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国内普遍将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可能污染切口、污染切口3类,而国外一般沿用的是美国A ltem ier 4类区分法: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脏或已感染的切口,其中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相当于国内可能污染切口。加拿大学者Cruse对62 939例手术的切口感染率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A ltem ier 4类区分法,清洁切口感染率为1·5%,清洁-污染切口感染率约为7·7%,污染切口感染率约为15·2%,脏或已感染的切口感染率约为40%〔1〕。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连续857例普外科手术,仅2例阑尾穿孔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低,Ⅲ类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以下简称液化)给予艾灸,促进液化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以提高医疗及护理质量。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5月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12例,同一组病人切口出现液化后实施常规切口换药一段时间作为对照组,经过观察一段时间后切口未愈的,经病人同意后实施切口艾灸作为观察组,对照两时间段患者切口的愈合情况。结果:12例患者对照时间段液化切口常规换药平均8.5天,切口未愈,观察时间段液化切口给予施艾灸后平均4天切口愈合。液化切口施艾灸与促进切口愈合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调动、提高病人的免疫力,液化切口施艾灸有促进切口愈合的作用,有实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勇 《中外医疗》2014,(24):95-96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行不同外科手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分别采用左胸单切口,右胸与上腹部正中双切口,右胸、腹部与颈部三切口手术等3种不同术式展开治疗,对3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双切口手术组手术时间相比单切口组与三切口组明显延长,双切口组与三切口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单切口组,3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切口、双切口、三切口手术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依次升高。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切口组与双切口组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三切口组。结论左胸单切口、右胸与上腹部正中双切口、右胸、腹部与颈部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在食管癌患者治疗中均具有一定优势与不足,经综合评价三切口手术食管癌根治术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最高,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缓解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甲硝唑液局部应用预防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硝唑液局部应用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8例阑尾炎术后切口处理方法。结果生理盐水冲洗切口与甲硝唑冲洗切口两种方法,切口感染率有显著差异。结论用甲硝唑液反复冲洗切口是减少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席时富  吴星宇 《现代医学》2001,29(4):244-245
目的评价可吸收缝线在切口缝合中应用的可靠性与优越性.方法将2000年度施行的胆囊切除术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可吸收缝线组和普通缝线组.针对切口缝合时间、切口缝合费用、术后切口感染、术后切口裂开、术后切口疝、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可吸收缝线组切口缝合费用均明显高于普通缝线组,可吸收缝线组未发生切口感染而普通缝线组发生2例,两组术后均未发现切口裂开、切口疝.切口脂肪液化愈合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可吸收缝线组均明显短于普通缝线组.结论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是安全可靠的,并且在处理切口脂肪液化、缩短术后平均住院日等方面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观察使用切口保护套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影响.[病例报告]选择各90例行腹部手术时使用与未使用切口保护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手术切口均大于8cm,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观察使用切口保护套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影响.结果见,观察组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讨论]切口保护套可保护手术切口,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隐匿性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的美容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摘要] 目的:探讨隐匿性切口对于乳房良性病灶切除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应用乳晕切口、乳房下皱襞切口及腋窝皱襞切口切除乳房良性肿瘤。结果:行隐匿性切口乳腺肿瘤切除手术275例,其中采用乳晕切口177例,乳房下皱襞切口65例,腋窝切口33例,美容效果良好。结论:隐匿性切口切除乳房良性肿瘤,对乳房外观破坏小,在乳腺良性肿物切除手术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乳腺 肿瘤 隐匿切口 美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高低对术中出血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高位切口组与低位切口组,高位切口组采用膀胱子宫反折腹膜上2cm处(子宫下段高位切口),低位切口组切口位于膀胱子宫反折腹膜下2cm处(子宫下段低位切口)。结果:高位切口组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低位切口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选择高位切口能有效预防剖宫产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9.
碘伏原液对196例急性阑尾炎预防切口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应用碘伏原液冲洗切口预防切口感染。方法 将386例急性阑尾炎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碘伏原液加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和单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观察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结果 应用碘伏原液组切口感染率为0.51%,生理盐水组切口感染率为5.26%。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碘伏原液冲洗切口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疗效的因素,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1例,随机分成单切口组、双切口组和直切口组,单切口组21例,采取膝前外例单切口单钢板法治疗;双切口组24例,采取膝内外侧双切口钢板法治疗;直切口组26例,采取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法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结果单切口组优良率8571%,双切口组优良率9585%,直切口组优良率9615%,双切口组和直切口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单切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法和双切口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是临床中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俊生 《中外医疗》2009,28(4):43-43
目的调查我院普通外科手术医师切口感染率,探讨控制手术切口感染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年1月5至2008年1月期间手术切口感染状况。结果对可疑切口感染的20例病人进行细菌学调查,发生切口感染6倒,感染发病率5.31%。6例切口感染患者创面细菌学调查:大肠埃希菌4例,葡萄球菌2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手术切口分类、糖尿病、切口引流、手术时间、肥胖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关联。结论开展手术医师切口感染专率调查,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监测与控制,可降低手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Saber切口与锁骨上切口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8例锁骨骨折患者,分为锁骨上切口者56例,Saber切口者82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ber切口组优于锁骨上切口组。结论锁骨骨折患者术中使用Saber切口优于使用锁骨上切口。  相似文献   

13.
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探讨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416例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416例中切口感染17例,感染率4.87%,其中单纯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1.22%,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4.48%,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19.0%.结论 降低切口感染率关键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ermabond皮肤粘合剂在整形美容手术切口中的改良应用。方法:应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Dermabond皮肤粘合剂,采用改良的方法粘合手术切口,共335例370处切口。在相邻两个点式涂抹之间适当留1~2 mm间隔不涂抹胶水,每1 cm长切口留一个间隔作切口渗血、渗液引流之用。在非直线切口中间以及不规则切口拐角处用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1~2针,以防止切口对合不良造成粘合剂渗入切口内,影响切口愈合。将超过3 cm长的直线切口用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分解成多个小切口来进行粘合。结果:370处切口除3例因切口引流不畅,出现粘合剂下少量积血,经穿刺抽出积血后切口仍Ⅰ期愈合外,其余367处切口未见发红或硬结,也未见发生切口感染或切口裂开,也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术后1~3个月随访,临床效果满意。结论:Dermabond皮肤粘合剂与传统缝合法相比,愈合后的切口没有线结和针眼的瘢痕,同时减少了对切口的机械损伤,减轻了血肿机化而引起切口瘢痕增生。与其它类医用粘合剂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干燥速度适中、容易控制等特点。应用改良方法后,并发症更少,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与手术切口类型、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探查切口59例,麦氏切口171例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0例患者中,术后有18例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7.83%。探查切口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3.73%,麦氏切口者为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坏疽穿孔性阑尾炎者的切口感染率为21.82%,化脓性阑尾炎者为4.00%。坏疽穿孔性阑尾炎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性阑尾炎者和化脓性阑尾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手术切口类型、临床病理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坏疽穿孔性、化脓性急性阑尾炎及探查切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红外线治疗阑尾炎手术切口对切口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 对32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切口感染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阑尾炎术后结合红外线治疗切口的切口感染率均低于无红外线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后早期用红外线治疗切口可明显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的感染事.  相似文献   

17.
Ⅲ类手术切口是指邻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1],术后切口的临床感染率可达60%[2],一直是外科临床无法回避的问题。预防Ⅲ类手术切口感染方法包括切口延期缝合、切口对串皮片引流、切口负压吸引引流等[3]。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对Ⅲ类手术切口采用负压吸引结合切口延期缝合,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涛 《吉林医学》2012,33(17):3707-3708
目的:探讨应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方法:术前积极为预防切口感染发生做准备,术中应进行手术切口定位及切口保护,术后合理用药。结果:本组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为3.52%。结论:在治疗阑尾时,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仔细保护切口以及切口的局部冲洗,术后合理用药,切口早期处理,可有效的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邓利平  徐秀玲 《安徽医学》2007,28(3):263-264
目的目的调查分析外科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和制定防治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2005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外科切口感染状况。了解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术前住院时间及科室等因素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关系。结果不同类型切口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污染类切口感染率高;不同手术持续时间与切口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持续时间≥120分钟切口感染率高;术前住院时间不同其切口感染率亦差异有显著性(P<0.01),住院时间≥8天切口感染率高;不同科室间切口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胸泌外科切口感染率高。结论污染类切口、手术持续时间长、术前住院时间长及大手术和易污染手术均是切口感染重要因素。缩短术前住院时间、手术密切配合、缩短手术时间、改善住院手术环境等护理对策均是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冠状切口在治疗面中部骨折中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冠状切口治疗面中部骨折,探讨冠状切口在治疗面中部骨折的优势和注意事项.方法对42例面中部骨折的患者采用冠状切口,或者附加其它切口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冠状切口治疗,可以提供充分暴露的术野,切口隐蔽,术后并发症和功能障碍少见,疗效确切和满意.结论冠状切口是治疗面中部骨折的一种理想的手术切口和径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