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 要目的:探究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全身麻醉对剖宫产初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8 月重庆市合川区妇幼保健院收入的 100 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 尼复合异丙酚,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比较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两组新生儿 Apgar 评分。 结果: 麻醉诱导前,胎儿娩出后 5 min,两组产妇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患 者麻醉诱导后、胎儿娩出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麻醉诱导前,且均低于同时间观察组产妇的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观察组产妇各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较平稳,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新生儿 1 min、5 min Apgar 评分、脐动脉氢离子浓度指数(p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初产妇行剖宫产术时,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行全身麻醉能保证术中各项指标平稳,且对新生儿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究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麻对剖宫产术孕妇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指标及新生儿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山市博爱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收治的 100 例进行剖宫产术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 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麻醉方式,观察组孕妇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麻处理。比较两组孕妇麻醉前、 切皮时、胎儿娩出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和术后 12 h 应激反 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并比较两组新生儿 Apgar 评分及脐动脉 血气指标〔SpO2、pH、血细胞比容(HCT)〕。结果:观察组孕妇切皮时和胎儿娩出时的 HR、SpO2、MAP 水平均高于对 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孕妇术后 12 h NE、ACTH、Cor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两组新生儿 Apgar 评分及动脉血气相关指标水平(SpO2、pH、HCT)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麻应用于剖宫产术,能够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并且对孕妇和胎儿不良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探究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诱导与维持麻醉在宫颈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 2020 年 2 月至 2021 年 12 月在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 102 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51 例。两 组患者均择期实施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麻醉诱导及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维持,观察组采取七氟醚 联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诱导与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变化及麻醉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 10 min(T0)时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诱 导后 10 min(T1)、手术开始时(T2)时 HR 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 T0、T1 时 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 T2 时 MAP 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88 %(3/51),较对照组的 21.57 %(11/51)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宫颈癌手术患者中,应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诱导与维持麻醉,能够提高血流稳定性,减少对患者 认知功能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且不良反应比较少,临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8 年 4 月至 2021 年 3 月周口市中医院行骨科手术的 110 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5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 尼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 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变化。 结果:麻醉用药后 30 min(T3)、清醒后(T4) 时,观察组患者 HR、MAP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麻醉用药后 10 min(T2)、T3 时,观察组患 者 RR、SpO2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20 min 和术后 30 min,观察组患者 Ramsay 镇静量表(R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 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在行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改善围手术期呼吸、血流动力学, 患者苏醒质量良好,并且对认知功能并未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分 层抽样法抽选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6 月于东莞市黄江镇黄江医院行宫腔镜手术患者 116 例纳入本研究,并采用随机双盲法 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8 例,两组患者在宫腔镜手术过程中分别实施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和舒芬太尼复合 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种麻醉方式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变化情况,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镇静效果、术后疼痛情况、 术后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的心率、血压、呼吸均较麻醉前降低,术毕均较麻醉后上升,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毕的心率、血压、呼吸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Ramsay 评分、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患者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均可对宫腔镜手术患者起到 较好的麻醉效果,但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的镇痛效果更佳,更利于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宫腔 镜手术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应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对产妇生命体征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焦作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剖宫产术的 78 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是否存在硬膜 外麻醉禁忌证分组。选择其中硬膜外麻醉禁忌证的 39 例剖宫产产妇为观察组,采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 0.3 mg·kg-1 、 丙泊酚 1.0 mg·kg-1、司可林 1.0 mg·kg-1 静脉注射,胎儿娩出后,追加芬太尼和苯磺顺阿曲库铵,并静脉持续泵入 丙泊酚维持麻醉。其余 39 例为对照组,行正常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产妇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产妇麻醉诱导至胎 儿娩出间隔时间(I–D),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间隔时间(U–D),产妇手术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流动力学变化、新生儿脐带血气分析及 Apgar 评分。结果:两组剖宫产术麻 醉平稳,术中产妇生命体征稳定。胎儿取出时,两组产妇 SBP、DBP、HR 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对照组比观察组升高 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新生儿 Apgar 评分均≥ 9 分。两组 I–D 和 U–D、Apgar 评分及新生 儿脐带血气分析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能够满足剖宫 产手术要求,对母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四肢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12 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70 例老年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 和对照组,各 35 例。对照组以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使用舒芬太尼麻醉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 同时间段生命体征变化及术后疼痛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室前(T1)、插管即刻(T2)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插管后 5 min(T3)、拔管即刻(T4)、拔管后 5 min(T5)心率和平均 动脉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各时间段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患者术后 1 h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12 h 和术后 24 h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老年四肢骨折患者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舒 芬太尼麻醉干预效果良好,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5 月至 2019 年 11 月在茂名 市人民医院分娩的 126 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用药不同分为 A 组 48 例(罗哌卡因+舒芬太尼)、B 组 43 例(罗哌 卡因+ 0.9 % 氯化钠注射液)、C 组 35 例(未采用镇痛措施)。A 组采用 0.1 % 罗哌卡因复合 0.5 mg·L-1 舒芬太尼制成的 3 mL混合液进行硬膜外注射麻醉,B组采用0.1 %罗哌卡因复合0.9 %氯化钠注射液制成的3 mL混合液进行硬膜外注射麻醉。 C 组产妇给予阴道试产常规护理,未采用任何麻醉镇痛处理。比较三组产妇疼痛程度、新生儿 Apgar 评分、分娩方式以及 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结果:A 组产妇在镇痛后 10 min、30 min、60 min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 B 组和 C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组新生儿出生后 1 min、5 min、10 min 时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A 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 B 组和 C 组,且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低于 B 组和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过程中镇痛效果显著,且有利于降低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率,对新生 儿 Apgar 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用于妊高征剖宫产全麻时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因素,观察主要数据及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妊高征剖宫产全麻手术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行瑞芬太尼全麻,对照组行氯胺酮全麻.观察每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及患者术中知晓情况等.结果: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麻醉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有较大波动(P〈0.05),两组产妇血流动力学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术后随访无术中知晓.结论:瑞芬太尼用于妊高征剖宫产全麻诱导迅速,镇痛完善.对新生儿影响小,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 障部队第 909 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收治的 66 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 将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 33 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麻醉药物(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 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情况、疼痛情况、应激反应。 结果:瑞芬太尼组患者拔管时间、唤醒时间明显短于舒芬太尼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两组定向力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P > 0.05)。舒芬太尼组患者术后 1 h、3 h、6 h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麻醉后、手术 1 h 后 C 反应蛋白(CRP)、血糖(GLU)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舒芬太尼组患者麻醉后、手术 1 h 后 CRP、GLU 水平低于瑞芬太尼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应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延长了患者的 拔管时间与唤醒时间,因此在使用舒芬太尼过程中要注意在手术结束前提前终止麻醉。但是总体效果方面,舒芬太尼与瑞 芬太尼相比,能够延长患者术后镇痛时间,且对患者应激反应影响较小,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用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0 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手术患者 9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 察组,每组 45 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评价两组患 者丙泊酚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丙 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手术期间及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丙泊酚 联合瑞芬太尼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优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起效作用迅速,临床使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探究无肌松药下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胆结石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的影响。 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 2017 年 4 月至 2018 年 4 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 106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 = 53)与 观察组(n = 53)。对照组给予静脉推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组给予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 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不同时间点〔给药前(T0)、手术时 30 min(T1)、意识恢复时(T2)〕血流动力学指标 〔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变异性(HRV)〕。结果:T0 时,两组患者 HR、MAP、HRV 比较,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1 时,观察组患者 HR、HRV 高于对照组,T2 时,观察组 HR、MAP 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波 动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无肌松药下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胆结石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无影响, 且可使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分析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对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清远市中 医院产科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6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采取的麻醉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 30 例,观察组采用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实施分娩镇痛,对照组不实施任何分娩镇痛的方式,比较两 组产妇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产妇的 Bromage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产妇的活跃期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可行走产妇予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复 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明显减少产妇的疼痛感,镇痛的同时产妇能自主行走,并且缩短产程,安全较高。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药品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0 年 6 月至 2020 年 10 月在东莞市 桥头医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 132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A 组、B 组,各 66 例。A 组采用丙泊酚 +舒芬太尼麻醉下行无痛胃肠镜检查,B 组采用依托咪酯+舒芬太尼麻醉下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呼吸抑制和低血压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 组 的低血压发生率 10.61 %,明显高于 B 组的 1.5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丙泊酚+舒芬太尼方案、依托 咪酯+舒芬太尼方案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均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但选择丙泊酚+舒芬太尼方案时,需注意预防低血压发生。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分析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应用在小儿临床麻醉中对其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 第二医院 2020 年 7 月至 2021 年 12 月接受治疗的需临床麻醉的患儿 80 例,应用单双号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单一使用丙泊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舒芬太尼,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 血氧饱和度、气道压力均高于对照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儿麻醉苏醒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诱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儿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小儿临床麻醉工作开展中,采取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麻 醉效果较好,可对患儿呼吸循环产生较小影响,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990 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脑外伤患者 8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 组应用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应用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插管时(T1)、手术开始时(T2)、拔 管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水平,同时对两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气管插管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以及 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T1、T2、T3的MAP、HR水平均较对照组平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气管插管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 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舒芬太尼的应用 效果优于瑞芬太尼,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分析麻醉维持期采用七氟醚合并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在新生儿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 曲靖市妇幼保健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收治的行新生儿颅脑损伤手术患儿 3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观察组,各 15 例。对照组麻醉维持期采用七氟醚单一麻醉,观察组麻醉维持期采用七氟醚合并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比较两组 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临床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 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管活性药物用量。 结果: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药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用药 1 h 后,观察组患儿 MAP、HR、SpO2 高于对照组,PETCO2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麻醉维持期采用七氟醚合并瑞芬太尼复合麻醉较七氟醚单一吸入麻醉,更能有效地控制麻醉深度,颅内压和维持循环稳定, 是新生儿颅脑损伤手术安全可选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分析腰 – 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桥医院 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12 月 收治的剖宫产术产妇 8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40)及观察组(n = 40),分别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腰 – 硬联合麻醉; 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50 %),低于对 照组(40.0 %),术后 24 h 皮质醇、D– 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新生儿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腰 – 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可获得理想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探讨脊椎骨折患者手术麻醉中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 分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脊椎骨折患者 112 例,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 各 56 例,对照组进行瑞芬太尼的药物麻醉,观察组进行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的药物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VAS 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同时间的 VAS 评分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脊椎骨折手术麻醉中,使用咪达唑仑与瑞芬太尼联合麻醉 与单用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相比,疗效更加确切,患者苏醒时间更短,拔管时间更短,更有利于患者的呼吸恢复稳定,稳 定其心率和呼吸频率,缓解疼痛,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在产程中发热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3 月至 2023 年 6 月 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 100 例行椎管内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临床资料,按行椎管内分娩镇痛后至产程结束是否出现发热 分为发热组、未发热组,各 50 例。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情况、血清炎症指标以及母婴不良妊娠结局。 结果:两组产妇总产 程时间、催产素使用情况、器械助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麻醉后,发热组产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NEU%)、白细胞(WBC)计数、C 反应蛋白(CRP)均高于未发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产后 48 h, 两组产妇 NEU%、WBC 计数、CR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发热组产妇羊水污染率高于未发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新生儿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椎管 内分娩镇痛在产程中发热不会影响产妇产程,不会增加产后出血、剖宫产率,不会引起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但会 增加羊水感染的发生率,临床治疗中仍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