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尤其是无指征的滥用,致使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与发展日趋严重。临床治疗耐药细菌感染性疾病时,由于对抗生素的选择不当,常致疗效不佳或失败。为了提高治疗耐药细菌的临床疗效,本文就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机理及治疗耐药细菌的抗生素选择应用等有关内容阐述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细菌灭活酶的类别和耐药机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抗生素长期广泛的使用,细菌耐药性也日益增长,严重影响了治疗质量,甚至使治疗失败.目前,细菌的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细菌的耐药机制及其研究进展、临床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现状及耐药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的发现使细菌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但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导致细菌耐药和临床抗菌治疗失败,目前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也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为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提高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本文就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抑菌机理、细菌的耐药机制以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许多耐药细菌的产生,甚至出现了“超级细菌”,导致临床感染及抗生素经验性治疗失败。文章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鲍曼不动杆菌(AB)为例,从细菌的耐药现状、趋势及细菌耐药机制3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中药治疗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优势,讨论抗菌新药研发新策略,揭示菌株耐药的根本原理,以期找到逆转消除耐药性的方法,为未来细菌防治研究、中药治疗细菌性感染及抗菌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细菌耐药现状和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近60年来,抗菌药物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抗菌药物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较多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耐药菌的传播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认识细菌耐药的现状和细菌耐药的发生机制,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近几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高,并且多重耐药细菌比例增高。如产超广谱酶(ESBIS)的大肠埃烯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等多重耐药菌在院内感染中占有较大比例。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困难,甚至使治疗失败。因  相似文献   

7.
随着根管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根管治疗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失败的病例也时有发生,通过对治疗失败的根管内细菌进行检河,发现粪肠球菌是治疗失败根管内最常检出的细菌。粪肠球菌能在营养物质缺乏、高碱性、抗菌药存在的恶劣环境中生存并形成再感染,影响根管治疗的效果,所以近年来粪肠球菌成为学者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就粪肠球菌的耐药机制和控制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的长期使用,近年来全球细菌耐药形势空前严峻,特别是大量广谱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引起正常菌群失调和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多重耐药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往往导致临床治疗失败,使病死率上升、住院时间延长及医疗费用增加,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1]。正确认识临床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及耐药趋势,对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2]。笔者经总结分析多年资料,阐述我县医院常见多重耐药菌流行趋势及治疗对策,加强对条件性致病菌和耐药性细菌的研究,在提出进一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建议,旨减缓微生物耐药趋势的发展和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细菌耐药性研究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玉严 《中国热带医学》2008,8(9):1648-1650
细菌耐药性已成为世界抗感染治疗领域面临的严峻问题。细菌耐药性和耐药菌感染是21世纪抗感染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抗生素应用的日益增多,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使抗感染治疗失败,导致发病率和病死率上升及医疗费用增加。本文对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近年国内不断有凶病原菌耐药而导致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呼吸道感染失败的报道.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是β-内酰胺类抗牛素耐药的重要机制.笔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COPD患者呼吸道感染,并与头孢他啶进行对照,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忽视整体治疗,抗生素适应症选择不准、用量不足、停药过早、使用方法不当、使用过晚、不正确联合及细菌耐药等,是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失败的主要原因,避免和消除这些原因,可使抗生素发挥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为临床提供比较可靠的药敏状况,指导用药。方法:应用生物-梅里埃-VE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API细菌鉴定系统鉴定细菌,GPS及K—B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NCCLS 2004年版“增加对检测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注释”对红霉素耐药菌进行D试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占1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占24%。结论:检测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避免盲目使用克林霉素而导致治疗失败,防止将大环内酯类耐药误认为克林霉素耐药而失去克林霉素的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13.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和耐受性是导致临床上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鉴于转录调控因子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其介导细菌应对抗生素压力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细菌耐药性的现况出发,综述了转录调控因子介导细菌耐药性和耐受性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的研究应该重点关注与细菌的生理代谢密切相关的耐受表型,希望为耐药分子诊断和新药研发提供新视角和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4.
刘彦 《中原医刊》2004,31(10):58-58
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大量使用。细菌因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的现象愈来愈多。由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几乎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有较强的灭活力。并能使其产生的突变基因传递到同种或异种菌株,使更多的细菌产生耐药。从而对临床治疗造成极大危害,导致治疗失败.给临床感染的控制带来巨大的挑战。为了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问题日益严重,也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固。细菌的耐药机制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产生灭活抗生素的各种酶类,如β-内酰胺酶、氨基糖甙修饰酶等;改变药物作用靶位;细胞膜通透性屏障和抗生素主动外排泵。一旦细菌产生耐药性就会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导致治疗的失败。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就变得十分重要。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使用抗生素;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抗生素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生素特点制订。我们要严格遵守抗生素的使用原则,不该预防使用时绝不使用,不需要联合使用时尽量不联合。细菌室要定期总结本院、本地区的细菌药敏结果,广泛向医护人员宣传,并加强与医护人员的沟通,要求他们按细菌学结果正确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产生越来越快,细菌耐药性已引起世界医药界的高度重视.虽然抗菌药物不断涌现,但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密切相关,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已出现了一些特殊的耐药菌株,甚至对多种抗菌药物同时耐药的多重耐药菌,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和耐药细菌的感染常使经验性治疗难以奏效,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马鞍山地区耐药菌的调查黄钦生,陶箭飞,赵璇(马鞍山钢铁公司医院243000)随着抗生素的普遍使用,细菌的耐药性也日益突出,往往造成治疗失败,为此笔者于1992~1993年间调查我市3大医院(马钢医院,人民医院,十七冶医院)临床分离的细菌对某些常用抗生...  相似文献   

18.
痰液标本采集时机对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激素、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感染的耐药性逐年上升,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棘手难题[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和肺部感染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细菌种类的不断变迁,抗生索的广泛使用,其细菌种类亦日趋复杂,耐药菌大量增加,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常招致失败.  相似文献   

19.
2006—2007两年临床分离菌的细菌耐药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分离细菌的耐药性和耐药细菌所致的感染已经成为全球医疗卫生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了解细菌耐药的变迁是控制细菌耐药性、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的基本策略。本研究报告了我院2006及2007年度临床分离菌的细菌耐药监测情况,并比较了2年细菌耐药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吴艳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5):113-115
<正>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而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关注,尤其是在抗生素选择性压力下,多种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导致抗感染治疗失败,细菌耐药性已是治疗感染性疾病面对的最大难题。本文对我院2004年7月至2008年7月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性进行动态检测分析,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有力的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