引起的拟胆碱效应可使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减弱,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也不排除氯氮平增加了患者体内氧化活性从而对Bil造成一定程度消耗性影响;氯氮平对总胆汁酸代谢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周好田  赵健  崔爱环 《中国药师》2008,11(4):452-454
目的:观察礞寒合剂辅助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接处方制备礞寒合剂。将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礞寒合剂加氯氮平)36例和对照组(氯氮平)28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8周末采用BPRS量表总分和BPRS量表因子分评定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85.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周起,两组间BPRS量表总分及因子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礞寒合剂可提高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作为氯氮平的辅助药物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