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出现的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往称为更年期综合征,1994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特别规划委员会召开了绝经研究进展工作会议,从妇科学角度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是在绝经前后发病,建议停止使用“更年期综合征”,推荐使用“围绝经期综合征”,所以,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困扰围绝经期妇女的一种常见疾病,约1/3围绝经期妇女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2/3妇女则可出现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不同程度的内分泌、躯体和心理方面变化的症状而需要治疗。为了使围绝经期妇女安度更年期,笔者现将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思路、方法与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称“绝经期前后诸症”,是指更年期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直到消失,引起内分泌失调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出现一系列症候临床以月经不调、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情绪不稳、心悸气短、失眠健忘、皮肤感觉异常等,多见于45~56岁的妇女,可持续1~5a。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围绝经期综合征病理机制,寻求防治措施,需要建立与人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相类似的动物模型,进一步为药物研究、新药开发、临床应用等提供参考。该文通过主题词及关键词“围绝经期”“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更年期综合征”“绝经期”“绝经综合征”“动物”在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 4个数据库检索,并对近年来国内外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动物的选择及对应模型的优缺点进行梳理。共确定了673项研究,其中61项被纳入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动物模型以去势模型最为常见,免疫缺陷模型较为少用。结果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社会心理压力剧增,围绝经期综合征呈高发的态势。因此,探索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研究尤为重要,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周期、实验技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模型动物和造模方法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实验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陈霞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绝经期综合征为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证候群,以往称更年期综合征。中医学称之为“绝经前后诸证”,又称“经断前后诸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陈霞老师为江苏省名中医,从事妇科临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辨证用药独特,尤其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有幸跟随陈老师学习,现将老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为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的月经紊乱,伴随潮热汗出,烦躁易怒,或抑郁寡欢,失眠梦多,头晕头痛等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而围绝经期失眠症常常影响更年期女性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劳萍  姚飞 《山东中医杂志》2010,(11):799-799
<正>更年期综合征又称绝经期综合征,是在妇女卵巢功能逐渐消退至完全消失的过渡时期出现一系列内分泌失调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证候。属中医脏躁范畴,亦称为绝经前后诸症。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甘麦大枣汤合温胆汤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疗效满意,现举验案1则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爱华  庞保珍  庞慧卿  庞清洋 《光明中医》2014,29(11):2399-2401
从食疗药膳养生保健进行研究,认为中医养生保健有较好的延缓衰老、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减少或消除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之功,且未见副作用.1概论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特别规划委员会于1994年废除长期应用的“更年期”这一术语;推荐用“围绝经期”一词,并对下述各词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从肾论治更年期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更年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而逐渐进入老年期的过渡时期,一般在45~55岁之间。在更年期间,约有1/3的妇女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2/3的妇女则可出现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致的症状,称为更年期综合征(现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0.
金水相生论治更年期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更年期是女性的正常生理过程。中老年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机体衰老、雌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内分泌、神经、免疫等系统功能紊乱,出现月经紊乱、潮热、盗汗、心悸、失眠、情绪不稳、身痛、腰膝酸软、皮肤干燥瘙痒、色素沉着以及生殖器官与性功能的变化等一系列症状,称之为更年期综合征,现称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称为绝经期前后诸证。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女子生理变化的论述,如“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形坏而无子”。  相似文献   

11.
正更年期综合征又称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在绝经前后出现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广义地说,无论男女都有可能出现更年期综合征,它是器官功能减退、各种生理功能衰退而引发的一组症候群,表现为潮红、潮热、出汗、易怒、失眠、体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而女性表现相对突出,所以更年期综合征就诊以女性占绝大多数。笔者应用定坤丹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围绝经期综合征习称"更年期综合征",是由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并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竞争意识的增强,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率日渐增高,而且随着人们寿命显著延长,妇女绝经后平均生命过程大大延长。我国妇女目前已有1/5步入更年期,其中约有2/3的妇女会出现症状。目前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激素替代疗法注重激素  相似文献   

13.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发病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是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通过讨论而用以代替"妇女更年期"的。目前对围绝经期综合征(PMS)的西医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越来越多学者在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基础上,接受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学说。而中医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也是各家众说纷纭,但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为本,涉及心、肝、脾各脏器功能失调的观点基本达成一致。近年来,中西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分别从中、西医发病机制对本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更年期在中医指围绝经期,在这一时期,妇人处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易出现一系列明显不适证候,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痠痛、情志不宁等,称为绝经前后诸证,亦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这一时期,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特别是性腺功能逐渐向衰老过渡,并处于一种不稳定阶段,此时在精神因素或躯体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出现内环境平衡失调,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导师龙惠珍发现,许多患者都以睡眠障  相似文献   

15.
胥受天从肝论治更年期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静 《江西中医药》2003,34(1):9-10
更年期综合征 ,中医视为绝经前后诸症 ,临床表现多样化 ,有乳房胀痛、头痛、烘热汗出等诸多症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绝经期妇女出现了以上类似的症状。中医古籍对此种病症无专书论述 ,但观前人 ,多从补肾入手。胥受天主任医师是江苏省名中医 ,其根据五十余年的临床经验 ,认为治疗应从肝论治 ,取得了显著效果。愚侍诊多年 ,兹将其观点分述于下 :1 肝郁气滞证 ,治以舒肝理气解郁《东垣十书》云 :“凡治杂病 ,先调其气 ,次疗诸疾。”肝主疏泄 ,为风木之脏 ,以气为用。而绝经期妇女由于天癸将竭 ,肝肾不足 ,疏泄失司 ,极易出现乳…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为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近代病名为绝经期前后诸症,以潮热汗出、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精神倦怠、头晕目眩、耳鸣心悸、手足心热、腰酸背痛,一般伴有月经紊乱或停经为主要表现。王松夫教授为湖南省岳阳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有20余年的临证经验,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有着独到见解,现将王松夫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验案2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病因病机责之于肾。绝经期前后肾气渐衰 ,天癸将竭 ,冲任亏损 ,精血不足 ,导致阴阳平衡失调 ,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生更年期综合征。由于目前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分型无统一标准 ,加之辨证论治缺乏客观化指标 ,导致其在临床疗效方面的优势难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刘萍 《新疆中医药》2005,23(2):25-25
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称“绝经前后诸证”,即妇女49岁左右,月经将绝未绝,肾气渐衰,而出现经行紊乱、头晕耳鸣、烦躁易怒、心悸失眠、烘热汗出、浮肿泄泻,甚或情志异常等症。现代医学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但长期使用,使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发生率增高。笔者自1995年以来,以中药二仙汤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48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围绝经期因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导致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合并神经心理症状为主的症状群,其发生率约占更年期妇女的30%,约5%~20%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需要药物治疗。现代医学应用激素替代疗法(简称HRT)能明显缓解绝经期  相似文献   

20.
妇女一般在“七七”之年,月经终止,称为“绝经”或“断经”。部分妇女在“绝经”前后伴随出现一些与绝经有关的症候群,表现为月经紊乱、烘热汗出、心悸失眠、烦躁易怒、忧郁多疑、头晕乏力、皮肤感觉异常、肌肉酸痛等临床症状,统称为“更年期综合征”,中医学称为“绝经前后诸证”或“经断前后诸证”。据统计,更年期妇女约有85%~90%会出现程度不等的多种不适,其中10%~30%的妇女症状较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和工作,降低了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笔者有幸跟随导师曾倩教授实习,随诊于侧,受益匪浅,现将导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