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院临床常用中药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我院近几年临床常用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临床常用中药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几年来,临床常用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所上升,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涉及药品较广,其中以注射剂居多。结论中药的不良反应逐年增加,发生原因各异,应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与重视。  相似文献   

2.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人们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几千年来,中药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中药和西药一样具有两重性,即用的合理,有利于人体疾病痊愈:用之不当,则会给人们带来危害.近年来关于中药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喉头水肿、心律失常、肝损伤、耳肾衰竭、死亡等文献报道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3.
六神口腔用膜剂的制备工艺研究江西省宜春地区人民医院(336000)刘惠民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所(410006)王实强主题词六神丸/生产和制备剂型六神丸/投药和剂量六神丸是传统名贵中药之一,为治疗咽喉口腔疾病之主要品种,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咽...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解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引发原因和临床表现,提高人们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安全使用中药,从而减少中药毒副作用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10年来我国外用中药致不良反应发病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中药在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已经引起重视[1 ~4] 。外用治疗是中医治疗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用中药及其制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病情况进行研究,可以正确认识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所接触的中药及其制剂的关系,有助于外用中药及其制剂的改进。1 外用中药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病情况经对1985 年至1996 年期间我国国内各类医学杂志上所报道的有关外用中药及其制剂等所致人体不良反应的部分文献共72 篇进行统计分析,收录到....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历代本草有关中药陈用资料的梳理,对中药陈用的传统认识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内容包括中药陈用的源流、中药陈用的时间界定、中药陈用的传统认识。在中药陈用的传统认识部分,总结了中药陈用的五个方面的作用:①陈用以去药物燥烈之性。②陈用以去药物热性。③陈用以去药物滋腻之性。④陈用以去药物腥臭之气。⑤陈用以去药物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与酉药相比,其毒性反应确实小得多。但如认为中药无不良反应,甚至把纯天然制剂、由天然药物制成,当作安全无毒,无不良反应的同义词,显然是不对的。近年来,关于中药的不良反应,临床报道逐年增加,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根据有关的报道,简略分析如下:1误服伪品中药品种繁多,资源丰富,来源复杂,性状上彼此间很相似。如红参为滋补之品,日常生活常使用,市场上有的是用商陆的根,除去栓皮,经加工后制成的伪品,呈棕褐色,半透明状,其性状与红参极相似,但商陆为峻下泻水药,属毒性药品,两者作用大相径庭,服用后极易…  相似文献   

8.
中药是国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药因其独特的疗效,且相对安全,在防病治病和保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已为我国人民所接受和信赖。但近年来有关中药的不良反应急剧增加。其中,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占相当大的比例。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过敏反应,甚至死亡的严重不良反应也有报道。因此,不能忽视中药及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笔者根据目前中药的安全性作了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注意中药不良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注意中药不良反应顾维明所谓中药的不良反应,是指中药对机体产生的除治疗作用以外的毒性作用、副作用和过敏反应等。《本草》类文献在药物性味之下所标明的“大毒”、“小毒”,是指药物的毒性,而中药的不良反应罕有记载。近代医家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亦很欠缺,笔者不...  相似文献   

10.
中药毒副作用是指超剂量使用、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炮制不当、调剂不当等因素导致的毒副作用,以及正确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毒副作用。中药毒副作用包括中药毒性和副作用(不良反应)。中药毒性有两种含义,即广义之毒和狭义之毒。广义之毒指各种中药所具有治疗疾病的偏性,也就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狭义之毒指药理作用猛烈,治疗剂量与中毒的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一类中药。副作用(不良反应)是指合格中药在正确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治疗)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引起中药毒副作用的原因1.1品种混乱我国幅员辽阔,物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选取112例出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涉及中药注射剂品种、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等情况。结果: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最高,达18.8%;60岁以上患者应用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率最高26.8%,其次为10岁以下的儿童17.0%。结论: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原因与患者、药品与临床应用有关,必须严格把控中药注射剂药品质量,临床使用时务必谨遵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与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中药不良反应因素及中西药配伍禁忌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药不良反应因素及中西药配伍禁忌分析赵俊东深圳市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医院(518066)关键词:不良反应因素/配伍禁忌分析1中药的不良反应因素关于中药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临床病历报导逐年增加,因严重毒副反应而致死的病历亦不罕见。其原因如下:1.1不能合理用...  相似文献   

13.
中药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瑛  苏喜改 《河北中医》2009,31(2):310-312
随着中药研究和中药应用的不断深入,中药在国际上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然而,与此同时,中药的一些不良反应相继被发现。尤其是含马兜铃酸的减肥中药引起“中药肾病”,并因此被美国、日本等国家禁用以来,打破了传统认为中药天然无毒的理念。其实,中药和西药一样,由于作用于人体时的不加选择性,针对于病变部位或病源因素的方面即为治疗作用,对其它器官、组织的调节则为不良反应。现将非毒性中药在临床上产生的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毒性为中药性能之一"。中药既可防治疾病又可保健养生,若用之不当即为毒药,即"药能治病,也能致病"。但只要辨证精当,配伍合理,依法炮制,科学使用,即可安全使用,治病救命。本文从中医药理论与实践角度对中药"毒性"与临床不良反应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近年来报道的热点事件进行解析,以阐释中药之"毒"与临床不良反应的差异,规范中药的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5.
陶乃贵  张振英 《中成药》1997,19(12):49-49
中药自然计为植物类鲜药绞取之液汁,直接供患者饮用的一种最能保持中药天然性能的传统用药形式。因其取法简便,疗效确切,故为历代医家所赏用。明代缨希雍将中药自然汁称之为“液”,谓:“液者,捣鲜药而绞自然真汁是也”。现代研究证明,自然汁具有活性成分丰富、含量高、质量好、作用快。由此探讨其开发利用,无疑对进一步开拓中药研究的内容,发掘中药传统而有效的用药方法,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1药鲜汁纯,气味并存纵观目前中药的一切剂型无不经过干燥、炮制及掺入辅料等过程,因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某些药物则失去了原有…  相似文献   

16.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们普遍认为中药的药性平和、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但随着中药新品种及新剂型不断出现,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日益突出,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收集了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所报道的中药注射剂的ADR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探讨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医院集中监测方法,收集医院内所有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所有相关的不良事件,对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进行判断,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结果 收集到3375例住院患者资料,发生与中药注射剂有关的不良事件共有51例,因果关系判断为“可能”者有11例,判断为“很可能”者有40例。与中药注射剂有关的可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51%,92%的不良反应属于过敏反应。所监测的中药注射剂有31种,其中以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退休相对于体力劳动、较高的教育程度相对于文盲来说,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性较高。结论 中医内科病房住院病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少,但个别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8.
浅谈中药不良反应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中药不良反应因素1.1 药不对症 ,滥用中药。中医治疗贵在辨证施治 ,遵循“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实则泻之 ,虚则补之”的用药基本原则。若药不对症 ,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 ,反而导致不良反应。如有些患者不分阴虚阳虚、真实假虚、正虚邪盛 ,见虚就补 ,滥用人参、鹿茸等补益药 ,不但不能补益 ,反而助邪 ,导致胸闷、腹胀等不良反应。此外 ,对中药缺乏常识 ,品种混乱 ,尤其是“同名异药 ,同药异名”等原因导致误服误用。如误食蟾蜍 ,将商陆当人参 ,紫茉莉作天麻 ,五加皮与香加皮混用错用等皆属此类。1.2 剂量过大 ,服期过长。用中药应掌握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介糖蜜素,并与传统矫味剂蔗糖进行比较,阐述糖蜜素具有蔗糖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及消除蔗糖之弊,能提高中药合剂的质量,证实糖蜜素可作新型矫味剂用于中药合剂。  相似文献   

20.
传统医学和临床实践大多认为,中药的毒副作用小,甚至有的“无任何毒副作用”。但随着中药针剂品种的增多和临床用药的发展,由此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明显增多。如何正视这些不良反应的存在,如何合理地使用中药针剂以最大限度地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医药工作者所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