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 研究梗阻性黄疸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异常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4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同期各项检查结果均正常的400例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肝功、肾功、血糖和血脂等实验室指标,筛选出(HDL-C+LDL-C)/TC小于正常值(正常值0.695~1.0)低限的患者,并定义为其比值异常。分析梗阻性黄疸伴(HDL-C+LDL-C)/TC异常组(异常组)、单纯性梗阻性黄疸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肝功、血脂、血糖和肾功的差异,分析异常组(HDL-C+LDL-C)/TC比值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41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HDL-C+LDL-C)/TC小于0.695,表现为极低浓度的HDL-C和LDL-C,(HDL-C+LDL-C)/TC降低,载脂蛋白B(ApoB)浓度与LDL-C浓度不匹配。异常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如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以及谷氨酸转肽酶(GGT)高于健康对照组与单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0.05),而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低于健康对照组和单纯性梗阻性黄疸组(P<0.05)。异常组患者(HDL-C+LDL-C)/TC与TB、DB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09和-0.629(P<0.05)。结论 部分梗阻性黄疸患者HDL-C和LDL-C浓度极低,造成(HDL-C+LDL-C)/TC显著降低,该比值降低可能与肝功能异常有关,临床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水平,为脂肪肝的预防、发现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脂肪肝患者360例,设为脂肪肝组。另于同期选取健康体检合格者6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以及空腹血糖(FBG)水平。结果脂肪肝组TC、TG、LDL-C、ALT、AST、GGT及FB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水平,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29~6.57,P〈0.05或P〈0.01)。结论脂肪肝患者的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已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该指标检测不仅有利于脂肪肝的诊断,而且提示控制血脂、血糖水平对减少和预防脂肪肝的发生,减缓脂肪肝病症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血脂和肝功能指标水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13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同期体检肝功能正常的80例患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生化指标检测由我院检验科完成,包括血脂谱[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酰转肽酶(GGT)]。结果:研究组的TG、TC和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ALT、AST和GG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血脂和肝功能指标异常率高于健康肝功能正常者,血脂和肝功能指标检测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疗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用药安全性。方法 150例NSTE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治疗12个月后测定NSTEMI患者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变化,统计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血脂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AST、ALT、CK和治疗前及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变化(P〉0.05),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治疗组为6.7%(6/75),低于对照组20.0%(1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NSTEMI可使患者血脂水平明显改善,AST、ALT、CK无明显升高,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脾虚痰阻证患者采用调脾化痰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最终每组脱落2例)。西药组患者口服西药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组患者口服调脾化痰汤联合西药阿托伐他汀,两组均治疗2个月(即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脂[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三酰甘油(triglycerin,TG)]和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ferase,AST)]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TC、LDL-C、TG、ALT、AST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LDL-C、TG、ALT、AST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联合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脾虚痰阻证的治疗,中药联合西药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硒蛋白P(Sepp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10)、补硒组(n=10),分别喂食标准饲料、高脂饲料和补硒(亚硒酸钠)干预饲料。第16周末安乐死法处死全部大鼠,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检测血浆中Sepp1含量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脂指标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Sepp1含量降低,ALT、AST、FFA、TC、TG、LDL-C含量升高,HDL-C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硒组Sepp1含量升高,ALT、AST、FFA、TC、TG、LDL-C含量降低,HDL-C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pp1可改善肝功能及血脂紊乱,对NAFLD大鼠的肝脏损害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1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1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TG、HDL-C及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水平,并计算NLR、TG/HDL-C值。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NLR、TG/HDL-C和肝功能指标,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NLR与TG、HDL-C、TG/HDL-C的相关性以及NLR、TG/HDL-C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TG/HDL-C水平单项及联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NLR、TG/HDL-C、ALT、AST、γ-GGT均高于对照组(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NLR与TG、TG/HDL-C均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NL...  相似文献   

8.
周文丽 《医学研究杂志》2018,47(9):144-146,62
目的 研究甘草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甘草酸治疗组(60、120、180mg/kg),以高脂饮食喂养16周构建大鼠NASH模型,于造模第7周起进行不同剂量甘草酸治疗10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并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进行检测。结果 高脂饮食诱导的NASH大鼠模型中,肝组织可见肝细胞脂肪病变,血清中TC、TG、LDL-C、AST、ALT及MDA明显升高,HDL-C、SOD及GSH显著降低;而经过中、高剂量甘草酸治疗后发现,肝细胞脂肪病变程度降低,血清中TC、TG、LDL-C、AST、ALT及MDA明显降低,HDL-C、SOD及GSH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草酸能够经过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改变血脂水平来改善NASH大鼠肝功能及抑制肝脏病变程度,对NASH治疗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测定90例NAFLD患者血清L-FABP的变化,同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浆葡萄糖(FBG)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与健康对照组(n=80)进行比较.结果 NAFLD组的血清L-FAB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与NAFLD严重程度有关;NAFLD组BMI、WHR、FBG、HOMA-IR、AST、γ-GT、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HDL-C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L-FABP与BMI(r=0.7365)、WHR(r=0.6713)、FBG(r=0.6368)、HOMA-IR(r=0.6539)、AST(r=0.6640)、γ-GT(r=0.6768)、TG(r=0.7012)、LDL-C(r=0.6034)呈正相关(P<0.01),与HDL-C(r=-0.6839)呈负相关(P<0.01).结论 L-FABP可能参与NAFLD发病机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随着对L-FABP研究和认识的深入,血清L-FABP可能成为NAFLD的临床病情观察的新指标,并为药物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的结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4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3.3±1.3mmol/L、7.2±1.4mmol/L、6.1±1.2mmol/L、2.4±0.5mmol/L、3.9±1.4mmol/L,对照组患者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1.0±2.5mmol/L、4.1±0.6mmol/L、4.1±1.3mmol/L、1.1±0.4mmol/L、2.2±1.1mmol/L。观察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为46±17mmol/L、53±15mmol/L、43±27mmol/L,对照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为22±12mmol/L、27±10mmol/L、22±17mmol/L。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水平各项检测指标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测指标均偏高,因此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测指标有助于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少非酒精性脂肪肝,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