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肿瘤的侵袭转移是一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肿瘤细胞粘附、分离、迁移、基底膜及细胞外基质降解、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等诸多方面,其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在卵巢恶性肿瘤侵袭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就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的相关研究概况及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系统与妇科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系统是纤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激活纤溶酶原变为纤溶酶降解细胞外基持,在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作用。本文就本系统与妇科肿瘤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旨在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方法,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系统是纤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激活纤溶酶原变为纤溶酶降解细胞外基质 ,在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作用。本文就本系统与妇科肿瘤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旨在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方法、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妇女的肿瘤病中,宫颈癌的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位。全世界每年都有约20万妇女死于这种疾病。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而且8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发展为浸润癌。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对宫颈癌的防治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与诸多其它恶性肿瘤相比,在宫颈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方面一直比较滞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介导的纤溶系统与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降解有关,在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水平,来作为监测宫颈癌的浸润、转移及预后的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浸润、转移与uPA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恶性肿瘤浸润、转移和基质降解有关,纤溶酶原激活系统参与基质降解,在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中发挥作用。本文就uPA系统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的关系作一综述,旨在为肿瘤的防治寻找新的靶点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妇女的肿瘤病中,宫颈癌的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位。全世界每年都有约20万妇女死于这种疾病。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而且8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发展为浸润癌。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对宫颈癌的防治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与诸多其它恶性肿瘤相比,在宫颈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方面一直比较滞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介导的纤溶系统与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降解有关,在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水平,来作为监测宫颈癌的浸润、转移及预后的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手术创伤后机体的局部纤溶活性指标的变化及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关系。方法选择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0例,分别于术前、安装髋臼假体时、安装股骨假体时、皮肤缝合时、术后1 h和术后20 h采用股静脉插管采集患者双侧肢体的血液标本,检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抗原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三项指标。结果术中术侧肢体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抗原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比术前显著增加。在术中及术后1 h内,术侧和非术侧肢体中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抗原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有显著差异。在安装股骨假体时,术侧和非术侧肢体中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有显著差异。结论手术创伤对局部纤溶系统的影响不同于非术侧肢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形成机制相关与局部纤溶系统的临床相关性仍需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特异受体(uPA—R)和抑制物(PAI-1)的表达,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将存档的乳腺癌(观察组)和乳腺良性病变(对照组)石蜡标本重新制备3μm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用uPA、uPA—R、PAI-1单克隆抗体分别检测uPA、uPA—R、PAI-1在两组标本中的表达。结果uPA、uPA—R、PAI-1在观察组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病例中uPA、uPA-R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病例,uPA、uPA—R、PAI-1的表达与TNM分期及肿瘤大小相关,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无关,在病理分级较差的病例中,uPA、uPA—R、PAI-1也有不同程度升高。uPA、uPA—R、PAI-1同时阳性的乳腺癌病例有较高的浸润转移倾向。结论uPA、uPA—R、PAI-1的表达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相关,是预测乳腺癌预后的一个强有力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uPAR蛋白在40例EMT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30例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结果uPAR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对照组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均表达,且在血管内皮细胞呈阳性表达。uPAR蛋白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表达腺上皮细胞高于间质细胞(P〈0.05),在腺上皮细胞表达异位内膜高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P〈0.05)。uPAR蛋白在异位内膜Ⅰ~Ⅱ期与Ⅲ~Ⅳ期的表达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PAR在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高表达可能促使其转移、粘附、侵袭、生长,导致EMT的发生发展;uPAR的作用研究对EMT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联合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检查对重症肺炎患儿病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重症肺炎患儿76例,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重症肺炎组、普通肺炎组各38例,再选取40例同时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76例重症肺炎患儿采用高分辨率多层螺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早期诊断乳腺癌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乳腺癌患者、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uPA的含量。结果ELISA结果显示:健康人组血清中uPA的含量波动在两界值较低的区间内,而乳腺良性病变及乳腺癌患者组两界值逐渐增高,且乳腺癌患者组波动界值最高,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正常乳腺细胞、乳腺良性病变细胞及乳腺癌细胞中存在着uPA含量表达的差异性。结论血清中uPA的含量在三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提示血清中uPA可作为早期诊断乳腺癌及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但需要进一步的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特异受体(uPA-R)和抑制物(PAI-1)的表达,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将存档的乳腺癌(观察组)和乳腺良性病变(对照组)石蜡标本重新制备3μm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用uPA、uPA-R、PAI-1单克隆抗体分别检测uPA、uPA-R、PAI-1在两组标本中的表达。结果uPA、uPA-R、PAI-1在观察组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病例中uPA、uPA-R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病例,uPA、uPA-R、PAI-1的表达与TNM分期及肿瘤大小相关,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无关,在病理分级较差的病例中,uPA、uPA-R、PAI-1也有不同程度升高。uPA、uPA-R、PAI-1同时阳性的乳腺癌病例有较高的浸润转移倾向。结论uPA、uPA-R、PAI-1的表达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相关,是预测乳腺癌预后的一个强有力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纤溶酶系统与精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纤溶酶系统(PAs/Plasmin系统)参与机体的多种病理、生理活动、生理活动。近年来,在男性生殖系统中上系统的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纤溶酶以及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抑制物对精有子活力和受精的影响,人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说明PAs纤溶酶对精子发生,精子活力以及受精表促进作用,而PA抑制具有调节PA抑制物具有调节活性的作用。尽管PAs/Piasmin系统的作用机理尚有一些不甚明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重组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与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病例72例随机分组,治疗组36例,给以重组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18mg静脉推注,30min后再次推注18mg,对照组36例,给以尿激酶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30min内静脉滴入,观察:临床症状、心肌酶值、心电图动态变化。结果 2组症状均有有效改善,治疗组更具有效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组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心梗更具有效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与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D -二聚体可以反应体内凝血与纤溶的病理变化。为此 ,我们观察了 37例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 -二聚体变化 ,同时测定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T)、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 (PAI)。并探讨其与糖尿病及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和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37例 2型糖尿病病人 ,男 2 0例 ,女 17例 ,年龄 4 0~ 80岁 ,平均 6 2岁 ,依据 1997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将其分为有血管并发症组和无血官并发症两组。有血管并发症组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塞、视网…  相似文献   

16.
韩瑞红 《职业与健康》2005,21(1):143-144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凝固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观察厂5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12周后,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水平的变化.结果用药后PAI-1、TC、TG水平均下降,而tPA水平升高.结论二甲双胍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7.
李侠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8(5):670-672,F0003
纤溶酶原激活系统包括纤溶酶原激活物(PA)及其特异性受体(PAR)和抑制剂(PAIs),参与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中多种成分的降解,是调控细胞外基质动态平衡的一种反应系统。uPA系统可能参与了哮喘的炎性过程和慢性哮喘所致的气道重构,包括内皮下的纤维化和ECM在气道内的沉积过程。uPA系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比较尿激酶动脉溶栓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PA静脉溶栓组和尿激酶动脉溶栓组,每组5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并发症等。结果rt-PA静脉溶栓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尿激酶动脉溶栓组[88.0%(44/50)比66.0%(33/50)],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尿激酶动脉溶栓组[6.0%(3/50)比28.0%(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1,3,10,30d的NIHSS评分较溶栓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NIHSS评分、溶栓后30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疗效明显优于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不仅血管再通率高,且溶栓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有效,可作为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早期诊断乳腺癌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乳腺癌患者、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uPA的含量。结果ELISA结果显示:健康人组血清中uPA的含量波动在两界值较低的区间内,而乳腺良性病变及乳腺癌患者组两界值逐渐增高,且乳腺癌患者组波动界值最高,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W estern b lot结果显示:在正常乳腺细胞、乳腺良性病变细胞及乳腺癌细胞中存在着uPA含量表达的差异性。结论血清中uPA的含量在三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提示血清中uPA可作为早期诊断乳腺癌及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但需要进一步的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血管内超声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斑块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定量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并用血管内超声检测事件相关病变处斑块形态学及特征,应用液相蛋白芯片结合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以及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结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之间末见显著性差异(P=0.304),血管内超声识别的斑块破裂与非斑块破裂者两组比较,组织型先溶酶原复合物浓度差异均术见显著性(P=0.09);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两组纤维酶原激活物浓度比较结果未见显著性差异(P=0.90)。组织型纤溶酶原复合物浓度与斑块形态学指标存在显著地相关性;其他网子与各斑块形态学指标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斑块损伤和形态特点刺激机体凝血和抗凝血因子的产生,包括组织型先溶酶原复合物的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是独立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炎症反应以外反映斑块形态特点的标志,也提示自身抗血栓保护系统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