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两种预防新生儿眼炎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测定并比较2种用于预防新生儿眼炎的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硝酸银滴眼液对新生儿眼炎常见致病菌金葡菌、肺炎球菌与淋球菌的MIC50为<4~8μg·ml-1,MBC90为8~32μg·ml-1;聚维酮碘滴眼液对受试菌的MIC50为64~256μg·ml-1,MBC90为512μg·ml-1。结论:硝酸银滴眼液和聚维酮碘滴眼液对新生儿眼炎常见致病菌都具抑菌和杀菌作用,但硝酸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增强阿糖胞苷(AraC)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生长曲线法、MTT法测定AraC合并应用EGCG前后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对消实验研究EGCG能否逆转脱氧胞苷(dCdR)的补救作用;以流式细胞光度仪分析联合用药前后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合并EGCG能增强AraC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倍增时间从48 h延长到70 h,生长饱和密度从5.78减少到对5.54;MTT法表明合并EGCG后,AraC对HL-60细胞的IC50从(0.08±0.07) μg·ml-1减少到0.024±0.026 μg·ml-1(P<0.05);对消实验表明单用AraC的IC50为6.25 ng·ml-1,加上dCdR后IC50为5.24 μg·ml-1,而在给予EGCG后IC50减少到1.17 μg·ml-1。细胞周期研究结果表明AraC可使HL-60细胞阻滞于G1期,S期细胞减少,低浓度的EGCG对细胞周期几无影响,但增强了AraC的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及细胞凋亡。结论:AraC合并应用EGCG可增强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
菰帽悬钩子三萜糖酯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柔红霉素为阳性对照,研究了从传统中药菰帽悬钩子中提取的3种三萜糖酯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白血病细胞K562,小鼠黑色素瘤B16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细胞存活率用MTT快速比色法测定,直线回归求出半存活浓度。结果:3种三萜糖酯中,有2种对3种癌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在25.8~113.3μg·ml-1间,较阳性对照柔红霉素活性弱(4.7~20.9μg·ml-1),另一种无抗癌活性(>400μg·ml-1);五环三萜2位上的-OH基削弱了三萜糖酯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4.
HPLC测定人血清中异丙酚浓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燕  李坚 《中国药学杂志》1997,32(9):549-551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紫外检测测定血清中异丙酚浓度的方法,并观察病人手术血清中异丙酚浓度与意识水平的关系。方法:用乙腈 高氯酸(2∶1)沉淀血清蛋白后取上清液,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作为内标定量。结果:本法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5μg·ml-1~4.0μg·ml-1,最低检测限为0.1μg·ml-1。血药浓度的测定说明:异丙酚无蓄积作用,维持意识消失的血药浓度为2.1μg·ml-1以上,术后苏醒时的血药浓度约为1.0μg·ml-1。结论:本法简单、快速,适用于手术过程中异丙酚药动学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大黄中4种蒽醌类化合物抑幽门螺杆菌效果比较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4种大黄蒽醌化合物抑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进行实验研究。方法:用梯度碱提取法,将大黄中的4种蒽醌类化合物提取,然后用试管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分别观察其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4种大黄蒽醌,最低抑菌浓度及抑制幽门螺杆菌环分别为:大黄素(emodin) 0.40μg· ml-1(30mm,强)、大黄酸(rhein)0.60μg·ml-1(28mm,强)、大黄酚(chrysophanol ) 0.78μg·ml-1(24mm,强)、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0.85μg·ml-1(23mm,强)。衬照品大黄提取物(Rheum officinale extracts)仅为17.24μg·ml-1(15mm,中)。空白对照为灭菌注射用水,无抑菌环,幽门螺杆菌生长正常。结论:4种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对幽门螺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6.
青蒿琥酯对内毒素诱导的一氧化氮合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对内毒素诱导的巨噬细胞一氧化氮 (NO)合成的影响。方法 :①用内毒素 (LPS)或LPS合并γ 干扰素作为巨噬细胞 (RAW 264.7)的NO合成诱导剂 ,加入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 ,培养后取上清液 ,用Griess试剂测定NO产生量。②Balb/c小鼠肌肉注射青蒿琥酯 5 0mg·kg-1·d-1×3d ,收集腹腔巨噬细胞 ,测定LPS对细胞的NO诱生能力。结果 :LPS 1.0 ,0.2μg·ml-1γ-干扰素 100u合并LPS 1.0 ,0.2 ,0.04μg·ml-1作用于RAW 264.7细胞 ,均可诱导大量NO合成。青蒿琥酯对LPS或LPS合并干扰素诱导的NO合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经青蒿琥酯治疗后的小鼠 ,其腹腔巨噬细胞对LPS的反应性降低 ,其受LPS刺激后产生的NO量明显降低。结论 :青蒿琥酯可降低LPS诱导的炎性因子的产生 ,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异烟肼缓释胶囊的研制及药动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制备异烟肼缓释胶囊,评价人体内药动学、生物利用度及患者体内血药浓度。方法:乙基纤维素为载体,相分离 凝聚法制微囊,转篮法测释放特性;紫外光度法测10名志愿者单剂量po400mg异烟肼缓释胶囊与普通片后血药浓度,数据经MCP86药动学程序处理。结果:体外释药:普通片T50=0.032h;缓释胶囊:T50=1h,释药10h以上。普通片cmax=11.12μg·ml-1,tmax=1.41h,K:0.201h-1;36h血药浓度:0μg·ml-1。缓释胶囊:cmax=4.99μg·ml-1,tmax=1.80h,K=0.03·h-1,36h血药浓度:1.63μg·ml-1。配对与双侧检验结果表明:两者除tmax无显著性差异外,cmax及消除速率常数(k)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体内血药浓度:普通片与缓释胶囊分别为:1.5h时:(8.24±2.60)μg·ml-1,(3.69±0.51)μg·ml-1;36h:0μg·ml-1,2.09μg·ml-1。结论:该缓释胶囊处方合理、工艺简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可为结核患者临床防治提供一个新剂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线叶菊黄酮滴丸抗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作用。方法 利用标准试管倍比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用腹腔注射细菌悬液制作感染动物模型,以动物的存活率为指标,观察其体内抗菌活性;用药物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调节,进行免疫试验。结果 体外抑菌试验显示线叶菊黄酮滴丸对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6.25 mg·m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5 mg·mL-1。体内抗菌试验表明,线叶菊黄酮滴丸中剂量组对感染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的死亡保护率和高剂量组对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的死亡保护率均为70%;线叶菊黄酮滴丸还可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和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 < 0.05)。急性毒性实验未见小鼠死亡,测得其MTD值为16 g·kg-1结论 该药毒性极低,体内、外对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可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和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腹膜炎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后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毒性情况。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测定用药前后不同时间血液、腹水和胆汁中万古霉素浓度,并以PKBP-N1药代动力学程序对所测得的药物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拟合,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监测血液、腹水及胆汁中万古霉素谷浓度,同时观察体温、白细胞计数及肝、肾功能等药效和毒性指标。结果:该患者静滴万古霉素后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在血中符合开放型三房室模型,其药代动力学参数 t1/2aa=5.7min,t1/2β=43min,t1/2rr=9.24h,Vss=19881,cmax=31.29μg·ml-1,cmin=9.07μg·ml-1,Vc=15.981,CL=1.621·h-1;在腹水中符合一房室吸收模型,Ka=0.74,t1/2=8.32h,cmax=20.52μg·ml-1,cmin=10.85μg·ml-1;在胆汁中的药时数据难以用PKBP-N1程序进行拟合。万古霉素谷浓度值血中为(12.58±2.59)μg·ml-1,腹水中为(15.30±1.52)μg·ml-1时,能很快缓解患者腹膜炎的临床症状,无肝肾毒性表现。胆汁中的万古霉素谷浓度较低,为(3.11±0.52)μg·ml-1,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结论:该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健康正常人无显著差异。在使用万古霉素时应监测血药浓度,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胆囊感染时不宜用万古霉素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盐酸伐昔洛韦片的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盐酸伐昔洛韦(万乃洛韦)片在正常人体内的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梯度洗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名健康志愿受试者PO盐酸伐昔洛韦片和阿昔洛韦片后血中阿昔洛韦浓度;以3P87药动学计算程序处理测定结果,计算药动学参数;用双单侧t检验和配对t检验法对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二者的生物等效性。结果:二者的药时曲线可用一室模型拟合,二者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20.69μg·min·l-1与8.22μg·min·ml-1;达峰时间分别是2.10h与2.57h;峰浓度分别是2.886μg·ml-1与1.086μg·ml-1。结论: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为生物不等效制剂,以阿昔洛韦片为参比制剂计算出盐酸伐昔洛韦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364.04%。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氯化镁缓释片的释放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氯化镁缓释片和进口氯化镁缓释片(Slow-Mag)的体内外释放浓度,计算体内外参数,考察氯化镁缓释片的缓释效果,并与Slow-Mag进行对照。结果:氯化镁缓释片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模型;氯化镁缓释片和Slow-Mag的药 时曲线可用二室模型拟合,tmax分别为3.7967h和2.1367h,cmax分别为7.8257μg·ml-1和8.0254μg·ml-1AUC分别为56.5172,34.1971μg·h·ml-1。结论:氯化镁缓释片对Slow-Mag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5.26%,二者为生物不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12.
罗红霉素胶囊的药动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罗红霉素胶囊在正常人体内的药动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名志愿者单剂量po300 mg罗红霉素胶囊与罗力得片后的血药浓度变化情况,计算二者的药动学参数与相对生物利用度,以AUC0→∞与Cmax/AUC为指标,用配对t检验法与双单侧t检验法分析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二者药-时曲线可用一室模型拟合,二者的K分别是0.0884 h-1与0.0873 h-1;tmax。分别是3.13 h与2.96 h;Cmax分别是5.08μg·ml-1与5.51μg·ml-1;AUC0→∞是76.37μg·h·ml-1与79.34μg·h·ml-1。配衬t检验与双单侧t检验结果均表明:二者AUC0→∞与Cmax/AUC0→∞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红霉素胶囊与罗力得片为生物等效制剂,罗红霉素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26%。  相似文献   

13.
阿司匹林缓释片的研制及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阿司匹林缓释片,评价人体内动力学、相对生物利用度及血药浓度。方法:以羟丙甲纤维素,聚丙烯酸树脂Ⅱ为释放阻滞剂制备缓释片,转篮法测释放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1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交叉po 50mg肠溶片和缓释片后的血药浓度,数据经3P87软件微机处理。结果:体外释药:肠溶片t50=2.4h,缓释片t50=4.5h。释药9h以上。单剂量 po 加肠溶片和缓释片cmax分别为(7.96士1.65)μg·ml-1和(3.03士0.22)μg·ml-1(P<0.01)。t1/2R分别为(2.89士0.93)h和(7.81士2.16)h。(P<0.01)。AUCo~24h为(64.53土8.86)μg·h·ml-1和(66.49士12.55)μg·h·ml-1(P>0.05),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49士12.32)%。多剂量po加肠溶片和缓释片。Cmin分别为(0.54士0.20)μg·ml-1和(1.25士0.27)μg·ml-1(P<0.01)0。分别为(6.86士1.09)μg·ml-1和(3.29士0.41)μg·ml-1(P<0.01)。FI分别为(1.73士0.16)和(0.86士0.23)(P<0.01)。结论:该缓释片处方合理,工艺简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为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提供一个新的剂型。  相似文献   

14.
天竺葵花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天竺葵花的抗氧化作用。方法:用化学发光法研究天竺葵花粗提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sub〉2〈/sub〉-)和羟在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用分光光度法研究它对1,1一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结果:天竺葵花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其粗提液清除O〈sub〉2〈/sub〉-的IC〈sub〉50〈/sub〉分别为3.5μg·ml〈sup〉-1〈/sup〉(红花),3.0μg·ml〈sup〉-1〈/sup〉(粉花),1.6μg·ml〈sup〉-1〈/sup〉(浅粉花);清除·OH 的IC〈sub〉50〈/sub〉分别为5.7μg·ml〈sup〉-1〈/sup〉(红花),4.2μg·ml〈sup〉-1〈/sup〉(粉花),3.8μg·ml〈sup〉-1〈/sup〉(浅粉花);清除DPPH.的IC〈sub〉50〈/sub〉分别为12μg·ml〈sup〉-1〈/sup〉(红花),8.3μg·ml〈sup〉-1〈/sup〉(粉花),5.7μg·ml〈sup〉-1〈/sup〉(浅粉花),均与市售茶多酚的清除能力相近(其IC〈sub〉50〈/sub〉。分别为:1.1,4.1,5.4μg·ml〈sup〉-1〈/sup〉)。结论:天竺葵花可能成为一种新的高效天然杭氧化剂。  相似文献   

15.
布洛芬糖浆剂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测定布洛芬糖浆剂的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随机交叉po400mg布洛芬后,采用HPLC测定血浆药物浓度。结果:口服糖浆剂及片剂后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分别为(0.86±0.30)h和(1.78±0.34)h,峰浓度分别为(48.9±9.71)μg·ml-1和(44.2±8.23)μg·ml-1,药 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75.1±31.9)μg·h·ml-1和(178.6±23.2)μg·h·ml-1。结论:统计分析表明,糖浆剂较片剂达峰时间短,吸收快。布洛芬糖浆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8.3±14.5)%。  相似文献   

16.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来氟米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来氟米特的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ODS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检测波长为260nm,流速为1.0ml·min-1,进样量为20μl,以萘或联苯酚为内标。结果:两峰分离完全,以萘为内标:来氟米特线性范围0.0955~7.6400μg·ml-1(r=0.9999),检测限为0.8ng,日内偏差和日间偏差分别为0.76%(n=5)和0.86%(n=5),平均回收率为99.66%(RSD=0.80%);以联苯酚为内标:来氟米特线性范围0.141~8.460μg·ml-1(r=0.9997),检测限为0.8ng,日内偏差和日间偏差分别为0.86%(n=5)和1.06%(n=5),平均回收率为100.48%(RSD=1.60%)。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设计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给药方案。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利多卡因浓度。采用先给予常规剂量,根据对碳酸利多卡因在实施硬膜外麻醉患者中的药物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结果,计算出硬膜外持续输注给药速率,实施硬膜外持续给药。结果 对16例患者在硬膜外持续输注给药后30 min,手术中期及手术后期的48份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同时对所有患者在手术全过程中的血压及心率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平均常规给药剂量为(3.72±0.55) mg·kg-1,平均硬膜外持续输注速率为(33.80±6.74) μg·kg-1·min-1,平均血药浓度为(2.76±0.98) μg·ml-1(n=48),手术过程中麻醉效果满意,患者的血压及心率正常。结论 采用先给予常规剂量,后持续硬膜外输注给药的方案,即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又克服了由于硬膜外重复给药所引起的血药浓度的较大波动及由此对药效学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氢溴酸美沙芬含量及其杂质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新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氢溴酸美沙芬及其杂质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条件以YWG C18H37为色谱柱;乙睛-0.1 mol·L-1磷酸二氢钾(55:45)用磷酸调pH至4(含量)和2.5(杂质)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并以对乙酰氨基酚为内标测定含量。结果:含量线性范围为80~120μg·ml,回归方程Y=-0.059 6+0.131 9 X,r=0.9999(n=5),RSD=0.82%。 N,N-二甲基苯胺测定最低浓度为0.1μg·ml-1。结论: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杂质测定灵教度高,优于药典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