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近年来在淀粉质食品经高温处理时检出有丙烯酰胺的存在,其毒性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已有资料显示:丙烯酰胺可能具有多种毒性.众多科研人员纷纷投入到丙烯酰胺的毒性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毒性机制仍不完善;关于丙烯酰胺对于人类的影响,除了已明确有神经毒性外,其它毒性均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综述将重点关注丙烯酰胺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丙烯酰胺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烯酰胺是一种在工业领域中广泛应用地化工原料,不仅是职业环境中的一种污染物,而且因在高温加热的淀粉类食物中也检测到它的存在,证实了非职业人群也有感染它的可能,从而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丙烯酰胺中毒对人体各大系统都能产生一定的损害,尤其以神经系统为主,它能引起感觉-运动型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及共济失调。随着科学的发展,丙烯酰胺的神经毒性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近几年来,科学家们对丙烯酰胺神经毒性方面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本文就这方面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是一种水溶性乙烯基单体,主要用于合成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在个人护理和美容产品中应用广泛,比如洗涤剂、化妆品、除臭剂等[1]。聚丙烯酰胺本身没有毒性,但ACR复合体中常常含有微量的单体,单体形式的ACR是有毒性的,能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2]。有报道称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高温下烹饪时会产生ACR。因此,普通人群可通过饮食暴露于ACR。在实验动物和人类流行病学中,ACR的毒性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在实验动物中ACR具有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和致癌性,对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显示ACR暴露后引起后肢震颤、共济失调和  相似文献   

4.
2002年4月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NFA)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者率先报道,在一些油炸和高温烘烤的淀粉类食品,如炸薯条、炸土豆片、谷物、面包等中检出丙烯酰胺(ac-rylamide,AA)且其含量比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饮水中AA的含量(成人每日从饮水中摄入的AA<1μg)高出500倍以上;之后挪威、英国等国家也相继报道了类似结果。由于AA具有神经毒性、致癌性、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因此食品中AA的污染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一、丙烯酰胺致生殖毒性的形态学改变AA及其代谢产物环氧丙烯酰胺(glycidamide,GA)可与精细胞鱼精蛋白相结…  相似文献   

5.
职业性铅中毒对作业人员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近年来,铅对机体生殖系统造成的损害越来越受到关注,其生殖毒性的研究已成为毒理学领Ⅱ关注的热点。本文从雄性生殖毒性和雌性生殖毒性两个方面,综合了动物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对当前有关铅对睾丸和附睾形态、精子形成、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卵巢和子宫、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等方面的生殖毒性作用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个体的发育,不仅受遗传等内因的控制,而且也要受环境的影响。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境因素对胚胎的毒性或致畸性也日趋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已发现有许多环境因素具有胚胎毒性或致畸性,人们也在不断的努力探索其作用机制。其中,环境因素对胚胎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是其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研究丙烯酰胺对成年小鼠海马成体神经发生及GSK3β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昆明小鼠分为丙烯酰胺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通过腹腔注射(i.p.)进行丙烯酰胺染毒,用Brd U标记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增殖,Brd U/Neu N/GFAP三标的方法研究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化,Neuro-2a细胞中观察GSK3β表达与分布,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海马中GSK3β的表达。结果:丙烯酰胺处理组小鼠齿状回亚颗粒细胞层(SGZ)中的Brd U阳性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新生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数量显著降低。丙烯酰胺处理小鼠SGZ区新生干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小鼠,另外,丙烯酰胺组新生干细胞向胶质细胞分化的比例显著升高。在Neuro-2a细胞中磷酸化的GSK3β表达量极显著升高,但在丙烯酰胺处理组小鼠的海马中磷酸化的GSK3β显著降低。结论:结果表明,丙烯酰胺能显著抑制小鼠齿状回成体神经干细胞增殖,降低新生干细胞的存活率并影响其分化,丙烯酰胺抑制小鼠成体神经发生可能与GSK3β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肝病时的内毒素血症及内毒素血症时的肝脏受累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受到体内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关内毒素所致肝细胞损害的确切机理不易阐明。为此,本实验在体外进行了有关内毒素对小鼠肝细胞直接毒性作用及Kupffer细胞对其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背景:设计、制备新型温敏高分子三维细胞支架是目前高分子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的:制备3种不同的温控脱细胞载体,并评估其性能。 方法:分别制备共聚异丙基丙烯酰胺温控脱细胞支架、大孔共聚异丙基丙烯酰胺温控脱细胞支架与大孔共聚异丙基丙烯酰胺交联醛基化海藻酸钠温控脱细胞支架,检测3组支架的比表面积、温敏性能、孔隙率、孔径及细胞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共聚异丙基丙烯酰胺温控脱细胞支架、大孔共聚异丙基丙烯酰胺温控脱细胞支架与大孔共聚异丙基丙烯酰胺交联醛基化海藻酸钠温控脱细胞支架的比表面积分别为135,386,421 m2/g,最低临界溶解温度分别为30,28.5,29.5 ℃,细胞毒性反应分别为2级、2级、1级,说明3种支架均具备温度敏感特性,而且最低临界溶解温度相近;大孔共聚异丙基丙烯酰胺交联醛基化海藻酸钠温控脱细胞支架的细胞相容性明显优于另两种支架。大孔共聚异丙基丙烯酰胺温控脱细胞支架、大孔共聚异丙基丙烯酰胺交联醛基化海藻酸钠温控脱细胞支架的孔隙率与孔径大于共聚异丙基丙烯酰胺温控脱细胞支架(P < 0.05),说明大孔共聚异丙基丙烯酰胺温控脱细胞支架与大孔共聚异丙基丙烯酰胺交联醛基化海藻酸钠温控脱细胞支架具有更加明显的孔洞结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对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的毒性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将培养至第7天的神经元分为空白对照组,丙烯酰胺不同浓度组。染毒后,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各组皮质神经元的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质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皮质神经元核形态的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各剂量ACR组的神经元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都显著降低,并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ACR可造成皮质神经元突起萎缩,胞体肿胀,并可以诱导皮质神经元发生核固缩、碎裂,出现典型的凋亡特征,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毒性作用加重。结论:ACR可对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产生毒性损伤作用。它能抑制皮质神经元的存活,诱导神经元形态结构的改变、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真菌毒素是病原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常污染多种农作物,通过食物链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真菌毒素具有多种毒性作用,包括神经毒性、肝毒性、免疫毒性、致畸性和致癌性等,但其免疫毒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树突状细胞(DCs)作为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启动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现有研究发现真菌毒素能够影响DCs的内吞作用、刺激T细胞活化的能力以及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本文旨在综述真菌毒素对DCs免疫应答的影响,为后续研究阐明真菌毒素的免疫毒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自1864年可卡因首次成功应用于眼科手术的表面麻醉以来,局麻药临床应用已超过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局麻药神经传导阻滞麻醉的功效已在临床实践中获得广泛认可,但其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也引起越来越多麻醉医师的关注。本文就局麻药神经毒性影响因素和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为局  相似文献   

13.
背景: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是一种人体软组织填充剂,主要用于注射隆乳,大量文献报道它会引起乳房硬结、感染、凝胶移位、乳房变形、乳腺增生甚至乳腺癌等并发症。 目的:观察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乳腺的病理学改变。 方法:收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病例35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AS和AB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35例注射隆乳后的病例,26例发生了异物肉芽肿,发生率为74%(26/35);3例发生了乳腺癌,发生率为9%(3/35)。病灶内见大小不等的囊腔,部分囊腔完全由组织细胞、异物巨细胞和纤维组织填充。病变处和周围乳腺组织、脂肪及横纹肌组织均可见变性坏死,部分呈凝固性坏死。部分病例病变周围乳腺导管部分呈增生性改变,表现为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或浸润癌,提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对人体组织有毒性作用,会导致组织的变性坏死和引起异物肉芽肿反应,其和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挥发性吸入麻醉药由于其麻醉效能强、易于调控麻醉深度的优点而在全身麻醉中广泛应用.但是,目前研究表明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的影响.发育未成熟的脑、老年脑和阿尔茨海默病脑可能对麻醉介导的神经毒性更敏感.本文讨论近年有关挥发性吸入麻醉药的神经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MTT法评价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细胞毒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研究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细胞毒性,采用能快速评定细胞增殖率和细胞毒性的比色分析方法-MTT比色法,分别检测三类医用高分子材料的浸提液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相对增殖率的影响,评价其细胞毒性。参照美国药典的评价标准,三类医用高分子材料均呈现出高的细胞相对增殖率,其细胞毒性为l级,即无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6.
异形矿物粉尘巨噬细胞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粉尘样品对兔肺泡巨噬细胞(AM)产生的不同毒性。探讨巨噬细胞受损的机制,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观测兔肺泡巨噬细胞死亡率,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变化。结果表明.沸石、硅灰石无细胞毒性,而其它的纤维状及颗粒状矿物粉尘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纤维状矿物尘对AM毒性大于颗粒状矿物,毒性程度与粉尘中的活性OH^-含量正相关,但并不一定与SiO2含量相关。粉尘所形成的高pH值不利于细胞的生存,低生物持久性的粉尘对人体是安全的。粉尘中变价元素的含量可能影响其毒性。表面电位是粉尘毒性的非稳定因素。矿物尘的微形态是影响其毒性的因素之一.而矿物尘的毒性主要依赖于其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细胞毒性,采用能快速评定细胞增殖率和细胞毒性的比色分析方法-MTT比色法,分别检测三类医用高分子材料的浸提液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相对增殖率的影响,评价其细胞毒性。参照美国药典的评价标准,三类医用高分子材料均呈现出高的细胞相对增殖率,其细胞毒性为1级,即无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8.
甲氧滴滴涕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伏祥 《解剖学杂志》2007,30(3):373-375
甲氧滴滴涕(methoxychlor,MXC),属新型有机氯类杀虫剂,其杀虫效果明显优于滴滴涕,并且易于降解,因而已取代滴滴涕成为一种日益广泛使用的杀虫剂。目前,在我国MXC也有生产和使用。但是近年来,MXC及其代谢物的毒性作用不断被发现。经研究已确认,MXC的毒性作用涉及机体多个系统,如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其生殖系统的毒性尤其突出。因而,对MXC的生殖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成为近年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MXC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碳纳米管和几种纳米颗粒材料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本文对产生纳米毒性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对该领域的研究给予展望和建议。方法综述了几种纳米材料(单壁碳纳米管、纳米颗粒、纳米磁性材料、纳米红色元素硒等)的现有生物效应和毒理学研究,分析了纳米材料粒径与剂量对纳米毒性的影响,当粒径减小到一定程度原本无毒或毒性较小的材料也显示出毒性或者毒性增强。结果纳米材料可以经过肺血屏障和皮肤进入体内,巨噬细胞的消除功能开始下降,造成纳米物质在体内的聚集可能导致毒性的产生,且粒径越小其吞噬能力越小,但是仅凭这些现象尚不能确定其真正原因。结论新的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纳米材料的应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铝是人体非必需元素。如今人体接触铝途径多样化,其摄入水平呈上升趋势。铝暴露导致的神经毒性被广泛关注,然而其引起的神经毒性表现,如认知能力障碍等的作用机制复杂,至今未有定论。因此,本文从铝暴露导致的毒性表现、病理学基础、基因及其产物表达障碍、信号通路受损、离子通道以及表观遗传学受损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