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早在1775年欧拉对脉搏波的传播进行了研究。直至1914年,其他研究者开始强调了动脉顺应性和血液的惯性对脉搏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临床生理学的角度作一概述。一、脉搏波传播的概念: 祖国医学认为,“心者,生之本……其充在血脉”。心脏是一个搏动泵,血液随心室收缩而间歇地流入动脉。心脏每舒缩一次,在动脉系统中就产生一个脉搏波。心室收缩射血时,血液流向血管使动脉扩张;心室舒张而停止射血时,动脉便弹性回缩,使血压时高时低产生脉动,动脉管壁也时张时缩发生振荡,这种脉动能量犹如水面的涟漪波及和影  相似文献   

2.
在体循环中 ,血液流经主动脉、小动脉 (包括微动脉 )、毛细血管和静脉 ,然后返回心房。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液流动的阻力大 ,在生理学中称其为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由于血液具有黏滞性 ,当血液从主动脉向外周流动时 ,需不断克服血管对血流的阻力 ,因而血压随着远离心室而不断下降。根据生理学测定 ,在主动脉中下降约 1 5mmHg ,在小动脉 (包括微动脉 )中下降约为 5 0mmHg ,在毛细血管中下降约为1 5mmHg。由此可见 ,血压在微、小动脉中下降最快。生理学中对血压在微、小动脉中下降最快解释为 :在各段血管中 ,血压降落的幅度与该段…  相似文献   

3.
引言当心室舒张时,二尖瓣让相当于每搏量的血液流入左心室,而在心室收缩时,它又阻止血液反流。一般的生理学教科书认为:当不断增高的心室压一旦超过心房压时,二尖瓣立即关闭。但是,Faber、Nolan 等人,特别是 La-niado 等人,以他们的实验结果,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在房室压差为0的瞬时,二尖瓣并没有完全关闭,而是在其后的某个时刻才完全关闭。在使血流停止流动前,心室压必定在某一段时间中保持高于心房压。在此期间,不断增  相似文献   

4.
新闻点击     
正高血糖增加心脏病发作并发症据美国WebMD医学新闻网(2016-01-20)报道,最新研究指出,高血糖会增加心脏病发作患者并发症的风险。研究人员发现,高血糖会造成血管强烈收缩,他们也鉴定出一个与收缩增加有关的蛋白质。研究结果会产生新的治疗方法,改善心脏病发作或脑卒中预后的结果。当提供血液到达心脏动脉阻塞处就产生心脏病发作,心脏病发作时高血糖会让阻塞更为严重,因为高血糖会让动脉收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心血管系统血液动力学特性和评测人工心脏,本文根据弹性腔模型建立了一套能反映血液动力学特性的体外血液循环模拟实验装置,测试血液动力学参量与心室后负荷(即外周阻力R和动脉顺应性C)以及每搏心输出量Vs,心动周期T,心室收缩时间间隔Ts和前负荷等六个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改变六个参量的某一个参量而固定其余参量,测试这个参量对动脉血压及流量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与生理情况和数学模型分析相符合,整个模拟装置能够反映血液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血管的活动,特别是外周小动脉和微动脉的收缩与舒张活动,是形成和维持血压的重要因素并直接影响组织的血液供应。在许多心血管疾病特别是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血管活动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因此具有重要的生理与病理生理学意义。血管活动主要是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与舒张。血管平滑肌在结构与功能方面有其自己的特点。近年由于电镜、组  相似文献   

7.
分析脑卒中对心室做功的影响以及与高血压的关联性,为卒中和脑心综合症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预警提供血液动力学依据.基于非对称T型管,建立心脑血管耦合的血液动力学模型,计算和分析动脉血液动力学行为;通过提高脑外周阻力和降低血管弹性,数值模拟在大脑动脉血管病变的情况下血压、脑血流量和心室做功功率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相对于正常情况,卒中患者其脑外周阻力显著提高,脑阻力达到正常值2倍以上的占统计总人数的83%;其血压(尤其是收缩压和脉压)会明显高于正常值,模拟的收缩压达到140 mmHg以上;其脑部血液流量存在代偿流动和调节;其心室外功的总功率以及振荡功率占总功率的比例均增加,增加幅度达到10%以上.卒中患者的心室做功受到脑血管病变的影响,因而在治疗卒中的同时应加强对心脏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体外模拟心血管系统血液动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人工心脏和心血管系统之间的血液动力学作用机制.根据弹性腔模型建立了一套能反映血液动力学特性的体外血液循环模拟实验装置,测试血液动力学参量与心室后负荷(即外周力R和动脉顺应性C)以及每搏心输出量Vs,心动周期T和心室收缩时间间隔Ts,前负荷等六个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改变六个参量中的某一个参量而固定其余参量,测试这个参量对动脉血压及流量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与生理情况和数学模型分析相符合。压力和流量波呈脉动性,与真实生理波形相似。整个模拟装置能够反映血液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动物舌横断面温度场的实验研究与数值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中医舌诊机理对舌体进行了生物传热研究。直接测定了犬舌血液灌注等参数,研究了血液灌注率、动脉血液温度、血管截面积和位置分布对舌横断面温度场的影响,并用有限元法计算出舌体不同横断面的二维温度场。结果表明,在不同血液灌注率下,由于血管扩张或收缩,舌体内各血管截面积及位置分布不同,断面温度场主要受动脉血管大小和位置的影响。得出的结果有助于分析舌体的生物传热特性。用此研究方法可计算出不同血液灌注率以及考虑到静脉血管影响时的任一舌断面温度场,探明舌表面温度场和横断面温度场之间的关系,为深入研究舌体生物传热机理和三维温度场的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血液脉动流     
一、脉动到目前为止,一直认为在血管中的血流是一种定态流。事实上,在微血管中的血流可以近似地看做是一种定态流,在那里压力递减随着时间而变为恒定。但在主动脉和大动脉中,在某一给定部位上血流压力则随着心脏拍动而周期性地改变。心脏的动作象泵,弹性的肌壁有节律地收缩,因此迫使血流通过血管系统。由于心脏周期性的动作,所以血流是脉动的。人在休息时,每分钟大约拍动70次。心室收缩的结果,一个压力冲动就通过血管系统。图1表示人的主动脉压图形。在C点和A点之间左心室正在收缩并将约60毫升的血液压入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安装心室按需型起搏器时血液动力学与微循环的关系。方法 :对安装人工心室按需型起搏器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血压、体表心电图及球结膜微循环进行观察。结果 :起搏器安装后与安装前比不仅在临床症状、动脉血压、心电图方面有较大的改善 ,而且在微循环方面也有很显著的改善。结论 :安装起搏器术后的微循环变化不仅能间接的反应心脏血管功能的情况 ,而且还可以作为起搏器安装术后随访的一项重要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12.
考虑动脉锥形血管为弹性血管,应用流固耦合方法研究锥形血管在人体血液脉动流动状态下变形问题。在运用血液流动连续性方程、血液运动方程、血管壁运动方程和给定的血压波形函数的基础上,根据流固边界耦合条件建立血管壁变形与应力的关系,揭示血管相应参数变化对血管弹性变形的影响:(1)当血管弹性模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血管壁弹性变形将会很小,失去弹性,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2)当血管壁的厚度增大时,血管壁变形与应力就会增大,如果此时血管某处变薄,则会导致血管破裂;(3)当血压越高时,血管壁变形与应力越大,血压增大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脑出血等疾病;(4)当血管半径越大时,血管壁变形与应力会变大,且变化幅度很大。反之,血管壁变形与应力会变小,但变化幅度不明显。通过分析锥形血管弹性变形,为医学工作者研究动脉硬化和脑出血等疾病发病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血管壁弹性对作轴向运动的动脉管中血液脉动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血流以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动脉系统,冠状动脉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冠状动脉的特殊生理功能和解剖学位置,决定了冠状动脉将随心脏的舒缩搏动作整体大幅度的往复运动。因此,在研究冠状动脉中血液动力学问题时,不仅要考虑血管壁弹性对血液脉动流的影响,而且要考虑。动服有节律的收缩引起的动脉管壁周期运动的作用。但迄今为止,关于作轴向运动的血管中血液脉动流的研究报道,以刚性管模型的结果为主,尚未见到有关既考虑血管壁轴向运动,又考虑血管壁弹性的血液脉动流的分析结果。本文同时考虑血…  相似文献   

14.
心血管参数对动脉中压力和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建立心室-血管优化耦合模型出发,通过求解优化耦合所对应主动脉根部的压力和流量所满足方程,详细讨论动脉中压力和流量随心血管参数的变化规律,所得结果与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理事实一致。  相似文献   

15.
脑循环动力学模型与血管输入阻抗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个脑循环血液动力学模型,在模型中不仅考虑了血管弹性、阻力和惯量等动力学参数,而且还考虑了交通动脉的血管代偿功能。通过模型控制方程求解得到了颈动脉和椎动脉的输入阻抗,理论和实验结果完全相一致。模拟结果表明:当颈动脉或推动脉动力学参数变化时,它不仅影响同侧的动脉阻抗,而且还影响到对测血管床。这提示,颈动脉或推动脉输入阻抗不仅和自身系统血管特性有关,而且还受其它循环的影响,有时这种影响还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NO对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入球动脉收缩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 使用分离的微灌注的入球动脉行等张收缩试验,给予L-NAME及血管紧张素Ⅱ等血管活性物质,观察入球动脉内径的变化.利用NO荧光探针DAF-FM观测入球动脉内皮NO释放情况.结果 L-NAME (10-4mol/L) 时间依赖性的引起入球动脉的收缩,作用60 min后动脉内径减少了35.2 %.在灌注状态下,内皮NO荧光强度持续增加,60 min后达70 %;L-NAME明显抑制内皮NO的释放速率(从29 %降到5.7 %).血管紧张素Ⅱ(10-14 ~ 10-6 mol/L)浓度依赖性的引起入球动脉收缩,最大收缩强度达41 %;L-NAME预处理能够增强入球动脉对于Ang Ⅱ的收缩反应,10-10mol/L Ang Ⅱ收缩动脉直径达46 %(没有L-NAME时为8.5 %),10-8 mol/L时为66 %(没有L-NAME时为41%).结论 灌注产生的血管剪切力是刺激NO释放的重要因素,内皮功能的完整性及NO在调控Ang Ⅱ介导的入球动脉收缩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NO生物利用度下降可能是肾脏疾病时入球动脉阻力增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和椎动脉分叉处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分析该处发生血管狭窄引起大脑供血不足的 血流动力学原因。方法:采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提供的CT数据,应用医学建模软件MIMICS20.0将患者 二维CT数据进行三维血管重建,经过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设置后导入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14.5中。计算和分析 不同血液入口速度的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和椎动脉分叉处的血流动力学特性。结果:在血液入口速度不同的情况下,锁 骨下动脉、颈总动脉和椎动脉分叉处的血液流场分布、血液压力分布和血管壁面切应力分布有显著变化。在血液入口速 度增大时,锁骨下动脉分叉处和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血液流速快、血管壁压力大,颈总动脉内侧血管壁面切应力大,但锁骨 下动脉分叉处和颈总动脉分叉处血管壁面切应力数值和变化幅度小,属于低切应力区。结论:通过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 研究,分析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和椎动脉分叉处易发生粥样斑块病变导致大脑供血不足的血流动力学原因。  相似文献   

18.
心脏是血液输送的动力器官,一生中无休止地进行跳动。随着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运动,心房心室内压和心肌的压力也随之出现周期的变化。依靠心脏的收缩舒张运动,将血液排出,经血管输送到全身所有的组织、器官。心脏是输送血液的动力泵,而心脏本身也需要血液的供给,因此它是人体依靠自身的动力来供血的唯一器官。心脏微循环的变化直接影响心脏功能及全身的微循环,因此心脏需要一套特殊的供血系统。由于心脏一直处于跳动状态,很难在活体状态下直接观察心脏的微血管。有关心脏微循环与临床微循环的变化,主要来自形态学研究及临床外周微循环…  相似文献   

19.
引言二尖瓣把左心房与左心室分开(图1),由于心房及其流动之源(肺)均是低压系统,当心室舒张时(心舒张期),瓣膜对于正向流动的阻抗很小;而当心室收缩时(心收缩期),瓣膜充分关闭。当瓣膜张开时,瓣叶形成一个喷嘴状结构;而当心室收缩时(心收缩期),由于受到腱索的牵拉,瓣叶不致于倒翻入心房。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已了解到,大脑的代谢,动脉血气和动脉血压的变化对脑血管有很大的影响,但还不清楚神经因素对脑血管的作用。应激刺激时,交感神经兴奋,产生强烈的收缩作用,使大部分血管床的血流大为减少。交感神经在心血管的自稳状态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是如何保护脑血管的,过去是不清楚的。当我们着手研究交感神经对脑血管的作用时,刺激交感神经能引起脑血管的收缩反应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